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没有催促,静静地等候着。

    对于皇帝来说,对于大唐来说,孔晟在这区区一张纸上写下的其实是惊天动地的翻天巨变,要想让李亨下定决心,哪有那么容易。

    外边的风声呼啸,飞沙走石,敲打着茶馆的门板。

    李亨轻叹一声,“孔晟,何时可行动?朕要一个准数。”

    “两天之后。到时,大朝会上,朕会进宫面圣。”孔晟缓缓起身,拜伏了下去:“臣恭送陛下还宫!”

    李亨拍了拍手,轻描淡写地起身转身行去,但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似笑非笑道:“孔晟,朕将这般大事托付给你,你我君臣的性命悠关,都在你的手上,由不得你有半点的懈怠大意。你可明白朕的话吗?”

    孔晟躬身:“臣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李亨大笑:“孔晟,事成之日,就是你我君臣在大明宫把酒言欢之时!朕可以答应你,只要朕当一天的皇帝,你就是朕永远的肱股之臣,得朕的宠信,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古人对鬼神之事和誓言非常重视,皇帝竟然发下誓言绝不相负,这显然是为了给孔晟吃一颗定心丸罢了。

    孔晟相信李亨此刻的真诚。但是这种真诚能坚持多久,就谁也不知道了。对于太久远的未来,孔晟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反正他是一个习惯活在当下的人,眼前,辅佐李亨掌控大权问鼎江山,扶持赵王李系将楚王李俶取而代之,符合他的政治利益。既然如此,他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赵王府。

    李系神色阴沉地在厅中转来转去,宁国公主和纪国公主面面相觑,不知赵王为何今日这般焦虑不安。

    退朝回来之后,赵王李系就一直沉浸在忧心忡忡的状态中,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楚王已经按捺不住,目前平静的长安城中早就暗流涌动杀机腾腾,而一旦他预料中的事情发生,首当其冲遭受其害的就是他赵王这一系。

    如果说之前双方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中间隔着一层谁也不想主动去捅破的窗户纸和遮羞布,但今日因为赵王的主动请缨和皇帝暧昧不明的态度,无疑会极大的刺激楚王铤而走险。

    然而,李系对李俶的了解其实浮在表面上。正如孔晟判断的一样,不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李俶绝对不至于走上最后一步,尽管他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无时不刻不在做着各种准备,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但站在李系的立场上看,他最担心的就是楚王走上当年太宗皇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路径。一旦如此,他这个对楚王登基称帝构成最大威胁的赵王,就是最大的牺牲品。想想当年的太子李建成就是了。

    但李系面对可以感知到的危机,却是无可奈何。他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任何过激的事儿,都将会成为刺激楚王下狠手的导火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九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9)

    第三百七十九章谁是最后的赢家(9)

    第二天的朝会因皇帝身体不适停了。

    皇帝没有提前打招呼,只是群臣赶到麟德殿侯旨时,一个小太监出来宣布皇帝的口谕,说是昨夜偶感风寒朝会临时取消,请满朝文武大臣各回府邸。

    群臣无奈,只得山呼万岁恭祝皇帝龙体早日康复云云。

    但上午皇帝李亨突然下诏,宣称准备改年号为“乾元”,待过了上元节便改称乾元元年,此事交三省六部主官择日朝议裁定。

    皇帝更改年号属于正常,不过,改年号之事一般是由群臣提起商议,讨论出一个适当的年号来,然后上表皇帝批准,皇帝冷不丁自导自演了改年号的戏份,直接宣布要更改年号,让朝臣吃了一惊。

    但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头,宣布更改年号的诏书发布了不到半个时辰,从大明宫中又传出了皇帝的第二道诏书,改封楚王李俶为成王。

    册封诏书很长,历数了楚王李俶自出世以来的文成武功和自靖难以来的各项功绩,总而言之,赞誉李俶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是是大唐皇子中和宗室亲王中的佼佼者。

    改封成王,这意味着册封皇太子的前兆。

    皇帝竟然……这是妥协和放弃了?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不少人纷纷赶往楚王府向李俶表示祝贺。

    李俶其实也有几分狐疑。皇帝这几日一直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却在骤然之间转了方向,以改封成王的路径来向自己示弱?

    但李俶还是安之若素。

    他不以为皇帝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即便皇帝要玩花样,他也不怕。接受了改封成王的诏书之后,李俶秘密又将南衙十二卫和北门四军的主将召到府中来,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各种准备。

    早在李俶当皇孙时,就与禁军诸将往来密切。而时过境迁之后,如今禁军中的中高层将领,大多都是他自灵武起兵以来亲手举荐提拔,自然惟他之命是从。

    李俶的心机深沉之处就在于,他将亲楚王的嫡系军队在光复长安之前利用职权将之悄然转化为驻守长安的禁军,而皇帝其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等皇帝醒悟过来已经晚了,皇帝的脖子已经被楚王牢牢扼住。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不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古今中外经过了无数事实验证的真理。掌握了兵权,就控制住了长安,而这就相当于将整个李唐中…央朝廷掌控在手掌心。

    第三日,是大朝会。这是在改元乾元之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了。满朝文武,宗室亲王,各种爵位的文武散官,统统进殿参加朝仪。

    声势浩大的官僚队伍缓缓排队进入含元殿,久经训练的官员们没有任何混乱,很快就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次序站在了属于自己的班位上,纹丝不乱,鸦雀无声,静候着皇帝的出现。

    古代官场的秩序感,其实远远比现代更让人惊叹。等级森严,一步一个脚印,多一步都不能跨越,这是规矩。

    因为是大朝会,皇帝也盛装出席,冠带冕旒威仪万千。两排宫女举着精美的华盖,两排服饰统一的青衣小太监面色肃穆,手执代表皇帝权威的各种仪仗道具。李辅国身着内侍省监的三品紫袍,扬着拂尘,扯着尖细的嗓子震荡着全场:“陛下驾到,诸臣拜迎!”

    文武大臣在成王李俶的带领下,拜伏了下去,按照礼仪高呼三声“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亨面色肃然,缓缓坐在龙椅上,环视众臣,摆了摆手,凝声道:“诸位爱卿免礼。”

    众臣起身。

    皇帝沉默了片刻。

    片刻后,他深沉的目光投向了李泌。李泌深吸了一口气,从班位中走出,先向皇帝深躬一礼,然后背转身来。李辅国小心翼翼地双手高举着一道诏书,走下丹墀,递给了李泌。

    满朝文武大臣目光紧紧盯住李泌手里的圣旨,不知道皇帝又要搞什么鬼。此刻,李俶心内微微有些紧张。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在公,夜不能寐,因叛逆未平,朝廷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空置……郭子仪忠勇兼备,靖难天下,虽有兵败相州之过,却瑕不掩瑜,今册封为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下兵马行军副总管。”

    李泌缓缓诵读圣旨。

    众臣听完,满殿皆惊。郭子仪竟然被皇帝册封为三省之一的尚书省的高官之一,大唐宰相还兼任了兵部尚书,可谓是实权在握、圣眷正隆。

    李俶眉头一皱,却暗暗咬了咬牙,继续沉默着。

    众臣议论纷纷,却始终没有人跳出来反对。其实反对也没有用,皇帝直接宣布诏命,任何人都知道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任何人的反对都将触发皇帝强烈的反弹打压。再加上郭子仪在朝中威望很高,所以哪怕是李俶,一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反对。

    “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这是史书对于郭子仪的至高评价。由此可见,郭子仪其人深孚众望,不仅战功显赫,而且还很会做人。实事求是地讲,做官做到郭子仪这种程度,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绝非常人所及。

    李泌扫了众人一眼,清了清嗓子继续宣布了下去:“册封李泌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鸿渐为门下侍中、晋爵为临国公,食邑三百户……”

    众臣又是一惊,郭子仪、李泌和杜鸿渐竟然先后被封宰相,这在朝廷来说,可以说是巨大的朝政变动和权力的重新洗牌了。

    杜鸿渐喜出望外,又感激涕零地出班跪拜在地,再三谢恩不止。他从灵武劝进以来,但直到现在才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和封赏,封国公他不是太看重,但获得门下省主要领导的位置、一跃成为李唐朝廷中权力最大的文官之一,却注定会成为杜鸿渐人生的最巅峰。

    正在任的礼部尚书李揆傻了眼,脸红脖子粗。他这个尚书还在位,怎么皇帝突然又册封李泌为礼部尚书还加了宰相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帝疯了不成?

    李俶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他抬头望着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的皇帝李亨,嘴角轻轻一抽。眼前的皇帝让他感觉非常陌生,在他的印象中,他的这位父皇还从未有过如此惊人之举。不说别的吧,就说擢升选任官员,尤其是要害岗位,他都会在朝会上提出来让核心重臣讨论定夺,但今儿个却自己就做了主。

    如果说册封郭子仪为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还情有可原,毕竟郭子仪的威望功绩摆在这里,可谋士李泌却是一步登天,直接踏上了相位。还有杜鸿渐,杜鸿渐从三品官直接擢升到一品宰相,掌握门下省大权,简直让人倍感不可思议。

    赵王李系也是非常惊讶,不过,他眸光闪烁,隐隐猜出了几分皇帝的真实用意。顿时,他的神色就变得微微有些振奋。

    郭子仪、李泌、杜鸿渐,严格说起来都不是成王李俶的人,皇帝擢升这些人,将之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其中暗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