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感受清华 作者:尚尔凡-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两个高中同学,一个是前两年就本科毕业,在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上班,当时他找到这个工作也是乐了几天,毕竟本科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不容易。另一位高中同学,去英国读了一年书,前前后后因为申请出国又多耽误了一年,晚了两年在中国找工作,结果也是去了一家四大会计事务所。每个月工资和两年前第一个同学进去的时候一样,一个月几千块钱。想想他去英国“投资”的那20万哪辈子能赚回来呀?
  当然“牛津”和“剑桥”之类的和上面说的英国“烂”大学绝对是两回事,能在名校毕业是货真价实的,而从国内申请去这些地方也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去不了这些地方,钱又是家里工薪阶层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挣出来的,还是不要光想着镀金,出国烧钱了。那样还不如赶紧找个好地段,拿20万付个首期,买套房子来的划算。
香港一族
  去香港读书,算不得出国,但香港纯西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中国风情,已经越来越多的吸引中国内地学生前去“准留洋”。像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世界排名要比清华北大高很多,科研经费也比清华北大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对学生来讲,得到奖学金的学生,一个月可以拿到一万到一万五港币的补助,足够生活。出国的机会也比内地多很多。在内地,如果论文投中了欧美的会议,八成导师不会让你去,因为去一趟,光机票、住宿就是一万多,导师拿不出这么多钱呀。就算要去,也是导师跟着学生一起去,不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到了那边到处玩去了,关键是很多导师自己也没去过,也借机去开开眼界。而在香港,只要世界各地能去开的会,导师不会不让同学去,就算花的钱不能全报销,学生的补贴也足够支付其中一部分。而看到自己同学自费去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的照片,真是让我口水横流。
  在香港读研两年就能毕业,比内地还短,同时欧美学校承认香港大学的硕士学历,所以对于继续申请出国的同学,香港是个理想的跳板。新加坡也成了类似的根据地。
  香港已经成了清华北大申请的保底学校的首选,毕竟很多同学心比较高,等到无缘留洋欧美,香港成了他们的新聚集地。现在清华一年会有上百人去香港读书,清华北大的同学会早就在那里扎了根。
清华北大的我们不要
  高考挤破头要冲进清华北大,家长和同学都知道,这对未来的发展是个极高的起点。而在就业当中,清华北大普遍就业形势比普通大学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这里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但这一点也造成了清华北大学生的优势心理。对差的公司、单位不屑一顾,目标就是找到有目共睹最好的工作。而目标再高也要搞清楚,自己能做好什么。
  清华北大学生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眼高手低”。去了单位,对待遇和工作环境“挑三拣四”,不努力工作,有了好机会马上跳槽。到头来,很多单位都觉得招几个清华北大的,还不如招几个普通学校踏踏实实能干事的学生来得实在。
  好学校的毕业生不仅眼光高,要的钱也多。清华的BBS投票,大家一致认可的薪水待遇,硕士是一个月6000块。而普通大学的硕士生,在面试时被问到待遇,有的说两三千就行。有些好单位,普通学校的同学为了能进去,提出每月只需要给800块钱的生活费就行了,其他的没有要求。有些单位甚至不敢要清华北大的,觉得他们一定在自己这里待不长,早晚会跳槽。于是一些单位已经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清华北大的我们不要”,有的单位甚至就在招聘会上公开写在纸面上“清华北大的免谈”。
  一次听了一个报告,讲到在销售行业,清华北大同学在头几年就很少有做得特别优秀的,因为他们的优势心理会让他们觉得那些是低级、基本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去做,更摆正不了心态,拉下脸皮和客户套近乎。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对于难得的工作机会是珍惜得不得了,不管什么普通的事情都认认真真地完成,反而更得到上级的肯定。
清华北大的挤破头
  1991级的清华某个班级,30个人里,如今20个在美国,一个清华北大挤破头的地方。美国硅谷这个聚集IT精英的地方,有清华毕业生3000到4000人,占全部人员的四分之一。院士王选去美国考察,回来写道:“美国硅谷集中了大批中国工程师,人们说,硅谷的公司中没有美国人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则是罕见的。”深圳也有清华毕业生5000人。他们都密集地堆在这几块小地方,最后呢?没有几个能有成就的。在美国,几乎所有中国人永远做的都是技术工作,很难变成管理者和决策者,直到干不动了只好走人。而在深圳,这个“总让自己觉得钱少”的地方,5000个清华人只有有限的机会让他们当中的极少数奋斗出来,而其他人呢?只能埋没着自己的才华。而与之相对的是,前几年我国西部某省,全省只有9个博士在那里工作。太多的需要人才的地方,没人愿意去。
  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响当当的国企、外企,清华北大的排成长队去应聘,前前后后尽是认识人。某世界知名外企,校园招聘,一次就收了3万份简历,最后只要四五十人,而清华北大各报名了几百人,不顾千里挑一,义无反顾,前赴后继,最后拿下这些名额中的“半壁江山”。
  这本无可厚非,找个好的归属自然是今后个人发展的好起点。但与之相对的是清华北大同学浮躁的风气。清华某系,每次开全体学生工作会议都会讲,为什么我们堂堂清华大学XX系,从1975年以后,快30年过去了,就没在社会上混出几个响当当的人物来,我们的学生毕了业都做什么去了?看看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11位高层里没有一个清华毕业的,很多大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而事实上每年学校派到那里的访问学生、访问老师和兼职的同学多如牛毛,最后却没有同学长期留在这些地方作出一番事业的。
  挤破头的现象让同学们找工作时非常的盲目,同学们考虑的更多是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而不是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我的一个清华同学,毕业一头扎进一家大国企,现在常向我抱怨,他做的工作换个中专的也能做,觉得自己在混日子。
  金钱成为了如今清华北大同学找工作的指挥棒,哪里挣钱多,就签了哪里。虽然这些同学的才华是国内最好的,但他的职业选择观念实在太实际、太短浅。
找工作就像找女朋友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等找过一次工作了,才会发现,找工作和找女朋友,这两者的精髓实在是相似,顿时敬佩起古人高瞻远瞩的比喻。
  一个同学本科的时候在清华年级里排到了前十名,一个无数人羡慕、嫉妒的分数。于是他选择了当时所有高分都去的XX研究所,而研究的东西是他以前并不熟悉的,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三年过去了,因为研究生阶段,他做的东西不是热门,找工作却变成了班里最后一个还没找到的人。他向同学抱怨,当时随便挑一个普通点的研究所,随便做点什么,至少工作好找呀,当时就不该随大流进现在的研究所。看着原来一个个成绩和水平都不如自己的人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因为自己做过的东西公司不感兴趣而拒绝自己,心里真的很不平衡。但男的就怕入错行呀,这就像找女朋友时,因为很想找个伴,找了一个当时觉得凑合的就好上了,但过了三年,才发现她不适合自己。
  同时,找工作时不能让公司觉得你太主动,如果让公司感觉你的态度是“只要要我,让我干什么都行,钱少点没关系”,那么公司八成不会要你。因为公司对你为人的认识就是,你“饥不择食”,为了想要的东西不是凭实力说话,而是过于降低自己。这就好比找女朋友,即便再喜欢一个女生,也不能过于主动去骚扰人家,不仅招人烦,还不给别人不安全感,显得很不成熟。追女生,就应该用自己的魅力和优势打动别人,找工作亦是如此。
  找工作要有耐心,一家不行,要勇敢地面对下一个机会。找工作的同学里,一般少则会投十几家公司,大部分都会投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没机会要创造机会,几个机会同时到来,要认真比较,相信其中总有最适合自己的。找女朋友也是一样,“天涯何处无芳草”,没有女朋友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几个女生同时追你,也要遵守“国家规定”,只跟一个好。
  对一个公司越是钟情,就会投入越多的精力,每通过一次面试,希望就会抱得越大。而当被公司“拒绝”时,也会像失恋一样痛苦,而且是陷得越深,越痛苦。
  找工作多少要相信随缘,这个“缘”就是供需相符。和你无缘的公司,就像和你无缘的美女一样,即便有机会擦肩而过,也无缘同行一程。固然自己有多么优秀,你不知道对方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你能言善辩,但公司就想要闭嘴干活的;你技术非凡,但公司觉得你overqualified了,怕留不住,只要了个比你差的。找女朋友也一样,你再优秀,不是女生喜欢的style,也走不到一起。
还不如早点毕业
  学上得越久,学生的意志似乎越受到了常年压力的消磨和社会利益的诱惑。不像本科毕业时的斗志昂扬,很多同学到了研究生毕业已经对原本强烈的出国愿望变得淡漠,随之取代的是希望找到安稳的工作,获得有竞争力的收入。
  如果早就确定了要到社会上闯一闯,没想着在学术、科研搞出名堂的同学,那么其实很多的工作岗位不用说博士,甚至硕士都不需要,本科就可以了。自己的一个师兄,当年读研的时候,上博士还是时髦的事情,而读研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