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斟酌着自己的言辞,正在这时,黄门小太监来报:“启禀陛下,李先生求见。”

    李亨挥挥手,笑道:“请!”

    李辅国注意到皇帝用了一个请字而不是宣,眉头一簇,却默默垂下头去。

    杜鸿渐大喜,这所谓的“李先生”就是李泌了。这李泌可是这个时代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频繁出没朝堂与山野之间的著名隐士和政治家。早在玄宗皇帝年间,他就被召入宫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后为杨国忠所忌,才归隐名山。

    安禄山叛乱,李亨灵武登基再次召李泌为官,但李泌坚决不受,只同意以客卿身份参谋军事。李亨由此非常敬重他,便以“先生”称之。

    李泌与杜鸿渐私交甚笃,杜鸿渐心道,这事还是由刚正不阿、置身官场之外的李泌出头说话比较妥当,自己为人臣子,不宜得罪皇帝和皇帝身边的红人。

    李泌一身白衣,颌下长须飘飘,竟然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他缓步而入,望着李亨深拜了下去:“山人李泌,拜见吾皇陛下!”

    李亨微微一笑,起身来虚虚一扶:“先生无需多礼,来人,看座。”

    李泌这才扭头走到一侧,向杜鸿渐微微拱手:“杜兄!”

    “先生!”杜鸿渐深深还礼。皇帝都叫先生,他怎敢直呼其名。

    李泌趺坐在下,抱拳拱手道:“陛下,山人此来,是受人之托,为陛下举荐人才来了。”

    李亨哦了一声:“先生请讲。”

    “山人半月前在郭汾阳军中遇上上清司马宗师,司马言之,他在江南收一俗门弟子,诗才绝世,又天生一身神力,允文允武,是天下间罕见的英雄少年郎……更难能可贵者,此子心怀大志、忧国忧民,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山人以为,陛下当下诏册封此子为官,以号召天下士子慷慨奔赴国难,为朝廷效力、匡扶社稷江山。”

    李泌的话让杜鸿渐听了眉头暗皱。李泌此来,竟然是为了举荐江南士子孔晟的!看来,司马承祯为了此子的前途不遗余力啊,不惜说动郭子仪和李泌两人连番举荐,由此看来,这小厮莫非还真有些本事?

    李亨微微一笑:“先生举荐者,莫非是江南孔门之后孔晟?”

    李泌嗯了一声:“正是。陛下,此子的诗文,山人一一读过,文采横溢、胸有块垒、见识过人,对于此等人才,朝廷不可错过。”

    李亨点了点头,有李泌支持,他就没有必要再矫情什么了,就顺势挥挥手:“方才朕与之巽也在讨论此事,既然先生也举荐,说明此子必有过人之处。朕有意册封此子为官,但不知何等职位妥当,之巽,你且说说看。”

    杜鸿渐长出了一口气,他眼见的余光从沉静从容的李泌身上划过,又慢慢落在一脸阴鸷的太监李辅国脸上,他起身来向皇帝深拜了下去。

第四十五章 优柔寡断

    有李泌支持举荐,杜鸿渐就明白,无论自己怎么反对都无济于事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当这个恶人?

    想到这里,杜鸿渐拱手肃然道:“陛下,既然先生都认可此子为不可多得之人才,又有郭汾阳和司马承祯的举荐,臣就不再多言了。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当道,阻塞通道,朝廷也无法当面考校此子的才学,只能暂时搁置朝廷礼制,通权达变了。”

    见杜鸿渐如是说,李泌便扫了他一眼。李泌心里比谁都清楚,杜鸿渐本质上是刚正清高之人,他既然带头拥立李亨,就对李亨没有贰心,只是杜鸿渐是心机深沉的文臣领袖,忧患意识很强。当前平叛高于一切,武将的地位空前暴涨,已经有牢牢压住文臣一头的迹象。

    以郭子仪为首的武将派系势头正旺,将来若是平叛功成,武将群体就会真正起势,将文臣死死踩在脚底下。在杜鸿渐看来,治理天下文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朝廷之中,武将派系过于坐大,天下终将还是会埋下大乱的祸端。

    因此,在杜鸿渐的深层次考量当中,压制武将、削弱武将势力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现在这个平叛的节骨眼上,他只能暂时隐忍。但如果能有机会对武将一系构成无形的打压,他还是会下意识地为之——郭子仪已经举荐了不少人进入朝堂,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来怎么来制衡郭系力量?倘若郭子仪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大唐朝廷又经得起再一次的折腾吗?

    这是杜鸿渐刻意“针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江南士子孔晟的真正因素。

    李泌心里暗叹一声,他之所以不肯出仕做官,原因就在于此。朝堂之上,动辄暗流汹涌,时时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万劫不复。这天下间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沾染上朝廷和权力,就会变得波诡云谲和刀光剑影。

    李亨笑了笑:“之巽,朕有意就在那江南一带择一下县交由孔晟治理,若是他当真有才有能,不负重望,荐拔进朝廷任职也未尝不可。”

    杜鸿渐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

    大唐的县和县一级政权的主官县令,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县分为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四个等级。像万年、长安等大县,谓之“京县”,县令为正五品,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管诸县谓之“镇县”,县令为正六品。诸州上县县令为从六品,中县县令为正七品,中下县县令为从七品,下县县令为正八品,所以,县令并非个个都是“七品芝麻官”。

    按说皇帝的这个提议倒也符合规制实际。下县的县令正八品,算是整个大唐官场的最底层,不是什么显赫职位。但杜鸿渐却想到了另外一层:江南富庶安定民口众多,已成李唐朝廷最后的粮仓和希望所系,将江南鱼米之乡的县交给一个卖弄了几篇诗文的少年郎,太过草率了。

    想到了这一层,杜鸿渐微微一笑道:“陛下,须知朝廷此次不拘一格册封一个白衣士子为官,还有号召天下士子赶赴国难的用意,为大局考虑,以臣愚见,不如册封孔晟为睢阳宋城县令。若是此子当真有能为,定能为朝廷平叛出一份力。”

    李泌暗暗皱了皱眉,却没有吭声。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既然答应了司马承祯,他就兑现承诺,当面向新皇举荐孔晟,可至于朝廷要如何用孔晟,那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李辅国嘴角一撇,心里暗暗冷笑:杜鸿渐这厮当真是阴险之极,睢阳一线正处在叛军与朝廷大军交战对垒的中间地带,日后必成主战场,让一个江南士子去此处任宋城县令,这跟送死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但李辅国却也懒得捅破这层窗户纸。本来嘛,孔晟如何如何,也与他无关,他只是看杜鸿渐不顺眼,才故意跟杜鸿渐唱反调。一个无关紧要的年轻士子,是死是活又与他何干?

    李亨沉默了片刻。良久,他才断然挥了挥手道:“罢了,传召:江宁郡士子孔晟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心怀家国天下,朕心甚慰,赐美酒、红花、金银丝帛赏赐一宗。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亲特擢孔晟为天子门生,册封为河南道睢阳郡宋城县令,即刻赴任,为天下少年士子楷模……”

    “将那孔晟所作诗文,加朕御批,通传天下……”

    李亨缓缓起身,目光中光彩叠生。此时此刻,他不仅对平叛光复大唐山河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还想起了灰溜溜躲避去了蜀中的父皇李隆基,心里豪情和冷酷并生。

    李泌沉吟了一下,突然轻轻道:“陛下,山人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扭头望向了李泌,微微颔首:“朕视先生为师,参谋军国政事,先生但请直言不讳,朕当洗耳恭听。”

    不管李亨这话是真心还是演戏,尽管李泌明知李亨不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一般的雄才大略之人,但还是被李亨的尊重感动。

    他起身向李亨深拜了下去:“陛下隆恩,山人受宠若惊。”

    “陛下,自汉至隋诸朝历代以来,江南便为繁盛富庶之地。据山人所知,那江南东道十九州辖近百余县,商业繁荣粮草充足,拥五万精兵。今朝廷平叛正处在破局关键,不如敕命江南道处置使杨奇全权整肃江南东道兵马粮草,率军五万渡江直入关洛作战,与郭汾阳大军形成呼应之势……则大事可成矣。”李泌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李亨登基灵武,诏令天下勤王,战火暂时燃烧不到的各道节度使在口头上热切响应,真正出兵的其实不是太多。李泌此言,正中李亨的下怀。李亨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各种顾虑,担心在平叛的节骨眼上,动用强力威权会不会逼反地方诸侯?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朕一直……不愿意节外生枝……”李亨有些吞吞吐吐,神色也变得变幻起来。

    李泌心里暗叹,这位新皇格局还是偏小、生性更是阴柔,缺乏当机立断的气魄和果决雷霆的手段。若不是内有杜鸿渐这帮文臣勉力撑着,外有郭子仪这些武将浴血奋战,这所谓的小朝廷注定要沦为一场笑话。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一抹暗示。

    杜鸿渐长吸一口气,躬身下去朗声道:“陛下,先生之策,臣以为甚妥。那江南处置使杨奇素有忠诚之名,朝廷前不久还下诏对他予以褒奖,在臣看来,杨奇早就在江南牧马练兵等待朝廷谕旨了。”

    李亨听了杜鸿渐的话微微有些心动,但他却还是下意识地扭头望向了身边的太监李辅国。

    见他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处事优柔寡断,关键时刻还要征求一个太监的意见,李泌心里有些失望,忍不住垂下头去。

    而杜鸿渐则暗自皱眉,拜伏在地,大声道:“事关紧急,还请陛下早作决断。”

第四十六章 李辅国下江南

    望着拜伏在地的杜鸿渐和微微垂首的李泌,李辅国暗暗有些得意。他心道:嘿嘿,任你们这些文臣武将再受皇帝欣赏、再有才干又有何用?到了关键时刻,皇帝真正信任和倚重的还是咱家这些近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