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月公布了由伍德扮演男一号的消息。7月;“惟一的指环”(The One Ring)网站的一个撰稿人发布了更详细的演员表:爱尔兰演员斯图尔特·汤森德扮演三部曲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背井离乡的勇士阿拉冈;模特出身的丽芙·泰勒也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于是影迷们开始猜测这位《偷香》里的大明星将会扮演谁外柔内刚的伊奥雯,还是精灵女王凯兰崔尔?后来证实泰勒的角色是相对次要的亚雯,但是她的戏份一点也不次要,她和奥兰多·布鲁姆出场的比例比书中大多了。就像杂志社靠大量的美女图片作为营销的杀手锏,杰克逊在选女演员时的用意也不言而喻。    
    肖恩·康纳利也是大家挂在嘴边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杰克逊是个邦德迷,所以尽管他已在网上辟谣,但大家还是觉得将由康纳利扮演巫师甘道夫。迈克尔·德·卢卡也说康纳利是在考虑扮演一个角色(可能是后来由克里斯多夫·李饰演的萨鲁曼)。康纳利后来向媒体说他最终因不太能理解这个剧本而拒绝了拍摄。于是杰克逊把甘道夫的角色给了他久闻大名的莎士比亚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X战警》;《理查德三世》)。他变色龙一样的演技在杰克逊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戴维·鲍伊、伊桑·霍克、基努·里维斯(他的片约其实已经不少)和沃维克·戴维斯(《风云际会》中的明星,具有哈比人的身材,希望扮演金利),都曾希望出现在《指环王》的演员表里。约翰·爱斯丁、伊恩·瓦特金和梅勒尼·林斯基以前曾在杰克逊的电影里出演过,但是这次没通过试镜。(林斯基:“他们让我试演那个金发碧眼的伊奥雯公主,虽然没成,不过能见到老朋友也不错。”)    
    《指环王》再现了数年前大获成功的经典《星球大战》那种“无超级明星”阵容,由不太知名的演员挑起大梁,也再一次向电影界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在两个三部曲里,来自英国的演员前辈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包办了老角色巫师(《星球大战》的亚历克·吉尼斯饰演本·奇诺比,伊恩·麦克莱恩饰演甘道夫)和反派二号(老牌恐怖片演员彼得·库饰演《星球大战》里的莫夫·塔金,克里斯多夫·李演萨鲁曼)。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寻找哈比人(2)

    抵达新西兰后,剧组的演员们进行了五周紧张的训练,包括骑马、撑船、练习片中要求的语音、与角色相配的运剑姿势等等。有的人要健身,有人的任务则是增重。    
    演员表中新西兰人的名字寥寥无几。杰克逊一直不知疲倦地提拔本土的电影人才,演员表里的次要角色都被新西兰人包了,但也不能不遗憾地说,重要角色太少了。靠《牛奶的代价》出名的卡尔·厄本扮演的洛汉国勇士伊奥默尔勉强算是一位,而极具才华的马顿·索卡斯只得到精灵王赛勒鹏的角色,没几句台词。当《护戒使者》浮出水面时,记者们拼命想找一个新西兰偶像,最后找到了劳伦斯·马寇亚(在《扭曲的世界》里有过出色表现,在《指环王》里饰演兽人首领勒兹),他在整部影片里都被各种化妆技术裹了个严严实实,脸上的化妆几乎多过演矮人金利的约翰·拉里斯…大卫。从孵化茧中出生的那场戏,勒兹的化妆时间达到了10个小时,然后是12个小时的拍摄,最后还要花3个小时来卸妆。    
    新线公司在这次选角中非常谨慎:一开始,新西兰影星丹妮尔·康马克最有希望饰演勇敢的伊奥雯,但考虑到全球票房号召力,新线公司还是认为澳大利亚演员米兰达·奥托更合适。    
    助理导演的任务还包括几千名群众演员,他们将变成半兽人,变成强兽人、骑士和哈比人。报名一开始,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第一批群众演员经过严格的挑选,有心理疾患的、有过敏史、精神不稳定的人被逐个剔除出去。许多人得戴上泡沫乳胶化妆,那滋味不太好受。在圣盔谷经历了14个小时的雨中拍摄后,一部分人发现他们对好莱坞的憧憬就此打住了。在拍摄的最后阶段,大家差不多是垂死挣扎了。选人的工作室墙上贴着一个标语:“如果你能喘气,你被录取了。”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正式开镜

    1998年10月11日,在惠灵顿医院附近的丛林小路上,杰克逊在拍一个场景:四个哈比伙伴惊慌地挤在一个树洞里,躲避黑骑士的追踪。这是杰克逊在完成《恐怖幽灵》三年后,第一次坐到摄像机后面。杰克逊花了七个月完成《恐怖幽灵》,与《指环王》的拍摄规模相比;《恐怖幽灵》的拍摄速度简直是在走路。这一次杰克逊在飞跑,他在几个拍摄地和工作室之间疯狂地进行着拍摄。皇后镇的湖边,惠灵顿的石街制片厂,怀卡托绵绵的丘陵,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拍摄外景地多选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以致剧组的人员时刻绷着一根弦。杰克逊后来写道:“大家心里暗自犯嘀咕,难道我们是好天气的克星?似乎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天气马上就会变坏。”前一天还是阳光明媚,第二天就开始下雪。一些临时搭建的设施甚至被洪水冲走。在新西兰南岛还遭遇过一次大雨引起的泥石流,肖恩·宾和奥兰多·布鲁姆困在山中,被迫放弃了他们的旅行,在好心的当地人那里住了几天,后来他们被直升机救了出来。在此之前只要有汽车,肖恩·宾是绝不会坐直升机的。    
    很多拍摄场景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来构建。开拍的时候,哈比屯的那些花园和田地都是货真价实的,种子早在一年前就撒下了。坎特伯雷平原的山顶城市伊多拉斯用了八个月,并且大部分施工是在零度气温下进行的。一个废弃的哈比人磨坊只在镜头里出现了几秒钟,它的制作却需要三个月。    
    三部曲中那些最壮观的景象包括瑞文戴尔的峡谷和艾辛格的那个圆形的基地都是特效画面而非天然景观。维塔的魔术师们用剪切粘贴的办法,把大量的图片合成,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模型的应用也是少不了的。总美工师格兰特·梅杰说:新西兰的观众也许能辨认出这些奇景,但他们看到的已不是本来面目了。    
    新西兰的风景不仅给三部曲本身增添了看点,也成了新西兰自身的广告,电影人和观光客都看上了这块宝地。标有《指环王》拍摄地点的地图十分热销,有些袖珍小册子描述得非常详细,影迷甚至能通过它确切地找出每一个外景地,这本小册子竟一举成为全国范围的畅销书。对杰克逊来说,这些“地点考证”不免有些败兴。他说如果你眼里看着《护戒使者》,心里想的却是实际的拍摄地点,那就索然无味了。作为导演,我想做的是把你带到中土世界,我最大的愿望是让人们忘了现实的世界……去往一个幻想的时空。总之,我希望影片能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土世界,暂时把新西兰从脑海中抹去,那才是我想要的。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历史上的长篇电影

    虽然没有像一些高层宣扬的那么独一无二,但三部曲同时开拍的决定确实是非同寻常的。早在1920年代,就有导演同时拍两部全长电影,有些长达6…8小时(最近也有些例子,比如最后两部《黑客帝国》)。和杰克逊的《指环王》最相像的,要数1960年代出品的《战争与和平》,分成四部分。    
    《战争与和平》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文学名著改编,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背景。影片的四部分在四年的时间内陆续在前苏联上映。摄影师安纳托利·派崔斯凯回忆说:除了一次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生病,我们从没停机,所有拍摄任务列在一个超长的拍摄日程表上。当时的苏维埃政府给了影片很大的支持,特意从部队派出12000名士兵参加宏大战争场面的拍摄。派崔斯凯说当时电影界几乎没人知道那样的场面值多少钱,大家都没有那个概念(按时下美国的拍戏成本计算,有人估计将高达5亿美元)。    
    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几部大制作同时开工的情况极其罕见。如果你必须这么做,你一定得准备好接受那些环环相扣的噩梦的折磨。关于这一点,欧洲的制作人亚历山大·萨尔金德、伊利亚·萨尔金德和皮埃尔·史宾格勒深有体会。拍头两部《超人》时,由于导演的精益求精和英雄超人飞行的特效,影片很快就超了预算,进度落后。拍摄拖延太久,制片商几乎撑不住了,萨尔金德十分恼火,差点为此炒了导演理查德·当纳的鱿鱼。《超人2》要用的镜头不得不先放一边,先全力赶拍第一部。原本只负责发行的华纳兄弟,在关键时刻注入大量资金,挽救了《超人》,另一个导演[1]理查德·莱斯特(Richanrd Lester),其实在第一部《超人》里他也是导演。[1]接替理查德·当纳完成了《超人2》。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机最大、最长、最贵

    杰克逊的《指环王》是一部最字当头的电影最大、最长、最贵。它证明,艺术和导演的自我放纵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界限。如果你用这些“最”为关键词,对电影史做一次搜索,会发现大多数这样的影片并不这么走运它们太长了,多数受到制片公司、发行商,甚至导演本人的删减。结果,各种长度的版本让人无所适从。    
    电影巨匠D。W。 格里菲斯是大制作电影的先驱。他在1916年推出的巨片《党同伐异》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向“大制作”的定义挑战。他在洛杉矶重建了27米高的巴比伦大厦,影片粗剪之后仍长达8小时。格里菲斯原计划把这个多线索的故事分两部上映。在老板的反对下;《党同伐异》被砍成近3小时的长度。1920年代,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也有类似的壮举。他的剧本《拿破仑》至少要拍成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