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1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在亲随的搀扶下,到城门外去迎接虎责军的到来。作为崇祯皇帝的代表,杨嗣昌也来到了城门外。

    大队的虎责军官兵,进入西安城,接管了所有的防务。在各个城楼的旗杆上,也悬挂上了虎贲军的军旗。正好在这个时候,大雪纷飞,雪花飘飘洒洒,将大地都渲染成了一片的白色。只有那一面面的虎责军军旗,在白雪中显得格外的引入瞩目。

    虎贲军负责全权处理朝廷事务的,正是墨煜。日本那边的政局,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墨煜也就回来了。在这个时候,他难得的收起自己的嬉皮笑脸,一脸正经的来到杨嗣吕的面前,沉声说道:“杨大人,禅让的诏书,都准备好了吗?”

    杨嗣昌苦涩的回答:“是的,都已经准备好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杨嗣唇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一个人。作为朝廷的首辅,他的最后一件事,竟然是为崇祯皇帝撰写禅让诏书。这样的苦差,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太难受了。禅让诏书啊!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禅让诏书发布以后,崇祯,就再也不是皇帝了。他,杨嗣昌,再也不是首辅了。朝廷,也都不复存在了。以后,就是新帝国的天下了。

    新帝国的皇帝,正是张准。

    墨煜满意的点点头,恢复了轻松愉快的神色,乐悠悠的说道:“那行,咱们就听听皇帝陛下的禅让诏书,到底是怎么写的。话说,这玩意儿,历史上可不多见,今天,就让咱们开开眼界了。”

    【因为要准备新书,每天只有1更,不好意思。新书发布以后,十三的速度还会回来的,请继续支持!】

    (未完待续)

第1057章 崇祯皇帝的禅让诏书(2)

    (1057)秦王府的紫宸殿里面,所有的朝廷高级官员,虎责军各个军团的高级指挥官,还有地方各级官府的代表,以及虎责军方面派来的特使,都全部集中在这里了。此时此刻的紫宸殿,显得格外的安静。每个人的呼吸声,似乎都可以清晰的闻到。

    宽敞的大殿里面,每个人的脸色,都有所不同。虎责军方面的人,自然是高昂着头,面带微笑。他们是胜利者,有足够的资格,在这个时候,享受胜利的喜悦。相反的,朝廷的人,就显得神色黯淡了。他们都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朝廷官员,都是那么沮丧的。最起码,在菖化淳看来,这就是一种解脱。以这样的方式,和平的解决纷争,的确是最好不过了。曹化淳从内心里感谢张准,感谢崇祯。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张准,还是崇祯,都选择了不流血的解决方式。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关中,只怕是要血流威河了。

    和曹化淳有这样心思的人,其实很有很多。特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等三大营的官兵。他们不需要和虎责军作战,就等于是保存了自己的性命。在朝廷投降以后,他们就可以回去自己的家乡,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

    “吱吱嘎嘎!”

    紫宸殿的侧门,被悄悄的打开。

    崇祯皇帝慢慢的从里面出来。

    他的神色,还算镇静。

    既然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崇祯皇帝也就没有选择了。宣读禅让诏书,只是程序的第一步。在宣读了诏书以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过,相对而言,宣读诏书还是最重要的。

    打开的侧门,带来了凛冽的寒风,让紫宸殿里面的每个人,都精神为之一振。有零散的雪花,被大风吹着刮进来,在地上不断的打滚。崇祯皇帝矗立在风中,面无表情。寒风不断的吹打着他的脸庞,将他的脸颊吹得通红通红的,可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察觉。或许,只有这凛冽的寒风,才能让他保持清醒状态吧!

    在崇祯皇帝的面前,老太监王承恩,手托禅让诏书,准备宣读。这份薄薄的诏书,在他的手上,就好像有万钧之重。他本来年纪就很大了,身体已经严重的佝偻。这时候精神受到打击,身体越发的显得佝偻了。周围的人,都免不了有些担心,不知道王承恩到底有没有力气,将诏书全部宣读完毕。

    幸好,王承恩在佝偻了一阵子以后,还是慢慢的展开诏书,语调低沉的宣读起来了。尽管是禅让退位的诏书,在场的朝廷官员,也必须下跪迎接。只有虎责军的官员,一直站着。

    另外一个站着的人,就是崇祯皇帝自己。

    “奉天承运,皇帝赦日……王承恩的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有些微弱。不过,紫宸殿里面,显得格外的安静,他的声音,自然是清楚的听到了。呼啸的风雪,似乎也有所默契,在诏书开始宣读的时候,就慢慢的停止了。最后,天地间肃静一片,只有王承恩苍老的声音在回响。

    诏书的内容,相当的长,王承恩念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中间,他还停顿了好几次,以便积蓄足够的精力。同时,也是让听诏书的人,有足够的时间来回味。其实,诏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崇祯皇帝自认为已经不能胜任皇帝的位置,决定将皇位禅让给虎责军大都督张准。

    换言之,就是大明帝国,到此为止了。从今以后,大明帝国就不存在了。所有和大明帝国有关的一切,都要割裂了。具体的例子,就是在诏书宣读以后,原来朝廷控制之下的所有势力和人员,都应该尽快的向虎责军投降。

    …,.服此隆恩。”

    …,,赦命。”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王承恩微微顿了顿,才艰难的读出诏书的最后一部分。

    “谢主隆恩!”

    朝廷官员齐声低呼,然后缓缓的站起来。

    禅让诏书宣读完毕,在场的所有人,感觉都轻松了不少。虎责军方面,自然是感觉尘埃落定,再也没有别的意外可能发生。至于朝廷方面,包括杨嗣昌在内,都算是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以后,他们再也不需要为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操心了。

    朝廷,灭亡了。

    崇祯纪元,结束了。

    从明年正月一日开始,就是夏武元年。

    张准原来提议,新帝国的名字,就叫做虎责帝国,可是后来,反对的人太多,只好作罢。最后,虎责军大都督府政务部,专门组织了一次国号评选活动。最终,国号定为华夏帝国。张准是第一任皇帝,年号夏武。华夏帝国的首都,初步确定在青岛。

    定都青岛,完全是因为平衡的需要。无论是洛阳还是北京,还有南京,都有大量的支持者。他们为了定都的问题,争执不下。政务部组织了几次的调查,都没有一个城市获得超半数的选票。最后,决定权只好交到张准的手里。

    沉吟片刻以后,张准干脆选择青岛作为新帝国的首都。这是一座完全白纸的城市,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设计。张准有信心,可以将青岛建设威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同时,虎责军大都督府也不需要迂徙,他的后宫也不需要迁徙,还就近海边,有利于海上贸易。

    从地理位置上考虑,新的华夏帝国,将朝鲜、日本列岛、辽东,甚至是南洋等地,都全部纳入了管辖范围。未来,太平洋的对岸,美洲大陆,同样会纳入华夏帝国的统治范围。还有澳洲大陆和新西兰等地,也将威为华夏帝国的版图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青岛也是新华夏帝国地理上的相对中心。

    尤其是在海上利益的控制上,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有足够的港口,提供足够的泊位。青岛的东面,五龙湾、威海卫、登州等地,都有大量的优良的港口。新帝国的海上贸易,完全可以以青岛为中心,向全世界辐射开来。

    华夏帝国的首都,就在海边,要是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肯定会遭受攻击的。因此,在未来,无论是谁当皇帝,都必须想办法继续壮大海军的力量。最好是长时间的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永远都不动摇。这就意味着,必须积极的参与海上争霸。

    王承恩宣读完禅让诏书以后,就将诏书交给另外的太监,到西安府的各个地方,去重复宣读。随后,又有虎责军的骑兵,陪伴拿着诏书的太监,前往四川各地宣读。这份诏书,不但是紫宸殿里面的人要知道,更重要的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随着诏书的宣读完毕,崇祯皇帝也卸掉了自己的皇帝兖服。从现在开始,他就不再是皇帝了。他的人生,也将开始新的一页。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朱公子,请吧。”

    杨千强脸色稍微缓和的说道。

    崇祯皇帝既然答应了张准的条件,他也就不会为难对方。但是,崇祯皇帝是绝对不能留在西安府了。虎责军要对关中,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崇祯皇帝逗留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他将被送到青岛一段时间。有些事情,张准需要和崇祯皇帝一一嗯,现在不能叫崇祯皇帝了,应该叫朱由检了一一仔细的谈一谈。

    “走吧!”

    朱由校尽量平静的说道。

    “请!”

    杨干强做了一个手势。

    朱由校点点头,走出紫宸殿。在众目睽睽之下,披着一身的风雪,去掉了皇帝身份的朱由检,在虎贲军的护送下,离开了西安城。他的离开,意味着大明帝国,彻底的终止了。

    海南岛,南山所。

    南山所在海南岛的东南方,也就是今天的陵水附近。这里是大明帝国最南端的千户所。

    由于经常受到海盗的滋扰,这个千户所,显得非常的破败。到崇祯年间,几乎已经荒废了。

    只有几十个走投无路的老军户,还在这里等死。

    然而,在崇祯十二年的年底,南山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员,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小小的港口,更是拥挤了大量的战舰。这些庞大的战舰,都是南山所的军户,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哪怕是最老资格的军户,都没有见过。

    除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