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战争终于结束,绷紧的弦子终于断了,军纪自然是坏得不象话。可偏偏你却不能去管,一管,这些在战场上被建奴杀成疯子的军汉说不定先就营啸了。

    他们是吃准了各镇总兵担心部队在天子眼皮子下生出事来,不好向朝廷交代,这才越发娇横起来。

    可说来也怪,在各镇边军人心皆散的情形下,宁乡军却显得异常安静,甚至可以说是纪律森严。

    在暮色中,宁乡军老营灯火齐整,有一队队战马跑来跑去,小心警戒,一派肃杀之气。营中传来阵阵喊杀声,和整齐的脚步,不用问,定是孙元正在操演士卒。

    突然间,洪承畴和陈新甲都同时拉停了战马,回头看去,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不肯承认,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宁乡军比起来,各镇的兵痞子们简直跟垃圾一样。

    陈新甲和孙元不和,当初和卢象升也是政敌。可一想起已经以身殉国的卢象升,再看到卢象升遗留下的这支强大的野战部队,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天下第一铁军……哎,也只有卢建斗和孙太初练得出来。这让我想起万历朝的两个人物。”

    洪承畴:“陈总督想说的是卢建斗之于孙太处,正如张居正之于戚少保?卢建斗此人某接触不深,可看他所留下的精兵强将,真当得起人杰二字评语。”可惜,为了秦军,某却不得不将宁乡军压制了。

    没错,如果他拿不到蓟辽总督一职,又如何对得起追随自己多年的秦军士卒。他们日思夜想的就是等洪大人做了总督,又个好的前程。毕竟,秦军不过是朝廷为了镇压农民军,临时组建的一支军队,并不是大明帝国的常备军,说穿了不过是乡军。一旦内战结束,就会解散的。真到那个时候,追随洪承畴多年的士卒们,怕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要他洪亨九做蓟辽总督,秦军就会摇身一变变成边军。说难听点,就好象是后世的政府聘用人员,被解决了治标,挤进了体制。

    压制宁乡军,让秦军在天子驾前争功这事干得实在没脸,洪承畴虽然不愿意,可他代表的却是整个秦军集团的利益,容不得他行快意之事。

    这次,杨嗣昌就是派陈新甲同洪承畴联络上的,表示,愿意尽全力保举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一职。前提条件是,秦军必须将宁乡军的风头压下去,最好不要让孙元的部队出现在天子驾前。

    陈新甲突然道:“洪总制,其实,宁乡军这次能够斩杀岳托,为我大明朝争光,某内心之中何尝不感叹振奋……我大明朝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在对外战争中获取过此刻的大捷……我大明朝已经许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强军了……可惜了卢建斗,可惜了孙太初……”

    说着,不觉将头低了下去。

    虽然和孙元有私怨,虽然卢象升和杨相是政敌,可对于孙元,他心中却是异常佩服的。

    洪承畴听出陈新甲话中的不满和惋惜,抿紧了嘴唇半天才道:“有的时候,规矩就是如此,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办。孙元虽然功高,可惜,他只是一个武人。武人,也只能够如此了。一切,当以大局为重。”

    这话的意思并没有说尽,实际上,一个武官,就算功勋再高,一镇总兵就算是到头。难不成还能做到总督、巡抚,甚至督师?大明朝的规矩就是文官统帅大军,做决策,武官负责实施。

    宁乡军就算明日排在第一,出了风头,然后上书请朝廷优恤卢象升有如何?难不成还能板倒杨嗣昌?

    如此,对他孙元也没有任何好处,反平白被杨嗣昌投闲置散。没有了他孙元,宁乡铁军还能存在吗?

    陈新甲有些丧气,想了想,心却中是好笑,孙元同恩相有敌非友,我却反同情起他来,真是怪事:“罢了,明日就是天子检阅三军的好日子,咱们说那些做甚,还是快些进京吧!许久没回京城了,事儿多着呢!”

584。第584章 盛事

    大明崇祯十二年,四月十六,一大早,大时雍坊和小时雍坊一带已是人头济济,两处的百姓都顾不得做生意和操持生计,齐齐挤到长安街的两边,伸长了脖子朝街上望去。

    因为就在今天,山东一战的部队都要从从宣武门入内城,然后沿着西长安街到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接受天子的检阅。然后,各军开去禄米仓领天子和朝廷的奖赏。

    如今的北京城作为明帝国的首都已经两百年,整个城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阔容了将近两三倍。作为整个帝国的政治中心,据户部统计,城**有百姓三十五万,再加上周边的四十多万农业人口,共计八十余万。这还不包括每日在城中进进出出的脚夫、船夫。如果将这些人口也包括进去,估计已经上百万了。

    百万人口,在工业时代的现代社会,也就是有个三线城市的规模,可这里是明朝。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当世最大的城市之一。

    自从建奴从青山口出关,北返辽东之后,断绝了半年大运河漕运总算是通畅了。北京满城官民全靠漕运物资过活,漕运一断,城中顿时困窘起来。再加上清军将整个河北打成一片白地,吃物流饭的贩子和商家已经困难到极点。城中的物价更是一日三涨,已经高到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很多人因为家贫营养不良,都是面带菜色。整个京城的商业活动仿佛已经停滞,再加上旱了几月,这都四月了,城中还看不到一丝绿色。就好象一口巨大的沙漠,吞噬着所有人的精气神。

    好在建奴终于走了,时值四月,江南的新谷、绸缎、瓷器更是如流水一样运来。好象是受到济南物资的滋润,京城物价在半月之内迅速地降落下去。而树木枝头,一夜之间却是繁盛成一片,城中上下,都满是喜洋洋的绿云。

    这段日子里,城中到处都是婚嫁喜庆的酒宴,到处都是人们的笑脸。

    这就不得不让人感慨,在一片废墟也似的河北,京城的繁华实在是太显眼了。可这种繁华却是建立在漕运之上的,一旦漕运出问题,这片繁荣立即就会枯萎。

    换种说法,大明朝在北京的政府要想顺畅地运转下去,那是建立在江南财富的基础上的。

    从唐朝江南得到开发以来,到如今,天下财物七成出自江南,江南财富七成出自宁、苏、杭。没有江南的财富,北方也不能独存。

    这就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经济基础。

    南方、北方,通过大运河漕运的联系,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此刻,在宣武门外,六镇并秦军、宁乡军参与山东之战的主力战兵都已经齐聚一堂,立于城门之外,准备等到一声令下,各军就开进内城,接受满城百姓的欢呼,接受百官和天子的检阅。

    这次检阅,按照洪承畴的布置,各军都有出一营主力战兵,也就是四千五百人马。六镇和秦军加一起总共有三万人马,宁乡军则全体出动,大约超出了将近一千人。不过,在所有人看来,孙元部走在最后,已经处于配角的位置,就算出动再多人,也没有关系。

    每镇一营人马说起来并不多,可明朝边军的主力战兵和辅兵的比例非常大,一比五甚至一比十也很正常。一场出动上万人马的大战,明军中真正能够作战的家丁,估计也就千余。

    打了半年战,明朝军损失惨重,各镇都是客军,这次来京城的人马经过消耗,很多部队甚至连一营战兵都凑不足,比如秦军,两千多主力战兵,在鲍丘水被建奴给杀了一半,只剩一千来人。没办法,各镇总兵们只能临时拉些身材还算过得去的辅兵凑数,辅兵不够的,民夫也成,反正现在京畿地区到处都饿得眼睛发绿的流民,三十文一天拍出去,什么人招不来?

    凑够一营之数之后,又简单地训练了几日,将铠甲往身上一套,将旌旗一举,整齐地喊几声“万岁,万岁”,倒也显得威武。

    三四万人马开进京城,铠甲闪亮、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真真是一桩难得的盛事,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京城百姓天不亮就涌进内城大小时雍坊,立于西长安街的两侧,等着观看这前所未有的大热闹。

    这次山东之站,明军前前后后斩首建奴一千多级,就连东夷右翼军的军主奴酋岳托也被摘下了脑袋。这可是自太祖开国,徐达将军、成祖爷纵横沙漠北以来,对外战争前所未有的大捷。

    上一次祝捷还得上溯到万历爷年间的三大征,不过,万历三大征虽说是胜利了,可仗却打得见仁见智。而且,那三次战役,都未免又以大欺小的架势。蒙古已经衰弱、倭寇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播州之战,更是以全国战一隅。

    不过,即便如此,明朝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耗费大量军费,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可以说,张居正隆万大改革给大明朝所积下的那点家底子全陪了进去。

    等到满清在辽东崛起,大家这才愕然发现,战争已经从大人欺负孩子变成了成年人之间的较量。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以大欺小,只不过,这一回明王朝变成了孱弱的孩子。

    自天启年到现在,朝廷对辽东军事,屡战屡败,整个大明朝的精气神已经被彻底打垮了。

    到如今,整个大明朝好象都患上了恐清症,根本就不敢与之在战场上较量。

    一两个鞑子兵占领一座县城的事情也是有的,几百建奴骑兵就敢冲击数万人马的明军大阵,并能战而胜之的咄咄怪事也不鲜见。

    可以说,整个民族的志气和脊梁都被这一场接一场的失败打断了。

    所以,一旦建奴入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至于抵抗,甚至战而胜之,只怕连想也不敢想。

    可山东一战,明军斩了一个贝勒级的清将,击溃敌人右翼大军。这个时候,所有人这才猛地发现,建奴也不并是不可战胜的。

    战胜建奴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