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0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们能够不计牺牲收复失地,这一点还是不能不让人心生敬意。

    孙元也被震得有点目瞪口呆:“道长,此事是谁首倡,又是为什么?”

    “这事是乃是谢迁提议。”虚玄回答说:“其实,此事在准塔进犯淮安的时候谢迁就开始组织了。谢迁说,就算不能打下徐州,如果能够吸一部分建奴回援徐州,也能减轻淮安的压力。守江必守淮,若淮安失,江北危矣。江北危,大明危。”

    “原来是谢迁提议的。”孙元心中一阵敬佩,又是一阵感叹:“这个谢迁真是一条好汉啊!”

    难怪在真实的历史上,谢迁能够在山东和淮北造成那么大声势,难怪就连多尔衮这个屠夫都起了爱才之念。此人战略眼光和气概确实非常了得,不愧是人中英杰啊!

    只不过,这片时空的历史因为有孙元的改变,清军准塔部被刘春挡在了淮安,于是,谢迁便有了整合山东各路义军围攻徐州之举。

    孙元又看了一眼那张写满字的纸,不过是一份倡义书,上面不外是说建奴残暴,我等要紧密团结在一起,高举义气,支援前线明军抗战,当不怕牺牲,攻打徐州,为淮安大明朝军队减轻压力云云。

    当然,光是一个空洞的大口号,尚不至于让那些草莽甘愿付出巨大的代价攻打坚城。在倡义书上,谢迁又以极大的笔墨形容徐州城的富庶以及丰富的库藏,并许诺一旦打开徐州,将把缴获按照各人出动的兵力多寡以及所立的功劳,公平地分配给各路人马。

    在最下面则是各路人马头领的签名和血指印,孙元数了一下,有十一人。除了谢迁、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其他人也不认识。

    孙元对虚玄道:“道长,正如你所说,我军都是骑兵,没办法攻坚,你的意思是?”

    虚玄道:“谢迁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勘察徐州虚实,组织各路义军,已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打进徐州去。”

    孙元来了精神:“道长请说。”

    虚玄:“谢迁的计划是,先派人潜进城去,等到黎明时分徐州一开城门,就以死士抢得一扇城门,放各路义军入城。”

    孙元:“此计甚妙,进行得如何了?”

    虚玄苦笑:“老实说,进展得非常不顺。”

    孙元奇问:“怎么说?”

    虚玄:“徐州守将李泰率极为奸滑,自从镇守徐州之后,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每个里、保的人口都有统计。而且,这些里保每日都要去他衙门里报备,如果所辖的地区出现生面孔,都要进行盘查。若是一里有事,里长斩;一保有事,斩保长。另外,城中的客栈都被他统统关掉。不但如此,进城贩卖蔬菜、柴禾的百姓都要接受严格盘查,身上不许带铁器。所以,这一个月以来,竟没有一个奸细能够混进城去。”

    孙元:“这个李泰率果然奸猾,可若是连一个间谍都没有混进徐州,想来也不会有这次倡义,道长是否有后话?”

    虚玄一笑:“李泰率这个汉奸固然奸猾,可他还是有没想周全的地方。比如城中的佛寺宫观,他就没办法进行清查。”

    孙元哈哈大笑:“想来定然有义士假扮成僧道同进得城去,暂时藏匿在寺庙和道观里,如果没猜错,此事道长可是出了大力的。”

    没错,明朝虽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在太平年月对于人口控制得极严。所有百姓都由所从事的职业编成不同的户口,农民就是民户、匠人是匠户,士兵则编为军户,登记注册之后,无故不得随意外出。任何一个百姓,离开户口所在地都必须去官府开具路引,注明目的地和离家事由和归期。若是没有路引,只怕走到半路上就会被军士拿了当成流民充实边疆当兵。

    徐州没有经过什么大战,户籍制度还很完善,这也给清军的统治提供了便利。

    不过,明朝的僧道却不归地方政府管辖。

    他们直由中央政府所设立的僧录司和道录司管辖,凭着手中的凭信可是游历天下。这一点,恰好是徐州的一个漏洞,可为义军所用。

    “除魔卫道,是我辈应为之事。”虚玄微笑颔首,显然是肯定了这一点,接着却又叹息一声:“可惜,还是没能送进去多少人。徐州城中也就一家道观,最多藏匿十来人,若是里面的挂单的道人实在太多,难免引起清军的注意。至于佛寺虽然有两家,规模也大,但要假扮僧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确实是。”孙元却忍不住笑了。

    假扮道士对一般人来说很简单,大不了将头发挽起来,插上一个钗儿即可。至于道袍,也容易找,穿道袍可是明朝的流行风尚。不但道士穿,皇帝也穿。任何一个读书人士大夫,你不准备两套道袍作为日常便服,就不算是大袖飘飘,就不算是风流潇洒,就不算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精英。

    但假装和尚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僧袍你就弄不到。其次,大家也不愿意剃个光头,还让人用香在脑袋上烫两串戒疤。

    孙元:“这么说来,谢迁一个月不过是送了十几个死士进城,这点人马可起不了什么用处,怕是两一座城门也抢不下来。不对,半座城门也抢不了。别忘了,徐州可是有内城的。”

    如果没猜错,义军的战斗力应该非常低劣,这是客观事实,也不用回避。

    十一路人马,十万人马冲一座城门朝城中冲去,鬼知道会挤成什么样子,那情形,想想就叫人头疼。而且,敌人可不是死的,不会反击吗?

    只怕到时候清军一个反击,自家先乱成一团,彻底崩溃了。

    先让奸细混进城,再开城门放大部队进城,不过是演义书里的故事,看看就好。真若实施,难度非常之大。

    一想到这里,孙元突然有点头疼。

    他当初定下飞夺徐州的计划时,也想过估计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不过,据手头的情报显示,敌人在徐州不过三百,撒在城墙上,立即就看不见了。孙元想在什么地方登城就在什么地方登城,轻松愉快。

    所以,他也不怎么担心,只是一路急奔。在他看来,时间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不是徐州城中的清军。

    “对,这就是贫道来找颖川侯的缘故。确实是,就算是我城中埋伏的死士能够开一座城门,可那么多军队要想一口气冲进城,并顺利展开,根本就不可能。说不好,进城队伍先要被建奴给打垮了。”虚玄道长难得的一脸的亢奋,激动地说:“宁乡军乃是天下第一军,若是侯爷能够派一支骑兵趁敌人不备,一口气冲进城去,直接杀进内城,擒杀李率泰,夺徐州易如反掌。还有是部队比得上骑兵的雷霆一击,敌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的。此事非宁乡军,非侯爷不可为。”

    听他这么说,汤问行意动:“侯爷,我看此事可行,值得一试。”

    孙元也大为心动,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他总觉得有些不安。

    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对,相当的不对劲。

    突然,孙元大喝一声:“虚玄,你说你是武当山的道士,某就能相信你吗?你在武当山出家修行,好好儿的,怎么跑到徐州来了,此事颇为蹊跷。拿下了!”

    听到孙元厉声大喝,众卫兵同时抽出兵器,将四个道人团团围住。

    虚玄却没有反抗,任由宁乡军士兵将马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苦笑一声,道:“颖川侯,贫道所言句句是实,有道牒为凭。”说着,就将道牒从怀中摸出来递过去。

    孙元也看不明白这中所谓的僧道出家人的身份证,只瞄了一眼,又问汤问行:“你可识得?”

    汤问行:“识得,当年末将在信国公府的时候,府中也养有道人,见过,是真的。”

    “那么说来,虚玄你还真是武当山的道长了。”实际上,他一身内家武功也可以作为旁证的,孙元又问:“那你回答为什么跑来徐州?”

    作为一军之统帅,身系两千人马的生死安危。大战在即,不能不慎重。这个虚玄,看起来真的很可疑。

1234。第1234章 一天两夜

    孙元这一问,汤问行等人也觉得奇怪,武当山在湖北,距离徐州千山万水,他突然出现在这里确实令人怀疑。而且,此人还和谢迁关系密切,不但充当他的内应,将细作接进城去藏匿在道观之中。而且,还大半夜跑骑兵军这里来当说客,劝侯爷提轻骑进徐州。

    虚玄却不惊慌,反镇定地对孙元道:“原来孙侯不知道贫道和谢迁的关系啊,那就不奇怪了。实话同侯爷讲,谢迁是老道的记名弟子。”

    孙元:“谢迁是你的弟子?”

    玄虚说:“没错,谢迁出身苦寒,他父母早年依附于大户。后来因为跑船,终成殷实之家,俗话说得好,穷文富武,尤其是在这种乱世之中,但凡家境还算不错之人,家中子弟都能耍几趟拳,练得几样器械。谢家本就养有几个护院,谢迁从小就随着他们打熬筋骨。”

    “谢家的几个护院中有一人和我武当也算有些渊源,以前来山上的时候恰好学了一路拳。在谢家呆了几年,一身武艺都被谢迁给学去了。说起来,这个谢迁倒是个人才,尤其是武艺上,真是一点就透。这个护员实在没什么可教的,觉得此子是个练武的奇才,觉得这么实在是耽误人才。就向谢迁提起老道,说要学正宗武艺,怕是只能去武当山。”

    “听到这话之后,谢迁就瞒过家里人一个人去了武当,学武三年,一身武艺终于大成。不过,咱们武当有个规矩,要想学三丰道人的内家拳,必须出家修行。”

    孙元一愣:“出家修行,有这个必要吗?”

    玄虚点头:“好叫侯爷知道,三丰道人的内家拳并不只是一套武学,其中还涉及到道家的内丹术,这才是我道家不传之秘,不能外传的。譬如当年长春真人西行,成吉思汗问起长生术的时候,丘道长只说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