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红跟谁急-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了前一年,即一九九七年一年间我从事过的文学批评活动,其中详细写了与谢家军的鏊战经过。这本书稿没有出版,原本有家出版社要出的,后来编辑出了事,就扔下了。事过境迁,我也没了那个心劲。单篇发过几章。前年为我们刊物办的一个函授班印教材时,印了几百本。现在再让我回想当时的情境,是有点说不清了,书稿中有这样一段还是可信的:    
    《东方文化周刊》第四十九期上,除了摘录的我文章外,还发表了四篇与《经典》有关的文章,一篇是贺桂梅的《如何理解“经典”》,一篇是程文超的《文明问题与文明态度》,一篇是徐文海的《你以为你是谁》,一篇是零度的《选本何以成为经典》。除最后一篇外,前三篇都是反驳对谢冕的批评的。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三位都是谢冕的弟子。    
    在宜昌时,一位外地来宜昌的朋友对我说,谢冕的弟子们组织了好多篇文章,要反击你。这回你是惹下天爷了,你不知道“谢家军”有多厉害,哪个报刊社没有人?要封杀你这么个外地作家,容易得很。    
    我当时说,也好嘛,这说明这些弟子即便不“重道”,还是“尊师”的,总占住了一头,比那些一头都占不住的要强些。他们现在该组织个“护师团”才好。    
    看来这三个人就是“谢家军”的兵勇,“护师团”的士卒了。只是这军称不上“铁军”,这团倒有点像“团伙”的那个“团”。若他们真要全军全团动员起来为《经典》辩护,继而剿灭韩石山这么个三流作家,那他们可真要青史留名了。体坛有马家军,那是为国争光的,文坛的这个谢家军却是为国丢人的。当年梁实秋和韩菁菁要结婚时,台湾师大的学生曾组织过护师团,那是要保护老师的名节的,这个护师团却是不彻底毁了他们老师的名节誓不罢休。    
    那本书所以未能出版,想想那个年代,就该知道,是中国社会上一起接一起的事件促成的。逢此危厄,却能很快化解,不能不让人感叹,谢冕和他的弟子们,真是有福气的人。怎么这些一个接一个的事件,专门成全他们这样的人,怎么总跟我这样的人过不去。连出版一本小书都这么艰难?


《谁红跟谁急》 第四部分谢冕:叫人怎么敢信你(1)

    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对北大的教授,我从来都心存敬意。在我那愚蠢的想象里,别说教授了,就连北大的清洁工也都一个个蓝袍飘飘,浑身书卷气息。    
    然而,往后我不会再那么愚蠢了。谢冕先生,你破坏了我的一个美丽的梦幻,一个纯真的信仰。    
    事情的起因是不久前,我去我们这个城市里一家名叫尔雅的书店闲转,看见书架上摆着你主编的《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海天出版社出版,第二主编是一位叫孟繁华的博士、文艺批评家(折页上如此介绍),我不熟悉这个名字。该书的内容简介上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把握的,集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之作于一体的大型丛书。”这话说得多罗嗦,多有学问;又说,“煌煌十卷在手,二十世纪这一百年的中国文学精华尽收眼底!”这话说得多有气魄,又多吓人。    
    我不怕吓,那“经典”二字,只会让我喜欢。我是个中国文学的爱好者,也算个研习者。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员,在吕梁山里教过十几年书。多少年来,我老在想着,什么时候能看到一套选本,就像三十年代赵家璧先生主编的那套《中国新文学大系》一样,把近代以来的优秀文学作品精选一下,让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能一览无余。没想到多年的美梦实现了,就在今天,就在眼前。    
    我激动得什么似的,战战兢兢地掏出了我的钱,我的工资,要递过去了,老板笑吟吟地说,那边还有一套,是不是也看一看。我急忙过去一看,哇,又是一套,叫《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也是你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主编叫钱理群,我记得这个名字,我曾买过他的《周作人传》。翻开你写的序言,见其中说:“编者在从事本书的编选工作时,始终怀有一种庄严感而不敢稍有疏忽。”你太谦逊了,你是北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你睡着都比我这样的凡人醒着精明,你编的书绝不会有什么差错的。想到由两家出版社同时推出一套书,可见质量无虞,我心里更踏实了。    
    “一样的,我买一套就行了。”我对老板说。    
    “不一样,你该都买下。”他是个读书人。    
    他的话让我难堪。我嗫嗫嚅嚅地说,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但我肯定会买一套的,能不能让我将两套都带回家,比较一下,明天再决定买哪套。我是老主顾,老板信得过,没收我的押金。    
    谢冕先生,整整半个晚上,我都在翻看你领衔主编的这两套“中国百年文学经典”。领衔主编,请别怪我套用了这个演艺界才用的俗词儿,我实在想不出一个能配得上你的身份而又文雅点儿的词语。“百年中国文学”,“中国百年文学”,我年纪大了,又笨嘴拙舌,念不好这绕口令似的书名,下面也仿照你们做学问人的办法,用“北大版”和“海天版”以示区别。    
    别的不说了,光说说解放后的散文和小说在两部书中有些什么不同。原因很简单,我年轻时写过小说,也写过散文,读现代乃至当代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多些,自认为还有点基本的判断。    
    我用的是种很笨的办法,先列出北大版中收入的作家及其作品,然后用海天版收入的作家及其作品比照。北大版有的,就在这个作家的名字上画个红点,作品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画个×号,作家作品完全相同的画个△号。北大版没有而海天版收入的作家,则另纸誊录。费了几个小时,结果出来了。    
    散文部分,北大版收入作家四十二名,海天版收入作家三十三名,两书共收入作家七十五名,重叠者十六名,不重叠者四十三名。比如丰子恺、巴金、梁实秋、冰心等二十六人,北大版收而海天版不收;孙犁、张中行、宗璞、三毛等十七人,海天版收而北大版不收。    
    重叠的十六名作家中,收入作品完全相同者五人,比如杨绛,两书都收入了她的《冒险记幸》。收入作品不完全相同者四人,比如汪曾祺,北大版收入他的《跑警报》、《金岳霖先生》两篇,海天版除了这两篇外还收有《葡萄月令》、《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两篇。收入作品完全不同者七人,比如严文井,北大版收入他的《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海天版收入他的《一个低音变奏》。    
    小说部分的情形,与散文部分大致相若,北大版收入作家六十七人,海天版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部分,收入作家三十七人,共一百零四人,两书作家重叠者二十五人。作家重叠而作品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者十六人,作品完全相同者九人。    
    谢先生,统计完这些数字,已是夜半时分,夜很静,黑沉沉的,枯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我愣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渐渐地,我面前出现了一个想象中的你,我从未有幸一睹您的尊容,完全是想象,你别生气。我想象中的你满头白发,瘦长的个子,清癯的面容,一副超凡脱俗的学者模样。你那笃定的目光,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正在一个一个地审视着中国百年来的作家和作品,那么一丝不苟,那么庄严而神圣。    
    奇怪的景象发生了。    
    你的一只眼睛看出丰子恺、巴金、冰心、孙犁、梁实秋、张中行、三毛诸人是散文经典作家,你的另一只眼睛看着他们又不是散文经典作家了。这样的作家不是十个八个,而是四十三个!    
    你的一只眼睛鉴定严文井的经典作品是《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你的另一只眼睛鉴定他的经典作品却成了《一个低音变奏》。    
    你的一只眼睛认定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金岳霖先生》是经典,你的另一只眼睛在认定前两篇的同时,又追加他的《葡萄月令》、《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也是经典。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六年,将近五十年间的中国散文,你的两只眼睛同时确认其人其文均堪称经典、言不二价者,只有五人!    
    看着孤零零站在荒野上的五个人,谢冕先生,我是该为中国当代文学寒心,还是该为你寒心呢?    
    先生是教授,门下很有几个弟子,我看过他们中一些人的文章,均堪称一时之选。有其徒必有其师,过去我以为,这都是你的引导之功。如今不然了,我宁可相信他们都是自学成材的俊彦。无论德行和学问,我都不敢相信,他们是出自你这样的先生的门下。    
    你消逝了,在这深沉的黑夜里,在我昏黄的台灯下,带着你的满头白发,一身的学者气,还有你的始终怀着的“庄严感”,还有你的“不敢稍有疏忽”。    
    我不再相信你,还有你编的书。一个教授,两部经典,叫我该信哪部?


《谁红跟谁急》 第四部分谢冕:叫人怎么敢信你(2)

    我决定明天将两套书全还给尔雅的老板,我不会说你的书编得不好,我只说我不配享用这么精美的书。“煌煌十卷在手,二十世纪这一百年的中国文学精华尽收眼底”,见你(书)的鬼去吧,你想骗谁骗谁去,你骗不了我。    
    我躺下了,却怎么也睡不着,一面是庄严的学者,一面是文不对题的经典,这世界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为了找补回一点对你的信任,我又爬起来,回到书房里,搬出《新中国文学词典》(潘旭澜主编,一九九三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谢冕”词条下,记载着你的阅历和成就。一九三二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五年复员并考入北大中文系,一九六?誘年毕业留校。先后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