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知后军剧变,项羽在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在浑河一线与匈奴人对峙,转而将防线后退到蓟县一带,而冒顿在得悉须卜浑偏师得手之后,立率大军全力猛扑了过来,试图南北夹攻,一举将楚军围歼于燕地。
北方。
风云突变。
七月十二日。
楚国紧急派出了使者蒯彻,来到秦国的邯郸城,在这里,蒯彻见到了秦军在邯郸郡、代郡一带的主将韩信。
去岁,蒯彻在争夺楚国主导权的政治争斗中败北,随后被项佗投入大狱,他的老师叔孙通出走燕国、安期生则受冤而亡,联盟的外戚虞氏力量也被边缘化,反抗项氏的新势力集团在争权斗争中全面失败。
在被关押了近一年之后,蒯彻低头了。
作为一个以纵横术见长的智者,就这样白白的送了性命是愚蠢的,在最后给项羽的请罪书中,蒯彻没有再多言自己的功劳和主张,他只是反复的陈述楚国目前擅辩之士缺乏,而他蒯彻还有报效霸王的赤诚之心。
至于之前那些分歧,不过是内部的义气之争,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希望霸王和相国大人不计较为怪。
这次,楚军面临被匈奴人全歼的危险,坐镇彭城的相国项佗在得悉燕地周兰一部兵败之后,即决定派出使者,前往秦国游说。同时,魏王魏豹、常山侯钟离昧、长沙王吴芮等诸侯处,项佗也是别遣使节前往。
此一时,彼一时。
当前,诸侯各国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秦国,而是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匈奴。
面对多达三、四十万的匈奴骑兵,仅仅依靠边境线上破碎的夯土长城,仅仅依靠一国之力,是无法阻挡住志在扫荡中原的冒顿的。
其他诸侯处,人选容易选择,只要能言善辩即可,而派往秦国的使者却让项佗犯了难,本来项伯是合适的人选,上次成皋会盟也是项伯一力游说而成,但这一次,项伯却随同项羽往北方燕地了。
留在彭城的官员之中,与秦国有交情的,遍数起来,寥寥无几,其中,象项氏子弟与秦国李原这一支根本没有关联,项佗这么思来想去,倏的看到蒯彻的这一封陈情,就立时决定让蒯彻戴罪立功,出使一趟秦国。
蒯彻早年,曾经投奔魏王豹,与秦国东线大将韩信有过几面之识,而在上一次出使秦国时,更是与秦国朝中的陈平、关跃等人相处甚睦,由他一个罪臣前往,纵算游说无功,也不会损失楚国的声望。
代郡。
昔日中山国的故地,位于易水以南、太行井陉以北的地域,西北与云中郡接壤、东南与常山国相连,它的东北方面,则是燕国的管辖范围。
在楚、匈战争爆发后,韩信即将驻地的位置不断北移,秦军的东线主力部队也同时向北移防,以防备有可能的突变。
秦军的多股斥候,在这个夏天活跃在故燕地域,匈奴偏师与楚军周兰部的连续纠缠,让韩信在吃惊于匈奴人的战力的同时,也对楚军即将面临的困境忧心冲冲。
是趁着楚国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乘隙而入灭了西楚国?还是以抵御异族入侵的大局为主,发兵联合楚军共抗匈奴?
在关系到秦国国策方针的大战略上,韩信只是一方主将,真正的决策权,必须由李原来决定,他能做的,就是将燕地的战况,如实的反馈到神武侯府。(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联楚救援
楚国心急如焚。
韩信在接见了蒯彻之后,顿感事态严重,急修书一封,快马送往长安。
这个夏天。
关中一带,新开垦的耕田、迁居河西的移民、还有来自西域、巴蜀、滇南、东海的商贾,将新都长安点缀的如花团般锦绣。
神武侯府。
掩映在一片绿色之间,高大的国槐、垂河的杨柳,还有一朵朵红的、白的、粉色的花朵,将院墙装点的分外的漂亮。
负责设计这座府邸的,当然不会是李原这个毫无情趣、只懂得上马征战的大忙人,只有象辛追这样的小娘,才有装扮家园房子的心思。
府中。
一众女眷围着一个胖娃正在解闷逗乐,六个月大的小儿正是最不怕人的时候,被李原小名唤作臭小子的家伙此时正左拥右抱,在几个大美人之间玩得不亦乐乎。
“臭小子,还不快快早睡,想要打屁股吗?”李原唬着一张脸,冲着儿子吓唬道。
“哇,哇哇!”回答李原的,是胖娃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响,在他幼小的心里,李原就象一个大恶魔一样,每每在他最快乐的时候跳出来,将他的幸福从手里一下抢走。
比如现在。
他又要来和自己抢亲娘了。
李原从河西回来后,终于有了一点时间,将疲惫之极的身体稍稍调养了下。同时,在这不多的时间里,也让他第一次有时间与新诞的幼儿亲热一番。这几年的征战,他就象一台不停歇的机器,在透支着自己未来的生命。
现在,秦国终于走出了复兴的正确道路,李原这个掌舵者,要做的,就是在这条航船需要转弯或调整方向时。用力的推上一把。
“吾儿,既是冬日生辰,必有火助,不如就叫李烨,示意为华夏之火生生不息,永久相传。”和众多的年轻父亲一样,对于自己的后代,特别是男孩子,李原也有自己的期许,虽然他并不一定认为李烨是治理一个庞大帝国的合适人选。
“李烨。烨儿,这名字怎么样,好不好听?”赢玉漱抱着李烨湿湿滑滑的身子,眼眸中俱是慈爱和欢愉。
“哇,哇!”只不过六个月大的幼儿自然不会回答母亲的提问,他的眼睛缝里,盯牢的只是母亲胸前那一团胀鼓鼓的能够喂饱他肚子的好东西。
“你看,把孩子吓的。”赢玉漱白了李原一眼,低头将鼓鼓的**堵进李烨的嘴里。在母乳喂养这一点上,赢玉漱的想法倒是和李原一样,而且她一力坚持自己亲自喂养,不要其他专门的奶娘来替代。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北方战事的变化。让这段时间平静的秦国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楚、匈大战的迷团中来,蒯彻的到来,让秦国面临着新的决择。
“代郡急报,快快开门。”长安城门口。在夜幕之中,一骑叫喊着由远而近。
城门口,巡城的一队士兵。高高的挺起胸膛,向远远打量自己的路人显示自己是河西征战归来的壮士。
“这是怎么了,代郡发生了什么事?”一名年轻的士卒小声的问道。
“没听说楚国在和匈奴人交战吗,代郡就在燕地的南边,这急报上写的,一定是事关战事的,不信的话,我们打赌——!”年长的胡须壮汉嘿嘿笑道。
“这有什么好赌的,韩信大将军的行营就在代郡,以他的本事,肯定是要大干一场的,你看好了,武侯这次说不定又要亲征了。”在两个士兵的背后,一脸沉郁的马金跨着佩剑,正带着一队士兵巡视到这里。
河西一战。
马金在章邯的手底下,与匈奴人小战了一回,虽然立了一点功劳,但与秦军主力部队的将校相比,他的功绩实在微不足道。好在有了这一次的表现,加上章邯的一力推荐,马金终于从辎重部队调出,重新编练进秦军的一线部队中。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下一次出征的机会,而现在,机会出现了。
蓬!
船浆重重的啪打着河面,溅溅一朵朵浪花。
舟楫中流击水。
接到韩信的急报,李原告别家中的妻儿,再一次踏上东线的战场。作为大秦的男儿,必须有直面挑战的勇气,儿女私情,在国家大义面前,只能先放置一边。
楚军被围蓟县。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场与秦国不相干的战事,但实际上,它的结果却会对未来的时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李原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局限于内战一隅的年轻校尉,从河西之战开始,他的着眼点就放在了最大的对手匈奴大单于冒顿身上。
楚军必救。
与项羽联合,打败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符合秦、楚两国的利益,兄弟之间,就算打生打死,也是内部的事情,对付匈奴这样的外敌,就应当一致对外,同心协力。也只有这样,秦国才能赢得楚人的支持,并为接下来的统一之战奠定坚实基础。
从长安往代郡,李原这一次选择走的路线是水路,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大河的水量增加,使得河道的通行条件大大改善,同时,乘坐船只也更方便休息,船中的人可以一边办公,一边休息,完全没有骑马或乘车赶路那般辛苦。
在船行了三天之后,李原的亲兵部队在雒阳登岸,然后沿着新修建的三川郡至邯郸郡的驰道一路北上。
七月二十日。
李原顺利到达代郡的郡所:顾城。
随同他一并到来的,还有甘勇的亲兵部队五千余人,渴望立功证明自己的马金也位列其中,并担任军侯一职,虽然比辎重部队的校尉要降了一级,但马金心里还是很兴奋,因为,李原麾下的亲兵部队每一个将士都是百里挑一出来的,若是有一天被外放出去,那就是镇守一方的重将。
蒯彻在代郡已等得望眼欲穿,早早从韩信那里得悉秦国神武侯会亲自前来的消息,这让他既兴奋又有些惭愧。
兴奋的是,以李原常胜将军兼对匈奴二战二胜的战绩,要想给楚军解围的话,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惭愧的是,一年前他就在李原面前夸下过海口,要一力促成秦国与楚国的联盟,可最后,他自己身陷牢狱,至于联盟也只能不了了之。
“蒯公,一年不见,汝的气色可不太好,怎么,要是彭城的天气不适合的话,那就到我秦国的长安来,在那里,我可早就为先生准备了一座上好的府邸。”李原一见到蒯彻,即笑着迎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