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丈夫出为幽州刺史,甄氏就一直留在婆婆刘氏身边,在这个贵族世家里虽然也寂寞,但过得如鱼得水。
可惜,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得惨败。战乱之中,曹植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于此的袁绍儿媳甄氏,惊为天人,送了她一匹白马逃返邺城,袁绍兵败,不久以后就死了,最终曹操借袁氏内讧完全消灭了袁绍的势力。
这样,甄氏和袁氏家族一起,顿时做了曹家砧板上的鱼肉。当时曹操的次子曹丕,年方18,城破后当即跃马径直到袁氏府舍。只见后堂一个中年妇人在独自垂泪,膝下有一个少妇跪着嘤嘤哭泣。那中年妇人是袁绍的妻子刘氏,少妇就是甄氏。甄氏虽满脸泪水,却依旧不掩国色。两人一见倾心。旁边的刘氏开始还心里扑扑乱跳,一看两人这情形就知道了,阿弥陀佛,不用担心会被杀死了。
后来曹操也过来了,四处找甄氏,结果随从们告诉他:您的儿子五官中郎曹丕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很郁闷,大叫一声:〃啊,今年我打仗就是为了这个女人的呀。〃总算找到了儿子和甄氏,一看甄氏,果然有沉鱼落雁之姿。曹植也在,曹丕也在,父子兄弟三人都在痴痴地望着人家。曹丕急切无奈,对曹操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有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儿虽壮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话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绝,便使人做媒,让曹丕娶了甄氏为妻,刘氏不敢不从,甄氏也无异言。当下择取吉日成婚。
甄妃再嫁曹丕时,曹植暗中悲愤,曹丕也因此对曹植耿耿于怀。当曹操与曹丕为消灭群雄而奔忙的时候,只有曹植因为年龄小而有余闲,陪着这位嫂子吟诗弄赋,来一场毫无结果的精神恋爱。但是,曹丕本来就气量很小,他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所以仅封她为妃,始终未能得到皇后地位。郭氏为谋夺后位,多方谗间,曹丕听信郭氏的话,将甄妃留置在邺城。不久说她心怀怨望,平白地将她赐死。最后,曹丕立郭氏为皇后,立了甄氏的儿子为太子曹叡,把曹叡交给郭后抚养。
甄妃死后,有一次曹植入朝到宫里,曹丕将甄妃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真不知是何居心。曹植睹物思人,回来时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伤心醒来,写下《感甄赋》,也就是《洛神赋》,把洛河中的水神当作甄妃的化身,抒发爱慕之意。著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和〃明眸善睐〃就是这里来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的。
一位女子,撩起了三位大诗人的爱意,卷入了数位政治家的斗争中,刺激了两位大师的灵感,留下了两篇绝世名篇。这篇赋也树立了文人理想的爱情形态:一种诗意的、飘缈的、虚幻的美,一种忧伤的美学。甄氏虽然卷入了多重爱恋之中,但尚是端庄的、贞洁的、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她还是留下了一份清洁的精神。
曹植胸怀大志,可是一辈子都被曹丕父子排挤,郁郁而终。后人评价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第五部分:苦情篇:苦情戏女主角第11节:住在爱情的井里
霍小玉:住在爱情的井里
霍小玉:事见唐·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陇西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同居多日。李益得官后,聘表妹卢氏,与小玉断绝。小玉思念成疾,愤恨欲绝。忽有豪士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为厉鬼报复。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惨命运,谴责李益的负心,爱憎分明。
看过了许多姊妹所遇非人,霍小玉相信自己不会那么糊涂。有青春,有美貌,又有历经战乱饱受苦楚,她只想要一种平庸的幸福。
霍小玉的父亲原是唐玄宗时的霍王爷,母亲只是其侍妾。霍王爷死后,母亲带着霍小玉流落民间,霍小玉不得不做了歌舞妓这个行当。但是,她只愿意做卖艺不卖身〃青倌人〃,因为这样嫁个好人家的希望才会大一些。奇怪,她们的现实污浊已至此,霍小玉们还能把荒漠当作绿洲,把苍白看成水晶,对人性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恰逢此时,状元及第的李益出现在京城。其时,李益正在等待委派官职,常自夸耀其风流才情,四处寻求名妓,经人介绍,李益见识了天仙一样的霍小玉。彼此一见钟情,青梅煮酒论诗文,很快,两人就同居了。事实上,李益出现的动机,只说明长安又来了一个寻花问柳的轻佻之徒,只写一些为了发表的情书。而霍小玉却一头热地扎了进去。
这是唐人蒋防在笔记小说《霍小玉传》延续的〃书生与妓女相爱〃这个母题。整个社会对书生寄予了太高的道德期望,所以文人一旦变心,比将军、武夫变心更让人齿冷。李益曾写下〃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给弄潮儿。〃这样深情款款的闺怨之作,能证明其有才华,但不证明他就一定忠孝仁义悌。为官清正的苏轼也会把自己的侍妾像马一样随意送人,十足一只大男人沙文主义猪。难怪当代的肥皂剧也说了:〃你们文艺圈啊,就是乱。〃
也是,书生和妓女,在道德价值和社会阶层上相距太大,凭什么上天会给他们幸福?霍小玉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一年后,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故乡陇西探亲,然后上任。尽管李益再三强调会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她仍然忧心忡忡。她提出:〃我年龄方十八,郎君也才二十二岁,到您三十而立的时候,还有八年。一辈子的欢乐爱恋,希望在这段时期内享用完。然后您去挑选名门望族,结成秦晋之好,也不算晚。我就抛弃人世之事,剪去头发穿上黑衣,也就满足了。〃考虑到唐代门第之见极深,不同层次的姓氏不能通婚,且多晚婚,霍小玉的担心是必要的,要求也是合理的。不过李益却烧昏了头,一个劲地发誓永不分离。
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卢家的女儿。李益兴高采烈地放弃小玉了。一时出不起卢家聘礼,李益还亲自四处奔走,凑足了钱,终于热热闹闹地成了亲。
奉劝大家,不要在感情的乌托邦里自寻苦吃。此时的霍小玉还在眼巴巴地盼望着,砸锅卖铁、典当珠钗地四处寻李益。一年过去了,杳无音信。担心终成事实,霍小玉悲恨交加,卧床不起。镜里照着的,仍是那张苍白的脸,鲛绡上却再也没有泪痕了。是怨毒分泌的汁液,滋养着她活下去。
全长安都知道李益负心了。黄衫客把李益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倒地而亡。临死前发了一番宏愿:〃我身为女子,薄命如此。君为大丈夫,负心到这种地步。……我死以后,一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终日不得安宁!〃果然,李益后来得了强迫症,一连结了三次婚,都以休妻杀妾做结。
然而,任谁都为霍小玉不值:这辈子已经为负心郎赔上了,做了鬼还要跟那张让人生厌的面孔纠缠在一起,还不如起咒赌誓,生生世世决不相遇。住在爱情这口井里,像故事里每一个美丽、善良、充满道德感且天真不已的妓女一样,她注定看不到明天。
解忧公主:我把青春献给你
解忧公主: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把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到乌孙。解忧公主先后嫁给岑辄国王、翁归靡国王和泥靡国王。她在乌孙国生活五十余年,所生的三男二女在本国和龟兹、莎车皆很显要,还有的当上国王或王后。她的侍女冯缭也受命在西域活动,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巩固了这一联盟。解忧于公元前51年回到长安。
不要以为嫁到国外去这碗饭是好吃的,哪怕是八抬大轿,敲锣打鼓吹唢呐。对于王室的政治婚姻来说,尤其如此。毕竟,两国关系要靠男女关系来维系,总有些悬乎。
第一个走通西域的汉使张骞是个机灵人,劝汉武帝嫁个公主结交乌孙国王,这样就能斩断匈奴右臂了。于是,汉武帝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昆莫。匈奴听到消息很愤怒,要出兵来打,昆莫赶紧又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而以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张骞失算了。只可怜了细君公主,昆莫年纪又大,言语不通,她只好一边淌着泪一边弹着琵琶作诗。昆莫还想要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储君岑辄,公主不肯,报告武帝。武帝正要联乌孙灭匈奴,乃批示〃从其国俗〃,也就是儿子、孙子可以娶庶母、庶祖母。公主便改嫁岑辄,生一女,很快就去世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呀,多愁善感,常常有浓重的怀乡病。所以公主不能会作诗,一作诗,人生就有悲剧色彩了。
岑辄即位为国王,又娶汉朝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为右夫人,同时另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这位解忧公主天性开朗,颇有政治家风范,带着一种兴高采烈地破蛹、迎接华丽新生的冲动。一到异邦,就兴致勃勃地学习外语,接受新文化。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国王,继娶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各自生了一堆孩子。这个国王人称肥王,可是偏偏跟解忧志同道合,感情很好。为此,匈奴公主吃醋了,还叫来娘家派兵和肥王打一仗呢,汉廷与乌孙国合作起来把匈奴打得满地找牙。
肥王一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国王,解忧公主无可奈何地嫁给这位新国王,又生了一个小王子。结果,匈奴公主的儿子要屠杀解忧公主的儿子,两边经过一番较量、交涉,乌孙国一分为二,两家的儿子各自当个国王。
后来,解忧的两个儿子相继病死了,解忧公主已从当年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变为鸡皮鹤发的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