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霹雳”。
在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总参谋部大楼内,军官们正在埋头研究行动方案。
以色列特工部向总参谋部提供通报和情报。据获释的法国人质讲,机场最多只
有60到100 名乌干达士兵。至于恐怖分子的数目,众说不一,总之介于8 至12人之
间。
摩萨德从乌干达的邻国肯尼亚报回了消息,国家元首肯雅塔原则上同意帮助以
色列对付邻国。条件是:以色列突击部队抵达恩德培后,请务必捎带着摧毁乌于达
的空军。停在恩德培机场的苏制米格飞机,早就使肯尼亚人感到十分头痛。
对乌干达人的袭击唯有达到突然性,摩萨德的这项计划才有实现的可能。于是,
保守秘密就成了核心问题。这次“霹雳”行动的知悉者,尽可能地控制在了最小的
范围内,他们即使对妻子也不得透露。
偏偏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摩萨德谍报员诺因斯刚刚飞抵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就在马路上同一位老朋友不
期而遇。此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军官,曾同诺因斯一起受过训。“你在这儿于什
么?美国人问道。他知道,这位以色列人并不是派驻内罗毕的谍报员,通常只受命
执行特遣任务。”
诺因斯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冷冷地望着这位美国同行,从他的眼神中看
出,此人已经意识到摩萨德可能有什么行动。于是,诺因斯不动声色,开始采取行
动。他们相邀共同进餐,双方都想利用这次机会,而诺因斯成功了。他悄悄地在美
国人的酒杯里下了烈性催眠剂,使他在48小时内丧失了“战斗力”。
在特拉维夫以北的佩塔提克郊外,有一个废弃的空军机场,突击队长丹·舒姆
隆正在这里率部进行突袭恩德培的演练。他们奉命首批着陆,随即攻占机场大楼。
这里仿造了一个“恩德培机场区”,用沙袋垒起了一堵墙,有三个入口,尺寸同乌
干达机场的旧楼相仿。还附设有一个“侧厅”、一道1 米高栏杆——所有这些都同
恩德培机场实地毫无二致。
以色列人乘坐“大力士”飞机,停在距这群模拟建筑的1400米处。他们之所以
选择这个距离,目的是让飞机停在轻武器的射程之外。丹·舒姆隆手里拿着计时秒
表,对部下进行测验,他不时地吼道,“从头开始!”“还要加快速度”。丹·舒
姆隆一再压缩时间,但他仍然十分担心:乌于达士兵如果看到一辆外国吉普车从一
架外国飞机里冲出并径直驶向机场大楼,肯定会开枪的。
丹·舒姆隆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奔驰”牌轿车。因为在乌干达军队的连以
上军官都配有一辆黑色的“奔驰”车,要是开来一辆这种车,一般的士兵便会自动
立正。
7 月3 日 23 点,行动开始,第一架“大力士”飞机安全着陆,跑道旁的照明
灯大都亮着,显然,乌干达军队毫无防备。
“出发!”——丹·舒姆隆同8 名突击队员挤在一辆“奔驰”轿车内,车子急
速冲出“大力士”的机舱。两辆越野车紧随其后。机场四周灯光辉煌,迎面就是那
栋机场大楼,实地的各项距离都同沙袋演练的距离一样。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支乌
干达巡逻队,一行三人,其中一人打了手势,让“奔驰”车停下。两名突击队员端
起了装有消声器的冲锋枪。3 名乌干达士兵倒地而亡。此时,第二架“大力士”飞
机着陆,当指挥塔射来的探照灯光熄灭时,第三架飞机正在跑道上空几米处徐徐下
滑,飞机前轮在跑道边的一块草坪上停住,前方几米处就是一条大沟。这几架飞机
相互之间通过无线电通话设备进行联络,并同空中的一架波音707 飞机保持着联系,
这架飞机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一直在恩德培上空盘旋,机上有以摩萨德首脑伊扎克·
胡菲为首的一个“临战指挥所”。
“奔驰”牌轿车急驶到候机大楼旁,突击队员冲向机场候机大楼的3 个进口,
一名突击队员首先击毙了一名刚想转身的恐怖分子,接着另一名恐怖分子也被击毙,
一名女恐怖分子慌忙投出手榴弹,紧接着她身中数弹,倒在窗户旁。从第一回合枪
击至此,总共不到15秒钟,人质中竟无一人受伤。
乘第二和第三架“大力士”飞机抵达的突击队员们,此刻开始控制了整个机场。
一个战斗小组摸近机场边缘处的米格机群。没有想到,机群旁毫无动静,小组队员
顺利靠近飞机并装上炸药,静候命令。
在候机大楼二楼,突击队员遭到乌干达士兵的抵抗,经过短暂的交火,乌干达
人被击败。
大楼外不时传来零星枪声,片刻之后,一切恢复了平静。突击队长丹·舒姆隆
向指挥所报告,所有恐怖分子全部被歼,可以开始撤出人质了。100 多名人质在突
击队员的帮助下迅速登机。在乌干达国土上打响第一枪仅仅几十分钟后,满载人质
的第一架“大力士”升空返航了。第二架、第三架“大力士”依次升空,当第三架
“大力士”刚刚升空,远处停机坪上火光闪闪,爆炸声震耳欲聋,数架米格飞机爆
炸起火。“霹雳行动”取得成功。
2000年7 月5 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介绍了今日乌于达阿明的一些情况,同
时提到了二十年前的“霹雳行动”,题为:历史依然跟踪流亡的伊迪·阿明在沙特
过着平静生活。
他很久以前就抛弃了他的军装,穿上沙特阿拉伯人的简朴白色长袍,星期五在
他宽敞的别墅附近或者在离豪华的超市不远的清真寺里做祈祷。
乌干达前统治者阿明体重300 磅,身高6 .3 英尺,他由于凶残和滑稽可笑而
成为整个70年代讽刺独裁者的漫画题材。阿明现在定居在红海城市吉达的城里。这
些年里,许多人见到他推着购物车去祈祷,一些人走上前去与他打招呼,但他保持
沉默,从来不对世情发表意见。
并非历史把他遗忘。恰恰在20年前的前一天,在现代神话般的一次营救活动中,
以色列空运一精锐部队到乌干达营救被扣作人质的同胞,当时掌权的阿明帮助了劫
持飞机的人,并且很可能下令杀害一个人质。虽然这就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
兄弟领导的那次行动,并在行动中被杀害。自阿明开始非常野蛮的八年统治以来已
过去了整整25年,但是他一直没有说出他对历史教训的看法。
在他居住地区的一些商店里问问,得到的情况是,天天能见到他的许多孩子。
阿明现年70岁,生了40多个孩子,但只有6 个孩子仍然同他住在一起,其中包括三
岁的女儿伊曼。两名非洲妇女从头到脚穿着沙特式宽大无袖的长袍,呼唤一辆出租
车。人们说,这两人是他的女儿。
阿明不喜欢报界。报道说,在他统治时期,他杀害了30万本国人,特别是政治
反对派、知识分子和宗教领袖,并流放了7 万亚洲居民,使乌干达的经济陷于破产。
1999年,他同《乌干达新视界报》记者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谈,这是他在三年里首
次接受一家乌干达报纸记者的采访。他在回答问题时只说,他不相信会邀请他回国。
这个人在国内仍有追随者。
“急流”
细雨
英国秘密情报局(MI6 )成功地窃取了法国反潜艇技术的科研机密,这是该局
的一次有明确目标的情报活动。
对盟国也不择手段
窃取法国海军机密这一行动,仅仅是英国对付其欧洲盟友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计划代号为“急流”。对法国来说,这一计划还包括:英国特工不断地从其政府
官员和国防专家那里诱骗套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机密材料。
英法军事“合作”近年来有所加强。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英国1996年5 月份“疯
牛病”危机期间访英时还在承诺“要和英国团结合作”。尽管西方集团对相互间派
间谍之事均能接受,但很少有哪个国家象英国这样布置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情报行
动。
据说,这次窃密行动是在英国皇家海军得知法国可能已经研究和发展了反潜艇
技术后做出的决定。一位MI6 的官员说:“海军部的高级军官们听到此讯后暴跳如
雷,因为皇家海军一直为自己拥有别人无法侦察的潜艇感到骄傲。可是法国拒绝提
供详细情况,因此我们秘密情报局便承担了这一任务——了解法国进行潜艇追踪研
究的进展情况。”
英国一直想保持自己的水下核威慑能力,为此专门投资121 亿(有人说182 亿)
英镑研制了4 艘先进的“三叉戟”核潜艇。怕法国人研制出“以潜艇为目标的核导
弹”成了英国人的一块心病,以往英国人总认为核潜艇上的导弹是任何人也发现不
了的。而今法国的核威慑以及“可怕的侦察能力”将危及到英国的国防!英国人当
然坐不住了。
跟踪潜艇技术的新发展
一些大国投入巨资研究潜艇追踪问题已经开始,据说英国在北大西洋就安置了
永久性的水下传感系统以侦察俄国的潜艇。传统的声纳技术追踪潜艇的效果并不好,
去年俄罗斯新研制的“阿库拉”二级潜艇悄悄地游到了美国的东海岸都没被发现。
英国国防科学评估机构的一位发言人称,非声纳技术确实是一个重要领域。
如今“无声”侦察技术受到普遍重视。水下发动机系统的导热“痕迹”、地球
磁场波的失真、海底微生物种群移动等信号变化均成为分析潜艇存在及其方位的参
考数据。尽管有些专家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但无声纳技术还是越来越多地被重视起
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队通过磁场信号侦察潜艇己有几年了。
法国布莱斯特海军基地是一个战略核潜艇基地,那位出卖国家秘密的工程师就
在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