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添三倍,实为匠人们前所未有之经历,焉能不欢欣鼓舞。

    舍此之外,唐松对待这些匠人的态度也很让人舒服。他不像将作监的那些个官儿们,到了要赶工期的时候便一脸假笑的虚伪笼络,工期赶完又是叱猾克扣依旧;也不像那些吏员,常视匠人附芳牛马贱役。

    这位唐公子对匠人就是平平常常的,既不高看也不低觑,平平常常的就像邻人般随意相处,但就是这份平常,让匠人们感觉在他手下干活像个人,活儿也干的自在。

    这些日子以来,议论唐松实是这些匠人们的喜好之事,将这常议论的话题说完之后,匠人们不免又议论到了唐松最让他们欢喜的一个特点上。

    论起将作之事时,这位唐公子绝不会有事没事的就来指手画脚,除了来问问工期看看质量之外,具体采用什么法式,怎么做概不过问,悉由匠人们做主。

    此事说来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具体干活的匠人们而言能碰上这么个人简直就是烧高香了。不说别的,便是将作监之内瞎指挥的人也太多,往往一个随意而出的主意,就需匠人们白白耗费无数的血汗最终却是徒劳无功。

    偏偏此事还不能说,更不能争辩,那些科举出身的老爷们是断不肯承认自己居然会不懂这术之小道的,便是最终实践证明了他们的错,那也是匠人们营造中出的问题,一应责罚还是由匠人们承受。

    论说起来,他们这些京城将作监的毕竟还好些,下面那些道州县中这样的情况实是屡见不鲜就为此一项每年不知要虚耗朝廷多少钱粮虚耗多少徭役人力。

    是以,各处的匠人们聚在一起时,常好感慨,若是天下间皆是由知晓将作之事的官员来管理将作之事,这就是朝廷、匠人、乃至于那些服徭役百姓们的大幸运了。

    感慨之余,匠人们不免又相视苦笑,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呢?

    匠人们的议论还在继续,唐松已回到了闹哄哄的公事房。

    唐松刚刚进门于东军先已迎子上来,“公子招募之事已经分派下去……”

    这于东军是个三十余岁的精干利落人他与此刻在清心庄用事的许多人一样,都是前些日子被抽调来的各商贾行得用之人。

    唐松要办通科学校,孤家寡人的自是不成,往皇城各部抽调人也不方便,最终还是上官婉儿行了变通之法,从神都各家与内宫有往来的商贾行中借调人手。她这一开口,各家商贾行谁不要竭力奉承,是以短短时间便组建了这样一支由各商行精英们组成的队伍。

    能与内宫有往来的皆是大商行,能在这些大商行里得用的人都不简单,个个都是由学徒一步步历练多年熬上来的,别的不说,执行力与做事的效率绝对够高,有了这支队伍帮衬,唐松才能一路支应到现在,支应到通科学校再有十日便能开学了。

    闻言,唐松点点头,“我那招募的章程可传达清楚了?”

    “公子一再叮嘱小人绝不敢忘……”

    “如此就好,辛苦了”唐松边走边问,“对了,我新借用的那些人可到了?”

    “半个时辰前刚到,两个行当共是六位师傅,现安置在北院偏厢。”;

    “好”闻言,唐松精神一振,“这六人的食用供应定要安排好了我稍后就去寻他们说话……”

    忙忙碌碌的时间就过得快,转眼间已是九天过去,随着将作监房屋修缮完成,清心庄外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消说这些都是来看热闹的。

    在这些看热闹的人群里,普通百姓们还少些,昏是大户人家的小厮长随们占了一多半儿,龙门山下本就是权贵别业聚集之所,近来这些权贵们都等着看唐松的笑话,是以多安排了下人在庄外守候,但凡清心庄内有一丝风吹草动便立即飞报回去。

    先是听说唐松网罗了一群商贾行的人在帮办事务,这些权贵们就好生笑了一回,一个取义,一个取利,漫天下谁不知道读书人与商贾堪为天敌,唐松倒好,弄一群商贾来帮着办学校,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这个笑话刚刚看罢,眼瞅着清心庄已经改建完毕,却至今不见一个学子上门,权贵们也就愈发着紧,让下人小厮盯的更紧,只等着迎来这一场闹剧的最**部分。

    第十天早晨,唐松起身后刚刚梳洗罢,于东军便已应命到了。

    至此,唐松索性连早饭也不吃了,带着于东军一路直接到了神都南市的锦绣绸缎庄。

    位于南市最中心位置的锦绣绸缎庄可谓是神都乃至整个天下最大的绸缎行,举凡剑南江南的上佳绫罗绸缎无不应有尽有,其它诸如亳州轻容这等价逾黄金的织物亦是存货甚多,甚或就连精美绝伦,又产量稀少到仅仅作为贡物的单丝罗,只要你出得起价钱,这里也能给你搜罗出来。

    于东军本就是锦绣绸缎庄里出来的,两人也没在前堂耽搁,进门之后便直奔后面的货栈而去。

    锦绣绸缎庄家大业大,货栈亦大,而在四边高垒的货仓中间留有一大片作为货仓转运货物之用的空地。唐松走到时,便见着空地上已经聚集起一群人粗眼望去,当不下三百之数。

    这三百多人在空地上自发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两部分人不仅穿着相差甚远,就连脸上的神情也截然不同。

    左边那一部分人大多穿着一身簇新的衣衫眉眼之间因灵动太过,反倒显得有些油滑了,这些人神情自然,脸滞着浓浓的期盼。懈

    右边那一部分人与左边这些截然相反,衣衫大多单薄敝旧,时令分明已入初秋,还多穿着夏日的单衫。

    凉风侵骨,这些人却不肯缩腰弓身取暖就那么硬挺着。

    除了穿着之外右边这些人脸上的神情也很凄惶既带着一丝解脱,又不免有着深深的愧悔,似乎正在做什么极不光彩的事情一样,那份别扭劲真是瞅着都难受。

    唐松边走边打量这些人时,跟着的于东军小声绍介道:“报名的计有两千一百三十二人,后经十八家商行挑选过后,取中了这三百四十七人,一切按公子的要求取中者年纪都在三十五以下,身世清白至少进学五年……”

    闻言唐松点点头,“甚好”

    得了唐松的夸奖,于东军脸上有一丝喜色闪过,随即便敛于无形,更端肃了边走边继续说道:“公子你看,左边那些人大多是小商贾行里出身的,这次见十八家大商行一起招募,是想着来碰碰运气:至于右边的那些,俱是落魄文人,其间既有多年不第滞留京师后衣食无着的士子亦有本地开蒙馆难以为继的塾师……”

    左边那堆人唐松还看不太准,但右边那群人其实不用于东军绍介,只看他们的穿着神态也就明明白白了。

    科举难,但寒门士子们除此之外又别无晋身之途,是以就出现了这么一大批长期滞留京师不肯归乡的各地士子,京城居、大不易,长而久之,这些士子们的生活就变得极其可怜。

    似这等人中最典型也最著名的就数盛唐时的诗圣杜甫了,杜甫两考不第后流落长安十年,出路出路找不着,回乡回乡回不去,日子凄惨到要靠卖药都市,四处打秋风过活。

    一句“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谴悲辛……”实是将流寓京师的落魄士子们的残酷处境揭露的淋漓尽致。;

    然则若非实是被生活逼到了绝路,只怕这些读书人还不肯来应此次招募吧。

    唐松还不曾走到,早有在此等候的锦绣绸缎庄老板及京兆衙门一位都头迎了上来。

    唐松对这两人实是感激,但此刻却不是闲话的好时候,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唐松便向身边的于东军打了个眼色。

    于东军向三人一礼后,上了那三百多人前早就搭好的合子,一声轻咳,下面顿时鸦雀无声。

    “某是于东军,现为锦绣绸缎庄外堂总管年俸一百五十贯……”

    于东军的话很简洁,但听在下面那三百多人耳中却是弓起了照片不小的骚动。

    对于人群左边那些小弄贾行出身的人来说,眼前的于东军就是他们鲜活的榜样啊。锦绣绸缎庄,那可是当之无愧的行内第一,其郑老板据说与上官待诏的母亲郑夫人都沾亲带故,能在这样的绸缎庄里做事,那得是多气派?

    更让人提神的是,眼前这于东军不过三十多岁就已做到外堂总管,啧啧,这些大商行就是有气魄,似自己之前所在的那小地方,三十多岁能做到外堂管事就已经是顶天了。看看眼前这于东军,未来真是不可限量啊,不出十年,必定得是在南市跺跺脚也能起一片响动的人物。

    悔之悔当初学徒的时候就入错了商行,不过好在还不算晚,这一回神都最大的十八家商行联合招募,不拘进了那一家都是前途大有可为。

    就在左边这些小商贾行出身的人正在憧憬未来大商行总管乃至掌柜的光明前途时,右边的那些个落魄文人正对一百五十贯的年俸怦然心动。

    对于这些前途渺茫,衣食难继的落魄文人来说,年俸一百五十贯真是太诱人了。不仅能解决让人无限为难的夹袄赎当钱,甚至能添置几件簇新的会客衣裳。

    有钱了,现今那么个破地方也真是不能住了,那房主人委实太庸俗,日日只是追着要房钱,真真是辱没斯文。还有王老二哪家酒肆也是绝然不去了的酒浆里羼水多不说,同样的五文钱胡豆也分明比别处少了四颗,呸,奸商!更可恶的是不过只挂了两回账这厮居然就不让再赊酒吃了,呸,吝皮!

    想着掏出一大把铜钱排在王老二油腻腻柜台上,看着王老二双眼渐渐眯成缝,一张死人脸活生生笑出花来赔笑的场景,众落魄文人顿时就觉一阵快意。

    便只为了这个,这遭往十八家大商贾行卖身两年也是值了,虽然读书人卖身商贾实在是有辱斯文但我等今日所为实是亚圣孟子所言之“权也”事急从权最终还不是为了渡过这道难关后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