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在马上伸了伸懒腰,有些疲倦,他摆摆手,率先驰马回府。其实在他看来,在这古代王朝社会当个中…央…官员其实蛮辛苦的,三更起,五更朝,然后整个白昼都要处理政务,要做一个廉洁勤政的官员,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很强的品格。

    红日高悬。

    老皇帝李隆基的仪仗銮驾浩浩荡荡数百人,出通化门,沿着通往骊山的官道而去。陈玄礼颜真卿等人,奉命随行。来给老皇帝送行的人,只有李泌。

    所谓骊山别宫,其实就是华清宫。

    作为皇家园林来说,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白居易的《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看风景是不错的,休闲度假也是不错的去处,但要是长期居住,就形同监禁了。而且,对于老皇帝来说,此去骊山,终生就不能再回长安帝都,这无疑就是放逐了。

    经此一事,老皇帝心神重创,再加上高力士的死,对他的打击更大,他窝在銮驾上眼眸迷离神色哀切,在出了通化门之后,忍不住撑起身子来,勉力向长安城的城门楼望去,口中发出旁边宫女都听不清的唏嘘声。

    老皇帝的脸色苍白,神色绝望,这让随行的陈玄礼非常担心。他很担心老皇帝会一病不起,自此驾崩。老皇帝在,他们这些人还有存在的价值,可若是老皇帝驾崩了,谁能想到他们的结局?皇帝会不会向他们动手,谁也不敢保证。

    老皇帝的离开让皇帝压抑愤怒的心情变得舒缓了一些。他难得有闲情逸致,竟然主动到了皇后张氏的安宁宫去。听到皇帝驾临的消息,张氏喜不自禁,急急带着定王李侗迎了出去。

    皇帝大踏步而来,他步行从麟德殿过来,走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他的步履极快,身后的几十名太监宫女追得气喘吁吁。

    见张氏迎候在安宁宫门口,李亨忍不住微微一笑:“爱妻不必如何,朕今日偷懒没有上朝,睡了片刻也睡不着,索性来你这里,你我夫妻聊聊天。”

    李亨和张氏也算是患难夫妻了。当初为太子时,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如果没有张氏的陪伴,他未必能坚持下来。

    张氏笑道:“臣妾恭迎皇上。吾儿,还不见过你父皇?”

    李侗拜倒在地:“儿臣见过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亨瞥了李侗一眼,有些讶然。他都没有太关注,原来皇后嫡出的皇子李侗都已经长大成人了,看这身材和个头,已经不亚于皇太子李豫和赵王李系这些成年皇子了,虽然才十五六岁。

    “好,吾儿起身吧。”李亨点点头,便走进了安宁宫。

    李亨与张氏在寝殿中叙谈良久,李侗一直伺候在侧。张氏试探着说出了为李侗求取官职、外放出宫开府的事儿,皇帝先是迟疑了一下,旋即满口答应下来。

    皇子出宫开府是规制。李侗虽然还不到开府的年纪,但也差不多了。看他这沉稳干练的样子,应该还不错。这是李亨对李侗的第一印象。

    说起来也是悲哀,这就是皇家的无奈了。哪怕是他的儿子,都长这么大了,皇帝才对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评价。

    张氏大喜。

    李亨笑吟吟地望着李侗:“皇儿,你志向如何?说来听听,朕也好按你的喜好册封你个官职,让你学着为朝廷办事。”

    李侗面带恭谨之色:“父皇,儿臣好文习武,但年纪尚幼,此时为官怕力有未逮。儿子倒是想去神策军中历练一番,也好就近向孔大将军学习诗书骑射,还请父皇恩准!”

    张氏柳眉轻皱,大为不满。

    她本来想为李侗求个实权的官职,以亲王之身在朝廷上历练镀金,将来才好有前途。可李侗偏偏主动在皇帝跟前提出,要去孔晟那里厮混……简直让她太失望了!

    皇帝眯缝着小眼,轻轻道:“皇儿倒是好眼光。孔晟文武双全,当世奇才。你有心随他学习,朕心甚慰。好吧,朕就准了,来人,宣诏——赐定王李侗府邸一座,开府行走。册封为上骑都尉,入神策军孔晟麾下当差。”

    李侗大喜,拜倒在地:“儿臣拜谢父皇!”

    皇帝笑着,意味深长地轻轻道:“皇儿,孔晟身上,有许多值得你学习之处,此人是百年不遇的天降奇才,你若是能从他身上学到真才实学,将来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指日可待。只是孔晟即将充任和亲使,出使回纥,你暂且沉住气,待他从回纥回来之后再说吧。”

    李侗恭谨道:“儿臣遵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赐婚?(1)

    第四百六十一章赐婚?(1)

    李侗欢天喜地的终于退下,只留下李亨和张氏夫妻两人。两人久未相见,一见左右无人,就互相依偎在一起,互相抚摸着渐渐就动了情,忍不住就在殿中也不顾是白昼索性…欢…好了一番。

    按说夫妻俩的情分也算不浅。尤其是这不是普通夫妻,而是皇帝家的,皇帝至今能念念不忘张氏这个与他共过患难的妻子,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躺在榻上,夫妻俩再次提起了朝政。其实话题是皇帝主动提及的,因为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皇后再受宠也不敢轻易触及这一忌讳。

    尤其是经过了武则天当政的时代之后,后宫干政已经成为李唐皇族最大的忌讳。哪怕是亲密如夫妻,张氏也不敢太过表现出自己对于政治和权力的热情来。

    皇帝日理万机如今很少能有时间和机会跟张氏夫妻独处像这般平心静气地谈心聊天了,张氏自然是抓住机会,借着皇帝春心波动的余韵,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向皇帝举荐自己的亲属为官。

    对于张氏来说,这样的机会绝对不多。

    后妃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除了皇帝的宠爱之外,母族亲属的入朝为官在朝中互为支撑也是一个重要的根基。皇后张氏的母族本来是老皇帝朝的高门望族,只是如今在朝中却很式微。张氏当上皇后,自然家族中人纷纷求告到她的门上,这也很正常。

    皇帝一一答应下来。不仅仅是给皇后一个面子,还有深层次的考量。

    外戚与內监一样,都是王权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独特权贵阶层。张氏贵为皇后,张家的亲眷在朝中的势力却很单薄,本来就有些不正常。皇帝答应提携皇后的亲眷,其实也是打着扶植外戚派系,用来制衡朝中结党的重臣的考虑。

    现在在朝中,太子李豫一党占据主流和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忠于老皇帝的保…皇…党。虽然皇帝点了很多人的名让颜真卿这些人跟随老皇帝去了骊山别宫,但老皇帝当政几十年,谁知道朝中还有多少人对老皇帝惟命是从。这些人极有可能在老皇帝被放逐之后,投向皇太子李豫的怀抱。皇帝不能不防。

    而第三派就是李泌杜鸿渐这些新晋权臣,属于皇帝的心腹了。孔晟也算在此列。但皇…帝…党的势力单薄,在很多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大朝会商议国政大事时,很难与太…子…党形成抗衡。所以,李亨就顺水推舟,准备再扶植后妃…党出来,有利于皇帝从中制衡协调。

    上位者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朝臣属下之间争斗,而是怕底下人团结成一股绳,这样实际上就架空了上位者。

    朝廷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大的权力场,讲究争斗和制衡。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的皇帝初衷都是如此,只是这个玩意,想要拿捏住一个适当的分寸很难。而大多数皇帝,都没有在外戚当权与专权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控制点,导致外戚党派横行朝堂,乃至一手遮天架空皇帝,欺上瞒下祸害国家。

    夫妻俩互相爱…抚着又说了些体己话和知心话,无意中皇帝提起孔晟,宣政殿事变在宫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然无人敢当面提及,但皇后却也明白,皇帝前番其实是在生死边缘上走了一遭,如果没有孔晟的当机立断,恐怕他的结局就惨了。

    老皇帝复位,作为废帝,古往今来,能善终者绝对稀少。况且,老皇帝受鱼朝恩这伙阉贼的挟持控制,将来,退了位的皇帝命运可想而知。

    皇帝尚且如此,何况是张氏这个皇后了。

    所以,张氏心中也有几分庆幸,对孔晟的好感因此倍增。更重要的是,张氏从皇帝的话里话外完全能听得出,皇帝之所以加倍倚重孔晟,不仅仅在于孔晟的才学,还在于孔晟身上有皇帝极其看重的某种隐秘。

    具体是什么,皇帝秘而不宣,张氏也不敢追问。

    但无论如何,总能看得出孔晟的位置很重要,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很重要。对于孔晟,拉拢是第一位的,必须要保证孔晟对皇帝百分百的忠诚度。

    张氏试探着轻轻道:“陛下,孔晟年少,才貌双全,是朝廷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既然陛下觉得在官职爵位方面对他封赏提携过快,若再晋升恐引起朝臣的非议,那么,臣妾觉得,倒不如……”

    张氏故作欲言又止。

    皇帝皱了皱眉,沉声道:“倒不如什么?爱妻有话直说吧!”

    “陛下,臣妾以为,孔晟才学过人,相貌堂堂,凤仪出众,不如将他招为驸马,赐婚公主,也好收拢他的心,更显陛下对他的器重和恩宠。”

    这天下间最大的拉拢手段就是将对方变成自己人。

    张氏的话让皇帝眼前一亮:“善。爱妻所言,甚有道理。那么,依爱妻之言,朕应该将哪个公主赐婚给孔晟呢?”

    张氏眼珠子一转,嘻嘻笑道:“陛下,臣妾素闻孔晟与宁国、纪国交好,宁国公主即将和亲回纥,那么,就让纪国公主婚配孔晟,如何?纪国与孔晟年貌相当,才子佳人,堪称良配。”

    皇帝猛然一拍手掌:“对,朕倒是忘记了这一茬。朕也听说,纪国跟孔晟走得很近,既然他们本有情愫,朕就顺水推舟,当一个月下老人,成其美事。”

    张氏微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