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体来说,这一场秦国与迦太基之间的军事同盟谈判,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迦太基要重新确立北部亚洲与地中海西岸强国的地位,首先要击败强敌罗马,然后还要得到秦国的认可,而对于秦国来说,迦太基的人口基数、国力底蕴与罗马不可相提并论,这样一个不可能发展成为地中海霸主的合作对象,是秦国需要的。
——。
目光回移到海上。
相比陆上处于守势的情形,罗马人的海上力量虽然因为格雷尔的大意而遭到打击,不过,克拉苏的大舰队还有战船近五十余艘,实力雄厚的罗马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迫切的想着和秦国舰队再战一场。
特洛伊港。
经过对海盗舰队剩余战船的整合,大秦舰队如今已经拥有大小舰船三十余艘,从数量上来说,虽然要少于罗马人,但其中的十艘三层桨朦冲战舰的存在,却让秦军的单舰的战力上胜了对手一筹。
这几个月来,甘勇率领的舰队在爱琴海一带日夜操练阵形,大秦海军将士的士气高涨,他们迫切的要与罗马人决一死战。让甘勇等人有信心的,除了士兵们高涨的求战**外,还有从国内运来的一批新式的武器。
被送到特洛伊港的新一批秦军制式武器中,有一种巨大的机弩分外的醒目,这种足有三、四人面积大小的床弩,其弩矢一改以往短小的形状,就象一根根标枪一样,而要想让它发射出去,则需要四、五名壮汉用脚蹬着牛筋。
床弩发明了。
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将作为海战中的远程“大炮”,超越这个时代的射程,一往无前的射速,足以将整艘战船撕碎的战力,这一切都让床弩成为大秦海军中的新宠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不管放到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秦国的强大不仅给予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也让科技发展有了突飞猛进。
大秦兵造!
这个在历史上只是流星一瞬的古代研发机构,在秦国强盛之时,曾经显赫一时,当时,那支征战天下的秦军所用的武器,均出自于兵造,而在秦国覆灭之后,西汉前期的几十年间,汉军所使用的,依旧是秦国的制式武器。
这种情况,一直到汉武帝掌握权力之后才开始改变,一系列新式如马掌、马蹬这样的新发明的运用,让汉军在与匈奴人的交锋中渐渐赢得了上风。如今,秦国取代西汉,李原治下的大秦,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长达近二十年的安定局面,不仅让秦国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更让大秦的科技实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海战新武器
达达尼尔海峡。
来自地中海与黑海的洋流在此交汇,暖与冷两股海流作用下,让这里成为渔船云集的天然渔场。
在渔场东南的偏僻一角,特洛伊海湾就象一轮弯月,静静的面向地中海半敞开着丰润的胸襟,在海湾中心位置,一艘艘大秦海军的舰船正在接受检阅巡礼。
黑色的战旗!
威武的军阵!
整齐的雁行队列。
当一阵阵激昂的战鼓响起时,海湾中央爆发出大秦将士山呼海啸的叫喝声。
“大秦、大秦、赳赳老秦,壮我河山;——秦有锐士,谁与争雄!”大秦西进的步伐无可阻挡,大秦将士也把复国之时的战歌稍作了修改,复与壮——,两个字的差别,显示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在经过了漫长的五个月的休整之后,大秦舰队终于再一次扬帆出海,甘勇、扈辄、雷被三箭齐发,桅杆上的镶边黑色战旗就象死神的镰刀,让人不敢仰视。
在舰队中心最为高大的旗舰上,海军统帅甘勇神情沉峻的站在船首,微微起伏的叠浪,让舰船前后左右的摇晃起来,不过,这一点浪头对于已经习惯了海上生活的甘勇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扈辄、雷被为甘勇副将,栾布为后军将领,负责守卫特洛伊老巢,这样的配备,让大秦海军如虎添翼,论经验,扈辄足够丰富,论勇敢,雷被已经用事实证明,论沉稳算计。布贩出身的栾布最是斤斤计较,而作为主将,甘勇更是独挡一面多时,深得李原信任。
将榻弩安放到海船的甲板上。
这是甘勇、雷被等秦国海军将领提出的一个大胆设想,海上作战不比陆地,受限制的地方很多,比如战场的海域环境、船只的吨位大小、将士的水战本领甚至于当时的风力风向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让海战的结果变得越发的不可猜测。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海军要想掌握战役的主动权。依靠科技创建力量,对现有的武器特别是远程打击武器进行改进,是最可行的策略。榻弩装备之后,秦国海军可以利用榻弩威力巨大的远程打击能力,抢在对手发动袭击之前,给予敌重创,这是秦军先发制人的策略。
试想一下。当双方舰队相遇,一方试图靠近接弦近战,而另一方则拉开距离。在对方打击不到的距离上发射粗如儿臂的大弩,且不论这种榻弩的精准度有多高,单单是破空掠过的威慑力就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
“哈哈,这家伙。要是安置在船头,那些罗马人的船只要是被射中,那还不散了架!”亲眼见到榻弩的威力,扈辄这些老兵油子喜形于色。
海上交锋。双方船只的距离不过百丈。这对于普通的机弩来说,是射程的极限,而对于个头足足大了有三倍的榻弩来说。则正是合适的距离。有了榻弩的加入,秦军完全能够在外海与罗马舰队一较长短,而不用担心近战时被人高马大的罗马人压制。
一个老兵的价值,抵得上十个新兵。对于海战中的双方来说,海军士兵的宝贵程度要更胜过陆地上。
别看甘勇的部队击败了格雷尔,但这种胜利只是一时的,如果在下一仗中失败,秦军将士的锐气就会丧失,而要想再恢复一支舰队的元气,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就象迦太基舰队一样,在被罗马人击败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所以,经历过海战洗礼的每一个老兵,对于秦国海军这一支建立不久,又缺少底蕴的新部队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决战罗马在即。
大秦的战争机器也是隆隆启动,兵造工匠们的全力以赴,让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在榻弩原始“火炮”之后,秦国兵造的工匠们又有了新的创意。
新一批的青铜机弩也已经配发了下来,这种新机弩样子和以前的青铜弩稍有区别,主要就是装载着弩矢的矢盒不再分离,而是十支连发,自动装填。单发的机弩虽然厉害,但由于装填时间的限制,在战场上的威力无法得到完全发挥。
在后汉三国时被诸葛亮发明的武侯连弩,提前三百余年出现,这种类似于古代“机枪”的弩机,是弩机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它跨越了从单发到多发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被天雷军压制了数年之后,大秦兵造的机弩匠师们终于突破了。
一艘海船。
能够装载的人员是有定数的,尤其是在这个没有机器动力的时代,船只的航行除了靠不确定的风帆外,就是依靠人力划桨来推进,由于这个原因,每条船上的战斗兵不会太多,在相等的条件下,舰长当然会选择膀大腰圆近战能力出色的士兵。
而榻弩和连弩的出现,让机弩威力上了一个台阶,甲板上的巨弩是远程打击的利器,而连弩的应用,帮助海军解决了战斗兵员不足的难题。
以单桅桨船配备为例,只需要五个机弩兵,就能连续不简歇的射发五十枚弩矢,海上接弦战时,当敌方士兵从船弦上跳过来时,一般会排成密集的阵形,而这时如果遇到连续的矢雨,那就是死路一条。
一连串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这是大秦国力强盛的佐证,同时,也是李原多年来重视科技研发的回报。
咸阳、晋阳、汉中——,在这三个秦国的重要兵造机构的基础上,位于关东的荥阳城,已经成为秦国的第四个兵造基地。相比咸阳等地,荥阳靠近中原腹地,优越的地理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让荥阳兵造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快速追赶的势头。
——。
人口的大量迁移。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民族融合步伐的加快。
李原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秦国短暂的王朝,而今,在大秦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国策下,东方文明正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向异邦外域扩散着。封建社会二千余年,数个朝代起起伏伏,世人和学者都把这种循环的起落比作东方文明的局限使然,但却不知,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资源与人口的矛盾。
新秦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历史进程,楚汉相争四年造成的人口急剧减少的惨况没有发生,大秦的人口相比始皇帝统治的最强大时要增加了不少,始皇时的傅籍数为五十万户,而到了大秦新历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89年,据大国的傅籍统计,秦国原有的各郡傅籍户数达到了七十万户,其中在册的人丁有近六千万人。
这其中,单看户数不能只看增加了二十万户,真正测算的话,还要除去秦末战乱时的减少人数,换句话说,在新秦统一的这十几年里,人口的增长呈几何式的喷发,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喷发并没有给秦国的社会结构带来实质的损害。
众所周知,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带来财富的大量消耗,如果总财富的量是衡定的话,那么按照中国历史的循环进程,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安居发展了有十几年之后,将无可避免的慢慢步入到发展的停滞期,然后是在最顶点上来回的动荡,再往后则是一个朝代开始没落。
而今,大秦不断的扩张,亚欧大陆的丰富资源正好抵消了人口增加带来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