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发出了指令,加强宏观控制,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领导指出:“经济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是资金紧张,主要是由于金融秩序混乱,没有按照优化生产结构的要求把资金用到应该保证的重点上。今年上半年(1993年)银行存款下降,大量资金拆出省外,拿到沿海去炒房地产,重点建设资金不到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影响一大片。因此只有整顿金融秩序,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才能有保证,生产才能搞上去”
  为此事,《人民日报》还在1993年7月26日发表了题为《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控制》的社论。文章是这样叙述它的价值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经济建设就有可能出现大的起伏,也有可能贻误有利时机。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没有有效的制动装置不能安全行驶一样,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运行必然要出现混乱。”这里有种奇妙的现象。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对房地产业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对土地的调控,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基础上的土地资源开发,然而,在我国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从体制上讲,整个国家经济处于新旧两种体制、两种观念、两种行为方式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以及两种体制的转换,使房地产业中的主体“地业”开发,由于部分政府官员的家长制作风,而大量涌现“条子地”、“关系地”的混乱状况,“圈地热”和“批地热”,最终导致了土地供应失控。
  宏观调控,会使房地产业出现啥状况呢?随着宏观控制,曾一度靠地皮起家而一举发达起来的深圳,在此期间,也进亿元以内,严行了全方位把关,下闸,基建投资控制在165格控制高层综合楼宇建设;对资金不落实的项目实行停建、缓建、不建;酒楼、宾馆、别墅不准超前。地处北方的黑龙江省,也制定了宏观控制,陕西、辽宁、四川、上海等省市也先后布置对房地产进行全面清理。
  地价下跌,形势急转直下!
  北海首当其冲,房地产转入低潮,土地价格跌幅在20~60%之间,一些短期投机的“炒家”眼看无利可图,纷纷撤走。而一批头脑清醒、眼光远大而又有实力的中外投资者则把国家的这一举措看成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好机遇,他们坚定地留在了北海。北海人解恨似地说:“走掉了一批‘炒家’,留下了一批实干家。”
  最“热”的海南房地产“烧”退得厉害。房价回落、地价下跌、交易冷淡,“滑坡”、“疲软”之声四起,外界更有“猛泻”之说。据统计,期房下跌20~30%,现房下跌15~20%。海南十分特殊,其市场资金80%来自内地,银根抽紧,致使一些“下海”公司资金纷纷回流。重庆房地产:山重水复疑无路。与重庆火爆的天气相反,时至1995年初,房地产市场依然冷冰冰的。该市国土局告诫房地产商,有实力的继续大干,没有实力的就应该趁早“洗手”。
  随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1993年期房和现房价格比年初回落20~30%。随后的两年中仍是一筹莫展,举步维艰。
  地皮凉了,美元软了!
  随着“房地产热”带来的美元暴涨,到此时也一跌再跌。
  1993年春天,美元兑人民币从1比7.3跳到1比11,不到半年工夫,旋即又跌到1比8。人们惊呼,“美元垮了!”
  也许暴涨的继续就是暴跌。诚然,专家说美元暴涨暴跌的原因很多,但他们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所致。
  全国积压多少商品房呢?
  传播媒介在1995年岁末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全国已竣工尚未售出的空置商品房面积达4232万平方米,占用资金多达687亿元。
  这样巨额的积压,是惊人的!何年何月,才能解除,从而使房地产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呢?
  沿海的困惑
  正值神州“房地产热”达到沸点的时候,一夜之间,又从沸点跌降到冰点。人们感觉如梦一般。我索性闹个究竟,先在内地几个省市作了调查,随后又匆匆地奔向沿海几大城市去考察,看看那里的真情实况如何!
  那是1993年的金秋。春华秋实,应该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但在那里,情况并非如此。
  随着全国整顿金融秩序,严控房地产规模的措施出台,一时间,南线的房地产界似乎也碰到狂风暴雨的袭击,广播、电视、报纸不断发出警告。顿时,本就心有余悸的房地产老板们闻此风声,便惊慌失措,乱了阵脚。纵观福州、厦门、深圳、广东这些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早的房地产市场,也可谓“云霾四合”,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们惶惶然,坐卧不安。
  9月20日。阳光灿烂。福州。
  这是一座沉睡多年,刚刚醒悟的城市。我站在“五一”广场的制高点,眺望全城,立刻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福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清澈的闽江从中淌过。翠绿茂密的树木,婆娑起舞般的山峰,将整个城市装扮得分外绚丽。
  福州在城市建设上起步晚,直到80年代后期才向外开放,高楼大厦很少,所以建设上不像广州,更不像深圳等大城市。
  在我的视线中,出现一批高层建筑,刚刚冒出地平线,还未林立成材。然而后起之秀的福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解冻”,外商潮水般涌来。
  目下,福州情况怎样呢?
  在“五一”广场对面的一幢乳白色的大楼里,我走访了福州市土地管理局批地办主任刘君衡先生。他热情地向我介绍了情况。
  他,中等个头,40余岁,祖籍福州。曾在四川江油市工作过多年,1979年才调回老家,所以我们一见如故。他的口音既脱离了川音,也没保留闽话,而是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开门见山地述说着福建、福州近几年发生的巨变。他说,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辈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籍:鼓山摩崖石刻、三山两塔寺、马江昭忠祠,还有林则徐纪念馆等等,所以福州城才如此美丽。建设突飞猛进。9月19日,福建省电视台报道,福建省已引进建设项目1万多项,外资180亿美元。
  此时,他面带笑容,有几分自豪,但也有几分忧虑。他说,福建有点特殊,概括地说,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山多水多的省份,人均耕地仅0.6亩,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近几年,建开发区,发展房地产,上得很快,土地也占得多。马尾开发区、元洪经济开发区、福兴工业开发区等建设,规模大,投资多。房地产公司仅福州市已发展到300余家。
  他还告诉笔者,福州市历来城市建设差,没有什么大型建筑,自身没有什么大的能耐,主要靠引资。可以说,刚刚起步,可碰上了宏观调控,房地产公司纷纷叫苦。虽然对外资企业影响不大,可内部也感到寒气逼人。有些房地产公司不按法律行事,受到清查;还有一些公司本身就没经济实力,当财源一断,就失去活力了。
  9月24日。多云转阴。厦门。
  厦门,这座风景旖旎的海滨城市,蓝蓝的大海,如仙景般的鼓浪屿,令人如痴如醉。
  厦门之美,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描写得淋漓尽致。1981年春天,赵朴初先生初访厦门时,又欣然命笔,赋诗留念:
  鹭门海上耀明珠,
  波漾山光画不如。
  喜见列车衣带过,
  满装春意上燕都。
  从福州至厦门,300多公里,我不顾汽车颠簸所引起的头晕,也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到达的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地去走访,考察,追逐新的感受、新的信息。
  虽说福州、厦门有着共同的经历,都起步较晚,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主要依靠外资。但我自出城门,一种冷淡萧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从福州至厦门,沿途的大小乡镇,重点开发地区,火热的场面消逝了,更多看到的是一片一片围起的撂荒地及半停产的工程,摆在路边场头。上述景况,过了泉州,行至同安、集美,公路两侧更加显眼。
  6月20日,《光明日报》一则消息《厦门特区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称:“厦门经济特区地产市场正在稳步发展,目前已确立了以地产市场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和土地成片开发的运行机制。”
  “厦门地产市场始于1984年,1986年首次进行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至1992年底,公开拍卖、招标土地35幅,面积225亩,收取土地款3.5亿元。今年5月,对厦禾路旧城改造公开招标,三幅地块面积1.85万平方米,成交地价2.
  3亿元,平均每平方米土地1.2万元,为历年来有偿出让土地的最高价。”
  这是1993年夏天的梗概。到了秋天,情况大变,似乎秋天未过,冬季已经降临,海风中已夹杂着“冷风”,热浪中已带着寒流。可以说,整个城市都没有几座现代化建筑,旧城改造也是平平。我首先涉足的是厦门土地管理局。
  土地管理局位于郊外。我跨过碧绿的表湖,兴致勃勃地爬上七楼,可不巧,那一天国土局的头头们都到省城开会去,我扑了个空。
  我索性去找别的部门调查。几经周折,最后找到市计委、市房地产协会,知情人都谈到了厦门特区有她的特色,有她的困惑。这里虽然外商,特别是来自日本、香港、新加坡的商家比较多,厦门是他们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大起大落的现象也给他们带来困扰。
  第二天,我又走进市土地管理局,陈莉小姐,一位厦门口音、年轻漂亮、淡雅文静、语气随和的姑娘,不惊不诧、不急不慌地向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