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域,多次同解放军激战。此外,蒋军还频繁挑衅,拦截和攻击驶往大陆港口的商船,劫持正常作业的大陆渔民,共劫持祖国大陆各类船只470余艘。上述军事偷袭尽管采取“小股偷袭,以开展游击战”、“大股进攻,以占领部分地区”、“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等战术,但结果都是一样,均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加大了“解放台湾”的宣传攻势。1954年7月23日,毛泽东打电报给周恩来,指出朝鲜停战后必须向全国、全世界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人民日报》也于24日、25日分别发表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任务》的社论,揭露美国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集团,不断武装挑衅大陆,破坏公海航行自由的罪恶活动,誓言“一定要解放台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8月1日,朱德总司令发表讲话,号召人民解放军准备为解放台湾而战。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青年团、妇联等19个政党和团体联合发表《解放台湾联合宣言》,提出“除蒋一人外,任何人都容许弃暗投明,回到大陆和亲人团聚,任何人都可能受到立功赎罪、既往不咎的宽大待遇”。这份文件,可视为共产党向国民党发出的公开战书。
9月3日,人民解放军炮兵猛烈轰击金门蒋军阵地,一日内落弹5000余发。9月6日,蒋军海、空军大规模出动,对厦门地区狂轰滥炸。在此前后,双方在浙江沿海之大陈岛、一江山岛海域展开激烈的岛屿争夺战。以后数月,南起广东汕头,北至浙江三门湾,在数百公里的海域和金门、马祖、大陈等重点岛屿附近,海战、空战、炮战连绵不断。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出动近30架飞机,轮番攻击蒋军在大陈岛的港口设施和炮艇。14日,蒋军大型军舰“太平号”被击沉。这两次战斗显示蒋军一度占有的海空优势已经易手。
1954年12月2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周恩来总理于12月8日发表声明指出,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是一个出卖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条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侵略性的战争条约,并重申“任何战争威胁都不能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只能增强中国人民的愤慨”。为表示中国人民不可侮的严正立场,打击依靠外国势力与祖国为敌的蒋介石当局,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月起,开始扫荡盘踞在浙江沿海岛屿上的蒋军。1月10日,人民解放军空军以数百架次飞机的空前庞大编队,轰炸大陈岛港区,炸沉摧毁蒋军舰艇多艘。同时,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空军掩护下,将国民党海军驱至福建北部海区。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陆空三军向一江山岛发起猛烈进攻,击毙国民党驻军519人,俘虏567人。攻占一江山岛后,大陈岛蒋军阵地已有一半在人民解放军炮兵射程之内。面对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当局向美国紧急求援。美国却以战事不在美军协防范围内加以拒绝,并称“外岛在军事上不具价值”,要求国民党当局从大陆沿海岛屿撤出,收缩兵力,固守台澎。在大陆军事压力日增及美国不愿介入的情况下,国民党当局最终决定采纳美国的建议,于2月7日至9日,裹胁大陈岛居民撤往台湾。2月25日,国民党又放弃南麂列岛。到2月26日,人民解放军浙江前线部队解放了浙江省沿海包括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在内的所有被台湾当局占据的岛屿。这时,国共军事对抗的焦点已从浙江沿海岛屿转到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
第四部分:过客心态的结局“反攻大陆”迷梦破灭(3)
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解放,美国极为恐慌,为了加强对台湾的控制,便加紧实施“划峡而治”与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美国要求国民党放弃金门、马祖二岛,散布“金门、马祖对防卫台澎无军事价值”的观点,企图压国民党再从金门、马祖撤退,以策划和实施“台湾地位未定论”。但蒋介石从维持其“法统”地位和保持与大陆的政治联系出发,坚决反对从金门、马祖撤军,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蒋介石宣布“无金门、马祖则无台澎”,表示决不从金门、马祖撤退,为了保卫金门、马祖,“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为了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审时度势,调整了对台方针,将“武力攻台”改变为“和平解放台湾”。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以后中国政府多次重申这一主张,并且成立相应的机构和指派专人负责这一工作。这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入“以武力方式为主,以和平争取工作为辅”的新阶段。但国民党当局不但没有响应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和平倡议,反而向金门、马祖增调大量部队,狂妄叫嚣“反攻大陆”。从1957年起,台湾国民党当局不仅不断极力鼓吹要以军事行动“消灭共产党侵略集团”,而且加强金门、马祖驻军,加强对大陆的海空骚扰。
1958年8月23日,中国政府一方面为了打击美国企图制造台湾与大陆“划峡而治”的阴谋,另一方面也为了打击台湾国民党当局对大陆的骚扰活动,人民解放军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轰击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金门、马祖及其附近岛屿的军事目标和运输舰船,这就是令全世界为之震动的“八二三炮战”,它是解放军炮兵部队战史上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炮战,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许多阵地。
为避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冲突,美国政府故伎重演,玩起了“两个中国”的旧把戏。一方面无理要求人民解放军“放弃对金门和马祖使用武力与武力威胁”;另一方面,强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至此,美国“划峡而治”、把台湾海峡两岸割裂开来以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暴露无遗。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就连蒋介石也坚决反对,公开表示将固守金门、马祖,“不容为了考虑盟邦态度如何,而瞻顾徘徊”,若至紧急关头,台湾将独立与大陆作战。
鉴于国、共两党在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这点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从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或“台湾独立”的阴谋、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长远目标出发,决定改变先解放金门、马祖,再解放台湾的作战方针。1958年10月6日,大陆通过新闻媒体发表了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签署的《告台湾同胞书》。文告重申“只有一个中国,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指出“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美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宣布从10月6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国共双方“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文告的发表,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进入新的斗争阶段,即以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的阶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台政策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从而赢得了台湾同胞和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大陆对美军护航的严正立场增加了蒋介石拒绝美国要求停火和撤军的资本,在杜勒斯访台要求国民党减少驻外岛兵力、并承诺不以武力打回大陆,再次玩弄“划峡而治”的把戏时,蒋介石顶住了美国的压力,既不同意承诺不以武力“光复大陆”,也不同意从金门、马祖撤军,迫使美国在10月23日与台发表的“联合公报”上,声言继续合作,表示“双方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金门、马祖与台湾、澎湖在防卫上有密切关联”。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了进一步缓和海峡两岸局势,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于同年10月25日再次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对广大台湾军民晓以民族大义,提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反对美国人插手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揭露美国的阴谋第一步是孤立台湾,第二步是托管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希望海峡两岸中国人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绝对不容许美国的阴谋实现,并阐述了“化敌为友”、“一致对外”的具体措施,即单打双停,保证供应,以利台“长期固守”。“金门炮战”使美国妄图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恫吓、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彻底破产。
第四部分:过客心态的结局“光复大陆”的挫败
在“金门炮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国民党当局,继续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拒绝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再发出的和谈信息,并利用60年代大陆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紧张、中印边境战争、越南战争等时机加紧对大陆进行挑衅,掀起一股股“反共复国”的逆流。
“金门炮战”遏制了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国民党当局被迫调整“反攻大陆”的不切实际的政策。进入60年代,台湾当局提出了“建设台湾、光复大陆”的指导方针,大陆政策也由过去以军事骚扰破坏为主,转变为加强政治渗透、特务潜伏、建立地下反共组织及“待机而动”的政策。
蒋介石(左)与蒋经国(右)在雪山前的静思1958年11月23日,在台美联合发表的“蒋杜联合公报”中,国民党当局宣布原则上“放弃使用武力收复中国大陆”的立场,同意实现“重返大陆”的主要手段是实行“三民主义”而不是使用武力。12月初,蒋介石又提出“光复大陆以三民主义为主、以军事为辅,以政治为主、军事为从”,“以主义为前锋,以武力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