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家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逢冯玉祥北京倒戈,直系军心为之动摇,奉系于是决定抽调山海关正面的部队,要郭松龄亲率所部到石门寨,组织大军出击秦皇岛,截断直军后路,以便全歼敌军。张学良将这一计划告知郭松龄时,郭极其兴奋,因为他在山海关毫无进展,没有战功,正觉得脸上无光,他正准备接受任务,率军出击,但这时韩麟春因所部攻占石门寨,十分得意,不愿以唾手可得之功,与别人分享,对调郭松龄来充当出击先锋,极为不满,故顺口插了一句说:“这样使你也好露脸,大家可以立功。”这句话刺伤了郭松龄的自尊心,闻言脸色大变,愤然说:“我从来不沾人家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打过去!”说完怒气冲冲地掉头就走。他走后,大家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姜登选先开口说:“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将领,该当何罪!”又停了好一会儿,张学良才接着说:“我去把他找回来。”当天晚上,张学良追到九门口,在一个小院子里,张学良严肃地说:“过去,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是你的上级,你是我的部下。要都像你这样行动,除非首先把我杀了。现在我没带任何武器,你有枪。如果你想叛变的话,那你就错了。也许你是想带着队伍走,我是你的长官,我不许可。如果你不服从命令,那就必须杀了我。是服从命令,还是不服从,杀了我?”说到这,郭松龄流泪了,说:“我的一切都是你所赐,但我实在干不下去,但求一死。”张学良说:“要死还不容易,你到战场上去拼,死得其所,死得漂亮。”苦劝一夜,终于将郭松龄劝回,返回石门寨阵地,参加战斗。当时张学良就已隐隐感到,不定什么时候,郭松龄肯定还会违抗命令的,但他很自信,自以为能控制住郭松龄。    
    由于张学良一向依仗、重用郭松龄,将奉军精兵让他统率,所以当时奉军主力尽在郭松龄掌握之中,张作霖盛怒之下痛骂张学良:“就你交了这么一个好朋友!”并冲着他嚷:“小六子,你来干,我让给你就是了!”张学良不知所措,他只好向父亲承担起讨灭郭松龄的全部责任。当时奉天无可调之兵,无可遣之将,张学良只好带了他几名亲信,往前线跑。临行,他向父亲叩头,痛哭流涕,发誓不制止郭松龄,宁死不归。此时此刻,张学良的心情是十分痛苦的。他最亲近和信赖的部下,拿着他的名义,背叛他的父亲,如果成功,他父亲的事业就全没了;如果失败,他个人的心血和军队也可能完了。茫茫大地,谁可鉴谅,何处可以容身?心灰意冷之下,据说他曾想过上黑龙江的山上落草,也曾想自杀!    
    25日,张学良乘军舰前往秦皇岛,在舰上又给父亲发电自责:“学良一无知人之明,二无用人之能,三无辅佐上将军之才,四无调和诸同僚之技,无颜再见关东父老及祖宗坟茔,抛弃妻子终身无养矣。倘有回天之日,必有后会之时,乞老父安心保重,勿过焦虑。天理人心,必有公判。”这时的张学良对郭松龄至少已经是大失所望了,但即便如此,当看到郭松龄部一列列兵车经秦皇岛铁桥往东开进时,军舰炮长向他请示:“我舰上主炮可以有效地射击铁桥上的兵车,是否可以开炮?”张学良仍抱着一线希望,对炮长摇摇手说:“不能开炮,他们都是我的部下。”    
    张学良到秦皇岛有两个目的,一是侦察郭松龄动向,二是劝降,说服他能收兵归顺。25日下午,日籍军事顾问给郭松龄的医生守田福松打电话,要求守田劝说郭松龄无论如何要和张学良见上一面。郭松龄坚决不答应,他说:“我所要说的话,业已有宣言中作了充分阐述,再也没有必要会见张学良,也没有接受他的劝告,改变主意的任何余地了。”态度十分强硬。守田从旁劝导说:“见一面,把话说完再打也无妨嘛!”郭态度始有所松动,同意见一见,但要求张学良不可带兵来。军事顾问怕张学良单枪匹马有危险,希望选一个适当的地点,双方前往,被郭松龄一口回绝了。张学良想与郭松龄面谈的愿望未能实现。    
    26日晚上,守田医生见到了张学良,张学良愁容满面,憔悴不堪,他说:“实在没有死心,烦请先生再辛苦一趟。”张学良让守田带一封信给郭松龄。信上首先问候郭的病情,然后说“倘吾沦为天涯,相逢之日难有期”,满篇悲痛词句,末尾还有“向夫人致意”。郭看完信,满面悲情,静坐无言,眼中含泪,瞑目良久。守田见此情景,乘机上前劝郭不可起事。郭松龄反驳一两句后,终于默默无语了。    
    第二天,郭松龄托守田转达张学良:“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现在决不能中止。但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指张作霖)痛改前非而下野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静度闲云野鹤的余生。”同时,提出5天时限,到12月2日半夜12点,等候答复。    
    在此期间,郭松龄还先后给张学良写过两封信,前一封信说:“龄一身所有,皆公所赐。拼得此身,以效忠于公为职志。现分途前进,清君侧而除宵小,另造三省之新局面。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结局。”向张学良表明自己的心意。后一封信劝张学良不要对其父“愚忠愚孝”,希望他“为世界之伟人,不为旧时代之枭桀;为平民所讴歌,不为政客所崇拜”。同时也表达了他举事的决心:“龄临书心疼,涕泪沾襟,暂时相违,终当相聚。。。。。。。大事定后,仍请我公回奉主持一切。设不幸失败,自认驽下,不图恢复,甘愿为农夫以殁世。倘因病弱不能以苦力自食,亦惟有伏剑自杀而已。决不要钱,决不讨饭,决不步现代失败人物后尘。龄之志事,如斯而已。撅诚奉告,虔请钧安。”另外,郭在信件中对张学良也颇有责难、愤怨之词。    
    张学良看罢信,对郭松龄的披肝沥胆、赤诚忠心很是感慨。他理解郭松龄起兵之因,他也同样从心底里“厌恶内战”,但同时他也恨郭松龄陷自己于今日不忠不孝的尴尬境地,父子之情,岂能割舍,张学良无法接受郭的劝告,他在复信中说:“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家父。故兄之所谓统驽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张学良的信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拒绝与郭松龄合作。    
    郭松龄看了回信后,虽百感交集,心乱如麻,但终究志向已定,无可更改。张学良在父亲的一番痛骂之后,也接受了前线总指挥的使命,布置阻击郭军,至此,这一对昔日的好伙伴、好搭档、推心置腹的朋友,再也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谈到一块儿了,只好分道扬镳,各行其是。情同手足的师友,在会面竟只能是两军对阵,兵戈相见了。    
    12月21日,奉军和郭军在巨流河边展开决战。仿佛是命中注定,以前在讲武堂时,郭松龄与张学良曾在此演习过,这里的地形、方位,他们都很熟悉,一时间,两人都有恍若隔世之感。战争的形势对郭军不利,因为郭松龄反奉,在奉系中下级官兵中是不得人心的。在郭松龄倒戈的军队中,各级军官都是张学良亲自从讲武堂、教导队中选拔出来的;郭部的士兵们都敬佩张学良的为人,再加上他们都有强烈的宗法观念,不愿对张学良的部队作战。滦州起事时,郭松龄盗用拥戴张学良的名义,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兵出山海关后,接受冯玉祥的国民军番号,不再以张学良之名发令,这就使军心大为浮动,迫于命令,倒戈官兵不得不与前来阻击的张学良部队交战,但大多放的是空枪。士兵中流传:“吃张家,穿张家,跟着郭鬼子造反真是个冤家。”所以战斗进行了没几天,旅长富双英和参谋长邹作华便起来反抗,命令士兵停止交战,使郭松龄孤立起来。    
    此外,日本对郭松龄起事很关注也很紧张,他们在得到了张作霖的优厚保证后,决定“援张排郭”,声明南满铁路20公里以内不准有军事行动,这对张作霖极为有利,为此,郭松龄军队未能直取奉天以至失败。    
    23日夜,郭松龄败局已定。翌日清晨,他携夫人弃军出走,下午2时,被捕获于民家的菜窖中。张学良闻讯后,要求押解郭松龄夫妇的队伍一定要从他的驻地经过,他毕竟还是难忘旧情,决心放郭氏夫妇一条生路,然而,杨宇霆料到以张学良的为人,再凭郭张昔日的关系,如果不早下手,恐怕再无机会,所以他当机立断,矫称奉张作霖之命,将郭松龄夫妇就地处决了。张学良对郭氏夫妇的死深为惋惜,他曾对部下说,郭松龄是个人才,为国家着想,送他到国外去深造,以后再为东北地方之用。    
    张学良和郭松龄相交几载,其感情之深,外人很难参透。即使郭死后,张学良也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后来每当遇到难题,深感沉重压力时,常会感叹:“要是茂宸在,哪用我为这份难啊。”痛惜、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郭松龄的反叛也在张学良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如果说从前张学良信奉儒家“以德服人”并身体力行的话,那么此后他更多地借鉴了法家和道家的权术手段,从此不再轻易授人以权柄,身边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郭松龄那样光彩夺目、权势足以取代自己的下属。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松龄反奉,是他身为人师给张学良上的最后一课。


第三章 潇洒倜傥的民国四公子7、阿芙蓉之好(1)

    张学良吸食鸦片由来已久。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