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无奈,只得郁郁而回,最终,他还是率自己的护军进入长安侯府。但长安侯孔晟因为受到不平等待遇而心灰意冷意欲辞官为民的消息却又在长安不胫而走,在市井房间引起颇多唏嘘同情之声。

    日暮西斜。大明宫,含元殿。

    李亨缓步走下丹墀,用深邃的目光扫了台下一个肃立在侧的黑衣青年一眼,淡淡道:“第九。长安侯府的动静如何?”

    黑衣青年躬身下去,声音嘶哑而有力:“长安侯午后入住侯府,跟随其来京的百余护军同时抵达,赵王派人为长安侯送去诸多器具用度,还专门在杏花楼设宴为长安侯庆祝开府!”

    李亨淡淡一笑:“除赵王之外,竟无其他王公大臣与孔晟礼尚往来?”

    名为“第九”的黑衣青年默然摇头:“没有,一个都没有。”

    李亨沉默了下去,良久才又道:“楚王那边如何?”

    第九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虚无起来:“楚王朝后设宴。赴宴者有杜鸿渐、鱼朝恩、李揆等文武大臣二十余人。”

    “郭子仪与李光弼如何?”李亨又沉声道。

    第九低低道:“郭子仪出城驻守城外大营,李光弼返回府邸。闭门不出。”

    李亨的神色渐缓,缓步又登上丹墀,猛然回头来望着第九,轻轻笑了起来:“第九,这郭子仪和李光弼老谋深算,看来。楚王还没有完全将这两人收为门下。”

    第九神色木然地拜伏在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满朝文武皆是陛下臣工,陛下不必担忧。”

    李亨嘴角浮起一抹嘲讽的笑容:“是吗?”

    第九伏地不起。

    李亨突然轻叹一声:“第九,以你的眼光看。那孔晟为何要再三请辞为民,变相抗拒朕的赏赐呐?莫非当真是嫌朕没有加封他兵权实职吗?”

    第九沉默了一阵,才轻轻道:“非也。据第九看来,应该是故作姿态,给楚王和满朝文武大臣看的。”

    “哦?”李亨眉梢一挑:“怎么这么说?”

    第九笑了一声:“陛下出于诸多无奈,才封他长安侯的爵位,夺去了他的兵权。这一点,长安侯应该心知肚明。若是他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看不透彻,陛下也断然不会再用他。”

    “长安侯在朝中毫无根基,而以年少之身战功显赫,引起朝中诸多猜忌,抵达长安后更是与楚王交恶。为了自保,长安侯想要以退为进,演一场辞官为民的戏给朝中大臣看,佐证自己并无权欲之心、并无与各方争斗之心,也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楚王个性刚硬、又城府深沉,长安侯的故作姿态恐怕瞒不过他。”

    李亨哈哈大笑起来:“第九,你心思缜密、心胸开阔,其实应该入朝为官来辅佐朕理政才是。朕今日问你,若你有意,朕可以准你抽身脱离,给你一个官身。”

    第九肩头轻颤了一下,却是坚定不移地道:“第九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第九绝无功名利禄之心,只会隐在幕后为陛下效死!”

    李亨笑容一敛:“也罢,朕也不勉强你。第九,你出宫去安排,重点是长安侯府和楚王府。这两位有任何动向,随时向宫中通传消息,去吧——”

    第九伏地叩首,然后起身倒退着走出含元殿,不知所踪。

    李亨袍袖一甩,沉着脸走向殿后。李辅国从后殿中梁柱的帷幕后闪出身形来,神色显得有些复杂、有些诡异和震惊。

    皇帝突然秘密召见一个黑衣人,此人面色生硬显然是戴了精巧的面具伪装,而其行动飘忽来去无踪,又表明是身怀绝技之辈。此人到底是什么人、皇帝召他谈了一些什么,李辅国不敢靠近也不得而知,但他隐隐猜出,自己伺候的这位皇帝与他昔日离开灵武时的大不一样了,他的手里似乎掌握着一支超脱于朝廷和皇权系统之外的神秘力量。

    而皇帝,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尴尬地位,对于郭子仪李光弼杜鸿渐李揆这些权臣名将的防范,对于楚王权势冲天的各种忌惮,偶尔也溢于言表,尽管皇帝掩饰的极好。

    这让李辅国突然意识到,朝中的局势还存在诸多变数。而作为后宫大总管,他在宫中的地位其实也远不如外人想象中的大权独揽。这些时日,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皇帝身边真正的近身之人,不是他能控制的,除了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就连他要靠近皇帝,都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障碍。(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长安侯(2)

    楚王府。

    李俶凝望着长子李适,轻轻道:“适儿,那孔晟正与赵王在杏花楼饮宴?”

    李适点了点头,恭谨道:“回父王,正是。赵王在杏花楼设宴,以庆祝长安侯开府为由遍邀满朝文武大臣,但没有一个人赴宴,只有宁国和纪国两位皇姑捧场。”

    李俶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来:“宁国和纪国一向跟赵王交好,这也无妨。那孔晟不识时务,竟然要跟本王作对,那么,就该有被孤立的觉悟。适儿,你觉得,孔晟连番上疏要辞官为民,究竟是何用意?”

    “父王,长安城中很多百姓都在为孔晟抱不平,说他遭受了不平等待遇、朝廷如此慢待功臣,让三军将士寒了心云云。儿子以为,孔晟不过是故作姿态,装装样子,收拢民心罢了,他要是真想辞官为民的话,当日在朝上,又何必应承下陛下关于长安侯的封爵呢?”

    李适轻轻道。

    李俶笑了:“适儿,那孔晟年纪与你仿佛,但心机城府却非你能及。他连番上疏当然是故作姿态,想要迷惑本王和满朝文武,这种小伎俩不值一提。只是本王关心的其实不是孔晟的矫情,而是……”

    李适抬头望着李俶。

    李俶轻叹一声:“本王关心的是父皇的态度……”

    李俶欲言又止,神色阴沉下来,没有继续往下说。

    李适不敢多问,诚惶诚恐地侍立在侧。

    “罢了,本王再给孔晟一个机会,适儿,你抽空再去一趟长安侯府,若是他肯向本王低头。本王就既往不咎。毕竟,此人文武双全,天生神力惊人,如果能为本王所用,将来也是有力臂膀。”李俶挥了挥手:“取上等的丝帛绸缎五十匹,明日给孔晟送去。就说是本王恭喜他开府的礼物。”

    第二天上午,李适奉命赶去长安侯府送礼。

    李适从楚王府出发的时候,长安侯府的孔晟正在召开一场品酒会,厅中陈列着下人从长安城各大酒肆买来的各色美酒,除乌显乌解和几个护军军卒之外,还有赵王李系安排过来暂时为孔晟做府内大总管的赵光然。

    赵光然本是陇西书生,却屡试不第。本隐居陇西,后投奔灵武,在李系府上做了一个半客卿身份的门客。此人颇有才学。心思玲珑,又通各种杂学算学,在料理内务上是一把好手,深得李系器重。李系肯把赵光然调拨过来为孔晟服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诚意,是真心诚意把孔晟作为朋友来交往的。

    赵光然其实并不明白孔晟究竟要做什么,好端端地,派人去买了十七八种酒。摆在客厅里成一排,难道真的是好酒之人。要开品酒大会?

    “侯爷,这是长安一带出产的糯米酒、稻米酒,这是太原府出产的梨花春、五云浆,这是蜀中出产的杂粮酒,还有甘陇出产的杏花春……”赵光然逐个为孔晟介绍,厅中弥漫着浓烈的酒香气息。

    因为这个年月的酒酒精含量太低。所以酒的香气就格外重。乌显和乌解兄弟俩本就是酒中之友,闻得如此美酒气息,几乎按捺不住,脸色涨红,显得有些垂涎欲滴。

    大唐不仅仅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实还是一个酒的王朝。唐人对酒的热情,是远超任何一个时代的。当然,唐时的酒无论是工艺还是文化,比起后世来都略有不及,这是时代的局限。

    最后一坛酒其貌不扬,装酒的坛子着实太丑,没有一点美观度可言,连那封酒的封泥都有些粗糙了事。

    赵光然指了指这坛酒,示意下人打开。封泥刚一打开,孔晟凑过去嗅去,他的鼻孔猛然抖动了两下,一股子浓烈的酒气带着强烈的刺激猛冲而入,他一时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喷了凑过来的乌显一身。

    赵光然笑了笑:“侯爷,这酒性干寒,乃是燕麦所酿,有酒气而无香气,品质粗糙,酒气烈而不浓,是由长安胡人所酿的三勒浆。”

    孔晟眸光一亮:“这酒是最廉价的酒?”

    赵光然嗯了一声:“这种酒过烈,而且口感极差,除了胡人之外,也就是贩夫走卒才会饮上一盏祛除寒气。”

    “一坛酒多少文钱?”孔晟眯着眼问。

    赵光然沉吟了一下,笑了笑道:“侯爷,因为战乱物价飞涨,原先一坛梨花春不过数十文,而现在要卖三百多文钱,至于这三勒浆,倒也便宜,大概三五十文吧。”

    孔晟大喜:“赵总管,派人去长安城中收购,三勒浆有多少买多少,全部搜集到府中来。”

    赵光然愕然:“侯爷,这是……”

    孔晟朗声一笑:“你尽管去买,越多越好,孔某自有用场。”

    赵光然哦了一声,转身领命而出,安排下人去城中四处收购最廉价的根本不入大雅之堂的三勒浆。

    其实城中只有两家酿造三勒浆的作坊,都是北地来的胡人开设的,酿出来的酒只供应长安城中定居的少部分下等胡人,和一部分买不起普通酒喝的贩夫走卒,所以产量并不大。

    至于上流社会的胡人,哪里还喝这种粗鄙的东西,所谓入乡随俗,大唐林林总总的美酒,总有一种适合他们的口味。

    厅中,乌显乌解对视了一眼,都从各自眼中看到了诧异和不解。最终还是乌显心直口快,径自嘿嘿笑着道:“侯爷,这种三勒浆太粗鄙,口感又差,长安百姓都很少喝,我们收购这么多进府,怕是要浪费了哟。”

    孔晟笑而不语。

    正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