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红跟谁急-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想一下又会悲从中来。就说这句“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想想我们的社会,想想我们的社会各界,尤其是那些掌点权的部门,有些钱的个人,多少人不正是以此作为为官经商的准则的。    
    这次王朔又一次表现了他的非凡的胆识,也可说是又一次尽了他的社会责任。他的这篇文章,内容很多,最精彩的是这样一句:“鲁迅对自己到底怎么看,大概我们永远不知道了,但有一点也许可以肯定,倘若鲁迅此刻从地下坐起来,第一个耳光自然要扇给那些吃鲁迅饭的人脸上,第二个耳光就要扇给那些‘活鲁迅’、‘二鲁迅’们。”还有一些话也很精辟,说各界人士对鲁迅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什么时候到了能随便批评鲁迅了,或者大家把鲁迅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若想精神自由,首先就要忘掉还有个“精神自由之神”。这些话,都是针对那些吃鲁迅饭的人说的。王朔不光小说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真是个奇才。和王朔相比,我这样的作家,只能说是蠢才一个。    
    王朔的文章发表后,鲁研界可说是一片哗然,一片惊慌。回应文章很多,大都集中在一点上,就是鲁迅是被专制利用了,被亵渎了,你们看到的鲁迅不是真正的鲁迅,真正的鲁迅是怎样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怎样的爱国,怎样的为民,怎样的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怎样的呼唤着进步向往着光明。也有一些学者,还是清醒的,知道世人的看法所为何来。大多数是气愤,是无奈,叫喊着要回应挑战,要捍卫鲁迅。这些文章大都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上,比如李新宇的《直面真正的挑战》。文中说:这些现象的本身算不了什么,背后的东西却是值得重视。人们反感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鲁迅,那个鲁迅是不是真正的鲁迅?事实上一些人并不了解鲁迅,既没有系统地读过鲁迅的书,也谈不上了解鲁迅的为人。显然他们所反感的并不是那个真正的鲁迅,而是那个被歪曲、神化和利用了的鲁迅。他所说的背后的东西,用他的话说,是几乎席卷了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和学界的文化潮流,正是这种文化潮流构成了对鲁迅的挑战,真正导致了鲁迅精神的合法性危机。他说的文化潮流,有两种,一种是新保守主义,一种是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不提要求民主自由,反对专制,反对思想箝制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潮流。    
    我一直认为鲁研界里没高手,糊涂的人多,霸道的人多。这也与建国后,尤其是一九五七年反右之后,鲁迅研究事实上成了一个政治学术课题,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插手的。现在鲁研界的主要人物,大多是文化大革命中研究鲁迅起家的。这些人大都根正苗红,政治上“可靠”(是不是可靠只有天知道),一研究起鲁迅,就觉得衣食无虞,也就不思长进了。    
    我说鲁迅界里没高手,是大体而言,不是说就真的没有高手,一个高手也没有。可惜的是,这些高手大都一个一个被许许多多的低手,要么是干掉了,要么是淹没了。    
    解放初期研究鲁迅的高手,很多人成了右派,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出后还研究的,走的路子跟先前就不一样了。比如湖南的朱正,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写过鲁迅的传记,后来被打成右派,复出之后,走的是考据的路子,专门给鲁迅研究挑刺,写了两本书,一本叫《鲁迅论集》,一本叫《鲁迅回忆录正误》。这后一本,专挑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的错,这儿失实,那儿篡改,无中生有,肆意拔高,总之是一塌糊涂,不可卒读。


《谁红跟谁急》 第一部分鲁研界里无高手(2)

    在鲁研界,张梦阳是个明白人。就是编纂大型资料《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的那位,社科院鲁研室的研究员。据他说,现在这个研究室就他一个人了。他说了一个数字,真是让人吃惊。《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十六开,五本,一本都在两寸厚。还有一本也不薄的《索引》,总字数当在两千万左右。把一九一三年到一九八三年这期间所有回忆鲁迅、研究鲁迅的论著都收进去了,很少有遗漏的。他做过这个工作,对鲁研界的情况肯定是了然于胸了。王朔的文章发表后,他也写了一篇回应的文章,说的就比较客观,比较真实。文章名叫《我观王朔看鲁迅》,发表在二?誘?誘?誘年第四期的《文学自由谈》上。    
    文中引用了他过去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说一九九五年在张家界开全国鲁迅研究学术讨论会时,有同仁要他谈谈编纂那套大书的感受,他本不想说,一再催促之下还是说了。他说的是,八十余年的鲁迅研究论著,百分之九十五是套话、废话、重复的空言,顶多有百分之五谈出些真见。此话一出口,全场哗然,有人鼓掌喝彩,有人坐卧不安,有人暗暗斥责。当时主持会议的是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林非先生,说他的发言欠妥,他马上表示数量统计有误,暂时收回不算。实际上心里是不服气的,回去后经过再三的统计、衡量才发现,他所说的有真见之文占百分之五,不是说少了而是说多了,占百分之一就不错,即一百篇文章有一篇能道出真见就谢天谢地了。试回想,我们多少学者的多少文章是在瞿秋白的进化论到阶级论转变说的模式中重复啊!他还说,到如今,也就是到写文章的二?誘?誘?誘年,鲁研方面的文章少说也有一万篇,按百分之一算,也就一百篇谈出了真见。    
    看了这个数字,不知别人的感觉怎样,我的感觉是,真是祸国殃民,害人害已啊。就这一百篇,也还是个夸大了的数字。就算是一百篇吧。这一百篇中,至少有一半是解放前写的,比如张定璜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九二四年在《现代评论》上发的。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三十年代写的。解放后最好的一部鲁迅传,是曹聚仁的《鲁迅评传》,可惜不是在内地写的,是在香港写的,也是在香港出版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在内地出版。要是把这些都除过,解放后五十年里,一年还平均不下一篇。而那一万篇文章呢,至少有八千篇是解放后写的,这些文章大都是在正经刊物上发表的,每五篇文章可以造就一个学者,八千篇文章可以造就一千六百个学者。这一千六百个学者,几乎全是做了无用功。    
    多可怜。这就是我们的鲁研界。    
    我说鲁研界里无高手,道理就在这里。谁也不怨,只怨这几十年来,没有把鲁迅研究当成真正的学术,而是当成了政治课题,当成了教育人民,统一思想,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的思想武器。一进入这个机制,再有天分的人,全成了没出息的人,再善良的人,也成了霸道的人。怪的是,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悲哀,还很得意,还当自己是为王前驱,执干戈以卫社稷的英雄呢。    
    以毫无建树的鲁迅研究,造就了这么多的学者,国家发了多少工资,他们除了养活自己,还养活了多少人。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不是吃鲁迅饭的呢。    
    也不能说他们毫无建树。这些吃鲁迅饭的,所做的一切工作,主要的就是阐释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就论证鲁迅怎样的伟大;毛主席说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就论证鲁迅的思想怎样转变;毛主席说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就论证鲁迅对革命做了怎样了不起的贡献;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们就来证明怎样个硬法。他们对鲁迅的认识,没有几个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得出的结论,差不多全是从毛主席那儿来的。我这样说,肯定有人不同意,说他的研究就是从自己的阅读思考中得来的。你只要大框框不变,就翻不出新花样,你总不能说你比毛主席还高明吧。有人敢这样说,我们当然得服气,可惜没有这样的人。    
    当代学者是怎样亦步亦趋地按照毛主席的论断来研究鲁迅的,可以看看这个例子。    
    朱正先生是个严谨的学者,他说过这样的话:    
    我也是写过鲁迅传的。我们五十年代写鲁迅传,的确是把鲁迅放进一个模式中去的。我当时是怎么写鲁迅传的呢?所有公开发表过的毛泽东著作中的提到鲁迅的地方,我一句不落地全部引用了,我就以此作为立论的基础来发挥。(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第10页)    
    不光是大的地方,就是小地方,也是这样。还是这位朱正先生,在上面那段话之后,紧接着还说了一件事,他写鲁迅传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还没有出版,他听说当年评美国政府白皮书的那几篇社论是毛主席写的,就找来看了。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主席说伯夷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他就按这个意思来分析鲁迅的小说《采薇》。分析一篇历史小说的思想内涵,也要到毛泽东著作里去找依据,一点都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可见那个时候的学者们小心到什么程度。    
    要是死死地扣住毛主席的那几话倒好了,反正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从哪儿来的,也就不会有大的谬误。可惜不是。这些学者总要吃饭呀,总要显示自己的学术水平呀,怎么办呢,又不能跟毛主席拧着来,那就只能是顺着杆儿往上爬了。毛主席说伟大,他一定要说更伟大,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一定要说比钢还硬,比金刚石还硬。有些话这样说了只是程度的不同,还离不了大谱。有的话这样往大里说了,就离了大谱,就成了荒唐不经。


《谁红跟谁急》 第一部分鲁研界里无高手(3)

    还有的是有理没理净胡说。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一个叫高旭东的人编的,收集了近年来关于鲁迅的各种论争文章。收得很全,作为一本资料书是不错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