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西奚,彻底汉化就是了。

    但孔晟怎么可能这么做。

    西奚人数虽少,但却终归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民俗以及历史传承的民族,这种小族虽然最终难以避免消亡的命运,但现在存在就是道理,孔晟不会逆历史潮流而动。况且,驯化西奚,对于孔晟来说,得不偿失,代价太大,迟早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孔晟向苏婳的卧房方向投过意味深长的一瞥,然后就转身走去。但没走两步,门吱呀一声开了,苏婳飘然而出,站在门口轻轻道:“孔晟,西奚人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忘记你今日的恩德。若是将来我们西奚人能安居河东,你永远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

    孔晟笑着迎了上去:“我不是西奚的客人,我是西奚人的女婿,难道不是吗?”

    苏婳面红耳赤,垂下头去,啐了一口:“不要脸!”

    孔晟大笑:“有你这等如花美眷,我还要脸做什么?”

    “你……”苏婳张了张嘴,霞飞双颊,心道这小贼无耻贫嘴的毛病又犯了……但苏婳还没有来得及想太多,就被孔晟拦腰抱起,任凭她怎么挣扎和捶打,都无济于事。

    苏婳的侍女羞不可抑地掩面逃了出来。

    孔晟抱着苏婳大步走向软榻。他将苏婳横放在榻上,但接下来却没有苏婳想象和畏惧中的狂风暴雨,而是他安安静静地坐在榻边,目光清澈地望着她。

    苏婳怔了怔,蜷缩起身子来,孔晟顺手为她扯过毯子,覆盖在她的身上。

    “苏婳,安庆绪大势已去,苟延残喘不了几天了。待安贼平定,陛下还朝长安,我想,到那时一定会给予你们西奚人应得的封赏——至少,你们举族返回河东故土是没有问题的。”

    孔晟探手过去紧握着苏婳冰凉的小手。

    苏婳没有挣扎,而是柔声道:“我明白。”

    孔晟点点头:“当日在济阴郡,你还认定安贼能成大事,但结果如何?才短短数月,天下的大势就已经逆转。当初若不是我费尽心机推动西奚归唐,你们今日所面临的就是灭族之祸。”

    苏婳面色涨红,垂下头去。

    “事实证明,你的眼光不如苏鲁。苏鲁固然文弱,但却审时度势,颇有王者之风。”孔晟又笑着道。

    苏婳柳眉轻皱:“我兄长自有所长,这不需要你说,我也明白。”

    “我要跟你说的是,率兵打仗苏鲁不如你,但治理全族,你比苏鲁差得远。我的话,你明白吗?”孔晟一字一顿慢条斯理。

    苏婳脸色一变,被孔晟紧握着的小手不经意地挣扎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说,你向大唐皇帝奏报的是我兄长苏鲁,而不是我……对吗?”

    “没错。”孔晟似笑非笑:“如果不出意外,陛下会册封苏鲁为西奚王。至于你,仍然会是西奚公主,不过,你今后的身份只能是我孔晟的女人,而不是西奚人的统帅。”

    苏婳突然莫名地愤怒起来,心底那些刚刚滋生的满腔柔情,瞬间化为泡影,她动作激烈地从孔晟手里抽出手来,神色激动,紧盯着孔晟,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来。

    孔晟叹息一声,只是用清澈平静的目光回望着苏婳。

    苏婳是一个颇有权力**的女人,见孔晟竟然以这种方式要剥夺她的统兵权,将西奚大权全部交给她的兄长苏鲁,她心里的失望、愤怒、不安兼而有之,各种负面情绪喷涌而出。

    她怒视着孔晟,肩头都在轻颤。

    “你不要怪我。朝廷不会允许西奚存在一个女王,我也同样不希望你变成西奚人高高在上的女王。”孔晟起身飘然而去,在临出门前又撂下一句话:“元音大师让我转告你,苏樱择日就会剃发出家,今后不再与你为仇。”(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封赏之争(1)

    孔晟没有夸大其词。

    自武则天之后,李唐朝廷和皇室对女人掌权怀有深深的忌惮和忧虑,纵然孔晟将苏婳列为上奏对象,恐怕皇帝李亨也不会加封苏婳,而只能还是加封王子苏鲁。

    孔晟没有往深里解释。他相信苏婳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一定能想明白这一点。

    而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自己的女人痴迷于权力,而苏婳对于权力的执迷已经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在这件事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孔晟同时突然宣布,大军就此在洛阳练兵驻守,等待朝廷进一步的昭命,放弃进攻长安的既定战略行动。

    诸将大为不解,现在正是夏邑军挥师西进,光复长安迎皇帝还朝建立不朽功业的最佳时机,作为统帅,孔晟却出人意料的宣布放弃进攻长安,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很意外也很突然。

    但孔晟却也没有过多解释。

    大概只有南勇,略略猜出了孔晟的用意。无非是韬光隐晦,避免锋芒过盛,引起朝中很多人的忌惮和猜忌。

    而事实上,正如司马承祯的提醒和暗示,孔晟战功显赫,文武双全的江南少年郎横空出世,以一种别样的姿态崛起,已经触发了一些军中宿将的不满。

    当前,郭子仪在凤翔。李光弼的军马也离开太原府,南下进攻长安。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两路大军像两支箭头一般直插长安,一路之上,势如破竹。叛军纷纷溃逃。“解放”长安是迟早的事。

    但若是孔晟适时出兵。三日之内定然是孔晟的夏邑军率先进驻长安,建立盖世功勋,郭子仪也好,李光弼也罢,都统统只能望而兴叹。

    孔晟心里明白,这两人倒也罢了,作为历史名将,这点风度和气魄还是有的。但两人不是个体,而是一个战斗和利益集团,郭子仪或许不在乎孔晟抢占功勋,但他手底下的部将呢?他们会不会有怨气呢?答案是必然的。

    郭子仪通观全局自知难以争过孔晟的直捣黄龙,本已放弃进攻长安,而是准备绕行汉中,为李唐朝廷扫清长安外围的叛军据点,为皇帝还朝做好铺垫。作为历史名臣,郭子仪心系天下,大局观和胸怀不是常人所能及。他尽管心里有些不太舒服,但还是接受了现实。

    反正在郭子仪看来。无论是谁、是哪一方面率先拿下长安,结果都是一样的,同样是官军的胜利。

    李光弼的心态也大抵如是。

    可两人麾下的战将士卒却是怨气丛生,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辉煌功业指日可待,却不料半路里杀出一个程咬金来,要夺了己方的功勋,这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洛阳的夏邑军却迟迟没有动静,更没有挥师西进奔袭长安的迹象。郭子仪和李光弼意外之余,大抵也暗自判断出了孔晟的意图,两人心里暗暗对孔晟高看一眼,当即下令从两路直逼长安。

    数十万官军声势浩荡两路进攻长安,驻守长安的数万叛军闻风丧胆,早就变成了惊弓之鸟。前面有李光弼和郭子仪,背后还有洛阳的孔晟,三路大军即将合围,他们哪里还有心思恋战?

    长安叛军弃城而逃,经商洛溃逃向蜀中。

    九月底,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在长安城外汇合。因为孔晟的“礼让”,两人也默默达成了某种默契,谁也不抢先进占长安,而是两军汇合后合兵一起进入,分享光复长安的功勋。

    十月初,数路八百里加急的报捷探报飞速抵达凤翔。

    其时,李亨正在与文武群臣议事。当光复长安的捷报传递到大殿之上,李亨兴奋地霍然起身,意气风发地环视群臣,开怀大笑起来。

    文武群臣齐齐拜伏在地,齐声高呼:“恭喜吾皇,贺喜吾皇,长安、洛阳光复,叛军溃不成军,叛乱平息、再创盛世指日可待!”

    李亨大笑着挥了挥手:“众卿起身,朕与众卿同喜!来人,设宴,朕今日与群臣不醉不归!”

    吏部侍郎杜鸿渐出班躬身奏道:“陛下,目前当务之急的是,封赏有功将士,尔后吾皇当率文武群臣还朝长安,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一直以白衣身份参赞军机的谋士李泌也微笑着附和道:“陛下,李泌认为杜大人所言甚是。广平王殿下统率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大军平叛并光复长安,立下盖世功勋,理应予以褒奖。同时,陛下应立即昭告天下,还朝长安!”

    李亨此刻心情舒畅,自然对杜鸿渐和李泌的建议无有不从。

    李亨大笑着下旨道:“两位爱卿所言有理。传召:加封广平王李俶为楚王,昭命为天下兵马行军大总管;加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司徒、封代国公;李光弼进司空、封魏国公。两军麾下战将,按功行赏,加官进爵。”

    “吾皇英明!”众臣又是一番山呼万岁之声。

    杜鸿渐见皇帝加封了长子李俶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两人,对收复洛阳的孔晟没有一点表示,心里微微有些不满。但杜鸿渐此人心机深沉,心里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为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孔晟去得罪皇帝。

    李泌张了张嘴,正要提一提洛阳的孔晟,却瞬间被群臣的万岁声淹没了过去,他轻轻一叹,摇了摇头,低下头去。

    李泌心性淡泊,他之所以至今还留在朝廷之上,无非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一旦李唐朝廷平息叛乱,天下清宁安定,他就会飘然而去,不再参与朝中这些纷争是非。

    李泌心里很清楚。洛阳孔晟的功绩,皇帝李亨或许是疏忽了,但下面的这些文武大臣却不可能遗漏,只是都在故作糊涂罢了。

    有的人嫉妒孔晟,而大多数的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孔晟在朝中无根无萍,谁能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站出来说话呢?

    李辅国站在皇帝李亨的宝座一侧,他跟随虢王李巨还朝,皇帝倒是没有跟他计较什么短长,依旧像过去一样信任和倚重,还是让他留在身边充当自己的后宫太监总管。

    只是因为李辅国一段时间内不在皇帝身边,现在皇帝身边当红受宠的内侍总管并不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