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的民国-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近傍晚,军营的一切都恢复了秩序,仿佛根本不曾发生过骚乱一般,学生们喊着号子,在操场上进行着队列练习,陪同的卫兵悄悄告诉朱武生,他们要将今天落下的训练补回来。

    “主席从保安部队调来了上百个北边来的绥东军校兵,据说是给他们当教官的,原来的兵油子教官全部凭考核成绩上岗。”

    从军营大门到吴孝良的住处并不远,行至门外卫兵立刻闭口不言,立正敬礼转身离开。

    吴孝良听了朱武生的汇报也觉得此事大有蹊跷,恐怕孙家也是跟着吃了挂落。

    “昌合的掌柜肯定知道内情,抓紧审讯,不必在意孙家的态度,我今夜会调回在刘庄演习的保安旅,你放手施为就是。”

    有了吴孝良这句话,朱武生疑虑尽除,告辞离去。

    审讯昌合掌柜进行的十分顺利,将铁条烧的通红,在他身上虚比划几下,就吓的什么都招了。卖给他米的的确是昌乐人氏,但此人却不姓沙。在此之前昌合也从未和此人打过交道,与其认识还是昌乐一家相熟的货栈老板牵的线。霉米价格极为低廉,他也看了霉米的成色,并不是十分严重,如果淘洗的干净,该当不会致命。更何况在孙家掌权民团的时代,他就勾结民团人员干过这种事。

    所以,在诱惑面前他抱着侥幸心里,再一次干起了这种买卖,但终究东窗事发。

    ……

    霉米事件并没有阻止吴孝良既定的步伐,九月旬,他正式在胶莱与济宁两道下达裁道存县的命令,同时电令两道五十一县县长于十月一日之前来临淄述职。其,在临淄可控范围内的十五县,吴孝良都亲自派了人去通知。

    出人意料的是盘踞胶东的张宗昌对临淄省府裁道存县的政令通电拥护,并建议胶莱道的县长们服从省府直辖,去临淄述职。原本,省府一干人对此次召集朱县长述职的行动并不看好,谁知到了十月底,陆陆续续抵达临淄的县长竟达三十一位之多。其临淄省府势力范围之内的十五县,更无一例外悉数到齐。

第384章 民国当县长容易吗?

    临淄城的百姓们一夜之间体会到了作为一省治所之市民的荣耀与实惠,两道三十一县的县长来省府述职,前后随从马弁几近千人,临淄商业倏忽间变得繁荣异常,所有商品都开始紧俏起来。这座与战国时代齐国都城同名的小城,一夜之间就热闹的让人有些心醉神迷。县长大会将在十月一日召开,现在才九月二十八日,还有两日空闲时间,所以县长们百无聊赖之际结伴游玩,亲历各处古迹。

    临淄城最有名的莫过于稷下学宫,当年齐威王于稷门外修建学宫,招揽天下贤能饱学之士,一时间,四方名士,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慎道、孟子、荀子都曾在稷下学宫任职。因此稷下学宫也成了人骚客们凭吊古人的一处好去处。县长们多有饱学诗书之士,自然首选来这里。

    有好事者一数之下,稷下学宫竟同时来了十七位县长,恐怕这也是临淄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不过县长们虽然身在学宫,但却忧心时势,全没心思附庸风雅。

    “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天下大争大乱,各国争抢天下名士学者,齐威王倒也新鲜,他将各地名士用这学宫招来,虽未必全用,却悉数重金养起来,只为不让别国抢了去。可如今倒好,一样是大争大乱,你我这等饱读诗书之人都成了大小军阀手的棋子,用也不用,养也不养,只拿来当牛做马,整日里哄那些土劣,给军阀老爷们盘剥军饷。人心不古啊,人心不古!”

    说话之人身形颀长,瘦的厉害,一身青色长袍好似挂在架子上一般,显得极不协调。这番牢骚引起了在场诸位县长的共鸣。

    “王县长所言当真是我等真实写照,怕是当牛做马也比这县长舒坦呢。你们可曾听说过,这临淄县的县长被当地一个姓孙的土劣压制了四五年,生生就是一个傀儡,直到这位省府吴主席来了,用雷霆手段制服了那孙姓土劣后,才风生水起,前日看他那得意样子,哪能想到此人竟隐忍至今做了四五年孙子,不易不易啊!”

    说到傀儡,王县长神情一阵黯然,没有接话。倒是另一个胖子苦笑道:“听说这吴主席也是力图有一番作为之人,若是能将军阀与土劣两大顽疾攻克,咱们兄弟便是鞍前马后,追随他一番也值当了。”

    “哼!他姓吴的不是军阀吗?路过城西时,你们又不是没见到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兵丁!”

    一位县长不以为然,胖子却强辩道:“军阀又怎样,总好过那些小军阀,尽知道勒我等的钱袋子。”

    “只怕那姓吴的叫咱们来也是看上了咱们的钱袋子呢!”

    那王县长这时才缓了过来,出言劝阻道:“也未必,总要等开完县长大会再看,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县长们议论纷纷,竟是人人一肚子苦水,这次来临淄也是希望能有些变化,而裁道存县,县长直辖于省府之下,便是一个绝好的信号。但也还有一股不安的情绪印在诸位心,却均不明言,吴主席究竟有实力击败山东省内的韩张二人吗?

    ……

    在县长们大倒苦水,互诉衷肠的时候,朱武生接到了秘密派去昌乐调查人员的汇报。那个卖米给昌合的神秘人,既不是昌乐县沙家的人也不是孙家编造虚构出来的。确有其人,但种种迹象表明此人来自胶东。沙怀恩也的确从出了力,所为不过是帮着收购霉米而已。但大为蹊跷的是,他们所了解到的收购价要远高于贩卖给昌合的售价。

    由此种种,此人目的昭然若揭。朱武生听说神秘人来自胶东大吃一惊,看来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汇集种种情报,他觉得此事必须报予吴孝良定夺。

    吴孝良听了朱武生的讲述汇报之后,陷入沉思,看来此事十有**和张宗昌脱不开关系,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韩复榘的嫁祸之举?自打成立保安旅之后,他愈发觉得省内几股势力对其压力在逐渐增大,明里暗里的小动作不断。按照吴孝良的本意,原是想先联合韩张两人将日本人的势力挤压出山东,但以目前态势来看,矛盾在加剧,似乎这条路也在渐渐被堵死,想及此处,不由得一阵烦躁。

    朱武生见吴孝良默不作声,以为他在心权衡难下决断,建议道:“依卑职所见,以目前省府实力还当避免与张氏产生正面冲突,待整合诸县完毕实力,再做雷霆一击,必事半功倍!”

    “朱县长不必顾虑,无论涉及到谁,不管姓张还是姓韩,霉米事件都必须一查到底。”

    朱武生刚想发表意见,被吴孝良摆手打断。

    “我明白你的心思,但那些县长又何尝不是眼巴巴的看我能否有实力坐稳这个省府主席的位置,再做决断?所以县长们不足以倚重,只能完全凭借省府自身实力以泰山压顶之势解决争端,才能彻底震慑住他们投机心里。”

    吴孝良顿了一下,意味深长的道:“邻升那,我们的前景看似宽广,实际上却是越来越窄,一步迟步步迟,一步错步步错,想有所作为一展抱负,眼下就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时候!”

    朱武生只觉得热血上脑,明明理智告诉他此刻应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但他却不由自主的起身拱手肃然道:

    “主席但有驱策,武生万死不辞!”

    话音未落,板房外传来学生兵气势震天的口号声,吴孝良也是一阵激荡,自十年前下野之后,于商界沉浮,也算有所斩获,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今年五月份复出之后,又一直处于压抑和失控状态。直至今日,方才有了脉络掌控于手的感觉。

    九月二十九日,神秘霉米商被特别侦缉人员抓回临淄,省政府罕有的正式出具公要求胶东协查霉米案,这是一个即将撕破脸的强烈的信号。

    在外人看来,省府历次举措决定,张宗昌控制的胶莱道都积极配合,不论其真心假意,甚至在裁道存县上都公开表示支持,而吴孝良将阴谋勾当问题公开化,就等于不按套路出牌,并揭穿张大帅的阴阳两面。诸位县长都瞪圆了眼睛,都想看这省府吴主席如何收场。

第385章 点燃战火

    民国十七年十月一日,两道三十一县的县长大会如期召开。正如吴孝良所料,县长们纷纷持观望态度,旗帜鲜明站在省府一边的仅有寥寥数人,这其就包括那位曾在稷下学宫内大发议论的王县长。王县长本名王金巍乃江苏淮阴人士,同样是遴选入职,任昌乐县长也有五年之久,一直被昌乐本地豪绅压制,和朱武生别无二致,同为傀儡,就如庙宇供奉的木胎泥塑。

    “鄙人代表昌乐县府坚决支持省府裁道存县的决定,自民国开元以来,由省至县各级政府冗员沉珂,叠床架屋,早就该廓清局面,但吴主席容禀,裁道存县有两大阻力不可不除,一为土劣。二为军阀。这两大阻力时刻如利剑一般悬在卑职头上,不知何时便会劈下。”

    王县长的发言得到了那些首鼠两端的县长们纷纷附和,县长难当已经是他们这些毫无根基者的共识,但想让他们旗帜鲜明的倒向吴孝良省府,却要好好再观察一番,因为一旦踏错一步就可能招致万劫不复的境地。而王金巍却是横下一条心破罐破摔,他非本地人士,在昌乐没有根基,施政处处受制,但也因此没有了牵绊。他不想再继续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索性投了省府吴主席,破釜沉舟放手一搏,赢便赢个盆满钵满,输便输个一败涂地。

    吴孝良当即保证:“省府在地方施政上一定会给予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出人,谁敢挡在省府改革的路前,谁就要面对粉身碎骨的下场。”一番铁血言论让在场嘁嘁喳喳的县长们顿时噤声,生怕自己做了阻挡改革的倒霉鬼,这吴主席能不能击败韩张两大帅另说,想拿下区区县长还是易如反掌。吴孝良见冷了场,当即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