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闹天宝-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牧劳现在已经是第二次出使突厥了,第一次已经和突厥人达成了和平协议,准备共同对长安用兵了,即使有金矿这件事儿,也不应该就出兵攻打大唐边境的。这样的结果,对于李二宝来说是件好事,他巴不得三镇和突厥人发生冲突,消减了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力量。可是,这里面的事情有些诡异,出乎了李二宝的预料。

    李二宝曾经和安禄山商量,现在的局面最好是打消李隆基对三镇的猜忌,同时要保持三镇强大的军事力量,让李隆基也不敢对三镇下手。如果和突厥人发生小规模战争,是最好的,双方在边境上小打小闹,李隆基看到三镇和突厥发生战争,自然不会疑心安禄山造反,同时也需要安禄山为他保卫东北边境。可是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大量消减了安禄山的实力,安禄山就成了软柿子,谁想捏就捏了。

    安禄山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因为他瞧不起突厥人,这些年来,他和突厥人发生的战争,无一例外地取得了胜利,因此才敢夺占了包括峪耳崖金矿在内的大片突厥土地。所以他听到突厥人进犯,第一感觉就是派兵打回去。

    安禄山说道:“无所谓,蔡希德去了,先把突厥人打回去,他到了那里,情况自然就清楚了。”

    756年元月25日,奋威将军蔡希德从范阳带着500名骑兵,来到了饶州。他就地调集了当地折冲府的2000名官兵,前往峪耳崖金矿。

    蔡希德赶到金矿的时候,发现突厥人已经离去,金矿的房屋建筑全部被焚毁,抢走黄金126两,6名郭敬从长安带来的工匠和50多名当地奚族劳工被掳走了。

    奚族首领别尔斤此时也带着数百名部族武士赶到了,他看到蔡希德就哭诉到:“蔡将军,你赶紧去救人啊,我的侄子也在里面呢。”

    蔡希德怒火万丈,他带着部队中的1200名骑兵和奚族首领别尔斤的人马朝着边境追击下去。

    他们一路追击,路上遇到的百姓都说突厥人已经过去了,人数大约1000人左右。蔡希德和奚族首领别尔斤等人继续追赶下去。

    第二天上午10点,他们来到了边境线上,前面是燕山支脉,一条滦河支流在这里形成了一条宽约500米左右的峡谷,斥候发现,在河滩上有大量的马蹄印记,说明突厥人是沿着这条河谷离开的。

    蔡希德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他久经战阵,看到这里的地形,感到不妙,他停下了战马,仔细观察敌情。

    奚族首领别尔斤对他停止追击十分不满,说道:“蔡将军,我的侄子是我兄长唯一的孩子,我把他交给你们,让他管理金矿的奚族劳工,你们却保护不了他。你们口口声声说保护我们奚族人,就是这么保护的吗?如果你害怕,我自己带人去追。”说着,打马就带着部众沿着河谷追击。

    蔡希德不能真的让他出事,无奈地跟着追了上去。他边走边说道:“别尔斤酋长,还是我的部队走前面吧,你们远远地跟着,一旦遇到埋伏,你们马上撤离。”

    蔡希德带队在前面赶路,他十分小心,派出了一队尖兵在大部队前面2里左右,搜索前进。

    越往前走,蔡希德越感到惊惧,只见两侧的山谷逐渐变得狭窄,最窄处已经不到200米了,两侧峭壁高耸,怪石林立,整条山谷就像是怪兽的一张大嘴,随时要将唐军吞噬。

    好在尖兵随时回来报告,说没有发现突厥人的埋伏,而且看马蹄印记,敌军的人数应该在千人左右,也就是说,这伙敌人没有留下伏兵。

    蔡希德也觉得问题不大,认为这伙突厥人也许是突厥某个不太听话的部族首领派出的,他们抢劫了金矿,看到收获不大,就掳走了部分人质。想到这里,他下令加快速度通过这段狭窄的山谷。

    唐军继续前进,大队人马全部进入了狭窄的山谷,突然,两边的山崖上出现了大批的突厥人的身影,随着一阵梆子声响,密集的箭雨朝着唐军倾泻下来。

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一

    “嗖嗖嗖”,居高临下的箭矢划破空气,发出人的怪叫声,朝着唐军倾泻下来,唐军的队列里顿时响起了阵阵惨叫的声音。

    “有埋伏!撤退!”蔡希德一边拨打箭矢,一边指挥部队后撤,可惜他顾得了前面顾不了背后,时间不长他身上已经连中数箭,辛亏明光铠的防护能力较强,没有伤到他的要害,他强忍住疼痛带着部队翻身逃走。

    这里的地形,峭壁近乎直立,蔡希德无法反击,而敌军也无法下来追击,双方迅速脱离了接触。不久,蔡希德带人逃到了宽敞之处,停了下来,奚族首领别尔斤也带人逃了下来。

    蔡希德三处箭伤,别尔斤的一只耳朵被射掉了,唐军官兵和奚族人死伤了300多人。

    蔡希德回头看看前面的幽深的山谷,再看看自己惊魂未定的部队,摇了摇头。别尔斤也没有了继续追击的心气,于是,大家一起返回,向大帅府报信儿。

    范阳大帅府。

    看着身上缠着绷带的蔡希德、哭哭啼啼的奚族首领别尔斤,安禄山怒了,他粗大的手掌在椅子背上一拍,喝道:“他奶奶的,突厥人欺人太甚,老子两年没打他们了,看来是皮痒痒了。来人啊,传令各镇兵马使、别驾以上将领到范阳升帐议事。”

    “是。”亲兵队长安虎出去传令了。

    这时,李二宝接到消息进来了。

    “李监军,你来得正好,突厥人伏击了老子的军队,这不是找死吗?老子要马上出兵灭了他们。”安禄山说道。

    从唐朝初年开始,突厥人屡遭唐军打击,东突厥和西突厥相继被灭。后来才逐渐恢复了一定的元气。现在的突厥被称为后突厥,控制地区在阴山山脉东麓、燕山山脉中麓以北、大兴安岭以南地区,人口67万,骑兵7万人,实力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唐朝之所以没有灭掉后突厥,主要是因为他夹在唐朝和回纥之间,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避免了唐朝和回纥之间直接发生冲突。

    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不同,地缘政治的核心就是弱肉强食,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历来如此,唐朝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就是如此。在此之间,中原人遭受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兵祸连连,汉民族惨遭屠戮。汉民族强大的时期,如秦始皇时期、汉武帝时期、隋文帝时期和隋炀帝初期,也是不断对外用兵,拓土开疆。唐朝更是如此,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夕,唐朝对外的战争,基本上是主动的侵略和扩张战争,谈不上什么正义和非正义。

    从心里来说,李二宝年轻气盛,很愿意打这种国战,拓土开疆、封狼居胥是每个大好男儿的理想所在。尤其是现在,他巴不得安禄山和突厥开战,这样就暂时消除了他造反进行内战的危险。李二宝马上说道:“好啊,打他娘的。”

    李二宝的态度令安禄山十分满意,假如是别人担任监军,那一定是要劝说安禄山谨慎从事,然后上报朝廷等待指示。哩吧嗦的烦死个人。

    史思明没有发表意见,闷着头在那里沉思。不过,他对李二宝的冲动有点不满,心道:“这小子到底还是个娃娃啊,遇事不经过大脑,陛下怎么会派这么个孩子前来监军?”

    安禄山说道:“史兄弟,你什么意见?”

    史思明说道:“大帅,这件事有点儿诡异,突厥人干嘛要挑起这场战争?就真的只是为了金矿这么简单吗?”

    安禄山在李二宝的劝说下,已经暂时打消了起兵造反的念头,他也想对外作战,打一仗让李隆基放心,他说道:“管他奶奶的什么原因呢?要打这次就大打,彻底灭掉这个讨厌的突厥。”

    安禄山说得有道理,其实用不着管他有什么阴谋诡计,一切阴谋,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全是摆设。

    史思明了解安禄山的脾气,他不会当众反驳安禄山来扫他的兴,于是不再说话。

    三镇地域广阔,各地军事长官赶到范阳开会,需要几天时间,史思明有得是时间和安禄山私下交换意见。

    史思明从议事厅里出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首先他觉得是突厥人挑起战争这件事有问题,试想一下,突厥人本身日子就很难过了,干嘛要和强大的唐朝死磕呢?其次,他觉得李二宝的态度不对。

    自从史思明从自己的儿子史朝忠那里听说了李二宝之后,他就一直关注着此人,这小子虽然年轻,可是做出事来,却件件都很精彩,这种素质,完全不是个愣头青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李二宝如今是朝廷的监军,责任重大,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调查事情的原委,就直接表示赞同出兵,不应该呀?

    史思明回到自己的住处,左思右想,决定单独找李二宝谈谈,他说道:“朝忠,你和李监军熟悉,去把他悄悄请来,为父要和他谈谈。”

    李二宝自从来到范阳,早就对这里的军政高官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他除了没有见到杨牧劳以外,发现这里各个都是人精,而其中心思缜密,最有大局观的就是史思明了。他早想和史思明单独交换意见了,可是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听说史思明要和自己单独谈话,正中下怀。

    范阳郡公府。

    史思明、李二宝、史朝忠在欧阳雨菲的伺候下,闲聊了起来。

    史思明说道:“李监军。”

    李二宝对史思明恭恭敬敬地说道:“史伯父,小侄和朝忠兄是结义兄弟,您就管我叫二宝吧。”

    史思明对李二宝的态度很满意,他笑道:“好,今后你叫管我叫伯父吧,这样亲切。”

    几人闲聊了一阵儿之后,史朝忠和欧阳雨菲告辞离开了。史思明问道:“李监军。”

    看到史思明又如此称呼,李二宝知道他是有正事要谈,也坐直了身子,郑重了起来,他说道:“史将军,有话请讲。”

    史思明说道:“对突厥人突然挑起事端这件事,你怎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