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
都是温馨时光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
都是太阳的辉煌
……
让风吹散了年华
撒给雄鹰
让云托起了身体
交给穹苍
——何训友《天唱》
灵魂像风,这是将近十年前马丽华女士的书《走过西藏》中的一个篇章之名。
灵魂像风,像风那样漫游,呼啸,席卷而去,像风那样追寻着,不肯安定,不甘消失……王晓野的灵魂像风。
王晓野在追寻什么?
小说(部分)登载于天涯“舞文弄墨”——长篇连载栏目,描写了投资银行家王晓野在股市——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舞台上叱咤风云又翻船于小河沟的经历;在险象环生的金融丛林背后,是王晓野心灵的追逐,追逐女人、冒险和成功的快感,追逐生命的终极目标,追逐灵魂浪迹天涯的体验。
小说其实就写了一个字“性”,不是两性关系的那个“性”字(当然也有其一份),而是神性、人性和兽性,是人性中的善、恶以及无所谓善与恶的天性。所有这些“性”都在王晓野身上显现的淋漓至尽,证券业恰好又是现代经济中最能体现“商场如战场”这一话语的行业,这使得作者能挥洒自如地把肉身的追求和灵魂的追求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王晓野身上。
小说的开篇,王晓野对着一个美貌的女人沈青青讲说自己对人及人生的看法:
“因为神性和兽性都在人身上发力,所以人的身心便像战场一样备受蹂躏。但人也享受由此而生的痛苦和快乐,所以叫‘痛快’。”
“人生就是经历神与兽的诱惑。人其实没有选择,如果说有,那也是选择向哪种诱惑屈服!不是此诱惑就是彼诱惑
再说除了女人的诱惑,还有更猛的,比如爱情、复仇就是致命的诱惑,还有权力、金钱、名声甚至鸡鸭鱼肉、麻将、吸毒!总之,佛教里讲的‘六根’,每根都是诱惑,也是人乐
连死亡都是一种诱惑!
赌性是人的天性之一,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像一次赌博。尽管人类不断宣称自己如何理性,如何优于其它动物,却终究难逃一赌。所以王晓野常说:人生就是一场豪赌!而在人类各族之中,华人的赌性似乎最强。”
爱情和死亡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男女之间的爱情缘自于两性关系,这是所有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中最基本最复杂的关系,它本身源于人类的动物性,但又充满了社会性,只要人类存在,两性关系就是一个永恒;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逃遁的终极,人向死而生,同时死亡又是人类最终的平等之地,灵魂越过死亡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人间的事情因为男女之别而复杂起来。”
小说中情色描写较多,作者希图以此来还原人的本性,解读作者对某些在道德层面上始终被定性为贬义的词,比如“淫荡”。作者认为所谓淫荡其实不过是人的天性,但是几千年的道德教化使得人们把它视为“恶”,甚至视为洪水猛兽;或者给这个词套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打上阶级的标签。
我不打算对此探讨,我读这些情色的描写更看重的是有没有审美之感。
“人间的一切面具此刻要全部扔掉!”
第十三章第四节:王晓野和朱倚云在海边公寓,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乐声中,面向大海缱绻于性爱、情爱之中,甩去了人间的一切面具,像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般欢乐着。
“弦乐像一阵清风荡来,而钢琴声就像伏尔加河上的浪花,河水静静地翻滚、流淌。由上至下,她终于慢慢脱去了长长的连衣裙;风吹河岸两边的排树、野草,天高云淡;赤裸上身而立的女人双手抱肩,……在大海的背景和阳光的斜射中显得温暖、丰盈;钢琴和乐队在交响中轮番踌躇、延伸,此刻每次琴键被敲下去都如登山的步履一样坚实、有力,清晰如玉珠落盘!王晓野用充满激情的目光和语言鼓励她、赞美她。野风继续吹拂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大草原,阳光穿透云层,洒向万物……
美丽的女人终于一丝不挂,羞怯而立,如维纳斯诞生海上。”
这是作者写得最美的一段(删节号是我删去了认为有损美感的字句)。请大家暂时抛开世俗的(或者务实的)的眼光,用人类的本性用大自然赋予的天性来欣赏,至少在我读来,那女人已经不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而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作者对音乐和酿酒都有精到的独特见解和很高的欣赏品位,对中国戏曲、中医以及儒、道、释等中华传统文化亦有所涉猎,显现出作者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才智:作者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巧妙地揉进了所描述的生意场和情场,使得常人眼中的生意场、情场都变成了令灵魂骚动心魄激荡的战场。
唯在三位女性的描述上略显单薄,这是一个遗憾。主要的感觉是只见外在美,领略不到女性的内在之美,也就是王晓野作言,究竟是爱女性的身体之美还是爱女性的灵魂之美。
我以为,女性的灵魂之美除了善良之外还应该体现在母性、宽容和坚韧等方面。母性是女性美之第一要义,因为上帝安排女性的首要任务是养育后代,所以女性的内在之美首先在于爱生命,爱幼小的生命并延展为爱一切生命;宽容和坚韧也是上帝赋予女性的内在之美,例如莫言笔下的母亲(丰乳肥臀),虽然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但是她宽容她坚韧她恪守自己认定的做人准则,她以宽大的胸怀哺育着两代子孙而没有任何索求,无论他们的父母是谁。
一般来说,以战乱,饥荒等严酷的环境为背景时比较容易体现女性的内在之美,而作者所要表现的大背景是和平时期的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及其运作过程,以这种金融潮来表现女性的真善美本身就有些困难,朱倚云和沈青青写得很善良,惟其善良才令人难以置信,何以她们能在荆棘丛生虎狼出没的丛林般的生意场上站稳脚跟并升为高管?
另一方面,我感觉作者对女性内心的探究不够深入,但是如果从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一缺憾,比如考虑到作者的职业和写书的玩票性质,恐怕还应该对作者本人给予嘉许和敬重吧。
“死亡,神秘的港口
我一路跋涉至此
为的是扔下此世所有的羁绊
驾驭灵魂的风帆
沐浴神的慈祥目光
用爱重新启航!
我终于窥到那最高的天启:
有了足够的爱
就一定有足够的自由!”
我注意到,王晓野的西藏经历使他的心性上升飘扬到务虚的至高点:“人始终也没弄明白灵魂和肉体是怎么回事!”
“他在西藏的荒原上过着一种浪迹天涯的日子。他模糊地感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有一种呼唤,一种对这无中生有的生命追寻和荡涤的欲望一直勾引着他,这种欲望好像只有在这茫茫雪域中的漂泊中才能满足。
其实有一种灵魂中飘逸而出的孤独,一种难以言状的释然。王晓野知道那时他肯定在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因为充满忙碌和喧嚣的世界隐去了,人类的一切纷争消失了。那时的欲望只有一个:天问!无论问天、问地、问自己,最后都成为一个问题:活着干嘛?哈姆莱特将问题进一步归纳为:Tobeornottobe?活着,还是死去?生存,还是毁灭?”
王晓野是一个赌徒,不过我们生活在世上谁不是在赌?我们小赌,俗话说小赌怡情,所以我们每天知足而乐;王晓野是大赌,豪赌,狂赌;他所最爱的是体验,除了死亡无法体验,王晓野什么都敢体验;他要的是痛与块,玩的是心跳,拒绝的是安于天命!
王晓野在冒险。因为一连串的矛盾和诱惑,他一而再三地冒险,甚至不惮靠近黑社会人物,他在黑道和白道之间游弋,在金钱和权力之间跳跃,在有契约和无契约的两性关系之间劳作,“任随生命去自由地发酵”。
“王晓野的叩问在继续,行动也在惯性中继续,时而飘浮升腾,时而踉跄跌倒,风景在不断变幻。”
上帝让王晓野吃素,王晓野决不吃肉,但是上帝没有给他安排好像动物那样简单而安静的生活目标,他只好任灵魂像风一样漫游,飘逸,漂泊无定所,像龙卷风一样狂野地席卷着,毅然地放弃着……
有一天,yiping1914拦住了王晓野的灵魂问道:你到底在追赶什么?名利?钱财?女人?表面看来都是,仔细品味又全不是,那么,你到底要什么?
王晓野:不可言说,不可言说,且读……
第一部分书评:燃烧的生命
香港上市公司伟仕控股主席李佳林
幸运的主人公王晓野,出生于60年代初,在80年代初他刚踏入生命的花季,他的人生便同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一道起飞,高中毕业后直入大学,后又留学美国,学成后在华尔街就业,即刻投身于梦幻般的投资银行业务。
北京﹑香港﹑纽约的国际舞台上,企业﹑路演﹑IPO的高贵事业中,市长﹑金钱﹑CLUB的关系运作下,红酒﹑美女﹑音乐的精致情调里;演绎出主人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为投资银行家,他不断成就着事业与功利的辉煌,作为内心丰富风情万种的男人,身呙琅欢希诓煌呐松砩希分鹱牌莸那榈鳎硎茏帕鞫姆缭稀?/p》
王晓野是时代的宠儿,他事业成功,生活精彩,人生幸福无比。
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通达世事,手段圆滑。他以杰出的交际手腕和上乘的周旋功力,在事业上,过关斩将击败了无数竞争对手,赢得一个又一个生意;他又以自信及激情与真诚感染着基金经理,募集高额资金,把保荐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