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起步难不应自卑(2)(图)
有不少朋友劝我:趁现在还年轻,趁现在企业还不错,应抓紧运作运作走仕途。是的,走仕途既不像干企业那么艰辛受累充满风险,又能光宗耀祖受到普遍尊重,对我来讲也曾充满诱惑,何况我们这个企业曾出过市长、出过局长、出过不少的县处级领导。2000年时,组织上曾想让我去任科技副县长,我放弃了。后来我有些后悔,这对我来讲可能是走仕途的最后一次机会。 那一次的放弃让我认识到,自己原来对这个企业的感情竟是那样的深,尽管这个企业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尽管我再继续干下去的结局可能不会太好。 我曾想,如在80年代,像我现在这样的干法,像现阶段职工对我的评价,再加上一些关系,我进入仕途恐怕不是太难的事。可今天已时过境迁,组织上已不再从企业选拔干部,我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我并非赞成拿干企业做跳板走仕途,但人各有志,有些人通过把企业搞上去,通过从政来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体现,有什么不好?可现在的用人政策,给我们这些干企业的感觉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是受歧视,是不平等。 是企业没有人才吗?可能是由于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我曾对一位官员朋友讲:别看有些当官的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要让他到我们企业来炼炼,没准三天就露馅,恐怕连个车间都管不好。俗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认为企业就是“溜骡子溜马”的地方。可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有关部门似乎已忘记了这个最能锻炼、检验干部的地方。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家是总经理与总经理之间在“摔跤”;我们这些厂长总经理都是跳高运动员,助跑、 起跳、过杆、落地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总之,你行还是不行?立竿见影,一目了然。所以我认为现在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老国企,当厂长总经理的都是了不起的。 老国企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企50多年来,再也无法掩盖的种种矛盾与弊端,要由现在这些厂长总经理来承受、来变革。你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去应对种种应接不暇的历史遗留问题,以至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我当厂长这几年,仅因历史官司,法院给我下的传票就快一抽屉了。尽管如此,我和许多人一样,也不愿落个“逃兵”的名声。 在企业最困难时,也是许多人看不到希望时,我曾在大会上讲:即使人都走光了;我也在这儿看大门。无独有偶;我听说有位困难国企厂长也在大会上讲:要当“泰坦尼克号”的老船长;与企业共存亡。 许多困难国企厂长清楚自己从事的是积重难返的“死亡工程”,但仍“死马当作活马医 ”。他们本着对党的忠诚、对企业的深爱、对职工的责任,以及自己做人的自尊与面子,在顽强地拼搏着、抵挡着,在默默地忍受着、奉献着、牺牲着。但他们却得不到社会公正客观的评价,得不到理解、得不到信任与尊重……
第二部分:起步难不应自卑(3)(图)
我曾在家里发牢骚:我这个上千人的国企厂长、纳税人,在社会上一些人的眼里还不如一条狗。我父亲当即严厉地批评我:人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是的,别人看不起我,我为什么要自卑、自轻自贱?是我对社会没有贡献?是我蹉跎岁月虚度光阴?是我没有去追求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的努力没有得到市场的承认与职工的信任?是我没有做领导的自信与能力?起码到现在为止,我狂妄地说一句:都不是。 我发现和我一样;一些国企尤其是困难国企的厂长总经理,在一些公开场合,在一些政府官员和一些大国企老总面前,常有掩饰不住的自卑。实际想想,官大并不代表其有德有才,企业大并不能证明其强,也并不能证明其当老总的就真正懂管理会经营。世上很多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即使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就像我们不能硬拿一个京剧演员去和流行歌手比知名度一样。现在是产业造英雄,有些产业本身就有局限性,本身就是做不大的寂寞产业。关键要看你能否做专、做精、做强,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有些大企业之所以大,是因为沾了产业的光,沾了国家政策的光,沾了政府巨额投资的光,沾了某种行业垄断的光。
第二部分:起步难不应自卑(4)(图)
表面的东西往往是最具有诱惑的,因为它已是一种世俗的认同。其实那些诱惑你的、令你羡慕的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自信、幸福、充实,也并不一定是你真正需要的、能够让你体现价值的。可我却常常被那些表面的东西所诱惑,那诱惑让我变得浮躁,让我常去肤浅的攀比,以至丢失真实的自己,这大概就是我自卑的原因所在。我从自己这些庸人自扰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中,似乎悟出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那就是:不应自卑。
第三部分:人生能寻几次“枪”生能寻几次“枪人”(1)(图)
去北京出差,偶然看了电影《寻枪》,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推荐给班子的伙计们,并与他们一起又看了一遍。目的是:我们做企业要有“寻枪”的状态。 《寻枪》这故事很简单,就是一警察不慎将自己的手枪给丢了,那枪里有三颗子弹,这就意味着三条人命,用电影里的话讲:要是职业杀手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我们是禁枪国家,人命关天,于是,那丢枪的警察就开始了艰辛的“寻枪”。结局很苍凉,警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寻到了枪。 电影拍得很好看,悬念迭起,节奏明快,画面有很强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人物语言被处理得非常洗练。我多年未看电影,给我的感觉是电影还能这样拍? 这些都不关键,关键是电影的内涵,我觉得很深刻,那把丢失的枪,在我的眼里不仅仅是枪,或是一生追求的事业,或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或是一份无法割舍的感情,或是房子或车子……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丢枪”、“寻枪”。有些人在“寻枪”的途中退却了;有些人历经了千辛万苦;但寻到的是一把“假枪”;有的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寻到的却不是自己所丢的那把“枪”。“丢枪”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你不敢承认“丢了枪 ”,你没有勇气去“寻枪”。我非常迷恋电影中主人公在“寻枪”过程中所表现的那种状态,那整日满脑子都是“枪”,那无所畏惧、那焦虑不安、那提心吊胆、那魂不守舍、那忘我执着……
第三部分:人生能寻几次“枪”生能寻几次“枪人”(2)(图)
那“寻枪”的状态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是因为我觉着自己当国企厂长这些年的很多状态;就是“寻枪”的状态。 可以不夸口地说,我就是在用“寻枪”的状态影响着企业,影响着周围的人。我常和班子的伙计们讲,我们管理企业主要是看状态,一是看我们自身的状态,二是看下级的状态,因为状态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状态有时甚至重于能力,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不尽心,如果没有状态,我们还不如劝其另谋高就。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他能有“寻枪”的状态,他能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状态,他能有“头悬梁,锥刺骨 ”的状态,那么我们有时甚至可以不问其结果,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曾对一些同事讲,只要你尽心了,即使失败了也不怕,大不了我们一起下岗。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可能就是在不断地“丢枪”、“寻枪”,“寻枪”可能也就是企业永远的主题。但想想人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尤其是真正能“寻枪”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人生能寻几次枪? 做企业应该有“寻枪”的状态,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国企“末班车”上苦苦挣扎的人。
第三部分:人生能寻几次“枪”我会管理吗(1)(图)
一位医生朋友对我讲:他在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有病找哪位医生看。 是的,不要以为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个听诊器的人就都会看病,就能把病看好。治聋子治成哑巴的事也不稀奇,有些医院的确是庸医满院跑。 你是医生,你会看病吗?你能把病看好吗? 我是总经理,我会管理吗?我能把企业管好吗?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庸医”,是不是一个“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总经理。 我也开始怀疑许多人,我发现在不少职业里都有着这么一些挂着羊头卖狗肉,干什么却不了解什么、不懂什么、不会什么的人。如果这些人是一般岗位上的一般人员倒无妨大局,但如果他是一位领导或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员,那大家就要跟着倒霉;如果是在企业里,那这个企业早晚要遭灭顶之灾。 这些年,瞎猫碰上死老鼠,我也做成了几件总经理本就应该做成的事情。于是我开始膨胀,开始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真得就是一位懂管理会经营的总经理了…… 可事实上呢,我能把企业真正带入良性循环吗?我能使企业经久不衰吗?
第三部分:人生能寻几次“枪”我会管理吗(2)(图)
如果有人问我: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企业的致命危机在哪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锻造?企业的历史债务、历史包袱、历史矛盾如何解决?企业三五年后会是什么样?作为总经理,你心中有数吗?你胸有成竹吗? 老实交待:我还没有;我更多的是茫然困惑、不知所措;我更多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我更多的是哪黑哪住店…… 一个医生如果是庸医的话,那么最好趁早改行,否则可能人命关天;一个总经理如果是冒牌货的话,那么最好趁早辞职,否则大家的饭碗就要砸在你的手上。 艺术家姜文有段很精彩的话:“我不觉得干导演是多么高深的事,很多人做导演做得太容易了,可以站在后面,好坏别人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