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民间禁忌-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月之说(参见本书“人体禁忌”、“发须禁忌”一节)。    
    (8)挠脚板忌    
    婴儿忌挠脚底板,俗以为挠婴儿脚底板会使其长大后没胆量,不敢过桥。实则,恐惊吓着婴儿。    
    (9)见人忌    
    婴儿出生后,许多民族、许多地区有悬物忌门的习俗,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忌讳婴儿见到生人。浙江温州一带婴儿百天以内禁忌出门,外客也禁忌入内看视婴儿。否则,婴儿见到生人“犯冲”,对婴儿不利,甚至会引起死亡。畲族也有此俗,忌婴儿月内见生人,怕“冲”。瑶族认为有穿白衣、草鞋的外人进入产房,会引起月子里的婴儿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觉,后果会是很严重的,白族禁止带弩弓的人进产房去看女婴,看男婴倒还无妨。台湾忌属虎的人看视婴儿,恐被其“虎性”冲犯、吓唬着(以上参见本书“产地禁忌”一节)。侗族人家添丁生子,将第一个来家者称为“踩生”人。若是男踩女婴,则认为阳气重,女婴吉利,易养成人。而踩生者要晦气三载,主人须热情招待。若女踩男婴,则认为阴气重,男婴不吉,会体弱多病。踩生者三年内必交好运,但要受到主人冷遇。这显然是男尊女卑,男祥女晦的俗信在此间的反映。    
    (10)见物忌    
    婴儿忌见生人,也忌见生物。云南佤族婴儿不满月忌把老鼠、蚂蚱带到家里来,否则,婴儿见了身上会起疙瘩。基诺族婴儿满月时,猎物和瓜菜忌带进产房。直到太阳落山后,才能解除此类禁忌。否则对婴儿不利。    
    (11)摇篮忌    
    鄂伦春族忌往婴儿摇篮里搁置马镫、猎刀和猎斧一类的器物,否则,婴儿会遭不幸。汉族有忌摇空摇篮的习俗。否则,婴儿会爱哭,或将遭受不测。摇空摇篮又意味着失去了婴儿,大不吉利。    
    (12)看戏忌    
    忌婴儿看布袋戏、傀儡戏。恐受冲害,或惧怕婴儿因此而身残体弱。    
    (13)言语忌    
    河南林县一带,生男孩之家,一个月内禁忌说“男”字,怕走露真相,被邪魔拉去。甚至要伪称是个“女孩”。这一方面说明民间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另一方面也看得出生男孩者是怎样地害怕再失去他!当人们无比珍视某种东西时,甚至不敢提到它,惟恐一说出口,这东西就没了。禁忌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维护这种心理的变态平衡。    
    杭州婴儿百日忌言“百日”,而言“百禄”。因百日专指人死后百天而言,故避之。“百禄”又因与“不禄”同音,不禄者,亦死也。故又读“禄”如“罗”,以避之。    
    基诺族在婴儿满月那天,甚至一整天都禁忌讲话,以此来确保婴儿满月日的顺利度过。    
    汉族大部分地区都有忌言婴儿有病与否的习俗。说婴儿有病,固然犯忌,恐其真的病了,或者病会越来越重;如说“这孩子身体不错,从没病过”,却也同样是犯忌的。因为,说“没病”若被病魔听去,提醒了它,倒非叫婴儿大病一场不可,岂不就糟了。民间还忌议论婴儿胖瘦。说瘦,怕真的瘦起来了;说胖,怕被神灵误听成“嫌胖”的意思,反而使其羸瘦起来。这些都反映了民间在“说凶真凶”、“说吉反凶”之类矛盾心情下的求吉心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禁口,处处少说为佳。这也正是民间繁重的禁忌所必然造成的一种死气沉沉的公共禁约现象。


第四部分第48节 冲犯忌

    旧时民间“冲犯”观念很严重,动不动就说会冲犯到什么什么神灵。尤其在婴儿刚出生的前几天里,人们的行动更是百倍小心,甚至头三天内不敢畅快地高兴、热闹一番,惟恐高兴过了头,折了婴儿的福气,弄个乐极生悲,夭折了婴儿,到那时可就又后悔莫及了。这种“慎行”恐“触犯”、怕“冲犯”的观念,形成了各种禁忌,反映在鬼神信仰方面。俗以为,婴儿降生后不久,眼睛是干净的,干净到既可以看清尘世,又可以看清鬼魅。所以,许多时候,婴儿突然发颤、抽搐,惊恐不安,或者眼睛发直,视线导引不转,就是他(她)看到了什么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出于对婴儿的保护,要让婴儿尽量避开神事,以免在人们还不察觉的时候,被神鬼惊吓着了。所以民间一般庙会、打醮、道场、佛事、祭祀、朝拜等事,都禁忌让婴儿参加或者靠近。一般婚丧事,也忌婴儿靠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这类事,要赶紧躲开,并请人占卜化解。天一黑,就不准再带婴儿出门了。否则,婴儿会被野鬼吓着。    
    南方有床母神灵的信仰(床神有床公、床婆之分,但通常称作“床母”)。俗信,婴儿一出生就受到床母的保护。床母还能在婴儿睡觉时,教导他(她)。俗以为婴儿睡眠中时有微笑、皱眉、嘟嘴等表情,便是床母正在教他(她)呢。这时候忌讳将婴儿弄醒,使他(她)“学习”中断,恐将来变成呆痴。因为有床母信仰,所以也怕冲犯、触怒了床母。常常要拜床母。拜时要用衣食、香烛等物敬祀,但忌用酒。据说是怕床母喝醉酒,疏忽了看护婴儿,使婴儿从床上滚落下来。另外,婴儿睡着以后,据信床母神还会带着婴儿的魂魄四处游玩。这时候最忌在婴儿脸上涂抹各种颜料,以防魂魄回来时,不认得归宿了。如果真的如此,婴儿会失去生命的。    
    民间许多到寺庙中求过子的人家,真的生了孩子后,要到寺庙中去还愿。否则,恼怒了“送子观音”、“送子老奶”、“注生娘娘”等神灵,会把婴儿再“收回去”的。还愿时除交上许愿时说的钱数外,还要用黄金纸包一整块砖,放在寺庙中,写上还愿人的姓名,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神灵的酬谢。这是至今仍残留于民间各地的一种求子还愿迷信陋俗。不知何时能够根除!在台湾,若是替婴儿祷告神灵,敬奉神明的鸡腿与通常敬神的鸡腿不同,即鸡腿不能屈入鸡腹中,而要完全放直。取意使婴儿“脚骨长,有食福”。敬神的酒也不能像通常那样分三巡注满,而要一次斟满酒杯。取意婴儿尿大泡,不要一会儿一尿,使母亲多洗尿布。从此看到民间是事无论巨细都要依靠神灵的,在敬神求吉祥的严肃场合中,竟连鸡腿的作用和小孩撒尿之类的事联想了进来,也是民俗中极有趣味的一例。    
    关于婴儿冲犯的禁忌,旧时还与“灶神像”和“孩儿灯”两事有关。据《中华全国风俗志》云,辽阳人逢朔望必敬灶神。灶神像上绘一犬一马,俗传买回的灶神像,像上之犬口若张开,当年所生的婴孩,必不能长寿;口若紧闭,则婴儿发育壮旺。所以有初生婴孩之家买灶王神像,忌讳买有犬张口的。“送孩儿灯”是旧时江苏一带的习俗。俗传用泥捏制成的孩儿灯送至不生育人家,能使之生子。故望子心切的人家遇有人送孩儿灯来,必以酒食相待,且将此灯供奉于堂前。婴儿生下后,则更要好好敬奉这孩儿灯,好像孩儿灯就是婴儿的本命    
    一般。如果这个泥偶的手足有所损伤。则以为是神意受到了冲犯,那么这个婴儿将来也势必要遭残疾。以上这些都是与婴儿冲犯迷信有关的习俗禁忌,也可见到旧时民间对婴儿看护的一些神秘观念。    
    喜礼忌    
    中原一带最重添人进口。生子养女是一件大喜事,俗中有许多庆贺的礼节。据旧志云:“新乡县初生男女,三日报喜。抬礼盒,用米、面、鸡、酒之类。男用雄鸡,女用雌鸡。母家但受酒,余物各添少许。鸡之雄者,配以雌,雌者配以雄。仍令抬回。亦有牵羊者,须添配一羊。否则,折羊钱。越五日,母家备礼叩喜,男家择吉请酒,谓之‘吃面’。母家赠小儿以首饰、衣物之类,厚薄不等。亲友亦以鸡酒致贺。弥月后,母家来接女,谓之‘叫住满月’。”这一记载,基本上反映出了中原一带在庆贺新生婴儿之喜中的习俗和禁忌。各地也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色。林县一带,头胎婴儿,不论男女,报喜最隆重。建国前富裕人家抬食盒、酒坛,赶两只褐山羊,项系铜铃,一路叮当作响,为让众人知晓。建国后,一般农家,报喜时将“喜帖”放在一小木匣中,装入钱袋内,让一童子背着去报喜。生男孩用左肩背,生女孩用右肩背,“男左女右”,一路不准换肩,是男是女,一目了然。到姥姥家后,款待报喜者,要烙油饼、做鸡蛋面疙瘩汤等,忌讳给报喜者做面条饭,否则,据说婴儿会爱流鼻涕。上蔡一带报喜,俗称“吃喜酒”。男家又称“吃喜面条”,女家又称“送祝米”。生头胎婴儿后,男方的上辈要到女家报喜。报喜时,除送常礼外,生男孩要抱一只公鸡,谓之“大喜”,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谓之“小喜”。双胞胎,抱两只鸡。女家见到鸡,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报喜时,双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送祝米”忌讳在中旬,因“十”与“死”谐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礼盒,挑礼挑,忌讳用竹篮子。俗话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而避忌之。礼物之中要配一只鸡。男孩配母鸡,女孩配公鸡,有祝婴儿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饭,主食一般是蒜面条,俗称“吃喜面条”,即从此出。    
    据有关资料讲,云南彝族生了孩子后,姑爷也要到岳父岳母家报喜。除带酒食外,也要带一只鸡。不过与中原一带的习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鸡,而是抱母鸡;生女孩不是抱母鸡而是抱公鸡。岳父、岳母看来抱来的是母鸡,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鸡,就知是女孩。岳父岳母收下鸡后,要换只鸡给姑爷。抱来母鸡,换只公鸡;抱来公鸡,换只母鸡。姑爷把换来的鸡抱回饲养,不准杀吃。这意思,抱走的鸡,只是报信用的,换回的鸡才是婴儿的“本命属性”,所以是杀不得的。从生子报喜送鸡的不同习俗中亦可见到风俗之异曲同工之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