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将“弩箭”置入了死地。可惜,一种颇有前途的武器,就这样遭到了夭折的命运。
50年代后期,在英国曾经出现过一种更加离奇、但却得到英国国防部推崇的建议,这就是以令人费解的“桔黄色的威廉”(Orange William)命名的那种武器。——这是一个在反坦克导弹发展方面百花齐放的年代,但其中的几乎全部,都注定要成为财政拮据的牺牲品,大家或许还记得,“兰光”(B1ue Streak)是一种核导弹,“兰水”(B1ue Watter)是一种战术导弹,而“桔黄色的威廉”也并不完全是一种步兵用武器,它更适用于装甲部队。从实质上说,它是一种双人控制的导弹。有关它的配置情况大体如下:导弹外形大而普通,弹体上有十字尾翼,它从位于前沿后方2000 yb(182。8 m)以外的发射车上发射,而在另一辆紧靠前沿配置的车子内,坐着2名导弹控制手,一名观察后方,一名观察前方,后者能够看到目标。当前视控制手要求射击时,他就呼唤发射车,发射车即发射一发导弹。通过一个复杂的控制程序,导弹可以自行飞达控制车的上方——这个动作要求要有可供两部车子判读的精确地图——当导弹接近控制车时,后视控制手利用瞄准镜捕捉住导弹,并利用无线电将导弹导入轨道,此时,导弹即开始向目标方向飞行。在导弹飞过控制手的头顶时,后视控制手须将对导弹的控制转交给前视控制手,并且一直要等到导弹在前视控制手的视野中出现为止。后者发现导弹后(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即利用红外装置跟踪导弹,并将导弹导向目标——当然,这要以目标仍在原地为条件。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位前视控制手,或者是赶快寻找其它目标,当然动作必须非常快,或者是让这枚巨大而昴贵的导弹,在远飞一段距离后,白白损毁掉。整个方案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而整个动作对两个配置在相距1 mi(1。61 km)之遥,并且只能用无线电进行联络的车组的协同动作的依赖性,也已达到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幸运的是,由于英国债台高筑,结果,“桔黄色的威廉”,还未来得及着手准备,就被取消了。
第十章 未来
坦克是各种口径火炮的易于捕获的猎物。
—— 鲁登道夫 1918年
预卜未来,似乎只是吉普赛人和星占学家们的一种专长,那些企图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军事著作家们,通常都是以在1、2年后被弄得面红耳亦而结束。但根据反坦克作战这一主题的要求,人们又不得不透过未来这层帷幕,来展望一下当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把我们引向何处。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方法,是考虑我们的对立面——坦克。正象其它任何矛盾着的事物一样,未来坦克及其性能的发展,同样也将考虑反坦克武器。首先,使我们产生的第一个印象,是坦克随年代的变化不大,除了如同在其它武器领域内也曾出现过的个别情况外,坦克的发展,总的来说是循序渐进的。几十年来,坦克的外形、动力系统及其所使用的进攻性武器,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辆1939年生产的坦克,跟1辆70年代生产的坦克,以外表来看非常相近,而其各个组件所采用的原理也几乎相同。
究其原因,也并不困难。首先,坦克是一种昂贵的武器,以致人们在发展时,就指望它能在部队服役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尽管在发展每一种换代型号时总力求使其具有尽可能高的先进性,但实际上,这种先进性决不会超出可以达到和合理的范围。换句话说,坦克设计师通常总是设法对一种好的没计加以改进,而对过份新颖的方案则取慎重态度。其结果是,跟军事装备的其它领域比较,坦克在设计上可能表现有更大的保守性。人们只要注意一下苏联T…34坦克系列,就会明显地发现这种情况;而英国“奇伏坦”坦克系列的演变,则是又一个明显的例子。根据这个理由,人们可以有相当把握地认为,起码在今后的20年以内,坦克将不会跟目前的型号有重大的区别。它们的运动速度将会比目前的坦克快,甚至非常之快,但速度的提高也有其一定的限度。在这种速度下,一辆重达数十吨的坦克必须在越野行驶时能够保持完整无损,同时,还必须保证使车组乘员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鉴定摩托车所能承受的冲击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骑着摩托车进行越野驾驶,如果驾驶者是坐在钢壳子里而不是站在脚踏板上,那么,驾驶者本身也将会受到同样的冲击。坦克的装甲将会得到改善,为了在猛烈的火力下求得生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有装甲的改进似乎已经接近极限,如果设计师们希望获得较大幅度的进展,那么,他就必须设法另辟溪径。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减小坦克外廓尺寸,较小的外廓和较高的速度结合之后,就会使坦克更难于被发现和被命中。这是这种方案的优势所在,但一辆小型坦克不能携带1门大口径火炮。而在若干年之内,坦克将会继续沿用火炮。因此,坦克小型化,看来未必是一种十分有利的方案。坦克装甲有可能用新型金属材料制造,钛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材料都非常好,其效能也比钢高,但这些材料的生产成本极高,而且又难于焊接和机加。更何况1辆现代化坦克通常需要很多吨的装甲材料。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下一代坦克看来将跟今天的坦克非常相似,可能会快一些,可能会小一些,并仍将具有当今服役坦克的一切特征,并将携带同样类型的武器。唯一的惊人变化,可能是由于使用了当今已经存在的电子设备,因而具备了在夜间进行作战的能力。然而,坦克能够具备夜战能力,反坦克武器当然同样也能够具备夜战能力。这样,今后的战斗非常可能会变成一场最大持续作战能力的竞赛,因为夜暗已经不再意味着睡觉和休息。
如果说坦克在未来的发展中,多少还比较稳定的话——至少在今后几年内是这样,那么,在反坦克武器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就要小得多。目前,人们在改进反坦克武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起码同改进坦克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一样多。而由于反坦克武器发展的界限不易确定,因此,其变动范围就远为广泛得多。即使是这样,也还并不是不能进行一些审慎的预测。
十分明显,当今的时代,是导弹的时代。虽然火炮仍然大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但真正的坦克杀伤者,是导弹,是由隐蔽在遮蔽物或吉普车后面的单兵或双人战斗小组所发射的导弹。在命中坦克之前,导弹将进行1 mi(1。61 km)以上的空中旅行,然后,以其强有力的爆炸战斗部,使坦克终止战斗并变成一堆废铁。这是坦克当今面临和需待克服的一种实际危险。简单地采用增加装甲厚度的办法,已经不再是一种有效的答案,尽管这种办法在以往曾经十分有效。导弹已经拥有巨大的威力,足以穿透任何一辆重量合理的坦克所能携带的任何装甲。任何采用增加钢板厚度以防止导弹侵彻的企图,都必然会导致车体重量的极度增加,以致使其既难以进行机动,又无法通过公路桥梁。所以,至少从当前来看,反坦克导弹学科是处于领先位置。而这些导弹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其中有很多种可以由下车的步兵徒步携带,并从地面阵地上发射。1945年时,对付坦克的办法,要么是另外的1辆坦克,要么是1门口径跟坦克相同的自行反坦克炮;而到70年代,对付坦克的办法,似乎是单个步兵,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首发命中概率,个人单独将一团致命的炸药指挥到1辆他所选择的坦克目标上。
然而,在把坦克彻底抛向破烂堆之前,因而随之也将反坦克火炮抛向破烂堆之前,有几点可能会限制导弹发展前程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考虑。首先,是它的价格。导弹的倡导者们指出,即使是一枚最昂贵的反坦克导弹,也只是它所消灭的坦克价格的一个零头。这当然是千真万确的。现代反坦克导弹在进行大量生产时,每枚只需4000…8000美元(2000…3000英镑)就可以买到,与超过这种价格50倍之多的坦克相比,这自然显得十分便宜。但是,正象人们知道的那样,事情从来都不是象想象的那样容易。如果对每1辆所要消灭的坦克仅只购买一枚导弹就能满足需要,那么,上述论点或许还能成立,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从来就没有那么单纯。因为士兵需要训练,而为了使他们得到的技术保持熟练,还必须不断地进行训练。虽然,目前各国都已拥有先进的电子模拟设备,可供受训人员和已经受过训的人员进行多种课目训练,但是,模拟训练终归代替不了实弹射击。或早或晚,射手们总还必须发射1发,兴许还是2发实弹。如果他是一名专职导弹射手,那么,每隔1年左右时间,他还必须再次发射一至两枚导弹。其次,实际情况是,在一个士兵的整个戎马生涯中,他不一定永远都当导弹射手,他或早或晚总要恢复平民生活。即使继续服役,他可能被提升,也可能根据本人要求,改做其它工作。而接替他的人则必须重新进行训练。而在任何情况下,一支精明的部队,总要准备两套训练有素的人员,以便在关键时刻、当射手生病或伤亡时有人替换。考虑到这些,那么,与其说是一枚导弹对付1辆坦克,不如说是几枚、甚至很多枚导弹对付1辆坦克。这样,进行若干年和平时期的战备训练,就能对一个小国的防务预算起到惊人的蚕食作用。看起来,导弹的价格似乎不会变得更加便宜,而跟导弹同样复杂的电子设备,在价格上也很难会降低。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人们可以考察一下,在过去15年内,军用无线电设备的售价已经上涨了4到5倍,无线电价格上涨这么多,导弹价格的上涨幅度今后也不会比这更低。一些半自动导弹的制导装置贵得令人难以置信,今天,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