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去城外割麦的军民陆陆续续回城,大街上格外热闹。孙宣雅之前实施了近一年的宵禁虽然没有被废除,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也是孟让没有能完全控制临沂局势的具体表现。

    六支贼军各自为阵,出城抢收粮食他们个个争先,但巡视街道、维持宵禁却没有人愿意出力,孟让考虑让每人出一千军,组建一支由他亲自指挥的巡查治安军,但依旧互相扯皮而最终没有结果。

    不多时,沈光来到了南军营,这里是大将陈海石的驻军之地,陈海石是孙宣雅的心腹,统领八千军队。

    陈海石并不愿意效忠孟让,不过孟让答应他不杀孙宣雅和孙志安的妻儿,陈海石这才勉强表态支持孟让抗击隋军,等隋军撤军后,他才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陈海石的军营大门也是极为热闹,数千名士兵正扛着粮食返回军营,在此之前,已经有大量的粮食用骡车运进军营,使他们原本紧张的军粮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不仅是陈海石的军队,其他几支军队也都派出大量士兵出城割麦。

    沈光却穿着普通民众的衣服,当他刚靠近军营大门,立刻有值勤士兵喝道:“站住!”

    沈光连忙高声道:“我是陈将军的亲戚,从老家过来,请替我通报!”

    “在这里等着!”

    当值士兵喝令一句,立刻转身跑回了军营,不多时,一名陈海石的亲兵跟着值勤匆匆赶来,亲兵打量一下沈光问道:“请问,这位壮士是陈将军的什么亲戚?”

    沈光取出金令箭在亲兵面前一晃,亲兵大吃一惊,连忙道:“请随我进营!”

    沈光走进了大营,一直来到大帐前,亲兵进去禀报,片刻出来道:“将军请你进去。”

    沈光走进大帐,大帐内灯光通明,主将陈海石坐在一张桌案后,目光凌厉地盯着走进大帐。

    “果然不出我所料!”

    陈海石一眼认出了沈光,当初他被张铉生擒时,此人就在张铉身旁,陈海石拔出长剑疾奔上前,长剑一闪,顶住沈光的咽喉恶狠狠道:“我认识你,你是隋军的斥候头子。”

    沈光淡淡一笑,“我家将军抓住你时,可没有用长剑顶住你的咽喉。”

    陈海石登时想起张铉曾放过自己,他脸略略一热,收起了长剑,冷冷问道:“我不会投降隋军,你不要再费神了,看在张铉曾放我一次的份上,我也放过你这次,你走吧!”

    陈海石以为沈光是来劝降自己,尽管他心中也有点矛盾,但自尊心还是让他不愿痛快地接受招安。

    沈光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孙宣雅写给你的亲笔信,你自己看看吧!”

    “啊!”

    陈海石激动接过信,“我家大王难道没有死吗?”

    “他被生擒,虽然现在还没有死,但不能保证以后不会死,你先看看信吧!”

    陈海石连忙坐回位子,几下拆开信细看,渐渐的,他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最后他竟沉默不语。

    沈光看出了陈海石心中的矛盾,他柔声劝道:“陈将军,在命运转折关头每个人都在选择,孙宣雅为了一线生机,选择和我家将军合作,当初在辽东,我对前途感到迷茫之时也毅然选择跟随我家将军,王薄也知道琅琊郡已无法立足,他选择了偷偷向鲁郡转移,临沂县的境况相信将军比我清楚,孟让必然是选择南逃徐州,那么将军的选择是什么呢?”

    陈海石当然很清楚临沂的境况,孟让寡恩薄情,毫无威望,大家只是不想内乱才临时支持他,可一旦隋军大举攻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孟让守不住城池只能南逃,那么自己该怎么办?

    陈海石长长叹一口气,“隋军为什么不攻城,一旦攻城,临沂县半天都守不住。”

    沈光笑了起来,“其实不用攻城,只要有一两千人扮作你们的士兵混入割麦人群中,就像我一样,轻而易举就进城了,陈将军觉得孟让派出的巡哨真能发现隋军潜入吗?”

    陈海石脸色大变,让军民外出割麦,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沈光说得对,孟让派出的探子只是监视各条通往临沂县的官道,只要隋军不走大路,他们根本发现不了,他也忍不住喃喃道:“那为什么”

    “因为我家将军不希望琅琊郡再变成另一个清河郡,那种千里赤野惨象不能再出现了。”

    陈海石低下头,他被张铉的心胸深深感动了,他本人就是费县人,当然不愿自己家乡遭受生灵涂炭,更不愿意琅琊郡成为第二个清河郡,更重要是,临沂城一破,他也无处可去了,他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暂时抛弃内心的自尊。

    良久,他注视着沈光缓缓问道:“如果我答应,那我能得到什么?”

    沈光这才取出张铉的信递给他,“这是我家将军给你的亲笔信,陈将军想知道的答案上面都有明确答复。”

    .......(未完待续。)

第368章 火拼贼王(上)

    夜渐渐深了,城外割麦的人群已经全部回城,城门紧闭,大街上也渐渐安静下来,不需要宵禁,整个临沂城内已是一片寂静。

    镇守临沂城的六个将军中,有两人效忠了孟让,另外两人是有条件效忠,而陈海石和另外一名叫做赵亮的将军只是勉强表示支持,赵亮的军营也位于南城,和陈海石的军营相距很近,约有四千余驻军。

    赵亮也是琅琊郡人,和陈海石是同乡,两人关系极好,情同兄弟,这次陈海石是为了保孙宣雅和孙志安妻儿的性命才勉强答应支持孟让,而赵亮则是跟随陈海石的表态。

    在沈光离去后,陈海石立刻赶到了赵亮的军营,大帐内,两人一边饮酒,一边商议后续之事。

    赵亮比陈海石小八岁,也就是二十四五岁的模样,但他长得十分高大强壮,武艺高强,使一把六十斤重的长刀,年初他也去京城参加过英雄会,杀进了前百名,但在进入前五十名时被苏定方淘汰。

    “张铉我见过,天下第三猛将,他和李玄霸那一战令人惊心动魄,我至今忘不了。”

    赵亮给陈海石斟满一杯酒,又笑道:“如果能跟随他,说不定我的武艺还能提高一步,不过张铉答应大哥继续镇守琅琊郡,我觉得他的心胸很宽,大哥应该感到庆幸才对。”

    陈海石苦笑着摇摇头,“我担心的是主公的性命,就算我们投降隋军,他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很难说,其他对于我都不重要。”

    赵亮知道当年陈海石的父亲从齐郡返回琅琊郡时遇到乱匪,眼看性命不保,被正好路过的孙宣雅所救。所以陈海石对孙宣雅一直怀有感激之心,对他也十分忠心。

    “我觉得大哥对孙宣雅已经仁至义尽了,当年大哥也是琅琊郡军府的郎将,身为隋将却跟着他造反,所以伯父一直对大哥不满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大哥记恩。可以替他抚养儿子,这也是一种报恩,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孙宣雅是死是活和大哥已经没关系了,大哥还是考虑一下自己吧!能重为隋将,至少与伯父的关系可以和解了。”

    陈海石的父亲是琅琊郡有名的大儒,虽然孙宣雅救了他的性命,但儿子为了报恩却跟随孙宣雅造反,让老头子十分不满。一气之下搬去了鲁郡,并且放言,只要陈海石一天为匪,他就没有这个儿子。

    陈海石喝了口酒,默默点了点头,他知道赵亮说得有道理,孙宣雅的命运不是他能决定,他知道孙宣雅藏了不少黄金。或许孙宣雅可以用这些黄金来赎命。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果断地说道:“你说得对。我保住他家人的性命就是报恩了,现在我们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办?”

    赵亮眼珠一转,嘿嘿笑道:“我倒有一个办法!”

    次日,临沂县城的军民依旧和前几天一样出城收麦,经过连续五天的抢收,临沂城外的小麦已经快收割完毕。孟让决定最后一天放军民出城收麦。

    目前孟让依旧没有得到费县隋军出动的消息,他派在费县监视的探子一早传来消息,从昨天起,隋军也开始在费县收割小麦,暂时没有大规模出城南下的迹象。这便使孟让稍稍松一口气,他估计张铉是在等裴仁基回来后才会继续发动攻势,应该是张铉不放心王世充。

    一连数日抢收小麦,临沂城外的大片麦田已被收割完毕,只剩下东南方向的两千顷麦田,这也是临沂城比较混乱的一面,土地没有归属,所有地契都被孙宣雅一把火烧掉,宣布土地公有,大家一起出城去种田,然后由军方统一收割,再实行粮食配给制,军队的家属会多给一点,几年后一直如此。

    但今年情况特殊,由于隋军随时会攻来,孟让便同意民众也一起出城收麦,几乎全城有一点劳力的男子都出城了,很多女人也一起出城收粮,大家心里有数,说不定今年配给制要废除了,必须要多抢收一点粮食。

    北面的上万顷麦田已被收割完毕,一望无际的麦田已是光秃秃一片,天气晴朗,站在城头视野可达十几里外,能清晰地看见十里外的大片土丘和茂密的数林。

    但城头上的士兵却无法看见密林内的情形,此时就在十里外的密林内,五千隋军已经抵达了临沂县。

    正如沈光对陈海石所言,尽管孟让派出了数百名探子在临沂县三十里外巡哨,但他们只是巡视官道,根本无法顾及密林和小道,而且就算巡哨士兵被隋军抓住,发送来假消息,孟让也难辨真假。

    但有一点孟让却很重视,那就是费县隋军的动静,只要费县隋军大举出动,他就立刻会得到消息。

    正因为这一点,这五千隋军却不是从费县过来,而是从正在东安县训练的五千战俘军中抽出三千人,转道沂水县,与罗士信率领的两千隋军合并,五千士兵由罗士信率领,绕小路赶到了临沂县,与此同时,张铉也率领数百人以收麦为掩护,秘密从费县赶来,昨晚在临沂县和罗士信汇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