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厮要谋反不成?!

    难怪今晚他表现得这么平静,原来早有预谋!

    李豫目光如刀阴沉似水紧盯着一步步走来的孔晟,心里难免有些懊悔不及。他也是疏忽大意了,竟然忘记了重要的一点,皇帝在国宴前召见孔晟定然密谋了什么,可惜现在明白过来已经晚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七章 年少肝胆雄(9)

    第五百九十七章年少肝胆雄(9)

    很多人心里闪过很多种念头,可这些都不妨碍孔晟来到丹墀之下,面向皇帝拜了下去,朗声道:“陛下,臣孔晟,奉命率宿卫进宫缉拿要犯,单凭陛下吩咐!”

    皇帝缓缓起身,神色依旧平淡:“孔晟,在你交割禁军兵权之前,这是朕交给你的最后一项使命,希望你不要给朕出岔子。”

    孔晟凝声道:“陛下放心,一切安排妥当。”

    皇帝和孔晟的对话,让所有长安权贵听了心内惶然,心说这搞了半天原来是皇帝的安排?皇帝要干什么?缉拿要犯?谁是要犯?皇太子李豫还是朝臣宗室?这不是扯淡的事情吗?

    但有些政治敏感的人却眼眸闪烁,猜出了几分。譬如李泌和杜鸿渐。

    “宫外动静如何?”皇帝淡淡道。

    “长安城门紧闭,全城戒严,宫城四门封闭,禁军一万人将皇城包围,不要说叛贼,就是一只鸟都飞不出去,请陛下放心。”孔晟也是淡淡道。

    禁军本来就在孔晟的掌控之中,而且,值守宫城和皇城乃至长安城防的本来也都是禁军,孔晟一声令下,全城戒严,再有神龙卫的辅助,如今这皇宫之内完全就是禁区,没有皇帝或者孔晟的命令,谁也别想擅自进出。

    皇帝和孔晟的对话与其说是皇帝在询问,还不如说故意说给殿中某些人听的,让他知道大势已去,皇帝下了无与伦比的决心,这一次要做得彻底果断。

    长安权贵心内忐忑不安,各自用复杂的目光投向丹墀之上神色冷漠的皇帝,眼前的皇帝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难以理解,与往日那个优柔寡断的焦虑不安的皇帝截然不同。

    皇帝缓步走下丹墀,声音陡然间拔高了几度:“朕自登基以来,平乱复兴,日夜忧思难忘,可以说没有一天不在为我大唐光复而殚精竭虑。所幸,于今叛乱将定,叛贼史思明偏安河东一隅,郭子仪大军正在徐徐剿灭,应该用不了多久,大唐将复盛世华年!”

    “朕每日都在想,如何能当好这个皇帝,如何能不让天下人失望,如何能不负列祖列宗的期待,如何能不做一个昏君,而做一个有为的明君。”皇帝的声音微微有些激动:“朕扪心自问,没有半点私心,朕操劳国务,从无半点懈怠,歌舞女色,朕自始至终自律远离,这些,诸位臣工应当看在眼里。”

    李泌和杜鸿渐等人心情复杂,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励精图治,乃天下臣民之幸!大唐之幸!”

    皇帝说的也是实话。在大唐皇帝中,他算是一个对女色对歌舞享乐比较有自控力的人,与他的父亲李隆基相比,那更是小巫见大巫。李亨至今才几个有过密切关系的妃子,与他的祖辈动辄成百上千女人,没法比。

    皇帝冷冷一笑,挥了挥手:“你们不必逢迎于朕!朕心中有数,朕并不圣明,朕在某些人心里,其实就是昏庸无能吧。但是朕告诉你们,朕一步步走到今天,大唐安定来之不易,朕不允许任何**乱朝纲,再次将大唐江山社稷陷于危难之中!”

    “朕知道,在尔等当中,结党营私者不乏其人,甚至贪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但朕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所以朕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们要记住,有一点是朕不能容忍的,那就是——”

    皇帝突然一个转身,声调变得更加高亢起来:“祸乱朝纲图谋不轨者,杀无赦!”

    长安权贵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知道皇帝肯定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了。难道是太子……不少人下意识地将目光转移向脸色阴沉的太子李豫身上。

    李豫心内暴怒,却又无可奈何。皇帝发作的太突然,太没有前兆,而且手段也太不合常规,竟然选择在宴请回纥权贵诸人的国宴上动手,这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无声无息地布局,东宫尽管有很多后手,却都暗藏没有启动,面对皇帝突兀而至的疯狂打击,没有任何办法。

    李豫已经明白过来,皇帝八成是冲东宫来的。

    但李豫还是有点有恃无恐,他就不信,他这位父皇能公然违反祖宗规制和朝廷礼法,无缘无故将他这个一国储君给罢黜了。

    可李豫却不想想,皇帝之所以是皇帝,终极的原因在于皇权独揽,所谓的朝纲礼仪法度都出自皇帝的意志,皇帝可以不顾礼法,做出各种疯狂之事,顶多就是被后世所诟病。但反过来说,史官的笔掌握在当权者和胜利者手里,历史会怎么书写,完全是皇帝说了算。

    一旦皇帝撇开所谓的顾忌,就是无缘无故甚至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将皇太子给罢黜了,也就罢黜了。外人至多就是议论几次,而朝臣宗室们顶多就是无力地反对两声,那有什么用?

    远的不说,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诛杀兄弟骨肉夺去皇帝之位,将高祖皇帝李渊威逼退位,这违背不违背大唐礼法?但结果如何?

    再往前,武则天以后宫女子之身掌权篡位,甚至登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天下人又能如何?数十年过去,恐怕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女王当政。虽然后来武氏将皇位还给李氏皇族,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

    更遑论说,当今太上皇李隆基当年看中寿王李瑁的媳妇,生生将儿媳妇霸占在身边,儿媳妇摇身一变成皇贵妃,着更加不合礼法,但在当时,能站出来指责皇帝违背礼法的人有几个?

    所以说,与祖辈皇帝相比,李亨其实没有做几件太出格的事。相反,他登基于危难之时,励精图治在西北边陲,一点点反攻,光复长安洛阳,收复大半江山,这个皇帝当的也很不容易。

    好不容易要过几天清净日子,马上就要开始大展宏图,身边又有儿子开始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对他的皇权觊觎三分,你说李亨会不会怒不可遏?

    一个愤怒的皇帝,会干出各种愤怒的事情,一切自有定论吧。(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八章 年少肝胆雄(10)

    第五百九十八章年少肝胆雄(10)

    皇帝肃杀的目光投向李豫这边,众人这才暗暗震惊起来,果然是冲东宫来的,皇帝果然已经按捺不住,要废黜太子了吗?

    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半公开化了。朝野上下几乎人人都能看得出来,太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走上大唐权力的至高点,而皇帝对此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不过,对于很多朝臣乃至李氏皇族宗室来说,现任皇帝性格文弱,又病体缠身,倒不如让李豫这种当世雄主登台,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件好事。

    可皇帝真的像外界看起来的这样文弱和无能吗?

    按照祖宗家法和朝廷礼法,李豫可是皇帝下达诏命昭告天下的一国之储君,如果没有明确的罪名和实质性的大过错,是不能轻易罢黜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废黜一个储君。这是法理层面的规矩。

    孔晟凝立在一旁,神色更加平静。他眼角的余光扫向了李豫这边,见李豫存着有恃无恐的淡然,不禁心头掠过一丝冷笑,心道什么规矩都是人定的,这所谓的祖宗家法和大唐礼法说穿了还是皇帝制定发布,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的言行其实就是礼法。如果皇帝执意要废黜太子,朝廷之上,没有一个人能阻拦。

    这种事情,过去还少吗?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于,在众人的潜意识中,包括太子李豫在内,都认为眼前的皇帝下不了这种狠手,哪怕是皇帝今日都如此惊世骇俗了,他们过去对皇帝的印象和判断还是根深蒂固。

    或许过去李亨是一个“下不了狠手”的人,但当上皇帝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李亨了,而是对自己皇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皇帝。

    皇帝就是皇帝,任何人当上皇帝,心态都会逐渐变的。

    任何人只要威胁到他的统治根基,哪怕是他的骨肉子女,他也一样不会心慈手软。实际上,之前驱逐太上皇李隆基,已经初露端倪了。没有人比孔晟更清楚,当时皇帝可是对老皇帝动过真正的杀机的,只是顾忌到天下人的口碑,才强自压制下,但将老皇帝驱逐幽禁在骊山别宫,实际上比杀了老皇帝还难受。

    自从偏殿会面,孔晟心里就清楚,皇帝已经拿定了主意,决心要断腕止痛了。实际上,这对于李豫来说也算是一种保护。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情形下去,不是李豫篡位弑父,就是李亨保位诛子,造成父子相残的人伦惨剧。李亨不想走到那最后的一步,而如今的选择,就多少带着一些无奈和次优选择的色彩。

    李豫毫不畏惧地回望着皇帝,他自问没有留下任何把柄,也不惧怕皇帝的发难。

    皇帝却无视了李豫的回望,突然爆喝一声道:“李揆,你可知罪?”

    众人吃了一惊,李揆也是吓了一跳,怎么好端端地,皇帝冲他来了!

    李揆慌不迭地拜伏下去,“陛下息怒,臣不知犯了什么罪过,还请陛下明察!”

    李豫嘴角一抽,他也没想到,皇帝竟然是冲他的东宫辅臣李揆开始下手。但为了一个区区的李揆,从二品的太子少师,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吗?犯得上吗?不怕天下臣民笑话?

    皇帝冷冷一笑:“李揆,你竟敢还在朕面前故作糊涂,抵赖不认罪,你且看看,这是什么?!”

    皇帝缓缓从怀中掏出一个丝缎封面的书册,奋力扔了过去,噗嗤一声落入李豫等人的群中,慢慢向跪伏在地的李揆滚过去。

    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