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昝晒琶鸾鸷螅称懊耍缶俟ニ巍!熬蛘佩构槔次矗俊闭佩梗骱喝恕N涞劢ㄔ辏ㄇ139)以郎应出募使月支,相约共同夹攻匈奴。途经匈奴时,被拘留十多年,后逃回,又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骞知沙漠中水草所在,使军队不致困乏,有功封博望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词人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通西域的张骞那样的人,联合一切力量,击败敌人,扭转危局啊!然而这种愿望能实现吗?最后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号!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人品味。

  这首词抒发了一位爱国老人壮志未酬的情怀。全词以“恨”为轴心。词中充满了建功立业之情,苍凉沉郁之气,起句如奇峰突起,令人惊觉;结句动荡迷离,耐人寻味。可以看布局谋篇的匠心。(葛汝桐)

         水调歌头
   贺人新娶,集曲名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原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这首词,将一些词牌子,按照字面的意思串联起来,再加上一些补充词语或连接词语,表现出一个中心内容,“贺人新娶”。能做到毫不勉强,语言流畅,内容贴切,趣味盎然,确实是工力之作,难能可贵。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一路上美好风光,绣楼上香气浓郁。“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在人月共圆的良宵,新郎新娘,相搀相扶,举行庆贺新婚的礼仪。“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新婚自然是年轻人的心愿,表现出缠绵悱恻的娇态,早已是渴望今天的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在这里既是用了两个词牌子,又是用了两个典故。《诗红·邶风》里“燕燕于飞”。古诗中有“梁上有双燕。”这两句将典故、词牌、现场三者结合得这样巧妙,真是作者才赋天成,学力深厚的充分表现。上片词将风光、良宵,新人的喜庆气氛,写得很充分。

  下片词,“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联用三个词牌子,将美酒、佳宾、新人,一齐都表现出来。“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只用两个词牌,再加上些补充词语,把新婚的绵绵情意,又都表现出来了。“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这三个词牌,写出来对新婚者的祝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长春宅”、“满庭芳”,把新婚的环境写出来,简直是运用纯熟,堪称绝妙。读者不能不叹服词人的运用词曲的学力深厚。现代电影流行,有的相声演员,将电影片名联成相声段子,也能逗得听众发笑,但是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文学游戏。(刘世潭)

          喜迁莺
        冯去非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慵觑。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全宋词》称“宝祐四年(1256),召为宗学谕。理宗下诏立石,禁三学诸生上书,去非不肯书名,遂罢归,年八十余卒”。了解作者的这段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喜迁莺》的主题思想。

  “凉生遥渚”。冷风是从水面上的小洲吹起。“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水中菱角,岸上的菊花,正在经受着冷风、严霜、苦雨的煎熬。“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群雁南飞下的渔村,蟋蟀穴旁,紧靠着蟹窟。秋枫红叶,铺满来时的路面。写到这里,勾画出一幅萧索的秋天景象。这是上片的第一层,写出环境背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世事艰难,促使杜甫过早地白了双鬓。冯去非也深有体会,艰难世事,能使人们双鬓早斑白。远出在外的人,更会魂牵梦绕思念着家乡。“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凭靠在船舷上,极目远眺,用手指点着河山,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在微笑中遐想。上片第二层意思是,词人在外宦游多年,现在是在回家的船上,孤独回归。

  下片,“慵觑”。懒得去看,看什么!照镜子看自己。“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在外十多年的征途辗转,昔日少年的朱颜,如今已老气横秋,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对镜自照呢?“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当年在油灯下筹划,在塞上挥毫,多少英雄的往事,如今则不堪回首。“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阔别了故乡的仙鹤猿猴,冷落了少时作伴的沙鸥白鹭。“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在外南征北转,东游西走,年老时感到人生疲倦,不如趁着这帆上的微云,柁后的明月,浩歌而归吧!总结下片,要用张翰的那句话:“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这首词的主题和写法,颇似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文和《归园田居》诗,但作者表现出的感情似有差距。冯去非虽然“浩歌归去”,胸中多少有些哀怨之情。陶渊明离开尘网,有一种说不尽的解脱之感。冯不如陶的洒脱,这是在情理之中。(刘世潭)

          满江红
      齐山绣春台   
         吴潜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作者登上池州城(今安微贵池)东南的齐山绣春台,遥望祖国山川,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从而引起“故国之思”。

  齐山,位于安徽贵池县(宋属池州)东南,据《齐山岩洞志》称:此山高虽不逾三十仞,周围不过十里,然有盖九华之秀,可与武夷、雁荡比类,故有“江南名山之胜”的称誉。绣春台,在齐山顶上。历代名人,至此多有题咏。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师之前,屯兵池州,曾乘月夜登齐山翠微亭,并留下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章:“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啼催趁月明归。”吴潜昔日曾游此山。这次寻着自己昔日的游踪,再登此山,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词的上片写登临齐山的今昔之感。词起笔“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从昔日登此山写起,说明这次是旧地重游。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样呢?“双脚健、不烦筇(qióng)杖,透岩穿岭。”“筇杖”即竹杖。“透岩穿岭”,即翻山越岭。即十二年前诗人凭着一股少年锐气,迈开轻健的双脚,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岭,直奔台顶,是何等的潇洒、豪放。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看得出诗人当时是英雄年少,踌躇满志,颇为得意的。而今呢?“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了。当然“渐消”,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不难看出,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悲凉的。这样,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唐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后,曾作过几任刺史,官终中书舍人。他早年曾以经邦济世自负,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但仕途不很得意,始终未能抒展抱负。到晚年便纵情声色,为封建士大夫中轻狂放荡的典型。杜牧在池州刺史(今安徽贵池县)任上(844-846),曾有《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在这首诗中,由自己登山,联想到了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伤心落泪、感叹年华不能永驻之事。但杜牧要超脱得多,他认为“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即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我们何必要像齐景公那样独自感伤落泪呢?但诗人吴潜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严峻的现实,心境是悲凉的,再没有年轻时的“狂气”了;而且也没有杜牧那么超脱,所以当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换头处紧承上片“空山冷”而来,写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长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以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沦陷区暗无天日,看出诗人对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望中原何处”,即何处望中原?作一提顿,引人注目。诗人站在绣春台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虎狼犹梗”,即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着,以“虎狼”喻敌人,可见诗人对异族统治者为害中原的切齿痛恨。一个“犹”字,表明对长期丧失国土的无比痛惜。面对眼前“虎狼犹梗”的现实情景,诗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张:“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