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公人飞骑驰送京都。“缇骑星流”,著桔红色服装,骑着快马的差役,护送娇花,像流星一样急驰。周密以词客骚人,曾得金瓶飞骑传送的一枝琼花,赵以夫以皇室胄、吏部大员,得“友人折赠数枝”,而后邀人雅赏,其轰动京华之盛况可以想见。总之,“记晓剪”15字,是琼花南传辇下的如梦如幻的回想,而非隋炀帝赏琼花那过往镜头的拟写,这是很清楚的。有人解此词,将这精彩的几行作历史镜头误读了,实在是一种粗疏。

  我们读顺了“记晓剪”以下五句,那么开头五句便容易领会,那不过是琼花对于她被剪下的刹那之间的那个感觉的扩大和凝宕。她自觉,那拂晓剪截下来的琼花,竟像一个新妆才了的女子,一个袭着一身香气、合着弄玉与飞琼与宓妃的种种娇美的女子,步下了迷楼──离开了扬州后土祠。弄玉、飞琼,诗词常典。“淡泞”一词罕用,本形容水色明净,此移作描写佳人容颜水洁冰清。瑶山琼阁之间,餐霞食美,自有那脱离华贵的雅净恬宁。美人比花与花比美人已较胜,今直接以人的动态来写足花的风神,人花溶一,真幻莫分,艺术效果更高。在造句上,“弄玉轻盈,飞琼淡泞”二句,人名与形容语构成的主谓短语两相悉对,甚见琢句之工。人或离开造句的明显特点,解“飞琼”为琼花,实相去千里。弄玉飞琼典实明用,“袜尘”则宓妃典实暗用,三句间笔墨稍变。曹植《洛神赋》云:“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后八个字,说洛神踏在波涛上,迈着细碎的步履,水雾濛濛生于她丝罗袜下,有若腾起一片烟尘。迷楼,本隋炀帝令人建于扬州的宫室,他夸耀:“使真仙人游其中,亦当自迷”(《说郛·迷楼记》),词中既有描状作用,又指代扬州。起笔三句出三女子,融弄玉之轻盈、飞琼之明洁、宓妃之翩然,化合出一个体现了琼花形貌、神韵特色的绝妙佳人。娇花截下繁枝,词人优雅飘逸地说,一个绝色女子轻移莲步,慢下迷楼!琼花又是有香味的,于是词人补出一笔“炷沉水香毬”,拟想她试罢新妆,点燃了上品的沉水香,于是袭一身香气步下楼来。整个上片,就这样由琼花自作追述,用“记”、“甚”、“梦”、“步下”数词,断续地、约略地叙写,概括了琼花方开、被截、金瓶驰送、流落南州的过程,而琼花品性、风姿、神韵,从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亦花亦仙亦人,恍若难分,读之生不胜怜惜之情。

  下片紧扣“被风吹梦南州”,而展开了一个异地重逢的场面,写“我”与琼花重见的感慨。“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二句多解而意念丰富。一方面,“我”应是在扬州见过原本琼花的,一方面,琼花有志节不移的品性,故“羞”与“踪迹萍浮”均人、花两指。相传后土祠原本琼花,分植它处则枯萎憔悴而死,甚至入侵军队至,花亦不荣。她的“深固难徙”,有如爱国者之节操不改。如今一个是被“掠”南来,一个是萍梗它乡、贵邸筵前凑趣。回忆各自根柢和往昔遭逢,面对流落依人、迁播由人的现状,因而生出羞愧之情。“问”之主语,仍为琼花。言下之意,一枝零落,不堪咏赏;无双亭上,原株怒放,那才是盛事,君“何日重游?”

  “我欲”二句是对“何日重游”的回答,但并不迳直答来。梁殷芸《小说》云:诸客言志,或原为扬州长官。或愿多财,或愿飞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欲兼三者。”这里“缠腰骑鹤”的意思,是欲游扬州旧地。然而一语未竟,欲吐还吞,紧接转折为欲去不能:“烟霄远,旧事悠悠”,只有怅望云汉,空怀那一去不返的往事前尘了!从赵以夫生卒看,主要活动于宋理宗在位年间;郑觉斋与之同时,那么,他们所感受的时代氛围,是南宋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扬州屡经金兵、蒙古兵侵扰,往昔春风十里、玉人明月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当时谁还拥有万金,并有兴致去扬州挥洒?因而“我欲”之一念刚闪,便赶忙收转回去,以烟云悠远,茫然带过,在这繁华难再、旧梦难温的怅然里,正含着山河破碎、家国不幸的无限感慨。它与赵以夫同调咏琼花词,“为问竹西风景”之下,答以“长空淡、烟水悠悠”的空漠伤怀,一样机杼,均表达了对当时扬州衰微、国势不堪的哀叹。

  读下文“无语”,知“我欲”二句为内心思考,文情多变。“但凭栏无语,烟花三月春愁”,烟花三月,本是赶赴扬州,领略那芳华万态、歌吹鼎沸的时日,可是如今人只凭阑默立,沉潜在一派春愁之中。全篇遂在景象的笼统描绘与人的表情姿态中束住,进一步强化了“我欲”二句的情绪意念。咏琼花而能隐含那个时代的影子,表达了对扬州空芜、人生浪迹的悲感,使此篇情味有脱离了单纯咏物的富厚,文情转折生波之处,尤耐咀含。(夏春豪)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学而优则仕”,数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遵奉这一人生准则,在艰难的仕途上苦苦跋涉。由于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理想,所以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对做官总是趋之若鹜而甘愿在宦海中浮沉。张榘的这首词便表达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希望及时超拔出来。

  读此词上片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荒村行旅图: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冷冷的淡月还挂在天边,照着那板桥上凝结着的一层雪白的浓霜。枯叶在萧飒的西风中漫天乱飞,然后堆积在山路边,或飘落在小溪里,而惟有金黄色的菊花还在桥边路旁羞答答地开放着,远处传来几声鸡啼,有人骑着马,形单影只地走过板桥,绕过小溪,沿着山路向僻静荒凉的山村走去。词的上片就为我们勾画出来这么一个寥落、清冷的秋景。其中最传神处乃是“秋在黄花羞涩处”。用“羞涩”一语来状菊花,新颖独到而且巧妙。“羞涩”既写出此菊花经过一夜的浓霜摧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内心的羞愤苦涩之情。作者何以在此时此地产生羞愤苦涩之情呢?了解一下张榘的生平即可知道,张榘是南宋人,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密文字。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看来,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以至失望。标题中的“被檄出郊”四字,就透露出这种心理,一个“被”字,传达出不情愿和无奈何之情。词人风尘仆仆在行于途中,“满袖尘埃推不去。”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羞涩”句,还带出了匹马晓行以及无限感慨。

  词的上片以写景来衬托心情,亦可说描写的是与外部世界相应合的心境。那么在词的下片中,紧接着就是抒发出作者到达陈氏山居后触发的无限感慨了。下片的第一句是:“身名多被儒冠误”。一个“误”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这就是此词的词眼。“十载重来漫如许”,一种失落和痛惜,笼罩在作者心头,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下片这开头两句使人自然联想到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那样的省悟。所以词人内心的苦痛、矛盾、悔恨、怨尤、无奈,全在这两句中传达出来了。“且尽清樽”,乃是出于无可奈何,内心的苦痛、郁闷,兴许只能以酒相解了。这与上片的“满袖尘埃”遥相呼应。“公莫舞”乃是指官场得势之人,一时得势之人不必那么轻狂得意,你看“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什么荣辱啦,成败啦,在沧桑瞬变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像奢侈腐化,醉生梦死的六朝不也随风而逝,了无痕迹”全词行文至此,如大河入海,水到渠成,词人便深沉地轻叹一声:“万感天涯暮”。这是词人面对黄昏,想到身世国情,万感交集,发出的慨叹。其中这个“暮”字,却不仅指物理时间上的黄昏,亦是直感到国家命运已近黄昏。这结束的一句,承接前面所有文字,举重若轻,把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深而又生动地表露出来了。

  这首词平易浅近,很少难懂之处,作者以景托情,很好地传达出内心的矛盾和对仕途的厌倦。这是本词的特点与优点之所在。(李立)

          点绛唇
        宋自道   

  山雨初晴,余寒犹在东风软。满庭苔鲜,青子无人见。好客不来,门外芳菲遍。难消遣。流莺声啭,坐看芭蕉展。

  《点绛唇》词牌常抒愁怅、叹惋之情;是词亦借景遣怀。“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清·李渔《窥词管见》)。

  上片写景、乃述人们对春暖微寒之感受。“山雨初晴”,绵绵山雨刚刚停歇,天空才放晴。尚觉“余寒犹在东风软”,东风因略存“余寒”,吹拂得柔弱无力。其中“软”字形象贴切,同于李商隐《无题》诗所言“东风无力,”并与“山雨初晴”“余寒犹在”相辅相成,这样也就点明了季节。紧接两句“满庭苔藓,青子无人见”,将笔触移至词人山居之所,其地苔藓已遍生于庭前,说明早是人迹罕至,唯词人独居于此。而“青子“即未熟未黄的梅子,本合抛青梅为戏之意,犹言与斯人曾有无猜情爱;然而却“无人见”,不胜怅惘,并与前面“满庭苔藓”相呼应,便暗示自己如今孑然一身之状。从全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