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教皇-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走边看,原本以为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运河的罗马人,在经过了一个月航程仍未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后,对眼下这条运河的里程表示骇然。

    他们立刻向随行的帝国官员询问运河的总河长,得到的答案是“三千五百八十八里。”

    对赛里斯长度单位有所了解的他们,惊骇的发现,以赛里斯的里程数估算,苏伊士运河只有三百四十多里,仅相当于赛里斯大运河的十分之一不到。

    更为重要的是,苏伊士运河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远逊于赛里斯运河,至少在苏伊士运河上行驶不了他们眼下所乘的这种巨型赛里斯楼船。

    楼船在运河上缓缓行驶,一个月后,杭州这座新建的港湾出现在众人面前。帝国的南洋舰队,此时就在海岸上等待着他们。

    在海岸的港口边,他们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帝国的宝船。他们目瞪口呆的瞅瞅来时乘坐的楼船,再瞧瞧眼前的摩天海船,发现自己一度以为是世界上最大船支的楼船在宝船面前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艘宝船足以顶三个楼船那么大,停靠在海岸上仿佛一座座小岛。

    更让他们难以言喻震惊的是,赛里斯的水兵正喊着口号将一门门大炮推上眼前的大船,一个个黑黝黝的炮孔随即从船内的舢板内侧漏了出来,细细数来船支的一侧足有四十个黑孔,也就是四十门大炮。

    “天呐!他们竟把火炮搬上了战舰。”罗马人顿时觉得赛里斯人的种种举措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此次出使在耳濡目染之下在赛里斯境内的种种见闻让他们的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为罗马的愚昧而感到羞愧。

    负责此次率领南洋舰队远洋航行的是卫将军孙策的弟弟,南洋舰队总都督孙权,大将赫拉克勒斯、文聘和姜维从旁辅助,他们同时也担任着此次出使罗马的使团首脑。与之同行的,还有帝国大学堂、帝国圣十字大学、学术学院以及演武堂的六百余名师生,其中夹杂着一百余名帝国细作。

    听到帝国南洋舰队出使罗马的消息,帝国各大商会便动起了强大的海军保护探索海上商路去西洋淘金的念头。于是乎,帝国各州商贾旗下的贸易船队直奔杭州。杭州港一时间弄潮儿云集,人头涌动,千船万帆,阵势甚是宏大。

    杭州岸边到处都是运载货物的马车、独轮车。一车车上好的绸缎、放在防潮箱中的茶叶以及琳琅满目的琉璃、陶瓷工艺品被搬上了船。

    载着沉重货物的货船吃水线霎时间落下去一大截。

    圣元三十年三月四日,筹备了一个月之久的南洋舰队总都督孙权于辰时引领帐下两万官兵在岸边设坛,向圣母祈求南洋舰队建成之后的这第一次远洋航行一切顺利。辰时四刻,万事齐备。由五十艘帝国宝船和一百艘海行楼船及二百欲艘小型舰艇和补给舰,张开风帆离开了军港。

    守在港口的帝国商人们看到军舰驶离,呼啸一声,满港的人霎时间跟下饺子似的忙活起来,迅速登上各自的船只,生怕落在南洋舰队后方。

    一千二百多艘由标准海行楼船改装的商船仿佛一座移动的大陆驶入大海,在温和的春末海风吹拂下,踏上了西行之路。

537再见莫伦

    帝国庞大的舰队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历经一个月航程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第一个淡水补给点——杨城。

    这座因纪念登上买来群岛第一人杨德先而得名的城池,虽只有不到两年的建城史,城池规模小且简陋。但是透过它小有规模的集市,以及城外错落有致的万亩良田,人们不难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迎来怎样的繁荣。

    对于罗马和埃及使节而言,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赛里斯在遥远的南海外还有数十个像杨城这样由赛里斯贵族一手掠夺兴建的城邦。这些城邦虽远在赛里斯本土数千里之外,却是以赛里斯属国的形式存在,直接受赛里斯教皇管理。

    在这方面,赛里斯采取开明政策,除了每年只需向赛里斯朝廷缴纳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一成税负;国内必须信奉圣母教;不得与赛里斯朝廷对抗以外,对属国没有任何其他索求。

    相反的,在属国遇到重大天灾**时,赛里斯本土会对属国提供充足的支持。洪涝、海啸、台风过后,属国可向帝国本土申请无息贷款,贷款上限为五十万两白银。也就说五十万两白银之内的贷款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的,多出来的部分则每年需缴纳百分之十三的利息。遭灾的属国可利用这笔钱向其他邦国甚至帝国本土购买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当遇到战争时候,如果是外族入侵,赛里斯本土将派出南洋舰队前来助战,如果是赛里斯本族属国之间的矛盾,赛里斯将以调停人的身份,公平公正的从中斡旋。

    借助这样开明的政策,这两年南洋的属国发展迅速,同时也无一例外对赛里斯朝廷分外忠诚。

    结合赛里斯朝廷在匈奴、羌族自治州以及蛮族自治州的诸多政策,佩特洛尼乌斯和娜芙瑞特遂既对栾奕对待属国的态度有了一番全面的了解。

    这两位分别对马其顿和埃及执政者之位充满觊觎之心的野心家遂既放下心来。与罗马相比,栾奕对待属国的态度足可用宽容来形容,除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税负,几乎没有其他要求。相反的,赛里斯却可以反过头来给属国强有力的财政和军力支持。

    想到这些,佩特洛尼乌斯和娜芙瑞特相视一笑,为他们英明的决策而感到庆幸。

    舰队只在杨城停留了三天,便再次离港,驶向麻六海峡。

    说起来可笑。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在帝国各地商队争下南洋的时候,一位名叫郑牝的青州人也加入到了南下圈地的进程之中。这郑牝祖籍长安,乃是当年随着栾奕一同出虎牢迁入青州临淄的屠户,因其长了一脸的麻子,且在家排行老六,因而得了麻六这个外号。

    两年前,听说大家都争着抢着下南洋之后,麻六本着“富贵险中求”的精神,拉上屠宰摊里的伙计,又雇了百十多号退役的原青州军,贷款买了两艘大船浩浩荡荡杀向了南洋。

    常言说得好,傻人有傻福。当帝国各大商会数百艘船舶在马来群岛上兜圈子寻找无主之地的时候,麻六的船队在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竟稀里糊涂的发现了后世名扬天下的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具体位置约在后世新加坡附近。

    发现无主之地,麻六登时大喜。他一面令人插上血红十字大旗,占据土地的所有权,一面遣人回家报信,让家人继续派人来支援。另方面,他带着仅有一百多名手下与当地食人土著展开殊死较量。他本就是出身猎户,本就见惯了杀戮和鲜血,再加上他身强体壮,手下又跟了一彪凶悍的青州军退伍军人,登岛之后一阵大杀特杀,直接把当地的土著赶出海峡。马六甲海峡,自此就变成了麻六海峡。

    仰赖于不断探索新领土的帝国商人探出了驶往印度的航线,帝国商人与南印度朱罗、百乘、卡林加等王国的贸易往来日渐增多。麻六的城池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麻六成了南洋富甲一方的帝国属国领主,可谓是乌鸦变凤凰的代表。

    孙权的南洋舰队出麻六海峡,驶向此行的下一站——位于南印度的百乘国,他们要在那里补充淡水和食物,并对战船进行消毒处理,以免远程航行让舰队官兵染上传染性的不治之症。

    百乘人虽然不止一次见过神圣华夏帝国的大船,但毕竟那些都是帝国的商船,船上载的都是穿着绸布衣服的帝国百姓和奴隶,船只的数量也不多。所以,百乘人并没有过多关注。

    然而,这一次的情形明显与过去不同。在看到东方帝国更大的战舰和接近两千多艘各类船支向岸边驶来,特别是为首多艘战舰的船舷上站着全府武装的帝**人之后。百乘人害怕了,死活不肯让帝国海军入港。

    孙权多次遣使与百乘人商谈无果,眼见海军淡水即将用光,孙权毫不犹豫下达了给百乘人点颜色瞧瞧的指令。

    五十艘宝船遂既在海岸线一字排开,照准百乘人港口临近的海滩便是一轮火炮齐射。

    两千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虽没有落入港口之内,但百乘人却看清了火炮所体现出的强大破坏力。日光照耀下银白的沙滩被火炮砸出无数个大坑,熏的一片焦黑。爆破后强烈的震荡波袭入港湾,将数所百乘人的泥土屋震倒。

    百乘当地官员一看这架势,吓得面无血色,匍匐着出城向孙权请降。

    迎向前来请降的黑漆漆的百乘人,孙权尴尬一笑,表示自己并不是来对百乘动武的,而是以使者的身份出使极西之国,路过百乘希望补充一下淡水和食物。

    百乘人闻言长出一口气,为了早日送走眼前这般瘟神,他赶忙动员全城百姓为孙权送来足量的补给,并以最高标准的礼节接待了孙权一行,亲自目送帝国的海军离港西去。

    介于帝国和贵霜并不友善的关系,帝国的南洋舰队并没有在贵霜的港口停留,而是沿着远离贵霜海岸的水域一路向西,驶入安息海岸。

    三十年前有过大汉之行的莫伦在得知更换门庭后的神圣华夏帝国派出庞大的海军使团抵达了安息,以七十岁高龄之身亲自赶到海边与孙权和赫拉克勒斯相会。

    作为旧日的主仆莫伦和赫拉克勒斯三十年后再聚首自然少不得互诉一番衷肠。看到赫拉克勒斯穿上了属于将军的铠甲,莫伦发自内心的替他高兴。毕竟,在他心目中赫拉克勒斯是他一手跳脚出来的人,赫拉克勒斯混的有模有样,他脸上也有光。同时,赫拉克勒斯在神圣华夏有权有势,也等于给他在那个东方大国设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

    现在随着东西航线日渐清晰,还上交流势必更加频繁,这无疑对莫伦整个家族在安息的地位是一大凭仗。

    莫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