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火明末-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世龙先命人砌了一座围墙,之后再在围墙之中依照杨余的指点,先用泥砖堆砌起十五个大灶,然后架起了十五口大铁锅。十五口大锅同时开工,热气沸腾,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口大锅每个白天可以提纯十斤jīng盐左右。

    不过当天是第一天采购,因此购来的粗盐并不是很多,不过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最后还是提纯出了一百五十斤左右的装在箩筐里面。

    晚上的时候,赵阳也派出人手赶赴各地采购粗盐,周世龙在福山屯也命人赶工,有多少粗盐进来,就要把这些都提纯完毕,昼夜不停,通宵工作盐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他实在不愿意暂停,哪怕是通宵都要干活。

    而一晚上的时间,大灶的火都没有熄灭过。到第二天早上,三百斤的新鲜出炉。

    这些jīng盐要送到登州卫城去,自然少不了周世龙的护卫队。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周世龙并只派了一队五名老兵,另外则派了二十多名新军,由潘晓带领着,护送这三百斤jīng盐上路。三十人护送,差不多了,相信有那五个老兵的带领下,即便是遇到了什么劫难,那也能安然避过了。

    挑着三担盐前往登州城,速度自然不会很快。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潘晓等人才从登州城回来。这一次,他们的确是大收获了。上次那个盐商爽快的收下了所有的价格还是每斤一百五十五文。三百斤的足足卖了四十六两银子。

    本来对方要给碎银的,不过最后潘晓觉得铜钱容易分配,于是就要了一半的银两,一半的铜钱。二万多个铜钱,用庞大的麻袋装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六七十斤,一般人根本无法提起来。

    由于新开张,急需安定人心,因此在潘晓把所有钱财全部上缴后,周世龙当即把这些银两当众分发了下去。

    人工是首先要支付的,每人每天三十文钱,绝不拖欠。伙食费也是要支付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柴火的费用也是要支付的。至于出了份子钱的分红,周世龙没有发,而是继续投入到福山盐号的发展当中,购买铁锅,购买粗盐,购买柴火。

    而原本一众正等着分红的各大股东们,这时不禁暗叹了声可惜。

    这个时候,他们早已经没有了刚开始出份子钱时候的怨怼之心,因为他们见到了利益的银子一转手之间就获得了,而且还是三倍的暴利,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这个时候,他们有的只是埋怨自己开始时太过于想当然了,也把周世龙想得太过于不堪了。

    “真是该死,早知道就多出一份子钱了。”一众军官暗悔不已。

    按照周世龙的设计,五十口铁锅是最基本的生产规模。以后,随着sī盐收购量的增加,还要增加更多的铁锅。五十口铁锅通宵工作,每天可以提纯一千斤左右的销售出去以后,获得的金钱大约是一百五十五两银子,扣除购买粗盐,购买木柴,支付人工等各种费用,每天的纯利润,还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左右。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两的银子。要是提纯的jīng盐更多,这个利润还将继续增加。而要是整个福山屯都动员起来,一百五十口大锅同时开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难度很大,而且也不太现实。

    周世龙不可能让整个福山屯的人都加入到福山盐号之中,他可不仅仅是想成为一个富家翁那么简单。

    “每个月……三千六百两银子……这是真的吗?”

    煮盐之地,在场的一众军官无不喃喃自语的说道,除了周世龙之外,每个人都无法相信这个数字。

    他们以前忙死忙活,左想办法克扣军银,右想办法瞒报军户,但到了现在也没存下多少银子,有个千把两已经是最富有的了,而且这还是冒着被抓住了砍头的风险在做。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每个月可以赚三千多两白银。这是白银啊的白银啊,每两白银相当于一千个铜钱呢!一时间,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做梦。

    三千多两银子啊!

    那是什么概念?

    一亩最好的水田,也不过是卖十两银子而已!

    “原来做生意真的这般赚钱,以前只听闻过江南富商富可敌国,没成想这还是真的。”所有人都暗暗感慨不已。

    '。。'

    。。

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练钢铁!

    周世龙入主福山中前千户所以后,面临的问题根本来说有两个,一是内政的发展,二是军队的训练。内政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屯田之外则需要发展卫所之内的经济,这样一来让军户富足,真心真意的拥护他,二来有则有足够的银子打造装备,组建新军。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经济,周世龙现在只想到两个,一是盐业,二是水泥业。

    盐业好说,但水泥业却不能急了,这个可是明面上的东西,随便一瞧就能被别人窥破了他有水泥这样利器。虽然有巡抚孙元化罩着,但却还是没用,始终是敌不过朝廷的力量,到时肯定是一纸调令下来,随便封赏个什么虚职就能把他的水泥房子给撬走了。

    因此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水泥是万万不能出现在这个世上的。

    好在福山盐号短时期内可以支撑,因此这段时间之内,周世龙决定大力发展军队的建设,大练兵以及大量制造装备。福山盐号就让原先安排好的人手掌管,而他只是需要他们每天来给他做汇报就行了。

    军队的建设,现在主要是张天bō在负责训练,**在旁协作。周世龙的jīng力因此可以分散一些,把大部分的jīng力关注在兵器的炼制之上。

    七月二十日,周世龙召集了福山屯一百户匠户,招他们到来的主要目的,正是商量武器打造的事情。准确来说,是商量炼铁的事情。

    周世龙除了要给士兵配备大量jīng良的长矛之外,又要配备盔甲,又要想办法打造火铳,甚至连火炮都想炼制。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和装备,他是要将全部的士兵从头到脚都装备起来,要武装到牙齿。

    不过这样一来,各sè各样的装备,打造工艺暂且不说,单单是需要耗费的铁料就实在是太多。从外面购买,价格很贵,一斤生铁都卖到三钱银子了,简直是抢钱。最重要的一点,你买这么多铁料干什么?想造反么?

    另外,数量方面也是一大难题,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士兵的需要。周世龙想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只有自己炼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格庄屯所附近有大量的片石,大理岩矿,炼铁正好合适。

    对于炼钢炼铁,周世龙是不太懂的,什么高炉、平炉、转炉、焦炭、鼓风机,都是听说过名字,真正的构造和原理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是一概不知。不过,他毕竟是来自四百年后的人物,见识是三人无法比拟的。他虽然不懂得炼钢炼铁,可是却知道什么钢铁最好,什么武器需要什么样的钢铁。

    例如刀,是很重要的武器。中**队的主要武器,一直都是刀。唐刀、苗刀、弯刀、腰刀雁翎刀、大砍刀、陌刀、三尖两刃刀……光是刀的名字,就有几十种甚至是上百种。其中,大部分的刀,都是经历过实战磨练出来的说哪种刀最适合战场,其实没有定论,一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锦衣卫要好看,选择了绣二十九路军要跟鬼子拼刺刀,选择了大砍刀;唐军要对付敌人的骑兵,选择了陌刀;戚继光觉得xiǎo日本的倭刀不容易对付,于是搬出了苗刀;骑兵的用刀和步兵的用刀,是完全不同的……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

    唯一恒定不变的,并不是武器的种类,而是武器的质量。

    后世对于古代刀剑有研究的人,可能会知道三种刀:一种是大马士革刀,一种是马来刀,一种是日本刀。根据某些人的测试结果,这三种刀号称世界质量最好,最锋利。三种刀里面,并没有中国刀的影子,连著名的唐刀都没有入选,反而是xiǎo日本刀入选了。

    其实,这不能怪中国刀无能,而是中国刀的发展方向不一样。无论是大马士革刀,马来刀,又或者是日本刀,产量都是很他们追求的乃是质量,为此经常不惜成本。而中国刀,在质量和数量上,更倾注于后者,对于成本也很敏感。因为,咱中**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日本的战国时期给人错觉是轰轰烈烈,将星闪耀,什么织田信长,什么丰臣秀吉,好像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其实,放在咱中国,最多也就是个知府。织田信长鼎盛时期,军队不过五万人左右。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时,兵力也不过二三十万,还不到大明两三个军镇的人数多。日本举一国之力,进攻朝鲜,结果被明军几万人打得落huā流水,一堆的所谓名将,差点儿连本国都回不去。

    可见,想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惜成本的发展大马士革刀、马来刀、日本刀这样的产量低、高成本的武器,是没有市场的。咱中国需要的是量大、质优、廉价的武器。所以,才会有包钢法、夹钢法的出现。其实,这些所谓“钢”,核心还是铁。

    但是,完全不要质量,那也不行。明军的很多武器装备,构造原理都是很先进的,例如什么三眼铳、五眼铳、七星铳,甚至是十眼铳等。关键在于这些武器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一百支火铳里面,真正能打响的,可能只有三十四只。这样的火铳,还不如狼牙bāng来的好使呢!

    可见,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一个平衡,很不容易。周世龙本人不太懂,今天因此把这些匠户找了来,就是想讨论一下以后武器制造的发展方向。周世龙总的意思,武器没有必要追求大马士革刀那样锋利,也没有必要追求马来刀那样更没有必要做得像日本刀那样但是,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

    周世龙解释说,这个“一定的质量”,包含了很多层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