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3卷-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他还没说完,武帝便突然站了起来,将其对《雹雨对》的论述打断:“够了,够了!董老夫子,你说的那种太平盛世,朕不想要!风便是风,风不能摧枯拉朽,那还不如放个屁管用;雨便是雨,雨如果不能荡涤陈腐,那简直是小孩子在撒尿!天上的雷,如果不能发聋振聩,那便不如击鼓;天上的闪电,不能撕裂乌云,那便是萤火鬼灯!是雾,便要迷迷漫漫,朕便是坠入五里雾中不能走出,那也有困顿一时的警悟;是雪,便要纷纷扬扬,朕纵然身置雪窟而不能自拔,那也有一种寻求解脱的感受!你说的那种太平盛世,是个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好的世界,是你们儒家所说的‘中庸’。朕宁愿做一世暴君,宁愿让你们骂朕是秦始皇,也不愿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武帝将郁结于心的话语一吐为快,说完之后,他还将台子一拍,台上几个杯盏震落地上,破碎之声刺耳。
   董仲舒吓得浑身颤抖:“陛下!这……这……。”
   东方朔也没想到皇上会大光其火,便劝道:“皇上,昨天您便与臣等说好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怎么一转眼,您就雷霆震怒了呢?”
   武帝坐了下来,没有好气地说:“是啊,就朕会震怒,你不会朕怒。朕倒要问问你东方朔,朕又等了你多少年,您没有再给朕写一块竹简,就写了一篇《答客难》,还是写给那个老马蜂的!你说,朕给你盖了个金马门,要你研究《五行书》,可朕等你的治世之说,都已经等白了头,你还是不急不躁的!朕让你们二美同堂,说了两天,你们说,哪一条对朕真的有用?”
   董仲舒此时已是浑身颤抖:“陛下!老朽年……年事已高……。”
   东方朔也高声叫了起来:“皇上,您不要动怒。您说董老夫子,他的话够‘哏’的吧!他‘哏’,臣也‘哏’!这两天,是他的逗‘哏’,臣给他捧‘哏’。这就是臣给您说过的,捧哏逗哏,相互为声,这便是相声!”
   武帝见东方朔又在说笑,便面色稍霁,但仍没好气地说:“朕不愿听什么‘相声’,朕要听听你的心声!”


第十八章  庐山昆仑蛤蟆滩(之七) 
   东方朔静了一下,然后说道:“好!皇上,那臣就要讲讲阴阳五行,让您听听臣的心声!”
   武帝急切地说:“好,朕等了你好多年,你就是给朕打哈哈,很少像三千竹简那样,再说真的。朕这就等你说来!”
   东方朔缓慢地说:“皇上,所谓治国之道,决不是几块竹简可以言尽的,也非阴阳五行所能括之。皇上既然让臣以阴阳五行来论治世之道,那臣便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治一乱谓之世,一活一死谓之常。而世之常情,逃不出治与乱、活与死。这四种现象,万世不能逃脱。臣若以五行论之,还需再加一个‘放’字。”
   武帝有点迷惘:“朕知道治与乱,生与死。为何又有活与死,还又多出一个‘放’字?”
   东方朔滔滔不绝,一发而不可收:“皇上,‘放’者,纵也。如按老夫子说话的方式,引经据典,这个‘放’字也有来历。《尚书》武成王卷说:‘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臣自幼放牛于大河岸上,桃林之野,躺在牛背上读《尚书》,读到这两句话,才知道‘放’与‘归’是一个意思,放牛放马便是让本来就属于草野的牛马回到它们自己的家中去,回到自然而然的大千世界。牛马本来是自由自在的,人为了奴役它们,才把它们捉起来、关起来、管起来,给它们一点点草吃,好像还有多大的恩德,实际上人欠它们的太多了!应该把它们放归自然,那才是让牛马回到正道。而君主治国,如同牧马放牛。牛马可以驱而用之,也可奴而役之,然而只有牛马强壮,君主的兵力才能强大,农耕才有丰收。如果只把百姓像牛马圈起来、关起来、管起来,那百姓就会和牛马一样,给他草吃他便长,让他耕地他便耕,而牛的角抵之力,马的奔腾之能,全然无存,久而久之,便都成了圈中的羔羊。君主满足于一个‘治’字,可一旦外侵出现,君主趋羔羊而御强敌,不就像拿肉包子打狗一样吗?若把子民捉起来、关起来、管起来,唯君命而是从便称作‘治’,那秦始皇是‘治’国能手,他将天下像军队一样编管起来,牛羊一样赶入圈中,一声令下,牛羊并趋;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没过二世,便已灭亡。所以我高祖得到天下,便吸取秦亡教训,让人民修生养息,便是‘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而文景二世,无为而治,更是‘放’民于沃野之中。等到陛下即位,天下牛强马壮,百姓温饱,国库富足,全从一个‘放’中受益。‘放’者,治国之本也,若以五行论之,便是五行之中的金。治国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皇上,你刚即位的前六年,太皇太后放心不下,命老臣辅政,而您得以长期放纵于上林苑中。无此六年放纵,皇上您便没有以后数十年的飞奔腾跃!臣也同此,如无大河岸上多年放牛且放纵自己,绝然没有今天的无拘无束之东方朔!若皇上与臣十多岁时,您如当今太子,我是长安富家小童,终日研习五经,不知自然天放为何物类,那么皇上与东方朔今日必是懵懵董董,只知竹简上寻经琢句,哪知人间千变万化,全然都在简册之外?所以此一‘放’者,五行之金也。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世腐儒,将这个‘烹’字解为烹调。把大国像一条小鱼那样煮着吃了,有什么意思?‘烹’字在古时,与‘亨’同一个字,‘亨’在《易经》之中处处可见,便是亨通顺达之意。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要大国君主治理国家,像养小鱼那样,将它们‘放’‘归’水中,还是一个‘放’字。皇上,唯有‘放’,才有‘活’。一潭活水,才能养鱼,若是死水一潭,只能闻腥食臭。牛放于野而活,马放于山而跃,鱼归池塘而腾,小民必须放于草野,不去关他,不去管他,他们会像牛马和小鱼一样活得好好的,当国之将用时,个个以膘肥体壮之躯为君主所用,天下何人可以能敌?而此‘活’字,用于五行,便是水。《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活,便是让万物处于动的过程之中,像源头不断而又能泄出的河水一样。陛下,您广召人才,历举孝廉,天下之士召入长安者,成群结队,鱼贯而入。此不能说是过错,可长安太学之中,官府之内,三五个人做一个人的事,七八个人候一个缺,冗官成堆,无是生非,律令三天五天一个,条例每年成百逾千。贪吃而不能泄,纳新而不吐故,原本是有源的活水,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腥鱼烂肉堆在一起,成了一个臭不可闻的大酱缸啊!然而酱缸也不可怕,只要能排而泄之便可,这也是‘放’。还有,皇上您让张骞凿通西域,沟通往来,也是引来活水,既是一个‘放’字,还是‘放’而求‘活’!所谓‘活’者,喻之于五行,便是水。金能生水,放而能活,此天地之道,也应是英明君主必循之道。然而水可畅流,不可泛滥。泛滥之水,犹如大河决口,贻害无穷。‘活’而致‘乱’,也天之常性。‘乱’之本意,便是没有条理;唯独没有条理,方是万物生长之本性,有了条理,物类发育便已停滞。所以‘乱’也是物之终结,所以《楚辞》之中,最后一章为《乱》。既然如此,所以圣人只愁不生,不惧其乱。区区小乱,有何惧哉?世无乱态,便无生长;世无乱迹,圣君何为?反而思之,放百姓于草野,如放小鱼如活水,归牛马于山野,固然可以使其强壮,其间必有凶猛之徒,饕餮之辈,以强凌弱,巧取豪夺,害群之马,仗势不轨。如不加以惩治,便会滋乱。是何原因?强者太少,无人与之对垒抗争之故也。‘活’而致‘乱’,喻之五行,即水能生木。木之本性,便是会‘乱’。荒野之中,独活一木,此木纵是栋梁之材,也会因四周无物而疯乱攀长,由根孳生同类,久而即成灌木之丛,即《庄子》之中再三提及之樗树,空洞恶臭,再无用处。而众木生于一林,竟相汲取地利,四周全是同类,如想肆意伸展枝干,已是绝无可能。此时树木,只能向天而生,朝日而长,干粗而枝细,叶小而径直;不用培育,无需剪枝,百林万树,全是栋梁之材。是何缘故?竞相生存,无暇害人而己自成才!此种情形,方是顺应木之良性,放而纵之,纵而活之,其‘乱’之美,无穷大也,譬如《楚辞》,曲终之‘乱’,乃最辉煌之乐章也!世之无能鼠辈,不解物之本性,终日正襟危坐于温室之内,臆想所谓太平盛世,风也柔和,雨也知情,雷声慰耳,电光悦目,晨雾不遮路面,冬雪只冻园虫。此乃懦者之学,有为之君耻于遵从!且‘乱’之终结,犹如五行之中,木可生火。何谓火?‘治’便是火。古人以火炼铁,以冷水淬之为冶;冶与治,仅缺一点水耳,便是水之冷暖有别。后人将疏理水流称为治,炼造钢铁为冶,意思却是一样的。‘治’,便是君主管理天下的手段,便是以炼造利剑和疏理水患之功,来将所有结局——‘乱’的东西理出头绪来。乱而不治,才会造成恶果,那才是今日懦者惧怕之‘乱’。大乱而大治,小乱而小治,无乱即不治,不如再次放纵,任其生乱。既然‘乱’乃物之本性,‘乱’即有优有劣。一潭死水,几只臭尸,鱼暇为之所闷,没有办法喘息,纷纷探出头来,或者朝天跳跃,或者触底而潜,此为池塘之乱,乃良性之乱。君主见之,应顺应其势,放出腐水,扔出死鱼,然后注入清水。众鱼得此鲜活之水,必将嬉戏于清波之间,何会再生新乱?如果人主昏聩,不解此道,反向池塘抛撒粪土以平息,必定会惹得满塘沸腾。如再也棍棒击之,钩叉猎之,一塘鲜活之物,转眼之间便会腐臭之所!所以‘治’之大者,善于因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