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没有他,就算刘邦手头有十个诸葛亮,没有钱粮和士兵,也分分钟被项羽活捉。

    而黄兄,就是我孙元的萧何啊!

    有黄佑在,孙元果然省心了,许多。不但冬装,军械和粮食都已经发放下去了,足够支撑一场为期一月的高烈度战争。

    钱粮充盈,孙元心中也安稳定了,就问部队如今推进到什么地方了?

    傅山负责军事,回答说,骑兵军、元字营、健锐营如今都已经集结在徐州,等着孙元一声令下就能出征。威武营和伟字营作为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山东,如今威武营驻扎巨大野,伟子营驻兖州,一左一右,护着大运河航线,齐头并进。那一带因为都是河流沼泽,骑兵行动不遍,因此金雕军走的是定陶、武城、曹州一线,护着两军的左面,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东昌府范县、观城一代。有冷二郎的骑兵,建奴应该不敢向东南骚扰。

    “至于镇海军郑大木和郑芝龙,还有钱阁老……”傅山刻薄地笑了笑,想挖苦上几句。一想到孙元对郑森颇为看重,也就罢了。

    只说,得到朝廷让镇海军打头阵,郑芝龙总督江北诸军之后,镇海军三万人马,还有郑鸿逵从镇江带来的兵士、民夫纷纷北上。刚得了靖远伯爵位的郑成功更是冲在最前头,他已经带着铁甲军主力乘船抵达南皮。拿下那座尚在建奴手中的城市,捷报都已经派人送出南京了。

    拿下南皮这座城市之后,郑成功索性将行辕搬进城去,准备稍事休整之后,向天津卫进兵,然后沿大运河一口气杀到北京城下。

    孙元笑了笑:“这个郑大木,干得不坏啊!相比之下,咱们的动作可就慢了些。到时候,若是郑森老弟先入北京,被朝廷封了王爵,我这个做兄长的见了他还得行礼喊一声‘王爷’面子上可挂不住。”

    黄佑也笑了起来:“太初说得是啊,无论如何咱们得抢在镇海军的前头进京。国朝三百年,朝廷自有制度,异姓不得为王。朝廷这道旨意也是乱来,若真让镇海军先入北京,真要封郑大木为王,岂不荒唐。”

    说到这里,他收起笑容,冷哼一声:“一定是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限制我宁乡军矫诏而卫,朝廷出奸佞了。太初,无论如何,咱们得拿下北京。别人都说咱们宁乡军是藩镇割据,到时候,太初你大可不受朝廷封爵,迎天子还朝,到时候天下人自然知道谁忠谁奸。如此,也免得郑森落得身败名裂的千古骂名。”

    原来这个黄兄打的是替弘光白干的心思啊,傅山心中不以为然后。他是头老狐狸,也懒得同黄佑争辩,心中暗道:“迂夫子,真得了北京,大块肥肉到口,难不成还能吐了出来?就算孙太初肯,将士们也不肯啊!到时候,谁敢说出要让出北京成,不受王爵的话,不怕被几万宁乡军将士,几千想谋大富贵的官吏,几百万靠着扬州镇吃饭的百姓将其生吞活剥了吗?反正我傅山是没这个胆量的。”

    傅山只道:“君侯,黄兄,我料定郑森没有那么容易就打到北京的,说不定会有大麻烦。”

    孙元一惊:“怎么说?”

    傅山指了指窗户外正在飘飞的白雪,在耳房里坐了不片刻,外面的雪竟大起来,地上和花草树叶上已经白了一片。即便屋子不大,里面还烧了火炉,坐了半天,三人还是觉得脚有些僵。说话间,下意识地朝地上一跺脚,发出“冬”一声。

    孙元立即醒悟:“青主的意思是这大运河要上冻?”

    傅山:“这么冷的天,不冻才怪。这河又有哪年没冻过?”

    他走到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用手指了指保定:“所以,郑森先拿下天津卫再经通县去北京的计划就要落空。天津卫那边遍地都是沼泽,只适合行船,如果一上冻,遍地冰雪,大军还怎么运动?所以,依在下看来,郑大木肯定会放弃这个计划,先攻保定,然后向北,以堂正之事向前推进。”

    他这话说得对,在后世,京津地区极度缺水。因为地下水过量开采,北京城比起明清时下陷了将近两米。一出京城,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简直是满目焦黄,雾霾遮天。

    但在明清,这里却是北国水乡。北京、天津、河间府、保定府一带,分布着白洋淀、五官淀、三角淀等大大小小几十座湖泊,还有诸如得胜淀等沼泽湿地。至于河流,就更多了,卫河、潞河、卢沟河、琉璃河、鲍丘水、沽水……这一大片水乡泽国一旦结冰,根本就走不了人,更别说大兵团运动。

    孙元:“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其实,像这种国战,奇兵根本就没有什么使处。大家拼的是国力,拼的是士兵的敢战精神,拼的是带兵大将血战之决心。郑大木一开始就跑得极快,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是啊,几万人的集团军出征,粮秣、器械、骡马、火器的准备,民夫的征发,部队的集结,都非常消耗时间根本就急不来。

    所以,在上次扬州只战和这次北伐,孙元动作都比较慢,反正敌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建奴也知道仅凭他们手头的力量根本就守不住北京,难免回采取军事冒险主义。一个不小心,就能给明朝北伐大军制造极大麻烦。

    自己只需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就是了。如今,可是最大限度地不给敌人一点冒险的机会。

    “是的。”傅山点点头:“郑森有大麻烦了。”

1323。第1323章 雪与春光

    黄佑率先问:“何解?”

    傅山伸出手指在大运河上一划,从南皮直接划到徐州:“如今,镇海军和镇江军的兵士和粮秣都在大运河上,拉出一条几百里长的运输线,兵力分散。一旦大运河上冻,物资供给就会出问题。如果郑大木带兵去保定,那地方的清军不多,必然无法抵抗。拿下那里应该不成问题,但下一步又该怎么走呢?是等着后勤跟上再进攻北京,还是不管不顾直接杀过去。无论郑森做何选择,在战略上都处于被动。”

    孙元:“大木这个人我是了解的,颇有战略眼光,必然不肯行险。他会驻守保定,等后勤辎重到了再说。”

    黄佑也道:“这是军事常识,郑大木不可能犯糊涂的。没有粮秣,还打什么仗……当初卢公就是……”想起多年前的那一幕,他眼圈红了。

    孙元心中也是难过,叹息一声:“这么多年了,总算是打回来了。若是卢公泉下有知,见到我大明的军队重新出现在保定,不知道会欢喜成什么模样。”

    傅山归卢象升可不怎么以为然,觉得这人和黄佑一样,太过迂腐。在外带兵的时候,做人做事放不开手脚,处处被人制约,这样打仗,不败才怪。若换成我是他,早就把高起潜和杨嗣昌干翻了。

    他淡淡道:“君侯,黄兄,郑森虽然不会行险,可若是郑芝龙呢?”

    孙元的表情凝固了。

    傅山:“郑芝龙可是总督江北兵马,别的部队他指挥不动,可镇海军却是他的兵,郑森是他的儿子。先入北京者为王,我就不信郑一官不动心。如果镇海军停在保定等后援,说不定就要被我宁乡军抢了先。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让镇海军冒险进军,镇海军虽然有三万人马,也在大胜关获取了一场空前大捷。可我对镇海军还是不放心,别忘了豪格手下的正蓝旗编制完整,士气正盛,那可是老鞑子,镇海军还嫩了些。别将这一场北伐,又打成北宋的檀渊,做成了夹生饭。”

    黄佑也是以拳击掌:“如果这样就糟糕了,郑一官肯定会这么干的。毕竟,他并不知道大胜关之战的具体情形,那一战名义上是镇海军打的。其实,说到底是方惟将军靠着海军陆战队在背后偷袭。”

    孙元:“郑芝龙的行辕现在哪里了?”

    黄佑:“应该在聊城。”说来也怪,郑芝龙总督江北之后,一直都不急着去同郑森汇合,而是不紧不满地跟在后面。郑森也曾经派使者过去请他去军中主持大局,他都以镇海军都是大木你一手创建起来的,为父对军中事务一无所知,就不插手了为由推辞。

    郑成功又问父亲对于目前的态势有什么建议,郑芝龙只说他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军已经地方官府,至于仗该怎么打,大木你自己看着办。

    看他的表现,简直就是当年刘宇亮督师的翻版。

    孙元听傅山说完郑芝龙的情形,松了一口气:“好在郑一官也是个知兵之人,不会乱来。”

    他心中还是有些不安,道:“不管怎么说,看样子,我军也该动了。传令给蒋武、韶伟、冷英,还有山东军刘春……”想了想,孙元摇头:“罢休,进军计划维持不变,不要急。打仗的事情慌不得。一切还是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步步为营,各军齐头并进,一点一点向北京挤压。也免得叫人误会某想先入北京为王。”

    黄佑赞了一声:“我等做臣子的,本该如此。”

    孙元接下来的话却呛了他一下:“元字营,健锐营、骑兵军三天之后出发,某亲率他们去保定,以防出事。动作要快!”他还是想先进北京城啊!

    说完话,孙元伸了一下懒腰:“黄兄,大军开拔一应粮秣全靠你了,上次扬州之战将你放在后面,主要是考虑到你身子这几年不是太好。如今看你气色,已然好完全了,咱们一起去吧。黄兄乃我扬州镇制度创建的第一功臣,某要和你一道亲眼看到我宁乡军的大旗插上故都城头。”

    黄佑激动得身子微颤,一拱手:“愿往。”

    孙元:“青主,部队出征前的准备,部队该如何行军,怎么调遣,你来负责。我走了这么多天路,也累了,得去沐浴更衣,然后给家中老娘磕头了,今天就到这里。”

    说罢,就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朝后衙走去。

    两大谋士也是苦笑,孙国公一句话下来,他倒是轻省了,自己这几天别想睡个囫囵觉。

    孙元回到后衙,沐浴更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