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是,武定伯。末将以前所作的《戍边策》你是否已经转给洪承畴了?”

    刘宇亮:“早已经转过去了,想来此刻已经落到洪老亨的手里。太初那篇文章作得很是不错,可谓是将我朝边事说得透了。建奴虽然剽悍,可因为人口和地盘的限制,国力并不强。而且,辽东又是苦寒之地,平日里还好,一旦遇到灾害,建奴能够生存下去都难。所以,这才有建奴年年入寇之事,这才有当年袁崇焕以军粮和建奴互市谋划利资敌一事。据太初你的戍边策上所说,我朝对辽东用兵其实也不用太操切,只需守好各处关碍,与敌持久战。对峙个十来年,建奴自然而然就虚弱下去了。”

    “对,末将就是这个意思。说句不客气的话,我朝边军根本就不是建奴的对手,要想恢复辽东,却不能急于一时,必须做好长期打算。唯一之法,就是采取守势和敌人拼消耗,拼国力。”孙元说到这里,叹息一声:“主动出击,无意是取死之道。不过,我朝年年受灾,国内又有贼军作乱,我朝能够坚持多久,也难说得紧。问题是,不坚持,不持久战,又能如何。问题是,咱们的天子做事操切,只怕到时候会催促洪亨九尽快对建州用兵。所以,这一点,咱们得点醒他。”

    “老夫将这篇戍边策送过去,就是想点醒洪承畴,让他早些在陛下那里下工夫。也免得战事一起,被天子一催,他就带着军队仓促上阵。”刘宇亮:“也不知道洪承畴是不是听得进去。”

    孙元:“洪亨九也是知兵的人,鲍丘之战之所以失利,那是因为秦军以前从来没有和建奴交过手,武定伯的话,他想必也是听得进去的。”

    孙元心中也可以肯定这一点,洪承畴乃是明末为数不多还排得上号的统帅,军事经验丰富,只要一看到自己所写的《戍边策》自然就晓得其中的厉害。能够在史书留下名字的人,谁不是人杰。

    洪老亨未来是做了汉奸,令人不齿。可那是后来的事,是在松锦之败做了敌人俘虏以后。

    如果自己能够帮他挺过这一关,或许洪承畴就不用做敌人俘虏了。

    从真实的历史上来看,洪承畴刚去辽西的时候干得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此人威望极高,能够震得住辽西关宁军那群丘八。而且,这一时期的洪承畴还是忠君爱国的。

    有他在辽西,或许还能稳住东北局势。

    等到松锦之败,洪老亨做了建奴俘虏之后,明朝已经排不出一象样的,能够镇住关宁军的统帅。而辽西军门近亲繁殖了百年,心中只有自己的私人利益,至于家国和民族大义,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所以,这才有多尔衮入关之后,吴三桂直接剃了头发做了人家的奴才。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不过是一个借口。能够做到一镇总兵官,手操几万人生杀大权的人,谁不是一代枭雄,可能为一个女人昏头吗?

    只要洪承畴看了自己所写的东西,以及对松锦一战建奴可能采取的战略和明军所应该采取的对策;只要他能够顶住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压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守住辽西走廊当不在话下。

    只要辽西能够守住,建奴不至于将战火直接烧到山海关下。只要辽西能够守住,明朝就算是成建制只保存了手头所有能战的野战军团。

    将来自可在北方同建奴形成对峙局面,还可以腾出手来,抽调精锐边军和大量的粮草辎重加入到国内战场,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当不在话下。

    实际上,后来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所以坐大,甚至席卷整个天下,关键的原因是明朝在松锦之败中,将所有的野战部队,和这下年所积累的战略物资都丢光了。

    到最后,兵部甚至两派一个士兵将信带给前线的费用都挪不出来。如此糟糕的局面,还谈什么对内对外用兵?这个时候,朝廷和崇祯皇帝再不能做什么,只能就那么苟延残喘地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

    明朝之亡,亡于松锦大战,亡于财政破产。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孙元和宁乡军也没办法参加一年之后就要开打的锦松之战。可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做什么,说句实在话,刘宇亮将自己所写的文章转给洪承畴,内心之中他还是很高兴的。

    穿越一场,如果能够对着这个时代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改变明末惨剧的发生,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看着越来越远的北京城,刚开始的时候,孙元还觉得自己今日离开,或许以后再没机会再回到这里来了。

    不过,现在他好象又有了信心。

    以手请抚船舷,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洪老亨,你一定要加油啊!你也算是一个人物,孙某也不希望你将来做汉奸!”

    “我也要努力了,此去扬州,得尽快积蓄起力量,用两年的时间让扬州镇壮大起来,再组建一营人马,进而影响天下局势。”

    “时间已经不多了。”

    ……

    按照孙元的想法,未来的扬州镇应该组建两个营,各营有四千五百人马。

    其中一营驻守本地,一营激动,伺机加入中原战场,同李自成这个老朋友扳扳手腕子。

    另外,还得组建一直水师,用来进行海上贸易,为宁乡军的壮大积累资金。

    水师是个吃钱的活,从建船到招募合格的水兵水手,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

    至于野战军团,扩建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军官和士兵好办,但器械、战马、火枪、火炮,要想造出来,鬼知道还得撒初期多少银子。

    欲速而不达,急不得,要慢慢来。

    看着眼前的翻滚的波浪,孙元意识到,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到来了。

    (本卷终)

630。第630章 大案

    咸咸的海风吹到身上,阴冷天气,皮肤又粘又黏。用力抽动鼻翼,似乎能够嗅到那海水的苦涩。

    一个赤膊壮汉吱溜一声从桅杆上顺着绳索溜下来,大声喊:“东南方向,除了水就是水,一切正常。”

    他身材看起来颇为瘦小,可落到甲板上,只听到沉闷的“咚”一声,巨大的商船好象也顺着他落地的一瞬间微微一晃。

    看了看他身上黑色的结实的肌肉,正在奋力刷着甲板的冷英低声骂了一句:“这个姓罗的就是属猴的,从早上到现在,就没消停过。荆大哥,咱们自从上了船,整天除了刷甲板还是刷甲板,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依我看来,这也就是一艘普通商船。或许和海贼们有些瓜葛,却也就是一条小鱼。这些天来,你我跟着船飘来荡去,能查得出什么来?”

    旁边那个叫荆大哥的人也同他一样跪在橡木甲板上,奋力地用刷子刷着。皂角的泡沫层次泛起,在天光下呈现出七彩的颜色。

    没有风,船帆懒洋洋地张着。阴暗的天空如同一口锅扣在头顶上,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汗水从荆大哥额头上如雨点一样落下,他那张满是苦楚的脸上全是白色的盐花和水锈。

    听到冷英的埋怨,荆大哥压低声音,冷笑着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冷兄弟,确实,这首商船上装的都是普通货物,而且,船上的水手看起来也很普通。不过,嘿嘿,这姓罗的怕不是个简单人物,刚才从桅绳上下来,落地生根。别的且不说,这下盘上的工夫可俊得很啊!”

    冷英显然是已经被上船后连日的操劳弄得身心俱疲,意志有些消沉:“荆大哥,我朝片板不得下海,能够在这大洋上走船的,谁不是亡命之徒,谁没有一点武艺傍身?”

    “嘿嘿,冷兄弟你却是想得差了。”荆大哥低声耳语:“你看看这姓罗的,他双腿有罗圈,在甲板上走路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踮着脚尖,身子随着波涛上下起伏。而且,看人的眼睛也利得像刀一般,显然是行伍出身,而且是骑兵。荆然我也是在军队里随上司做过几年监军的,这一对招子亮得很。”

    “他是骑兵,怎么可能?”冷英忍不住将目光落到那个姓罗的矮子身上。

    荆然嘴角依旧带着冷笑:“没错,肯定没错。你看他右手的手筋上有一道箭痕,伤口做三棱状,这种箭,乃是辽东建奴才有的。骑兵策马冲锋,全靠一双脚和一双手,才能站得住马镫,拉得稳缰绳。这姓全的手筋受了伤,自然做不得骑兵。看他剽悍模样,应该是边军老人,而且是精锐家丁。这样的人即便骑不了马,一个管队还是做得了的。嘿嘿,好好的军官不做,跑海上来当一个普通了望手,当商号里的伙计,有意思,有意思。兄弟,咱们这次说不定还真要逮到一条大鱼了。”

    说到这里,他那张苦楚的脸上焕发出容光。

    经荆然的提醒,冷英提起了精神,一看,忍不住道:“荆大哥慧眼如炬,小弟佩服。不过……荆大哥,这个姓罗的或许有可疑之处,但若说是大鱼,却还谈不上。这商船中的货物真的没看到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还有那余东家,也普通得紧。没有丝毫武艺不说,性子也和顺,有的时候,甚至还有些烂好人的味道。”

    “这还不奇怪吗?”荆然鼻子里哼了一声:“走海的,谁不是刀口舔血的亡命之人。咱们这个东家性子实在太软,换成其他人,早死了不知道多少次。偏偏这船上的人对他却是毕恭毕敬,你不觉得奇怪吗?还有啊,你我查这桩案子的时候,以前何尝听说过余记商号?冷兄弟,咱们小心些。这趟差使走下来,说不定还真要查出一桩惊天大案来。到时候,咱们弟兄也不用在下面苦苦熬了这么多年。”

    冷英微微点头,叹息着道:“是啊,咱们在衙门里已经呆了十年了吧。小弟本领低微,也就是混混日子。可大哥你武艺超群,又破了那么多案子,早就该晋升百户,可到现在却还是一个总旗。”

    “别提锦衣亲军衙门的事,这船上的人耳朵尖得很。”荆然提醒冷英,然后警惕地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