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心不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哑了。
              窃听器堆砌的新楼
    迸入八十年代以后,“美国使馆新楼窃听器”事件在世界上闹得沸沸扬扬,而
且这场官司持续了近十年。
    这座新型的、红色的八层办公楼位于老楼后侧,濒临莫斯科河,“经互会”大
楼、乌克兰饭店、俄罗斯联邦大厦(就是那座于 1991 年8 月和 1993 年 10 月两
度闻名于世的莫斯科“白宫”),分别从三个方向俯视着它。这座楼于七十年代中
期动工,整个建筑过程同样也是置于联邦调查局人员和海军陆战队员的全天候监视
之下,但还是被“第二总局”下了“蛆”。1982年该楼基本竣工,3 年后仍未封顶。
这时美国派来安全技术人员用仪器对其进行检测,结果在该楼敏感地点的混凝土构
件中,查出一大批窃听器麦克风。美方声称,该楼必须整个推倒重建,因为它是
“用窃听麦克风堆起来的”。美方向苏方索赔未果,而自已的重建预算也水涨船高,
从一亿多美元一直追加到三亿美元。
    拖到1991年“8 ·19”事件后,苏联解体的前几天,这一风波总算有了个戏剧
式的、空前绝后的结局。克格勃的“末代掌门人”巴卡京亲手把美国使馆新楼窃听
器分布图交给了美国大使。事后有不少人对巴氏颇有微词。巴某则在其回忆录《逃
离克格勃》一书中辩解说,他此举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先后得到过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两任元首、潘金和科济列夫两位外长的首肯。
             大火烧出顶层的秘密
    1991年春光明媚之际,“祝融之神”不幸又一次光临美国使馆的老楼。这次一
着火,美国人接受了以往的教训,赶紧关上大门,毫不客气地将莫斯科消防队员拒
之于外,尽管无情的大火威胁着整幢大楼。结果,第九、十两层即所谓“技术区”,
全部被烧毁。
    此后不久,美国国会派出一个特别委员会,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情报
局的代表,专程到莫斯科对使馆的损失进行现场观察和估计。上述两个情报机构都
是“重灾户”,因为它们驻莫斯科情报站的办公室、工作间,按惯例都设在顶层下
面的第九层。开始,有人怀疑这次失火是克格勃施展的阴谋,然而这一说法马上就
烟消云散了。原来,起火的真正原因是架设在顶层即第十层的电缆短路。这一层有
国家安全局的装置厅,该局是美国主要的战略电子侦察部门,它在所有情报机构中
是最保密的。回国后,上述委员会向国会两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此行的报告以
及修复大楼烧毁的两层、添置设备所需的经费预算。华盛顿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继
续对国家安全局在莫斯科的秘密行动给予财政支持,要么将其放弃并结束两国情报
机构之间的对抗。就在这时,莫斯科“天翻地覆”,活剧连台,“8 ·19”事件、
苏共被禁、巴卡京献出“藏宝图”、两国情报机构头目互访……但美国人额首称庆
之余,还是心有余悸,而且鉴于美俄两家结成“伙伴关系”尚属遥远之事,最终还
是决定修复国家安全局设在莫斯科使馆的电子侦察中心配套设施。根据俄罗斯“有
关专家”的估算,美方的修复之举花费了纳税人十七亿美元!
        过去窃听勃列日涅夫  如今对叶利钦如法炮制
    1993年底,全部修复工作结束以后,美国使馆因祸得福。“鸟枪换炮”,侦听
设备反而更加先进、有效,可以借此获取不同方面的、多种结构的情报。首先就是
掌握关于俄国高层领导圈内出现的形势和叶利钦周围力量对比情况的情报资料。为
此目的,对设置在叶利钦通常落脚之处及其所乘公务轿车上的有线或无线、公开或
保密电话与其他特殊通信,施行昼夜不停的截听和窃听。对俄罗斯联邦各“强力部
门”——国防部、内务部、对外情报局、联邦反间谍局、联邦边防局、总统安全局
等——的中央通讯枢纽通过无线电接力通信、对流层无线电通信与各自地域,地方
机构的通信联络,亦进行全天候的监听,对那些可以对俄国经济——军事潜力、常
规和战略核力量战备水平作出判断的情报材料,加以收集并进行精密的分析。
    以使馆为基地的电子技术侦察,还可以帮助判断、测定俄国新型战术武器装备
的性能,无论是正在演习场进行试验的,还是武装力量作战部队已经使用的。值得
注意的是,输入特殊电子战备复合装备的参数,使得美国军方能以足够水平判断新
型武器装备本身的性能。而且,在一旦开始针对俄国的军事行动时,可以向北大西
洋公约成员国家无线电电子对抗的陆基和飞行设备提供最优行动方案。
    美国特别注意的情报,还包括截听著名的俄国商人、军事活动家、社会活动家
和政治家的电话交谈,其中包括那些有希望在即将到来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中获胜、
呼声最高的人。国家安全局对任何细节都感兴趣,比如消遣的方式、兴趣范围、物
质需求、工作状态和日常活动规律、性生活、钱财来源、朋友和商业伙伴等等。中
央情报局驻使馆情报站的特工人员,则利用获取的上述种种资料,对他们感兴趣的
人物采取行动或对其进行召募。应该指出的是,国家安全局莫斯科电子侦察中心,
把它从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讯和信息局通讯频道上截取的密码信息,转发到设在美国
本土米德堡的局本部以进一步的研究、破译。因为,各个点上只能进行最初级的分
析。
    国家安全局人员工作的美国使馆第十层,与所有其他处室。房间完全隔绝,包
括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情报局的情报站。就连大使也不得擅入,更不用说其他外交
官和情报军官了。一层又一层的屏障、防窃听的干扰和防卫系统、窗上的防弹装甲
玻璃、手持自动武器的警卫,构成了足以对付任何企图潜入者的可靠屏障。
    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内的秘密,美俄(苏)围绕该使馆明争暗斗的内幕,历经四
十余年风风雨雨,到现在才算掀开一个角。相信那些尚藏在幕布后的内情,将陆续
展现在人们面前。

               美以间谍案
                 易水
    1985年11月,美国安全机关在华盛顿以“间谍罪”逮捕了31岁的美国海军情报
支援中心情报分析员波拉德。波拉德被指控在18个月里,向以色列出卖了大量机密
情报。此案事发后,不仅在美以之间引起了外交风波,同时也影响到美国同阿拉伯
国家的防务关系。
               一、混入海军
    乔纳森·波拉德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是纽约圣母大学一名微生物系教授的儿子,
美籍犹太人。1976年波拉德毕业于丹佛大学,3 年后进入不需经过测谎试验而招收
雇员的马里兰州苏特兰海军监视与情报中心,任文职情报分析员。为骗取海军情报
机关的一份好工作,波拉德谎称曾在剑桥和巴黎的两个学术机构任过职。不久,他
就成功地通过了安全检查,并且两度通过“敏感性资料”的安全考核,使其触角伸
向最高机密。在此同时,他还骗取了信任,拿到了传递机密档案的“信使证”。1980
年中旬,他又被调入苏特兰另一个情报单位——海军情报支援中心的潜艇部,任情
报分析员。这些经历无疑为他的间谍活动铺平了道路。
               二、窃取情报
    波拉德在间谍活动中,以“SCI 考核及格证”和“信使证”为护身符,在华盛
顿的联邦调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局、国防部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以及他所在的海
军情报机关之间通行无阻,大量窃取以色列感兴趣的情报分析报告、科技文件、卫
星照片。地图以及来往的函电记录等最高机密资料。
    波拉德每周与以色列情报人员接头一次,带上机密资料供以色列人员拍照,同
时收回上批的文件。事发后,美国检察官说,波拉德所窃取的资料的体积可达6 英
尺高、6 英尺宽和10英尺长,足可以填满一个小房间。
               三、捕捉间谍
    1985年,波拉德的工作表现每况日下。他的顶头上司艾吉中校,有一次在他的
桌子上发现“一堆”与他职责无关的最高机密文件。同年10月的一个星期五傍晚,
波拉德的一位同事发现他携带了一个大纸袋离开了大楼,这名雇员将这一情况向上
司作了报告。
    情报中心迅速展开调查,发现那一纸袋文件是电脑中心有关中东地区来往函电
的记录。于是艾吉中校在暗中加紧对波拉德的监视,发现他在以后的两个星期五,
带出去更多的机密资料。艾吉中校立即将此情况向安全机关作了报告联邦调查局和
海军调查局的特工为了取得证据,在波拉德的办公室安装了微型摄像机,并设法阻
止波拉德下一个星期五的窃密行动。11月 18 日下午,正当波拉德携带文件,走出
办公大楼时,被调查局特工人员截查,发现私带高度机密文件m 多份。
    在安全人员的盘问下,波拉德供认,从1984年开始,就已将美国的数百份绝密
情报资料提供给了以色列在华盛顿的联系人。
    11月21日早晨,波拉德逃脱了监视,突然开车进入了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要
求政治避难。但10分钟后,以色列使馆人员将波拉德送出了使馆大门,守在使馆门
外的联邦调查局人员立即逮捕了波拉德。1987年3 月美国地方法院宣判波拉德终身
监禁。
               四、殃及友邦
    此案事发后,很快就在美以之间引起了一场风波。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一次
电视讲话中说,波拉德间谍案已使美国机密情报遭到严重损害。他命令国防部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