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单纯,无私无惧,修炼是非常专注,修炼效果比郭靖还要强,不过一年时间,小孩儿就有了体内小老鼠钻来钻去的感觉,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算是个小高手了,其内功在武林中能够排得上三流高手水平。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小孩儿九岁了,因为修炼了内功,他的呼吸绵长,能够在水中潜游很长时间,因此总能捞到江中的大鱼改善生活,偶尔还能捞到过江行人掉落在江底的金银珠宝,用来买粮食,不但让自家吃的饱,还帮助了舅舅家和同族的亲戚家。这三年,小孩子的生活可谓是出生以来过得最轻松最幸福的,他和他的父亲都很感激赐予他们内功心法的“汉水女神”。
这一日,小孩儿正陪着父亲在江边等待客人,一个虬髯大汉报着一个眉目如画,传着敝旧衣衫的女孩子从远处跑来,离水害有三丈远,大汉跳将起来,下一刻,大汉就落在了小船上。
“船家赶紧开船。”
对于大汉的那最后一跳,两父子没有一点儿寻常百姓见到轻功的吃惊,要知道小孩儿修炼内功后能跳得比大汉还要高还要远。
小孩儿的父亲船夫急忙开船,因为他已经看到远处驶来的一艘大船,船头站着四个番僧,另有七八名蒙古武官。船夫可知道这些蒙古武官有多么嗜杀与不讲理,绝对不相信自己父子与大汉没有关系,杀掉大汉后绝对会杀掉自己父子二人。于是,也不等大汉再催促,操起船桨就划了起来。这三年船夫跟着儿子一起修炼,虽然效果不大,但也修炼出了一点点内力,力气比原来的他大了一倍,再加上大汉帮忙,这一拼命划动,小船如同箭一般往前蹿,速度快过蒙古人的大船。然而蒙古大船中撑船的人多,在武官的催促下一起用力,到是没有被小船拉远,并逐渐有接近的趋势。
只听得其中一个番僧大叫:“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爷便饶了你的性命,否则莫怪无情。”
这声音从波浪中传来,入耳清晰,呼叫之人内力不弱,小船上的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大汉放在甲板上的小姑娘一下子脸白如纸。大汉连忙安慰小姑娘:“小小姐,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不会把你交出去。”
小姑娘强忍着眼泪,向大汉道谢:“多谢你,常大哥。我相信你。”
小孩儿见小姑娘与他一般大,小脸煞白很是可怜,走上前拉住小姑娘的手:“你放心吧,我爹常年在汉水撑船,对这里的水路可熟悉了,一定能够带着我们逃脱。”
小姑娘被同龄的小朋友安慰了,心中对小孩儿升起亲切的感觉。
蒙古人见小船并不停,其中一人下令:“放箭。”
小船并未停下,众武官和番僧便弯弓搭箭,向那小船射去。但听得羽箭破空,呜呜声响。这些箭全部对准的是大汉以及撑船的船夫。小孩儿眼见羽箭朝自己的父亲射去,操起小船上的木头小凳子,两步就抢到了父亲身前。他凝神看向羽箭,就发现羽箭的速度似乎变慢了,在他眼中缓慢无比,他轻轻敌用小凳子一挡,羽箭就被他拨到了一边。
大汉原看到羽箭射向船夫心中担心不已,哪知道船夫的儿子竟然挡下下了羽箭,那身手看起来不低。自己真是眼拙了,这对船家父子肯定是隐士高人吧?
大汉刚松了口气,一波箭雨又射了过来。大汉奋力拨打,牵动内伤,动作微一停顿,肩头和背上接连中箭,一只手中的木桨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小船的速度慢了下来。后面大船很快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虬髯大汉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奋力抵御。其中一个蒙古武官举刀去杀船夫,小孩儿虽然害怕,但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强忍着恐惧对上了那五官,仗着自己身小灵活,将武官牵制住,使其无法去杀自己的父亲。
正打斗间,突然听得一声大喝:“鞑子住手,休得行凶伤人!”
江中飞快地划来一条小船,快靠近时,一个人从船上跃起大袖飘飘,从空中扑向小船。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去。那人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挥出,登时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由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
小孩儿看见来人是一个眉毛胡须皆白的老道士,虽然穿着破旧邋遢,但慈眉善目,让他一见之下就升起亲近。
领头的武官喝道:“兀那老道,你干甚么?”
那道人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快快给我滚罢!”
那武官道:“你可知这人是谁?那是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普天下要捉拿的钦犯!”
那道士闻言先是迟疑,但眼见这一船人中有两个孩子与一个普通船夫,且元兵所说的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不过一个小女孩子,心升怜惜,决定管下这桩闲事。
小孩儿听着蒙古官兵与老道士的问答,知道了女孩子原来身份不凡,乃是周王的女儿。小孩儿虽然没有离开过汉水,但也听过周王的名号,据说是为了天下老百姓着想,专门反抗蒙古鞑子的义军领袖。小孩儿觉得周王既然是为了百姓好,那就是好人,他的女儿也是好人。
这一边,道士已经做了决定,只见他袍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老道袍袖一停,众人面色惨白,齐声惊呼,争先恐后的跃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划逃离。
小孩儿愣愣地看这老道救助大汉,给其喂药,安慰小姑娘,又从另外的一条船上带过来一个脸色青白的小哥哥。他被父亲拉着缩在一旁,父亲的心思很好理解,这几个人都是江湖中人,而他们则是小老百姓儿,还是老实呆在一边,不要惹那些人注意才好。
然而老道安慰好自己的徒孙后却走到了两父子面前,和蔼的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儿本就对这老道士有着孺慕亲切之感,听到其问话,乖巧地答道:“我叫周净染。‘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的净染,我出生在汉水旁,我娘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好名字。”老道赞道,想不到汉水上的渔家孩子竟然有这么有文采的名字。不过想到刚才孩子挡箭的身手,也许这船家并非一般人。
“孩子,你的武功是跟谁学的?”老道问。
小孩问茫然地眨巴着大眼睛,他虽然照着纸上的内功心法修炼,但却不知道内功是武功中的一种,而是最重要的一种。
老道好奇:“你竟然不知道武功?但我观你身手灵活,且呼吸间甚有韵律,乃是修炼了正宗道家心法的表现。”
小孩儿歪了歪脑袋:“内功心法?是这个吗?”
说着将《大道歌》背诵了出来:“大道初修通九窍,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冲,涌泉冲过渐至膝。膝过徐徐至尾闾,泥丸顶上回旋急……”
老道听得异彩连连,道:“这是道家正宗的内功心法,孩子,你从哪里学来的?”
周净染看向自己的父亲:要说出汉水神女的事情吗?
周父点点头,周净染便将上天突然降下吃食和内功心法的事情告诉了老道。老道不像普通百姓一样没有见识,他以为是某个轻功高明的高人见这孩子品性和根骨都不错,偷偷送给心法,让其将心法传承下去,。至于为什么不收孩子为徒弟,也许高人有其他考虑。
周净染说完了事情经过,怕老道不信,从船身里面翻出自己收藏得很好的之稿捧到老道面前。老道看到上面写着“全真内功心法”几个字时,即使心性平淡许多年,也不经激动起来。现在这个世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全真派了,但活了一百多年的老道士怎么可能不知道全真派呢?五绝中的中神通和中顽童、全真七子,老道士可是如雷贯耳。
第三十四章 改变的倚天世界
全真教已经消失了数十年了,老道想不到自己还能够看到全真教的传承武学,虽然是最基础的。一时间,一百多年的回忆发现在老道的脑海中。老道感慨万千,过了许多,才从回忆中回神,就见众人都担心地望着他。
老道微微一笑:“对不起,老道走神了。”
众人急忙摇头。
老道将心法还给小孩,另一只手打上了小孩儿的脉搏。小孩儿对武功什么的完全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的命脉被别人捉在手中,只有别人一个念头,自己就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
老道的内力在小孩儿的体内运行了一圈,发现孩子的内力不弱,有着江湖二流高手的水平,而且内力中正平和,基础十分扎实。而且这个孩子的根骨十分不错,短短三年能够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将内功修炼到这个境界,足见其悟性也非常不错。老道不由起了爱才的心思。问道:“孩子,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其实以小孩子的年龄,本应做他的徒孙和曾徒孙的。但孩子跟全真教有关系,老道就对其对了一分尊重,不愿意让其屈居人下,遂自己收他当徒弟。
小孩儿没有回答,大汉先兴奋地叫了起来:“小孩儿,你的运气可真好。这位道长可是武当张真人,神功盖世。他要收你做徒弟,肯定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
最后一句是对渔夫说的。
张三丰的大名,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那可是活着的老神仙。渔夫高兴万分,立刻拉着儿子给张三丰磕头。小孩儿原本原本就很亲近张三丰,父亲都同意他拜师了,他立刻跪了下来,对着张三丰连磕了九个响头。张三丰等他磕完了,将他拉了起来。大汉常遇春急忙上前恭喜两人。
张无忌Σ(°△°|||)︴,自己竟然多了一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师叔?┭┮﹏┭┮
小姑娘周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