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而从东、西方赶来的援军也会在天寒地冻之前到达。
守御,并不是软弱。
不管是季布还是马金,都是久经战场的将领,他们的年纪早已过了冲动的时候,只要碎叶城不失,丝绸之路就不会中断,下定坚守决心的马金,开始沿着巴米扬河谷构建一个又一个的要塞壁垒,这里的厚实黄土很容易就能挖出一个又一个的洞窟,而这些洞窟就是秦军天然的藏兵坑道。
室利率领的百乘族雇佣兵明显对北方高寒的气候不适应,南亚人骨子里的懒散在进攻巴米扬的战事中表现的很彻底,马金率领的四千秦军节节阻击,将室利的大军连续阻挠了约有十天,一直到十一月十三日,室利的军队才始突破巴米扬外城的防线。
百乘雇佣兵的颓势让大将军普西亚米陀很是恼火,这位巽伽族出身的将领本来的意思,是要借秦人之手削弱竞争对手室利。但现在的局面却是骑虎难下,十一月的天气,对于阿姆河一带来说,已经是风雪满天了。
南亚一带,经年干旱温暖,与北方的冰天雪地大不一样,印度军队在到了巴米扬之后,就开始畏惧起这里的天气来,对于普通的士兵,特别是雇佣兵百乘国士兵来说。大人物的所谓争权夺利与他们这些奴隶和平民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在乎的是,每天都能有一口饭吃,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
普西亚米陀催促室利攻城未果,急怒之下,这位野心勃勃的大将军决定更换攻城部队,这一次,他直接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巽伽族的战象部队。
象兵。
是南亚一带特有的兵种,大象这种庞然大物。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中生存,他们喜食宽叶树枝上的嫩条,印度人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就有了驯服大象为人类服务的例子。而战象部队的建立,则在追溯到孔雀王朝建立之初。
大象体积庞大、力量超群,一般性的防御阵形,对象兵队伍来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普西亚米陀以象兵为先导,看中的就是战象横冲直撞的威慑力。
巴米扬的城池。
不过是用黄土简单夯制的土墙罢了,这样的城墙。对付一般性的步兵还可以,要是对上战象的话,就根本不够看了。
十一月二十日,巴米扬城中。
经过一连串的苦战之后,守卫的秦军将士还有二千二百余人,城中守御变得越发的困难,马金虽然多方调度,但兵力依旧不够使用。
城楼上。
马金与几名军侯站在高处,观望河谷中的敌方阵营。
“马校尉,城外更换进攻部队了,那些懦弱的百乘族人撤下去了,现在上来的,是巽伽族的战象,我们的城墙可顶不住这种大家伙的撞击。”众军侯之中,一名虬须大汉忧心冲冲的说道。
“巴米扬弃守不得。我们就算是全部战死,也要象一颗钉子一样钉在这里,那些褐色皮肤的异族,要想到碎叶城去,就先从我马金的身上踏过去,你们几个都听清楚了,要是等会儿有怯战的情形,可别怪我姓马的不讲情面?”马金瞪大了眼珠子,冲着虬须军侯大声嚷道。
“校尉大人放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众军侯听马金战意坚决,一个个也是神情肃穆,齐声答应道。
——。
巴米扬陷入敌军围攻之中,碎叶行省告急,李原接到季布的急报是在十一月上旬。
在大秦历十七年的这个秋天,秦军正在筹备新一轮的对罗马的陆上攻势,说实话,印度半岛的孔雀王国有勇气与秦国对抗,这是李原忽略了的,对于这个南亚次大陆号称世界第三的民族,李原着实了解的不多。
罗马是与秦国相同时代的最强大的西方大国,关于它的历史,从大小西庇阿、费边、马略、庞培、恺撒、渥大维、安东尼,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西方的历史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而印度半岛的情况则不同。
诞生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齐名的灿烂文化,但它的影响力却始终无法与前四者相提并论,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印度半岛一直没有能出现一个强大持久的王朝,这个南亚半岛上,唯一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他们的宗教——佛教。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曾经统一过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但时间却十分的短暂,在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也随即没落,按照历史的发展,巨车这个家伙就是末代的君王,他的死亡也就在这几年间。
一个即将消亡的国家,自然不在李原的视线范围内,大秦的征战目标,永远都是对准了最为强大的对手。这次印度人跳出来想要从秦国大动脉上放血,李原自然不会再放过这个潜在的对手。
碎叶城危机,让看似强大的秦国一下子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整个中亚和中东一带,战火的烽烟已经开始点燃。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不同,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生活习惯、个人信仰的差异,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印度孔雀王国的突然发难,就象一颗定点爆炸的炸弹,一下子引爆了漫长丝路上的所有不安定因素。
在波斯高原上,那些不甘心失去权力的波斯人开始不停歇的袭击秦国设立的亭站,而在叙利亚高原上,亚述人的后裔也跟着举起了反抗的旗帜,他们的目的就是驱逐秦人,光复祖先的国度。
大秦西域。
到处战火,这样的处境下,秦国西征部队兵力虽然雄厚,但若是不从欧洲前线撤兵的话,用于回援碎叶城和平息各行省战乱的部队均有不足。
十一月中旬。
李原在紧急召集谋士、将领商议之后,在新安城下达紧急命令,骆甲、曹信率领的西进军团八万人,会同色雷斯将领斯巴达克斯的雇佣兵二万人,继续守卫马其顿、希腊半岛一线;同时,正在北线压迫日尔曼人、萨克森人的韩信军团,继续保持对北欧民族的威压势头,力争早日将北方的蛮族向罗马边境线上挤压。
同时,从二线部分中抽调将士约六万余众,组成回援军团,这支援军中,包括杨玉、周平、韩安国、冯唐、李尚等一批年轻将领,他们直接由李原亲自指挥,准备翻越波斯高原,沿着当年亚历山大大帝攻取印度河的路线,包抄孔雀王朝的后路。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以李原的作风,当然要回敬印度人一次,而这一次左勾重拳之后,李原希望直接将印度阿三打到不能动弹为止。(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八章 四千勇士
(注:五千字大章送上,一次性更了,希望大家喜欢。可以的话,投票支持!)
文明的竞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下,显得分外的醒目。
印度人不甘寂寞,试图在秦国的大动脉上拉一个大口子,与他们有着同样心思的,还有波斯人的后裔,在伊朗高原靠近印度洋的扎格罗斯山一样,揭竿而起的波斯人以攻占旧都波斯波利斯城为目标,发动了一场复国运动。
波斯波利斯曾是显赫一时的波斯帝国的都城,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领土扩张到大部份中亚和西亚领域的君主制王国,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君主制国。在大流世王朝时期,波斯和希腊进行的战争曾经被写入到奥德赛史诗中,最强盛时波斯帝国的领土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
公元前330年,在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进攻下,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
十一月上旬,波斯贵族鲁斯塔姆勾结了一批逃亡的亡命之徒,在波斯波利斯的万国之门废墟上举旗为号,自立为王,在短短的二十余天时间里,鲁斯塔姆的叛军数量达到了三万余人,他们袭击乡亭,焚毁驿站,其表现与后世的暴恐份子一般无二。
为了震慑叛乱份子,遏制中东一带的反抗浪潮,李原在新安城誓师东征,他所率领的六万将士虽然并非是最前线的精锐,但有了李原麾下亲兵部队的参与,加上杨平、周平、冯唐、韩安国等年轻将领的加入,这支东征军的实力可想而知。
除了武将之外,李原的随驾人员之中。贾谊和张释之左右相随,这两个后起之秀,如今已成为了李原治理广阔疆域的左膀右臂,他们旺盛的精力和对工作的热情,让李原仿佛又回到了十余年前。
曾经的白马少年,曾经的青葱岁月,都在流水一样的年华中渐渐的逝去,而一路同行的人呐!有的继续相随着转战四方,有的掩息了战鼓,愿作渔下一老翁。还有的则埋骨于不知名的荒土深谷,只留姓名以供怀念。
李原不知道,在若干年之后,他的名字是否还有人提及,但这一刻,这一时,他却愿意和大秦的万千将士一起,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大秦的霸业,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浴血拼杀。
十一月二十六日。
秦国东征部队进抵古波斯与古巴比伦交界处的重要城市苏萨,担任先锋的秦将冯唐率领三千步卒,而鲁斯塔姆这一方。则纠集了约近万的队伍。
苏萨城。
在一段时间内,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临时都城,城中的居民一多半是波斯人的后裔,另有一部分则为亚述人。在秦国占领期间,这座位于两河平原与伊朗高原之间的山地城市就屡屡发生暴乱事件,秦国派驻的官员更是隔几天就会被暗杀、或被打伤。
城中的一间贵族留下的宽敞石屋内。
身材象极了矮人战士的鲁斯塔姆召集了部下商量对策。秦军方面迅速做出反应,这让鲁斯塔姆感到有些惊讶,尤其是听说这一次居然是神武大帝李原亲自率兵前来,什么时候,他鲁斯塔姆的名气有这么响亮了,能否大秦国的皇帝陛下也重视起来,每每想到这里,波斯人就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