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艾治平)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此带湖闲居之作。鹅湖,山名。在铅山县东北。本名荷湖山,有湖,多生荷。东晋时龚氏于此蓄鹅,因名鹅湖山。碧水白云,长松夹道,为当地风景胜地,稼轩词屡谈及此。

  鹅湖归来,病体初愈。“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躺在临水房间的枕席上,渐感微凉;室外飘浮在水上的云烟到黄昏都消散了。“冷欲秋”,一因病弱,二因夏秋之际季节的转换。“晚来收”,知云烟白天尚飘浮水面,傍晚之时反而更晴朗了。在另一首同题之作中云:“翠木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烟霏雾霭消失净尽,蓝天碧水,带湖又是“千丈翠奁开”了,这时映进眼帘来的是一幅如画一般的美景:“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艳丽的红莲相互偎依,全像喝醉了酒;白鹭不鸣不动静悄悄,准是独自在发愁。“浑”,全或满之意。陈师道《山口》诗:“渔屋浑环水,晴湖半落东”。“相依”而“浑”,见红莲之多,遍布水面。点缀以倦归无言的白鸟,景幽色美,一片宁静。或说风摇红莲是动态──即使如此,也是此时有声似无声。从这联无声、有色、形美、气敛的工稳对仗中,映现出诗人此刻身与物化,神凝世外,为自然美景所陶醉的心态。明人沈际飞评曰:“生派愁怨与花鸟,却自然”(《草堂诗余正集》)。“生派”而“自然”之作,使物与人化,感情更深一层。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陈允平《望江南》词)。这两句应说既“自然”,又潇洒,且风流,超逸美妙,实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过片换头即抒情。“书咄咄”,典出《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感,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且休休”,典出《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图传》。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作亭名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堕,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一丘一壑”,犹言一山一水。《汉书》卷一百上:班嗣赞“绝圣弃智”的严子(庄周)曰:“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世说新语·品藻篇》:“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辛弃疾则谓:我还学殷浩的什么书写“咄咄怪事”,倒不如像司空图那样作个山林隐士,就是只有一丘一壑也潇洒自在。而同时也表达出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襟怀。实际放情山水,结盟鸥鹭,并未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故一结曰:“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黄蓼园称:“妙在结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住”(《蓼园词选》)。虽“放开写”,但恰如俞平伯先生云:“懒上层楼虽托之筋力衰减,仍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唐宋词选释》)。况周颐云:“此二句入词则佳,入诗便稍觉未合。词与诗体格不同处,其消息即此可参”(《蕙风词话》卷二)。这里看似信手拈来,至深之情,却以淡语、浅语出之,明白如话,却又是含蕴无穷的。

  黄蓼园论此词曰:“其有《匪风》,《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引同上)。《诗经》中《匪风》篇,“伤周道不能复桧也”;《下泉》篇,“伤周无王,不足以制霸也”。两篇共同的主题都是慨叹周室衰微,无力给以援手。这与南宋的现实甚为仿佛。词表现抗金爱国思想,而那些膏血、剑铗、万兜鍪、战未休、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等等字面,都销声匿迹了。实有“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白雨斋词话》卷一)之妙。不过如果说“‘定是’妙。壮心不已,稼轩胸中有如许不平之气”(《放歌集》卷一),似也缺乏根据。今人增枝添叶,说:“浑似醉的白莲,指苟且偷安的达官贵人,无言自愁的白鸟,是辛弃疾的化身”,却未免失之穿凿了。(艾治平)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