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神传说-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父皇的钦差能顺便带来军饷,我会更加感激父皇的恩典!”凌轩淡淡地回答。

  方劲道:“或许停发军饷粮草并非皇上的本意。”

  “方兄,你真是个君子!”柳毅明快地下了断言。

  东蒙人退军不久,凌轩将前线的军务交给了岳至勇,和柳毅、吴嘉等人一起回到了龙华,与从福顺归来的方劲会和。这是个与军事毫无关系的举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本来在一个月前,东蒙大军撤出大渝的同时,宁南和永兴的军队也相继撤军。永兴人甚至放弃了凤仙郡,直接退到了两国的边界伊南关据守。据探马的消息回报,叶谋全伤势恶化,随时有性命之忧,叶凌和叶奇两位王子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正在各施手段,争取统军将领的支持,永兴军中群龙无首,乱成一团。而宁南王见东蒙和永兴都遭遇了麻烦,加上对这两个盟友心存疑忌,在永兴退兵之前,就早早下令大军班师回自己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大渝军如果乘胜追击,剿灭永兴残余的军事力量,兑现诺言为罗斯人收复伊南山,甚至直捣永兴人的王都燕城,都是有可能的。但也恰恰在这种时候,大渝军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没钱了,不得不放弃了继续进军的念头。

  在此之前,吴嘉曾被授予全权处理,掌管南方的财政。虽然吴嘉的正式职位仍然只是个参军,但是众将私下里都称他为“总宪”,因为他现在的职权相当于南方的宰相,地位比所有的将军都更重要。他不但要负责大军的后援保障,还要处理南方六郡的政务。所有的大将军令和重要的公文也都由他负责起草,真是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了。

  虽然未经皇帝授权,但是吴嘉在凌轩的默许下,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了南方各郡府的重组,任命了各郡的文职首脑,此外除了各郡府原有的职能外,他还在每一郡独立特设了军务处,负责征调粮草、筹措军饷,以保证大军后顾无忧。不过南方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元气大伤,民众流离,大量田园荒芜,吴嘉和他在各郡的下属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各府郡也仅仅够维持收支平衡而已。

  由于战况惨烈,钱粮支出压力巨大。供应大军的粮食还能勉强支撑,但军饷缺额却是越来越大。普通兵士已经有三个月只领到了半数的军饷。“只靠报国的热情是无法打仗的!”即使是凌轩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当敌人的大军压境的时候,兵士们或许不会过多去计较钱财收入,但当苦战迎来胜利之后,他们理所应当得到奖赏。

  但凌轩非但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赏赐这些拼死御敌的勇士,连下个月应发的军饷都可能无钱支付。甚至可能面临断粮的窘境!

  原因是从这个月开始,出现了大批从北方回归的乡民,在战乱中,这些人逃到了北方,如今南方光复,他们便都穿过梅林峡谷回来了。除了极少数的富户,这些归来的乡民大多携家带口,身无余粮,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赈济,恐怕马上就会饿死在街头的。不得已,吴嘉命人在各洲县城内设立了粥站,专门为回流的饥饿乡民供应粮食。对此军中其他将领颇有异议:“把本来军用的粮食供给灾民,那可是个无底洞,大军的粮食会被这些源源不绝的灾民吃光的。”

  更有人感到疑问:“为何突然出现这么多灾民回归?而且都身无分文?这会不会是什么阴谋呢?”吴嘉自己也有这种疑惑。

  但是面对饥饿无助的乡民,不管是肯定不行的。吴嘉继续设立粥站,并且想办法安置这些乡民,但是为了防范,对所有这些人的身份进行了登记,一一统计在册,尽量核实他们的原住地之后,才将他们进行安置。

  身份核查的结果,初期回归的乡民大多数的确是因战乱逃离南方,现在回归家园的,但是后来的有些人却是世代生长在北方的民众,之所以离开北方,却是为了逃避北方朝廷的重税,逃避有朝一日交不起税,被迫卖身为庄户的悲惨命运。

  “既然南方的庄户都可以被释放,并且获得土地。我们为何不可呢?我们也是大渝人,我们何必一定要呆在这里,我们去南方吧!”靠近梅岭的嘉陵郡,也曾遭受战火的袭扰,但是朝廷该收的各种税费却一丝也不曾减少,眼看无路可走的农夫们便干脆起了南下投奔大将军治下的念头。他们本来身无长物,所以要来也来得干脆。随着南方乡民回流人数减少,这类人的人数却有递增的趋势,最近几日,不只嘉陵,其他各郡也开始有民众涌入。甚至还多了许多从北方豪族田庄中逃亡的庄户。

  “小心啊,六弟,如果你不想再与朝廷起嫌隙,赶快下令梅岭峡谷的守军,祥加核查,除了行客商旅,严禁任何不是世居南方的民众再进入南方了。”面对日益增多的灾民,柳毅有些担心。

  可是凌轩却摇头道:“我不能这么做,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大渝的子民,大渝的律法并不禁止民众在国境内迁徙。”

  柳毅道:“可是你收留那些从北方逃亡来的庄户,触犯逃奴法,朝廷上下必然会大大恼你!”

  逃奴法是针对所有贵族田庄中的家奴和庄户制定的律法,规定对逃离的奴仆庄户,由家主自行处置,但是胆敢收留他们的人家,则要被处以罚银鞭挞甚至斩首之刑,异常严苛!凌轩自然不怕这些,不过收留这些外逃的庄户必然会惹恼朝廷,这是肯定的。

  不过凌轩道:“我若不收留他们,送他们回去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这些逃离的庄户们处境其实可怜!”

  “善良不能当饭吃,六弟,至少别再分给这些人粮食了,否则光是这些人,就能把大军的粮食吃光。”柳毅提醒自己的义弟。

  “大哥,我们军队的使命就是保护人民,让他们不受战乱的危害。如果担心民众吃了军队的粮食,而让人民饿死,那我们何必要这支军队?”凌轩回答道:“我不但要分给这些人粮食,我还要给他们土地和家园,让他们在南方安居。”

  柳毅摇摇头,无奈道:“迟早有一天,你会被你的善心害死的。” 



 第三节
 
  仅仅依靠善良和好意是无法统领军队的,更不可能治理好一方土地。凌轩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南方经历了一场战乱,人口损失巨大,土地大量荒废。眼看春季将至,春播就要开始,作为擅长耕作的行家里手,凌轩深知节令的重要,冬季大量引入人口,来年的春天,才有人力在南方荒芜的土地上播种。错过了这个春天,收获就要等到后年的秋季了。

  在这个问题上,吴嘉和凌轩不谋而合。南方六郡历来是大渝的粮仓米库,只需春播及时,哪怕只有七成的土地得到耕种,熬过这一段艰难时月,来年夏粮成熟之后,就不必再担心饿肚子了。甚至还可能有余粮用于储备和贸易。

  不过凌轩对汹涌而来的灾民并不是毫无担心,除了担心资源的消耗,他还担心一个问题:“这些灾民中,是否暗藏着大批民社的弟子或者朝廷的探子呢?”不过这个念头他藏在心中,对谁也不曾提起。

  幸好不久前获得了东蒙王子霍坦慷慨赠送的大批剩余的粮草,南方的二十万大军和大量回归的难民暂时不至于饿肚子。但银钱短缺的问题却是越来越显得突出。

  首先是军饷,二十万大军每个月至少需要数百万钱的军饷,凌轩曾经想过要减少兵力,以节省军费,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局势,却不能做这样的决定。

  大渝与永兴连番恶斗,双方已成死敌,永兴人虽然暂时被迫退出大渝,但大渝和永兴迟早还会有一场大战。此外还有东蒙这个强大的国家在旁边虎视眈眈,大渝虽然与东蒙签订了同盟协定,但是和平友好的誓言谁也不敢保证什么时候就会被打破,到时候仅以二十万大军对抗东蒙,还有些嫌少呢!边界上宁南这样的小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震慑,也难以保证它不会再又掀波澜。

  另有一个不能减员的原因来自北方的朝廷。北方的局面似乎一直平静无波,震西王回京之后。大军与朝廷的公文使者往来一直不断。凌轩甚至还收到了一封,妹妹雨言的平安书信。

  表面看凌轩与朝廷关系还算正常。似乎孝康帝对凌轩的所作所为,虽然不满,但也不愿过多追究,以便保持大渝上下表面上的太平之势。但是以凌轩对父皇的认识,孝康帝绝不可能一直这样隐忍下去。“父皇不知会用什么法子来对付我?他可知道他的江山已经是危机四伏了呢?”

  高居在黄金宝座上的孝康帝也许根本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他心中现在切齿痛恨的叛逆也许只有凌轩一人。不过凌轩却看见了危机的日益临近。

  公平地说,孝康帝不能算是一个特别昏庸的帝王,他并不比自己的先祖更荒淫无道,他的治国之策也未必大错,他不过是沿袭了数百年传下来的旧例来统治国家罢了。但几百年的贵族统治积累了太多的矛盾,民间的积怨已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当永兴人袭来的时候,大渝就象一颗内里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树,风雨一吹,就轰然倒下。

  永兴人的侵袭,和大将军的变革给了南方百姓一次发泄积怨的机会,而在更为辽阔的北方,百姓们也许正渴望这样的机会,沉默的地壳下面,灼热的岩浆在沸腾,当巨变来临,火山喷发时,皇朝也许就会灰飞烟灭。

  所以凌轩不但不能裁减兵力,反而想要更新装备,扩充兵力。军队虽然对增加财富毫无帮助,但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力量,借助于这种力量,进可以改换天地,开疆立业。退则可以安稳人心,掌控全局。

  连番的征战,使大渝军失去了大量的战士和指挥官,各部都需要补充兵员,士兵的来源不成问题,南方有大批的失去亲人的青壮汉子梦想加入大将军的麾下,建立自己一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