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三期末考试前一个酷热难当的晚上,李华为了躲避教室里的喧嚣嘈杂一个
人躲在宿舍里复习功课。宿舍里虽然安静,但闷热无比好像一只人肉蒸笼。几只游
戏得正欢的苍蝇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盘旋像在进行三军演习让李华烦躁不堪。李华心
烦意乱地趴在书桌上。这时传来楼下老太太训练有素高亢嘹亮的嗓音:“李华,电
话。长途电话。”李华有些不敢相信地竖起了耳朵。从来没人给李华打过长途电话。
李华心中有一种隐隐的感觉。她急急地冲下楼去。原来正是刘。刘同斌大学毕
业后回了西安,他们已经有半年没通过音讯。李华说:“你好。”她不再说话静静
地等着下文。
刘说:“你怎么样?复习得怎么样了?一切都顺利?”
李华说:“一切顺利。你呢?”
刘说:“这么长日子没见到你,我挺想你的。”
李华木木地应了声:“喔。”
刘紧接着又说:“你暑假有没有空,到西安来玩。我这儿有套空房子,你可以
住的。我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玩,你会喜欢他们的。”
李华没有说话。她想那我成什么了,人家还不都当我是你女朋友。
也许刘意识到李华对自己的居心不轨产生了反感,匆匆以“再见”结束了这个
电话,就像几年后李华在西安打的那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一样。
说句实话李华对刘并不是没有感情,四年的大学生活刘小心翼翼陪她吃了一年
半的饭,以两个星期在外面吃一顿饭计算,他们一共一起吃了三十多顿饭。就算吃
饭也该吃出感情来了,开始刘就是这么想的。可李华对他的感情充其量也就是一个
大学女生对大哥哥的感情。这种感情陪李华稳稳当当地度过了善感躁动的大学时代。
而到了西安孤身一人的李华又突然回味起自己备受爱护的青春时光,才冒冒失失地
给刘打了电话。她以为刘会陪她回忆往事,她把刘想成了过去时的人物,可她的一
厢情愿被刘不识时务的重续感情之想击得粉粉碎碎。李华欲图制造的美丽早晨一下
子蒙了一层灰。
李华垂头丧气,心中充满了忧郁不洁的感觉,一首被此刻心情酝染得无限悲伤
的老歌哀哀怨怨萦绕在脑际。她想这个世界里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友谊。男人和女人
无非是在一起凑凑合合地过日子,苟且偷生。苟合!苟合!对了,就是苟合!李华
终于找到了能表达心情的恰当的词汇。她忧郁的心情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本来李华已经做好了此行的计划。上午先租辆车去东线也就是兵马俑华清池秦
陵玩,中午回市内去德长发吃饺子宴,尽管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但尝尝味道也算没
白来一趟西安。下午去碑林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然后回饭店休息一会儿。晚
上去夜市逛逛。明天去机场之前上趟钟楼,再在大街上转转。但刚才那个不合时宜
的电话完全败坏了李华按部就班旅行的好胃口,也破坏了李华按部就班的人生路程,
十字路口错误的指示把李华引向相反的方向,一触即发的地雷已经埋伏在李华必将
途经的路上。事后李华的闺中密友蚕豆涕泪滂沱地看完李华当天的日记后震聋发聩
地总结出一句话,李华都是被男人害的。
其实李华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朋友。上高中时她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同
学。那个男孩喜欢看课外书,知识丰富,能言善辩。他有一头调皮的卷发宽阔的额
头和活泼的眼睛。李华用敬佩英雄的目光追随他无处不在的身影。高二开始,他们
两家搬得很近,于是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讨论问题还交换笔记。这个让人依
稀眼熟的故事并没有像李华幻想的那样走向浪漫的高潮。高二下半学期那个男同学
交了一个女朋友。李华刚刚走上后台的楼梯就被宣布退下舞台。她梦游般地恢复了
形影相吊的生活,她在日记中称自己为忧伤小姐。这段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是李华
最宝贵的收藏。李华靠这块记忆的糖果品尝人世间的芬芳。
上大学后李华碰见了刘。李华和刘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也许是世界上最有
耐心的男人,也许是因为他胆小也许是因为没有机会,请李华吃了一年半的饭而没
有碰她,让李华直到最后还保持了一个女人的不可侵犯。但据李华的闺中密友蚕豆
说,刘有几次曾经居心叵测地给李华讲了充满挑逗性的小故事,李华在某一刻也满
脸挂着暧昧的笑意心荡神驰,可李华很快觉醒到她正处在危险的边缘,便恢复了一
本正经的脸色。事后李华后悔地对蚕豆说其实我不应该保持这么高的警惕。这话蚕
豆没有对任何人说。李华出事后人们普遍地为李华的年轻和没有尝到人生的某些乐
趣而惋惜不已。
此时的李华因为那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电话一脚踏动了一个隐秘的机关,一
扇门正在敞开,她却毫无知觉。她想起了飞机上看到的那句话。佛说,修五百年能
同舟,修一千年能同枕。这句话像一句魔法在她心头熠熠闪光挥之不去。蚕豆拥有
许多不平凡的恋爱经历,还常常和李华一起讨论细节。她比较客观地想,蚕豆已经
修了好几千年,而自己的确修行不够。
李华突发奇想,她穿着睡衣蓬乱着头发跳下床,从包里翻出一摞皱皱巴巴的白
纸和一支笔。然后缩回到被子里,在纸的中央她用大大的字从上往下写了一个竖行
:修五百年能同舟。然后像签字一样在周围的空白处龙飞凤舞地一路写下去。有众
所周知的刘同斌、蚕豆、朦胧的初恋对象王刚,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特别是问她
借橡皮始终没还的毕小丽,单位的同事当然有张广志,公司的客户包括捷发公司的
老板林伟德,办公楼里有事没事跟她搭茬的保安,把她拦住非要她留下姓名电话跟
她说以后常联络的警察,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和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还有远亲不如
的近邻朱大妈,周围商店卖菜的卖日用品的售货员(不知道名字的就用大白菜西红
柿马桶盖等相关的名词代替),当然还有几乎天天都见面的26路车女售票员,她时
刻把自己的身体器官挂在嘴边,在和乘客的争吵中张牙舞爪出尽风头,李华用图象
来表示她。李华发现这些人将她的生活填得满满的。没有他们生活失去意义。
李华在这一刻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这种结果是那个冒冒失失的电话带来的,
但这件事本身早已被她抛诸脑后。它触发了李华一泻千里的感伤和疑问。这一切是
为了什么?也许因为这趟无聊的旅行,也许因为她的不尽人意的生活,也许只是因
为她缺乏一种平衡的能力,她陷入到一种万劫不复的深深迷惘之中。
李华住在钟楼附近的一家小饭店的双人间里,为了求得安宁,她包下了整个房
间。房间里的被褥还算干净,只是色调太单一了点儿,清一色的白,连窗帘都是同
样质地的白颜色,像病房或者更像太平间尽管这么说有点不吉利。李华的睡衣也是
白的,此时如果从窗外望去,醒目的是李华空洞迷茫的双眼和白纸上潦草的线形虫
般的字迹。一天以后李华的父母伤心欲绝地见识了女儿的这种姿态和那张看似像事
情起因的遗书般的纸张。尽管并不是她父母所想的那样。
李华游离的思绪半个小时后被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李华开了一小条门缝看见一
张肉饼子般的大脸挤了过来。原来是饭店的老板娘。那张大肉饼凑过来以后,李华
自然而然地向后退去,房门洞开了。老板娘转了转芝麻绿豆般的眼睛说,这个时间
大家都出去玩了,你一直关在屋子里我还以为有什么事,所以过来看看。李华笑了
笑说我这就出去,谢谢你的关心。老板娘扭动着同样大肉饼般的肥臀姗姗离去。
李华想我确实也该出去看看了。这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阳光亮丽得刺眼。李
华按部就班的行程业已打乱,索性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李华顺着南大街一直向
下走去。这是西安最繁华的一条大街。百货商店、高级餐馆、夜总会林立,李华像
一个微小的浮游生物在珊瑚丛般的现代建筑和鱼群般的人流中穿行。两点钟时浮游
生物累了,钻进了路旁的肯德基。李华经常在报纸上看见抨击垃圾快餐的言辞激烈
的文章,李华也知道她吃的东西跟中国五千年来的饮食文化不能相提并论,可此刻
她已经失去了品尝饺子宴的雅兴。一切都味如嚼蜡。
李华时常感叹上帝造人的错误,她说原来上帝造人是三天吃一顿饭,阴差阳错
变成了一天吃三顿饭。好像饭越吃越多永远也吃不完。殊不知人吃饭总是吃一顿少
一顿。这顿肯德基就是李华今生的最后一顿午餐。结局就是众所周知的那样,李华
迎着炫目的阳光走出餐厅,看见街道上的车流滚滚带动如烟灰尘如同黄河之水浩浩
荡荡。她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欲图横穿马路,被一辆威武雄壮的大卡车撞翻在地,
就再也没能起来。据目击者说李华穿着白色真丝长裙,轻飘飘的像个纸人。也有人
说李华在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辞不达意缺乏逻辑,连同
此次神秘的西安之行让人浮想联翩,给李华平淡的一生划上一个不平凡的句号。
李华之死给万得富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气氛。李华不是车祸致死而是自
杀的结论在民意调查中以支持者占百分之七十六的比率遥遥领先。最主要的一点是
李华完全没有必要得罪领导早退,一个人如同孤魂野鬼般匆匆忙忙去了西安。除非
是她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张广志的话一锤定音,李华自杀的念头是在那天离开座
位去厕所的五米距离内迸发的,在上厕所的时候这个想法被酝酿成熟。于是李华从
厕所就直接走向了死亡之路。张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