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次作战顺利,我们打进了董家堡,自然能招兵纳将,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作战失败,只怕这些辛苦攒下的家底也要一起赔进去。”

    “战阵之上,一向十分凶险,我与金娘的婚事,我也不知道怎样开口,还是拖上几天吧,如果我这次有所闪失,也怕拖累了金娘。”

    李昭云听到这里,心中也有些复杂,他既有些恼怒刘宣说这些不吉利的谶语。

    毕竟古人十分迷信,在征战之前常常说一些吉祥话,免得到时候一语成谶。

    又有些为刘宣的真诚有所感动,李昭云一时间沉默不语,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就在这时,只见一声清脆的女声开口道:“刘大哥不要患得患失,以金娘这种情况,身为朝廷钦犯的后代,还加入了流民盗匪之中,更何况还有一双不受世人待见的天足,就是要找婆家,也早不到良家子弟的。”

    “况且我虽然与刘大哥相识短暂,但是却颇有好感,刘大哥与我仿佛天生的姻缘,如果这次刘大哥遭遇不测,金娘也会为你守节到终生。”

    刘宣心中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在举兵前忐忑不安的心情马上缓解不少。

    刘宣狠狠的握了握拳头,开口说道:“如果李叔不反对的话,明日我就会与金娘定亲,明天这个日子,即是我们起兵的时日,也是我刘宣定亲的吉日。”

    李昭云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还叫什么李叔。”

    刘宣哈哈一笑,双膝跪地,开口说道:“拜见岳父大人。”

    李昭云欣慰的摸了摸花白的长须,语重心长的说道:“贤婿啊,你这信口开河的毛病还是改一改吧,我们出征在即,一切不祥的话就再不要说了。”

    刘宣点了点头,也能理解李昭云这种迷信的想法。

    刘宣摸了摸身上,却见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自己穿越而来时,身上就光溜溜的,这几天一直在校场摸排滚打,如今还是一个大大的穷光蛋。

    今日与金娘定情,身上连一件定情信物也没有,刘宣脸上一阵窘迫,只好将身上最值钱的那只燧发火铳掏了出来,开口说道:“金娘,如今兵危战凶,世道已经不太平了,这支火铳本来就是西洋利器,今天就送给你防身吧。”

    李金娘嘴角一笑,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微微说道:“刘郎,你在战阵之上,更需要这个东西,你如果打了胜仗,金娘即便没有这件武器,也非常安全,如果你打了败仗,金娘靠着这件武器,难道就能保全性命吗。”

    “况且这件武器本是一对,你将一件送给了手下的兄弟赵鲁,另一件送给我这个红颜知己,世间那里有这样的道理。”

    刘宣张了张嘴,竟然无言以对。

    注释1“张献忠,陕西肤施人,阴谋多狡。父快,屠沽而贱,母沈,并早死。献忠依丐徐大为活。尝窃邻人鸡,偶见詈之。献忠曰:‘吾得志,此地人亦如鸡焉。’其残忍之心,少年已萌。及长,益无赖。适流贼王嘉胤作乱,献忠投之,号八大王,又号黄虎。”

    上面一段出自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卷七,《张献忠记》。抱阳生这段话,固然有因为屁股问题对张献忠的污蔑之词,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张献忠的出身来历,以及早期的情况。

第二十三章诱敌

    刘宣与金娘说了一些悄悄话,然后回到了自己的茅屋里。

    在整个营地中,除了李家因为去县城买粮,顺便购买了一顶帐篷外,其他大多数人都居住在破烂的茅草屋里。

    这种茅屋,只要稍微下一点雨,只怕马上就会被淋成落汤鸡,所幸现在是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时期,不仅气候寒冷,还常年多旱少雨。

    刘宣将自己看上去雄壮的身躯裹在毛毡里,尽量遮挡着深秋的寒意,尽管有了金娘安慰,刘宣还是有些心乱如麻,见确实没有睡意,刘宣走出了茅屋,决定出去转一转,透透气。

    在刘宣这个营地中,凡是骨干,都会被安排在夜间查哨,今日查哨的就是赵鲁。

    刘宣刚刚走出了茅屋,却见赵鲁正在查哨,刘宣招了招手,随便坐在泥土之上,低声说道:“赵兄弟,我们俩虽然相识的时间不短,为何我却从没有听你谈起过家人亲眷。”

    赵鲁双眼微红,看了看刘宣一眼,狠狠的将拳头砸在地上,开口骂道:“今年大旱,官府催科过甚,打下的一点粮食全部换成银钱交税,到了秋天,我家已经粮尽,只好靠吃树皮野菜度日,眼见天气转寒,我的父母亲都已年迈,身子骨也不好,没熬几天,这就去了。”

    刘宣见说到赵鲁的伤心事,于是转移了话题说道:“我见你年岁不大,却在流民中颇有威望,这是为何。”

    赵鲁长叹一声说道:“我们赵家,虽然穷困,但是却人丁兴旺,仅仅我父亲一辈,就有嫡亲兄弟五人,整个赵家的男丁加起来,不少于五十条汉子。”

    “另外一点就是,我的两位叔父,早年间带头抗税,失手打死了税吏,我家也因此得到了乡邻的尊敬。”

    刘宣轻轻拍了拍赵鲁的肩膀,开口答道:“如今这个世道,贪官横行,太监霸道,士绅豪强仿佛吃人的饿狼,良民百姓早已经活不下去,哪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大部分的百姓,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也不想成为流民,不想变成强盗,更不想杀官造反。如果不是世道逼迫,你也许还在延长县种田,而我也许在榆林城经商。”

    对于这种沉重伤感的话题,两人全部不想多说,二人随意交谈了一番,刘宣感到有些困倦之时,就告辞而去。

    这一次回来,刘宣却很快入睡,第二天一大早,刘宣早早的起床,将众人全部聚在校场之上。

    刘宣站在高处,大声喊道:“今日早早的将大家叫醒,却有两件事宣布,第一件,就是今日粮食已尽,哪怕节省食用,也仅仅能够多支持一两天。”

    “如今整个延长县内,除了县城外,只有董家堡还有粮食,大家如果没有粮食,就只能活活饿死,即便我们杀死骡马吃肉,又能苟延残喘几天。”

    “老子今日已经决定进攻董家堡,你们不要以为董家堡人多势众,董家奴仆凶狠霸道就十分害怕,上一次下山虎等人偷袭董家堡,身边只有二十多个饥民,却杀散了董家二百多个家丁族人。”

    “只要大家伙不怕死,敢于拼命,董家堡的家丁也全是乌合之众,况且大伙儿早已经一无所有,身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失去,只要打进董家堡,就能吃董老爷家的白米饭,睡董老爷家的小脚娘们。”

    刘宣的一番话,将这些流民说的热血沸腾,众人面红耳赤,一时间群情激奋,纷纷叫嚷着‘跟随刘大王,攻破董家堡,吃白米饭,睡董家娘们’的口号。

    刘宣见已经调动起了众人的情绪,接着说道:“今天即是出兵之日,也是老子定亲之时,老子今日要与李家娘子定亲,决定犒赏三军,杀牛吃肉,大伙儿吃跑了牛肉,就一同去董家堡吃白米饭。”

    众人听到刘宣要杀牛吃肉,顿时欢声如雷,仿佛过年过节一般高兴,对于这些陕北流民来说,只要能吃一顿牛肉,就不缺乏卖命之人。

    等大家杀了肥牛,吃的酒足饭饱,刘宣拍了拍李金娘的小手,开口说道:“等我攻破了董家堡,一定为你找一些金银首饰,说什么也不会委屈了你自己。”

    刘宣兵分三路,自己率领主力战兵一百人沿着小路悄悄的前往董家堡。

    李旭升,陈铁牛二人率领刘宣的亲兵,骑上骡马,牲畜尾巴上绑上树枝,大张旗鼓的朝着县城而去。

    李昭云带着老弱,随着主力的脚步,慢慢的朝董家堡赶去。

    ————————————————————————————。

    李旭升胆大心细,陈铁牛熟悉官军,两人一路配合,弄得烟尘滚滚,一路上遇到的流民百姓,全被他们裹挟而去。

    马头岭,董家堡,延长县仿佛一个三角形,其中马头岭去延长县道路最远,马头岭到董家堡路程最近。

    马头岭距离县城足有四十里,比董家堡还要远上许多,李陈二从早上出发,直到傍晚黄昏,人才赶到延长县城。

    这一路上,二人大张声势,到了县城门口之时,已经裹挟了饥民三百余人。

    延长县的青壮百姓眼见流贼到来,纷纷登上城头,手里面拿着简单的武器,准备保护家乡,与流贼拼命。

    李旭升趁着天明,快马上前几步,张弓搭箭,射杀一名守城军丁,然后开口大叫道:“城中的百姓听好,咱们本是乡里乡亲,我也不想让大伙儿受兵戈之苦。”

    “如今这世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以无立锥之地,这几年来,大伙儿的日子一日比一日苦,但是富豪士绅的田土却越来越多,银钱越来越广,大家为了交纳赋税,只好变卖田土,更有甚者还要卖儿卖女。”

    “今年秋天,田中几乎颗粒无收,朝廷既不赈济,还要加派三饷,父母老幼皆冻饿而死,我过江龙替天行道,只杀贪官,不伤百姓,只要大家不拼死抵抗,等打开了县城,老子一定开仓放粮,城中的金银钱财任你们取之。”

    延长县的兵丁,几乎全部去了董家堡,只留下了一个小旗三十多人,这三十人中,城门老邓的一队军丁还被刘宣三人杀伤不少,剩下的也四处逃散。

    只依靠这二十多个军丁,怎么也不可能守住延长县,除了这些士兵之外,还有三班捕快四十余人,县城中大户人家的家丁奴仆二百余人,剩下的大部分青壮,都是延长县的普通百姓。

    延长县令张云柯随顾世虎去了董家堡,县中最大的官就是县丞周琛,周琛本是江南人士,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没想到却耗尽了科场运气,连续六试不第,白白浪费了二十年光阴,眼见年纪渐长,记忆力衰退,已经不可能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