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一大早两个人总会相遇,老何总是批得比老王少,心里一直为这个事犯嘀咕:“我一样是卖蛋。为什么我的蛋总是卖不完?老王却每天越卖越多?批多少都卖得掉?”
只看见老王到了市集,把蛋铺一摆,便大声嚷嚷起来:“来喔来喔!金蛋又来啰!碰运气得金蛋的机会又来啰!”一旁的路人听到吆喝纷纷聚集了过来,好奇、贪心、渴求一夕致富的欲念驱使下,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抢买老王的鸡蛋。才一转眼工夫,蛋篮就卖了个底朝天。
老何决定要问个仔细,就上前说:“老王、老王,我想知道你卖蛋的学问,所以跟来看看。可是我越看越不明白,你的蛋和我的蛋都是同一个地方批来的,哪里有什么金蛋呢?”
老王的回答耐人寻味:“老何老何,我卖的不只是蛋,我卖的是希望,是机会,更是人性。”
老王又说:“反正来买蛋的人本来就是要买蛋的,但是买蛋的同时他们还买到了机会。他们会希望,或许他们可以碰到好运,买到一颗里面有黄金的金蛋!所以大家会抢着买呀!”
“可是,他们买回去以后就知道那里面没有金蛋呀。”老何怀疑地问。
老王这么回答他:“那么他们就知道是别人得到了金蛋,他们第二天还要再来买更多的蛋!”
老王接着又说:“得到金蛋的人是不会说出来的。而且一定会再来买,想要再多得几次金蛋!”“没得金蛋的人看见别人第二天来买更多,就以为那一定是得到金蛋的人!”“如果他去问别人有没有买到金蛋,人家回答没有,他们会认为那是他们在骗人,得到了金蛋还不说。”
“所以我说,老何老何,我卖的不只是蛋,我卖的是希望,是机会,更是人性。”老王数着钞票走了,留下老何和他卖不掉的蛋。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们常常买的乐透彩。你为什么买彩券?因为想中头彩。你中过吗?没有。你知道谁中过吗?也没有。你相信有人中吗?你相信。所以呢?所以你会继续买。就这么简单。
找出你自己身上的一项“明星商品”,把它当成金蛋来经营。我不是教你骗人,单纯地守株待兔,等客人因为要买蛋而来买蛋,那么你就要忍得住,别因为人家卖得超好而眼红。
想赚钱吗?你懂人性吗?懂得利用人性创造你的金蛋吗?你的蛋篮里面有没有一颗金蛋?那颗金蛋在哪里?长什么样子?要卖多少钱?放在金蛋旁边的蛋会比普通蛋值钱吗?因为它的名字叫做金蛋旁边的蛋、沾满贵气的蛋、曾经和金蛋在一起的蛋,所以一整篮蛋都变得更值钱!
很多人都埋怨自己没有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其实,能够被生下来,还有一张能含汤匙的嘴就够幸运了,至于金汤匙,要靠自己创造,人人都能拥有,或近似于拥有、假想拥有,或营造出拥有金汤匙的权利。这一切,看本事。
“切黄瓜”理论
省钱,有两种:一种是少花;一种是用不同的方法花。
少花不必多解释,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忍。但“用不同的方法花”就有学问了,让我举个例子。
你一定在外面的餐厅吃过饭,和家中吃的家常菜有一点不一样,餐厅要将本求利,家中是不惜血本。所以请你仔细观察,餐厅里切黄瓜的时候都会切成斜片,甚至西餐的色拉里,还要用特殊切割工具将黄瓜切成锯齿状的斜切片。
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让食材看起来份量更足、膨胀空间、创造视觉、增加美感,所以成本可以降低,物料可以节省,所以就省钱了。
“切黄瓜”理论也可以用在“省钱”这件事上。把钱的规格重整,一般说来,整钞比散钱容易节约,比较可以抑制花钱的冲动。
你没听说过有些人出门就带一张大钞,用了一天还是一张大钞,始终没机会用:旁人有零散的钱就先付掉了、懒得找、找不开……反正就是省了。
而现金又比信用卡容易节省,支票又比现金容易省钱。在台湾,出门和友人聚会,试试看只带一本支票簿去,结果会怎样?
当然,你一定会被骂到臭头。不过,我们谈的是省钱,不是吗?我说在台湾,是因为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别处就不一样了,端看你所在地方的条件情况而定了。
黄瓜在料理之前,师傅会将它洗净(料理饮食的基本敬业精神)、泡水(维持食材的湿度)、冷藏(保证新鲜)、甩干(弹性与卫生)、点油(滋润并增进口感)……对付一条黄瓜尚且如此费心费事,对付钱又怎能掉以轻心?下次要花钱,请想着切成波浪,又斜纹又雕花的花式黄瓜片。
“之”字形思考
你一定知道,无论是上坡或是下坡,太过于陡峭的路总是容易发生意外。想要让险峻的坡度变得平缓,唯一的方法就是延长距离。
用曲折的过程来减缓急升急降所造成的险恶,用多走几步的代价来冲淡负载的吃力。爬山如此,处事亦然。
遇到财务上的打击,首先要将坠楼似的颓势缓化成为缓降的平坡。把财务上的压力化整为零,把可聚集的援助化零为整。把一个大失败拆散成为许多小失误,把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他稻草混在一起,让人算不出到底有多少稻草。这个处理的逻辑,我称之为“之”字形思考。
同样的“之”字形思考也引用在上坡攻顶的的过程里。爬坡需要马力,越陡的坡仰赖越大的马力,对引擎的考验也就越严苛。如果不确定自己有足够的马力、强悍的引擎,或者不想发出太大的噪音,太引人注意,就缓缓地、不急不徐地、分段分点地将目标与你此刻地位之间的直线变成曲折的路径。缓缓上升、徐徐前进,既不会树大招风,也不会引蝶招蜂,“之”字形思考可以让你连成功都看起来不费力。
对于彩票中头奖的朋友我更有这样的建议,“之”字形思考可以让你活久一点。
在欧美,中大奖的人多半可以选择一次领取或分二十年多次领取。我观察过,会分多年多次领取的人后来下场都比较好,命比较长,这也是用“之”字形思考处事得好的例证:一次领用难免会犯暴发户的毛病,也很难不让人知道。分年多次提领还可以让他时时提醒自己要养生活命,活得够长够久才等得到领完奖金,如此一来当然活得好得多。
利用“之”字形的道路,让生命中的下坡看起来像在散步,让上坡走来如履平地,则人生多顺利。
“打折”理论
人就是爱打折。去买东西要求店家打折,别人的要求你也要打折,自己的承诺也要打折,什么都要打点折扣。所以,想要心想事成,首先就要留下让人打折扣的余地。所以心要放大,才能如愿。这个道理当然也应用在财务的运作上。
很多人都知道向商家索取折扣,更多商家也懂得要抬高售价再来打折优惠,这个此消彼长的尔虞我诈,你一定知之甚详。问题在于不管你对这种现象有多么不齿,都记得要把它纳入你的游戏规范里。否则你就会吃亏,而且你的清流坚持改变不了什么。赚钱、赔钱、放款、贷款……操作的逻辑要顾虑这一点。记得凡事都要“多”一点,你才能游刃有余。
应酬就会有钱(1)
“应酬”就是“应”得的“酬”劳。
钱在哪里?钱满地都是。
钱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里。做生意是买东西卖东西,但是跟谁买?卖给谁?答案都是人。想赚钱就要先会做人,做一个可以与人交往的人。
一般人会说,这种基于生意所产生的交往,叫做应酬。一听说是应酬,你一定首先打心眼里就浮起了“言不由衷”、“言不及意”、“言过其实”等等负面印象。女人尤其认为天底下男人的应酬都是可有可无的无聊把戏。
我其实有一半同意这个论调。
男人的应酬多半没有什么重点,酒后说的话十句里面有十一句不可采信(包括他的言外之意),更何况为了气氛起见,这种应酬里总是有酒精的存在。又为了让酒精流畅得更顺利,总很容易牵连到女色这个习题。于是乎,女人更是对男人的应酬文化嗤之以鼻,觉得没营养到了极点。
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另一半令我有异议的原因是: 在男人这种群体行为里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是其他论述所无法解释的。说是“同侪”之谊可能比较传神:包括同桌、同食、同饮、同瓶、同杯、同话、同晕……甚至同醉、同梦、同床、同……那种深厚近乎结拜的“同荒唐”所产生的“革命情感”,常常是迅速建立互信的快捷方式。而熟悉与互信正是做生意的基本步伐,这一点,我们似乎暂时还没找到取代的方法。
至今,我还没找到什么人说是可以做生意功成名就,却一辈子从不应酬的。当然,今日的大老板们要金盆洗手、明哲保身、远离是非,而侈言自己绝不应酬的不在少数。不过,我就不相信,这些绝不应酬的大老板们都是一个人吃饭?只要桌上还有别人,当然您不必应酬他们,可难说他们是不是在应酬大老板您呀!
女人也不必太生气,我看见过很多商场上的杰出女性,操作起“应酬”这个工具比男性还直接犀利:在商场上攻城略地,一点也不心弱手软。而他们的男人哪,可还拿着这一点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得道多助,有此贤“外”助而沾沾自喜!
说这些只是要你明白,想找钱在哪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着做人,学着与人交往。就算你当个SOHO族也少不了要与人接触,你尽可以在接触的过程中谨守分际、谨言慎行,而这就是你自己的决定和工夫了。你爱钱吗?先看你有多爱人罢。
第一步建立了与人交往的认知,接下来还要学习观察区分。
同样是交往,有些人就要蜻蜓点水,有些人就要君子之交,有些人就要小人群聚。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