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之后,美国宣布以后将不在制造常规动力潜艇。逐步实现了美国潜艇的全核化。
继美国之后4年,1958年,苏联第一艘K…3核潜艇也首次完成了从冰下潜航到北极点的历史壮举,在北极点的冰面上升起了苏联的国旗。
又是一个4年,中国也拥有了核潜艇。不过,这时美、苏两国的核潜艇上配备的仅是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的水下攻击型核潜艇,不具备对陆地目标实施攻击的能力和中国以后世094型战略核潜艇为蓝本的“潜龙”核潜艇在质量及性能上都是无法比的。“潜龙”导弹核潜艇上装有12枚JL2型潜射导弹,JL2型潜射导弹均是采用了石墨环氧纤维壳体,新型高能NEPE推进剂、可抛式延伸喷管等后世国际最先进技术。这大大的减轻JL2的弹体自重,JL2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虽然没有到达后世12000公里那么远,但现在到达8000余公里也已经足够了。
中国又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中国会创造出如此多的令人大惑不解的尖端武器装备呢?一直是许多西方人心中难解之谜。
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是这个国家靠这个国家上上下下坚强的决心和强大的武力来保障和维护的。邓峰为首的基地来到这个时代,为了迎接以后中国所面临的挑战,雪去近代这100多年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一个个奇耻大辱。只有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装备,为中国抢占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使中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他们本着这一宗旨,紧紧抓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关键,在总理前来视察基地,讨论第一个5年计划时,基地党委向总理提交了一份《龙腾工程计划》确定了7个对中国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领域,并制定了相应的奋斗目标:
1,为解决中国5亿人口吃饭问题,在农业技术方面,要积极的研究和推广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并大力发展化肥产业,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2,为了让中国人活的更有质量,提高全国人民的卫生和健康水平,生产已成型的各种疫苗和抗生素药物等。
3,在航大技术方面,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人造卫星和大型运载火箭及大地往返运输系统;研究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占领太空这个至高点。
4,在信息技术方面,加大芯片开发,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满足多领域智能应用需要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研究为光通信、光计算服务的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
5,在激光技术领域,研究高性能、高质量的激光技术,以带动等离子体、新材料、激光光谱学等技术科学的发展,扩大激光在生产中的应用。
6,在核技术领域。发展国防核技术和民用核技术开展能大幅度提高核燃料利用率的先进核反应研究,建成工程性反应堆。
7,在新材料领域,为国家高技术计划各相关领域提供关键材料,为下一步的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用于动力装置的耐高温、耐冲刷、高韧性复合材料,用于航大技术的耐腐蚀、重量轻结构材料和某些功能材料等。
为了实现《龙腾工程计划》基地又提出了人才战略这个组织方面的保证措施。指出,中国是一个人才大国,因为人才基数很大,同时又是一个人才小国,因为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的太小。特别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为了赶超美国,必须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第一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的科学机制。并在“龙腾工程计划”中列出了钱学森;华罗庚;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千人在后世著名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中国急需的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经过这10年的努力,终于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951年4月最高首长提出军队精简整编的指示的同时,也提出了军队装备现代化,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的要求。并委托基地对整个中国国防现代化起草一份计划书。据此邓峰他们对中**事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起草了一份《中**事发展机密报告》对中国的国防体系,国防建设,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国防费用,国防工业建设,军事法制建设,军事训练,后勤建设,政治思想建设,武装装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这一报告书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国防建设的纲领性的文件,指导着中国武装力量向革命化、现代化、信息化迈进。
1951年10月年,受中央军W的委托,基地又在刘军等人的组织下,根据《中**事机密报告》武装装备建设的指导方针,参照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标准,结合当时的工业基础和制造能力,编制了《我国5年国防建设和发展纲要》,连同基地所存的现役装备的实样,后世一些装备的图纸,生产制造和装配工艺及相关数据,交给了航空,船舶,兵器等工业部门,并派出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组织设计和生产。他们充分的利用后世国内外的军事科研成果,加强和各军工部门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促进后世科技成果在这个时代的快速转化步伐。他们和广大军工企业的干部职工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边建设,边生产,边装备部队,边为部队培养使用和维修人员。尽快的把后世的军事成果转化成这个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超前的军工产品的生产,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军工技术向民用化的转变,形成了军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1955年中央军W的《我国第2个5年国防建设发展纲要》中指出;“突飞猛进的世界,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科学,瞬息万变。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断的创新,以超常规的速度赶超美苏,美苏有得我们要有,美苏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战略威慑力量。我们绝不能因一得之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一孔之见而踌躇满志。总之,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手中掌握了一些“超现代化的战略武器”便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在第2个5年计划中;我们要完成中国导弹攻击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的制造任务,实现“三位一体”核打击系统,这是我们保卫我们广袤的国土个辽阔海疆的需要。
1952年5月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来到基地,他们和基地那些来至后世硕士,博士们共同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利用基地这里的超时代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信息及人才的优势,实现了中国战略打击力量以火箭的速度跨越式的发展。
钱学森亲自主持参与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所,对弹道导弹、高机动性导弹,包括地对空、空对空,地对舰,舰对舰等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和主要用在远程巡航导弹涡轮发动机研发和仿制工作。1954年他还参加了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研发工作。接下来他又马上组织开始了冲压发动机应用于导弹上的研究。使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覆盖全球以从梦想逐步的迈向了现实。
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核大国的标志性装备,是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对方实施战略打击时,生存能力最强的核装备。其携带的潜射洲际导弹承担着二次核打击任务,其威慑能力比陆基、空基核武器更强。
一心致力于“科技兴国”的钱学森,他的最大满足是发射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增国力,壮国威,为民族争光。因此,在他参加的《我国第2个5年国防发展纲要》的讨论时,坚决赞同邓峰,刘军等人提出的再度提高中国战略打击能力,实现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潜心构筑祖国的海上“长城”实现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体系。
建设导弹核潜艇,实现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是最高首长亲自批准的《我国第2个5年国防发展纲要》中,国防科技科研重大工程之一,钱学森牢记最高首长的重托,他时刻不敢怠慢。
成功的实现中国导弹核潜艇水下火箭发射,钱学森发挥了别人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他对来至基地的几名研究人员说:“用超越常规的方法搞科学试验,是要冒险,但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大胆突破,摸索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路子,找出中国的办法来。”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创造出了我国独有的特色,不是采用在历史上美国、苏联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在研制导弹核潜艇时,往往要经过多层次的间实验阶梯,才能进入核潜艇水下发射,而是经大型计算机的反复模拟,越过了单级火箭发射阶段,也越过了陆上基地发射阶段,采取了经陆上发射台、发射筒考核以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试验“台——筒——艇”三步试验阶段。走出了中国自己的研制导弹核潜艇的道路。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中国的大海军计划
中国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WwW、QunabEN、coM这是中国国防建重大工程之一。它的成功,不但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已经由液体向固体、由固定发射向机动发射的重大转变,而且标志了中国实现能够在陆基,空基,海基“三位一体”全方位的对于任何敢于触动中国核心利益的敌人实施战略打击,极大的增强了中国对自己广袤的国土与辽阔的万里海疆的防卫能力,丰富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必要的手段。也是中国实现以导弹为主,核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以核动力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艇的中国大海军计划的第二步。
“这又是当今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