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的民国-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者是阎锡山,后者则是冯玉祥。两次原大战,冯玉祥均遭到惨败,他的下野去职出国这一套惯例结局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局,而山西的阎锡山因为后期见风使舵的眼色要高明上许多,不但保住了山西老巢甚至还获得了不少的利益,至少冯玉祥控制的黄河以北部分地区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吞并之。

    军事委员会几大委员实力受损最为严重的其实是张学良,在两次原大战间,日爆发冲突,关东军趁机占领了东四省。丢了老家的东北军只有客居河北,但好歹还有块根据地,不至于成了丧家之犬。至于他和吴孝良两人间的矛盾恩怨,在外人看来也实在够狗血,原本互相攻讦,打压的两个人竟然在短短几天之间,突然好的就像是换了个人,亲兄弟恐怕也不外如此。

    蒋正不提河南一事,却对东四省问题提起动议。

    “东四省沦丧,是民族之最大损失,国人悲痛,我等亦应痛定思痛,如今总要有人站出来为此事负责!”

    话毕,原本还有说有笑的会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老蒋突然间剑拔弩张将矛头直指张学良,这是大家所没有想到的。毕竟老蒋是张学良的盟兄,此前两人关系又十分融洽,这枪口调转的也太快了点。

    “百川,说说你的意见!”

    蒋正见无人接茬直接点了阎锡山的名。

    阎锡山咳嗽一声,他是一千一万个不肯发言的,但点到自己头上再闷声不说话,反倒就着了痕迹。

    “日本人狼子野心,我等当戮力同心,一致对外,若打日本我阎锡山举双手双脚赞同,要钱出钱,要枪出枪,要人出人!”

    说完了大有深意的看了眼吴孝良,便低下头再不说话。老蒋原本是问阎锡山对如何处置东四省丧失责任人的看法,谁知这老狐狸竟顾左右而言他,但你又不能说他说的不对。

    蒋正直接又点了吴孝良的名。

    “维也别沉默了,说说你的意见。”

    吴孝良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水,慢条斯理的说道:“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河北防御,限制并严密监视日寇驻华北派遣军的动向,所以汉卿的东北军要加强,这事刻不容缓。”

    老蒋有点气短,一阵心浮气躁,一向善于拉一派打一派的他,竟然也有在各派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没办法,冯玉祥和他在短短两年间由亲密无间的盟兄弟反目成仇,打了第一场原大战。张学良同样是他新结的盟兄弟,亦是经过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在几天前分道扬镳,只不过这次是由吴孝良翘的墙角。至于吴孝良,原本就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也一直都听话的紧,只不过在淞沪大战之后,觉得此人声势过大可能难以控制,才起了削弱的心思,谁知竟被这家伙抢了先机,弄的南京方面大为被动。两人也因此正式决裂,这才有了河南与安徽的兵戎相见。

    老蒋心头涌起一阵无力感,看来他政令不出江淮的格局已经无法改变,就算自己不承认吴孝良对河南、山东两省的实际控制,他一样会把这两个省牢牢的控制在手。看到吴孝良好整以暇的样子,老蒋就觉得像吃了苍蝇一样。暂时拿这白眼狼无可奈何,收拾冯玉祥大家应该不会反对了。就连他自己都放弃了在军事委员会临时会议上的发言权力,老蒋更没有必要对他客气。

    “河北的防务一定要加强,但是淞沪一场大战,打光了这几年的储备,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蒋正说道此处话锋一转,“还有一件事却是要取得大家共识的,对于敢于挑起内战的冯焕章的处理意见。我建议,冯焕章毕竟是党国要员,不宜强行解职,发密电敦促其体面的自行下野即可,所遗西北军由央接管,陕西省主席一职央另有分派……”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学良突然插了进来,“蒋委员长前半截主张我张学良举双手同意,后半截持保留意见。”

    说罢气鼓鼓的再不吭声,这是名目张胆的反对蒋正,也是针对刚才蒋正言论的回击,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吴孝良和他早就在私下里内定了由东北军来控制陕西,如果让老蒋的人接手,到时候有个万一自己恐怕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阎锡山仍旧低头,不时呡上几口茶水,张吴主张呼之欲出,他心暗乐,已经做好了看两人联手让老蒋吃瘪的准备。果不其然,这一炮由张学良打响。这还不算完,张学良又将炮口扯向河南。

    “河南省府主席一职不能长时间空悬,第二军军长杨效欧淞沪抗战有功,本人无论能力,人品亦是当今佼佼者,我推荐他出任新一任河南省府主席。”

    说起这个阎锡山手下的叛将,阎老西竟然破天荒的点点头,低声道:“嗯,他倒还合适。”只不知这是自言自语还是说给蒋正听的。

    老蒋阴沉着脸,不用说这一轮较量自己完全落了下风,三比一谁都无力回天。他恨恨的剜了一眼张学良,这个花花大少再自己那刮足了银元,到头来竟然反水投向吴孝良,自己那几千万元算是 白白打了水票。

    他不能一点便宜都占不到,所以又转换了目标。

    “如果汉卿认为冯焕章的西北军暂时不宜整编,那就先调其所部入江西剿匪,央在此地用兵已经一年有余,形势不见好转如果有了这股生力军,相信消灭**指日可待。”

    这个提议正张学良下怀,他没有理由反对,甚至还很赞同,因为他图谋陕西这些西北军就是东北军最大的阻力和障碍,如今老蒋要将老冯的手下调去江西剿匪,用心不可谓不险恶。调冯玉祥的部队去剿匪,胜则消灭了他忌惮已久的**,输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削弱老冯的部下。

    当然他内心的独白不足为外人所道。但他的意图在座诸位又有谁不明白,只是于己有力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冯玉祥这一年来的确折腾的狠了,处置他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包括吴孝良。

    见没人反对,老蒋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看法。

    “陕西可令白的八十八师接管,淞沪战场上第五军也是立了大功的,陕西省主席一职嘛,可令俞良桢暂时代理。”

    原本吴孝良以为老蒋要退出张治,哪想到这回推出来的竟然是俞济时,俞济时是老蒋的得意门生,看来老蒋对张治还是持防范态度的,否则不可能隔着军长提拔师长。但老蒋吃相难看是大家所乐见的,他提出的要求越荒唐,大家伙越高兴。老蒋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人缘臭到家了,也够悲哀的,吴孝良恶趣味的想着。

    就在前一天,他已经让张学良调一旅的东北军乘火车沿津浦路到徐州转陇海线再向西直奔开封而去,这一旅人马的到来将给冯玉祥致命一击。

    东北军军改师改旅,所以这一旅人,实际上实力要相当于一个师的。

    最终杨效欧出任河南省府主席一事板上钉钉,大家也同意了蒋正提议由俞济时占代陕西省府主席一职。这个结果可说是皆大欢喜,只有张学良有些许的失落,毕竟预想的陕西省主席一职没要到手,事实上想抢到手也很难,毕竟不能一个人把所有好处都占了,有失才能有得,在实力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学会适当妥协才是真理。

    但就在蒋正宣布散会前,吴孝良清了清嗓子打断他的讲话。

    “诸位,孝良还有个意见,鉴于日寇对黄河一线各省威胁愈发严重,我建议在北方几省之内成立行辕,总督辖区内各省军政事务。”

    会场一片哗然,虽然能发言的人不多,但坐在会场两侧旁听的人可不少。

    老蒋眉毛突突直跳,吴孝良打的什么主意,他立刻便意识到了。果真,吴孝良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

    “成立原军政长官公署,辖区山东、河南。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辖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军政长官公署,辖区山西、绥远、察哈尔……”

    张学良当场赞同,他立即在这个提议里发现了吴孝良的用心……

第545章 幽燕非故国(三)

    吴孝良对于拿下陕西省与河南省在事前的确是下了大功夫的,因为考虑了很多种可能,将这两个省的主席通通揽到怀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处不可能一个人独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件事上没有做章的可能。在一次与张学良的交谈曾提到明史,在明朝居然有五省总督,七省总督这种管辖范围大的没边的官职,这让他想到了如今的局势,是否也可以弄个管辖几省的总督呢?当然,现在民国了没有总督这个官职,但仿效他前世曾出现过的管辖数省军政的军政长官还是可以有的。

    于是,他在痛快答应了老蒋提出在陕西安插自己人的同时,马上抛出了成立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动议,成功的狙击了蒋正。这一下可算击要害,老蒋手下信得过又有资历和大功的人屈指可数,不可能悉数外放,更何况俞济时既然做了陕西的省府主席,再让他的人去做这个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的长官就太说不过去了。

    当然,这还有个前提,所有的委员都同意这个成立长官公署的动议,实际上会反对的人几乎没有,连老蒋都能从看出好处来,对于不稳定的西南他或许还可以借用这个方法来夺取主导权呢。

    在大家一致通过成立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之后,吴孝良又迅的抛出了这个西北军政长官的人选。这个人选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汉卿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又曾做过东四省的保安司令,无论军事政务都杰出于众人,加之年富力强,我认为由他来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再合适不过。”

    此意一出,会场又是一片哗然。连老奸巨猾的阎锡山都眯起了眼睛在盘算着吴孝良此举究竟有何目的,众所周知他和张学良历来不和,就在月前还刚刚打了一仗,把个小六子弄的灰头土脸。就算小六子表面上服了软,他又怎么敢放心的将这么大的权力交给自己的敌人呢?吴孝良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