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个大好的局面,李自成再接再厉,宽严相济之下很快平定了四处叛乱的洪洞县城。

    洪洞县叛乱平定,赵城县叛乱的士绅杜连章顿时没有了后援。一月之后,杜连章彻底灰心失望,在内外交困之下悬梁自尽,赵城县也从新归还在刘宣手中。

    平定了叛乱,李自成也从新编练了赵城守备哨,洪洞守备营两支军队,总兵力也超过了四千五百余人。

    依靠这支大军,李自成虽然没有继续向南攻打平阳府郭城临汾县,但是已经成功稳住了南线的战局,为刘宣减少了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王登库一

    南线的李自成平定了洪洞县士绅叛乱,北上的先锋刘勇赵鲁二部已经越过了阴地关,进入了灵石县境。

    刘勇赵鲁二部北上灵石,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查获巨商王登库的家产,其次才是帮助张虎成稳定灵石县的局面。

    因为刘勇、赵鲁二部只携带很少的粮草,如果没能在灵石县缴获多少粮食的话,那么灵石县也很难坚守,到时候刘宣也会果断的放弃灵石县,将战场放在霍州。

    毕竟灵石县四面环山,道路也不是非常好走。如果到时候从霍州大规模运粮,只怕粮道也非常脆弱。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粮道,如果粮道不稳,那么未战就已经输了三分。所以在灵石县不能缴获足够大军作战的粮草,刘宣也只能将决战的地点放在霍州。

    灵石县王李寨,王家祠堂。

    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胖子脸上满脸惶恐,身上的汗水已经打湿了衣衫,但是这个胖子毫不在意。他四肢明显在发抖,半边身子瘫坐在一张红木太师椅上。

    这个胖子身上穿着华贵的丝绸大襟袍,腰间挂着名贵的羊脂玉,随身还有四个娇媚的婢女伺候,此人正是刘勇二部的目标王登库。

    王登库所在的王家,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为了灵石县的巨富。这些年王家与介休范永斗合股,将东口(张家口)的贸易生意越做越大,无论是财力上。还是官场上,王家的根基也越发深厚。

    山西的士绅,靠口外的贸易发财已经超过两百年。这上上下下的利益链条已经非常庞大深厚。山西的官员、士绅、太监、军将,都靠这条利益链讨生活,他们甚至将触角深入到宣大、辽东,六部、内阁,所以即便是皇帝,面对这样庞大的利益群体也不敢轻举妄动。

    王登库就是靠在这条利益链上的佼佼者,尽管这条利益链吸食着中原百姓的鲜血。供养着塞外的强盗蒙古,女真。

    在本来的历史上,就是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最后将这些塞外的强盗活活养大,让中原大地彻底沉陆,直接陷入三百年黑暗之中。

    靠着口外的贸易生意,王登库这三十年来已经积攒下上百万两的家财。尽管他将一部分银两购买了土地。但是王登库的财力仍然是灵石县的第一人。

    王登库不说话,王家祠堂的众人更不敢多言,一时间偌大的王家祠堂居然针落有声。

    王登库看了看面面相觑的众多族人,开口说道:“昨日上午,流贼守将张虎成封闭了灵石口,就连灵石县的四座城门,也已经许进不许出,从一些小道消息来看。这是要拿士绅开刀了。我们王家名声太大,只怕是最先遭殃之人。大家看看有什么好办法,看能不能逃过一劫。”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王家虽然人丁兴旺,但是真正当家作主的还是王登库一人,也正是靠着王登库,王家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山西巨富。

    王登库此人,虽然做生意头脑精明,在生意场上胆子也奇大,但是遇上生死存亡的危急,表现却还不及常人,现在刘勇、张虎成还没有来抄家,王登库已经失了方寸。

    祠堂之内的王家男丁,大约有五六十人,这些男丁都是王家的嫡系,更是王家的顶梁柱。这些人有老有少,有些精明,有些愚笨,因为意见不一,很快就吵成一团。

    最后还是王登库看不过去,大声喊道:“有意见一个一个来,五叔,你脑子最好使,你先说说看法。”

    见王登库点将,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汉子率先说道:“登库,你说流贼要来抄家杀人,这个消息准不准。”

    王登库家人丁兴旺,中年汉子辈分虽大,但是年纪却比不上王登库。

    王登库虽然方寸以乱,但是脑子还是很精明。他无力的点了点头道:“流贼从陕北杀来,一路上攻城略地,那一次不杀戮士绅,就连延绥巡抚岳抚台这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流贼也毫不容情,更不要说我们这些肥硕的商贾了。”

    “尤其是这陕北秃匪,更是毫无人性,动辄杀降屠城。从邸报上来看,秃匪在陕北就连续屠了延绥、延川,延安三城,死于秃匪手中的官绅已经不下于千人,这等穷凶极恶之辈,一旦封锁四境,还不停的向灵石县增加援兵,不是要屠戮士绅,这是要干什么?”

    “况且我今日说一句实诚话,灵石县的府库中粮饷两缺,如果不拿咱们开刀,这些流贼也万难生存。”

    因为刘宣刚刚起兵时光着脑袋,后来嫌麻烦也没有蓄发,所以他被朝廷蔑称为刘秃子,他的军队也被蔑称为秃匪,秃军。

    听了王登库这番话,王五叔也没了主意。眼见又要冷场,只见一个士子打扮的青年站出来说道:“二叔何出此言,我王家上依天命,下依明君,行圣人之学,人心所向之下,流贼怎敢冒犯。”

    王登库听了这番话,恼怒的摇了摇头,说话之人虽然是他嫡亲的侄儿,但是言语却有些迂腐幼稚。但是这个侄儿总算考中了举人功名,所以王登库总算给他留了几分体面。

    祠堂中的王家男丁听了此话,顿时有些哑然失笑。青年士子的父亲见儿子如此丢脸,顿时痛骂道:“还不滚出去,长辈说话,哪有你议论的份。”说完这番话,青年士子也被他的父亲赶出了祠堂。

    有了这番波折,一些年轻人也不敢随便发言。还是王登库的堂兄王登城说道:“登库贤弟,不如我家出些银两劳军,给流贼守将送些财帛美人,看能不能度过这一道坎。”

    王登库默然无语,最后颓废的叹道:“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王家的财帛美人流贼随手可取,只怕未必稀罕我们的美意。”

    最终王登库长子王阁臣忍不住站出来道:“不如咱们两手准备,即出银两劳军,贿赂灵石县的流贼守将张虎成,也悄悄收拢外面的护卫家丁。”

    “咱们家中恩养的家丁不下于千人,尽管大部分在东口(张家口)、塞外。但是在家中守卫的勇士也有三百余人。这些护卫,因为常年与塞外马贼打交道,战斗力不下于大同边军。况且咱们还可以放弃王李寨,新寨两处堡寨,将族人迁往韩信岭老寨,老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未必挡不住贼军。”(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王登库二

    灵石县衙,张虎成帅帐。

    张虎成端着一口粗瓷海碗,里面盛着满满一大锅炖猪肉,他不顾仪态,狼吞虎咽的吃着这碗肥肉。而他身边的亲兵却只能吞了口唾沫,狠狠地盯着张虎成碗中的肥肉。

    在刘宣起兵之时,因为军队规模不大,将帅恩威不足。所以为了鼓舞士气、提振军心,当时的军官几乎没有任何特权,几乎是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刘宣本人更是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因为缺粮,就连他的妻子金娘,每日所食的粗粮只有六两,连续三个多月忍饥挨饿,挣扎在生死边缘,直到攻破延长县后,局面才逐渐改观。

    那个时候,刘宣这支军队虽然人少,但是军纪却异常严明,真正做到了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

    等刘宣连破城池,军队逐渐发展壮大之后,军官与士卒的地位迅速发生了变化。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纪律上,军官的特权也远远高于士卒。

    对于这一点,刘宣也无可奈何,毕竟就连后世红朝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刘宣在封建余毒肆虐的大明更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了。

    就在张虎成酣畅淋漓的吃着碗中肥肉时,梁绍、路恭两位哨长快步走了进来。张虎成见两位爱将进来,放下了手中的肉碗道:“火头军,看看厨房还有没有肉,还不给梁路两位哨长盛上一碗,怎么没有一点儿眼色。”

    梁绍、路恭二人连忙摆了摆手。推辞了一番,并不敢在张虎成营部造次。

    第二营是最早组建的三个步兵营之一,张虎成是这个营的首任营官。他麾下最初的四个哨长,除了白富贵因为能力不足,在战场上丢人现眼被刘宣撤职外,白旺、陈铁牛、刘武三位哨长已经全部升任营官。

    况且第四营杨四宝、隰州守备营张五斗两名营级干部,都是张虎成多年的老部下,几人更是刎颈之交。可以说在刘宣军中,张虎成算是第一等的大佬。只有战功卓著、又深受刘宣看中的李旭升能暂时压他一头。

    梁绍、路恭都是在陕北加入刘宣军中,因为最近扩编了不少军队,二人在哨长中也算老资格。但是比起全军闻名的张虎成。二人的地位还是远远不如。

    张虎成不管梁绍、路恭的谦让,执意让火头军去盛肉。火头军唯唯诺诺的盛出大半碗肥肉端了上来,张虎成大有深意的看了这个跟随自己已久的老军一眼,心中已经决定尽快换一个伙夫。

    张虎成此人虽然外表粗狂。但是内心却相当精细。尽管他没有细问,却知道昨日杀猪自己分了最少五斤猪肉。而今日一顿饭,自己是万万吃不完的,如今伙房端不出肉来,只能说明营部的火头军监守自盗。

    营部的伙夫,每日只负责营官张虎成、营军法官何金章二人的伙食。至于副营官梁绍,大部分都在自己兼任的前哨吃饭。而营部的号兵、亲兵、旗鼓手、马夫等人员,并不与营官张虎成一起吃饭。他们的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