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水文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识见。眼底山水乃是她营造的第二自然。    
    游黄山,大都从汤口入身。站在缓流的浅溪边抬眼望,都不免惊异于山口的势峭。说到我,仅止于一叹。苏雪林的感慨却发抒得好:“凡伟大建筑物,前面必有巨阙之属为其入口,黄山乃‘天工’寓‘人巧’的大山水,无怪要安排一个大门。那气派真雄秀极了!”除去黄山这样的大块文章,她还能够在哪里仰叹呢?有这番情绪在,文中多处记景的地方虽则平淡了些,亦如为这等奇崛的段落蓄势,也就显得耐读。    
    苏雪林写给黄山的忆语,游踪不乱,文思少作大的跳跃,细心读,仿佛它的山容隐约从飘飘的云海中浮出。我是在多年前踏访此山的,只顾纵身向高处去,细致的领略却不及苏雪林。她在天都峰遇到的展开二丈长的白布,“叫我们系在腰里,或牵在手里,他们执布的一端在前面拖掣”的舆夫,是我游山时未见的。居然给她写到,故殊觉新鲜有趣。又想到曾见于途的黄山挑夫,他们肩头所担负的苦辛,常使我深觉沉重。昔年我脚力不济,仰观天都、莲花二巨嶂迟疑久久而终未举步,自然不知天都峰顶旧有明代蜀僧所居的石室。这位孤处的和尚“树长竿悬一灯,每夕点燃,数十里外皆可见”,更带传奇意味。退一步,纵使石室仍在,且为我访到,也断不会生出苏雪林的这番妙论,是:“不过我以为天有寒暑昼夜,人有生老病死,乃自然的循环之理。我颇非笑中国道家之强求不死,也讨厌夜间到处灯光照得亮堂堂,尤其山林幽寂处,夜境之美无法描写,用光明来破坏,岂非大煞风景么?”临了山家世界,她的凡心不空,照例以冷眼相看。此段论道的话,随意而说,却不是谁都能信口而言的。    
    苏雪林由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文殊院、鳌鱼峡、百步云梯、狮子林、始信峰一路写来,黄山的游程也近于尾声;而从《黄海游踪》这文题看,云海又是躲不开的。她谦称:“但我写景的词汇本甚有限,写作的技巧也仅一二套,现在没法再把黄山云海的光景描绘一番,我觉得很对不住读者。”原想看她给茫茫云海奉上的一些字句,如徐志摩写泰山奔云,阵阵浪漫情绪,四散飞迸!而高踞山巅俯视云海的她,偏以议论代抒情:“我们只知画家会模仿自然,谁知大自然也是位丹青妙手,高兴时也会挥洒大笔,把大海的异景在高山中重现出来,供你欣赏哩!”虽无美丽的意象、绚烂的词华,而理性灵光的一闪,足可透现心智的颖慧吧!照此看,单纯的叙游踪、状景物,似要逊为第二等功夫。    
    述游如作画,总该在适当处落下要紧的笔墨,抒其情,论其理,淡中得味。惟此,对于过眼山水,可说留迹兼以寄意了。    
    苏雪林︵1899…2000︶女安徽太平人著有散文集︽绿天︾︽青鸟集︾论著︽唐诗概论︾︽中国文学史︾等    
    ︽黄海游踪︾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第三部分泉音的清赏泉音的清赏

    ——老舍的《趵突泉》    
    落在风景上的笔墨,大抵总是美的。也不全是。老舍即用着冷静的眼光打量这处天下的名胜——趵突泉,写着它四近嘈乱的实境。所记虽是旧景,他的文章态度还是能够约略知道,即常站在现实的、批判的立场来看这世界。    
    为趵突泉画美,遍览通篇,实在也没有几节,神韵却皆自造化那里来。在他看,这一景是值得游而记之的。因为“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他欣赏得细,字句也相当清顺:“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赞语至此止住,想多看他是怎么描摹和颂誉这泉的,已无文字。    
    老舍为好语言下了六个字:简单、经济、亲切。即便写景,也不用任何夸饰,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俗而白,仿佛全不费力,反在“明白”二字上显出力量。司空图论诗,以“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为自然之胜,移用可也。老舍说:“我写东西总是尽量少用字,不乱形容,不乱用修辞,从现成话里掏东西。”基本不抒情,偶尔有,也懂得节制。上面抄引的一段,里面省去不少话。这就是老舍的笔墨!换旁人,临泉,情动于中,不知会写满几页纸呢。    
    又要来说老舍的语言。    
    我在小时看过老舍的《出口成章》。他在书中说:“我们的本领就在用现成的、普通的语言,写出风格来。”又说:“普通的话,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中说出来,就能变成有文艺性的话了。”据此来看他寓居济南时写的《趵突泉》,正是这样安顿每个字。泉边的熙攘和杂乱,给游泉的老舍太深的印象,也就多用篇幅,泉之美反倒居了次席。而在风景区,货摊塞路又实不少见,流风下传,于今未绝。老舍看得透:“这又是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叫卖吃食的席棚,吆喝日货的地摊,奇丑的假山,满嘴葱味的乡人,小脚的妇女,茶铺里唱着的梨花大鼓……哪里是我们浮想的美景?真是一幅旧日风俗图。能够录原状,传声息,“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老舍做到了。文字很朴实,像是照着实际的样子移上纸面。他不是堆词,却是写话,一句是一句,句子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状生活之常,最宜用着这种“普通的话”,随心调和,又能变成“文艺性的话”了。所写景象,虽在旧时代,今日读,不觉隔膜。又想,本为记泉,老舍却不惮烦,写了这些看似琐屑的话,以环境的不堪反衬泉之鲜洁、明澈,意义仅限于修辞吗?一片深心,非我所知也。就不免驰念,假定我也来写趵突泉,对这些大约是不置一词的,更不会写进文章。我的思与感,应寄于这处名泉的“内美”上。老舍则不,他更倾近市井的俗常,记下这些易随时光之水流逝的一情形、一场面,使其存续于文字中,对后世之人,意义的重要似不在摹景之下。还要复述那句话,这就是老舍的笔墨!记游文该如何做?虽无定法,但千年下来,大致格套总还是有的。老舍是破了前人的制艺之执了。    
    照我的经验,作品虽是拿笔写的,却不可太有文章气,仿佛口头的讲唱,方为上乘。趵突泉一带情景,让老舍写得素无浮词,叫人读之,如静坐下来,听着流泉从容的清响,虽不若歌,声音却是真实的。    
    游记可以绘景,可以抒怀。老舍的这篇,意不仅此。他要表现的是“忧世的态度”,虽则未免冷峻了些。    
    老  舍︵1899…1966︶北京人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趵突泉︾见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游记选︾    
    


第三部分梦中花雨

     ——徐蔚南的《快阁的紫藤花》    
    绍兴的旧迹,有些是久湮了。依着鉴湖波光而在的快阁,它的倾颓不知是在哪一年,实在减去这一带风景的部分颜色。    
    快阁的美丽要到旧文章里去寻,即如《花间集》中夹着的那朵紫藤花,纵使“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仍可以忆起一天的花雨和如梦的眠歌。    
    鉴湖上方的天空,仿佛总浸着浓湿的雨意,催我又去浮想快阁的花景。一片片飞香的淡影轻盈地飘入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里。仰对今宵的明月,我宛若厮守阁前满架如笑的繁花而追梦去了。    
    江南园林中的佳境,远非快阁一处,只因这里曾留陆放翁饮酒赋诗的影子而值得慕古的士人来游。蘸着烟雨般的水墨绘心底的梦影,是徐蔚南落笔的缘起。沈园中凄婉的调子远离着他的文字,他惟求将阁前阁后不逝的欢情移往纸面,让随风的愁红犹忆艳阳下花彩的缤纷。 徐蔚南的写花,以意在先,恰是元人诗的情味:“花魂迷春招不归,梦随蝴蝶江南飞。”盛开在后园的紫藤花,在他看,似乎摇身成了快阁的主人。相伴的风光“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远方山影一抹青苍,近处的春野上,紫云英的绯红、豌豆叶的鲜绿、油菜花的灿黄,配着湖面飞来的渔家的船歌,足可当画。山阴道上的无边风月,久望而不知倦。快阁的择址,真是占尽山水的绝胜。陆放翁的诗酒流连,正有一番道理。我假定得了这样的居处,虽不胜饮,怕也会悠然自醺了。    
    徐氏笔墨多在快阁后园的两架紫藤上。花容写尽,犹未适意,又用了一点辞格上的拟人法,把满目彩花写得热热闹闹:“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像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地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底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渠们是结恋了。渠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渠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心醉花丛的徐蔚南,恰是二十几岁的青年,选了这般精隽的字眼,这般灵活的句式表现着对于春花的赞美,古人赏花诗的长吟短叹仿佛无好处可夸。只说那一串有情味的动词,就是我苦想不来的。    
    另一架紫藤,浮着青莲色,同旁邻的白紫藤色泽不同,情味也就相迥:“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底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