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民党的部队为什么战斗力豆腐渣一样?不是统兵大将的问题,而是普通士兵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他们还停留在封建军阀时期的战争思想,是为了长官而打仗。
完全可以说,一支铁军的练成,百分之八十靠的是凝聚力的强大,是整体素质的强大!
另外除了要训练眼前的这支部队之外,他手下的一应士兵也需要训练。虽然见过了血,但更多的还是凭借着一时的血气之勇在战斗,并没有发挥出军队应有的战斗力。也只有形成了团体的战斗,互相支援的团体战斗,这样的军队才能称之为一支军队,不然只能算作是穿上了官服的土匪而已。
山海关到京师一线,鞑子兵正在肆虐。所有的救援部队几乎都被灭了个干净,朝廷一时之间也没能组织起大反攻,远在宁远这里自然是可以安静一段时间的。
而要等到朝廷组织起反攻,遵永大捷的发生,期间至少还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有这个时间,周世龙相信,他手底下的这一司兵马,一定能够发生脱胎换骨般得变化,成为一支真正的军队!
'。。'
。。
第九十章 练兵
崇祯二年的十二月二十日。
接近年末了,北风也更为凛冽,而从这一天起,周世龙也开始把手下的这一司人马拉出来训练。时间不等人,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手下全部训练成
鞑子兵还在山海关至京师一带肆虐,期间的军情自然闭塞的很。不过还是有一些消息传递了过来,鞑子兵到处攻城拔寨,已经接连将永平、迁安等地一一攻陷,大量明军被歼灭,被收编,同时也有大批的将军、总兵被杀,城池被屠。
相比于其他人的忧心忡忡,生怕京师被鞑子给攻破了,国家灭亡。周世龙却是心安的很,因为历史就是历史,虽然多了他这个穿越人士,但还没掀起多大蝴蝶翅膀的条件下,皇太极依旧是不会攻打北京的,他不是笨蛋,肯定看到了明朝的力量还是巨大的。不说别的,就说他现在入关,大批大批的总兵、将军前来勤王,前仆后继,即便很多人都死了,但他们还是冲了上来就可以看出。
明朝虽然已经是摇摇yù坠,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推到它的时候,它还有一段时间的回光返照时期。就像一个人快要死了一样,在临死之前,突然有一会的jīng神头十足。就凭鞑子现在的实力,明朝灭亡时的最后反击,依然能把它给彻底压死!
周世龙决定开始练兵,他现在所凭借的,就是这身体的一身技艺,还有后世丰富的知识。不过对于训练军士,周世龙最后决定还是参照孙元化递给他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两本兵书,在结合后世的一些知识进行训练。
当然,实用的才是最好的,周世龙认为目前这是最适合自己军队的训练手册了。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一代兵法大家戚继光所著。孙元化昨晚也是见周世龙要长住军中,所以临别前jiāo给他的。他自己,也是常常揣摩这两本兵书的。
周世龙昨晚看了一晚上,深深为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所佩服。他自己本来就是个军事虽然来到这里后经过连番大战,血战数场,也有过一段时间的领兵。但最后效果那个差啊,是搞得一团糟。而现在有了这两本兵书,真可谓是如虎添翼!
一众二百来号人,包括赵阳、张天bō、**,齐齐站在了校场之上。旁边,另有孙元化的部下和一应士兵,都齐刷刷的看了过来,不过看他们练兵的样子,虽然没有做嘘口哨什么的轻佻动作,但指指点点的,都在看热闹。
周世龙没理他们,只一一把自己手下的这些人看了过去,这些年青人虽然个个站得端正,也有一股子血腥杀气。但没有队形,并没有形成整体,纯粹还是一盘散沙。
周世龙心下感慨,没有严格训练过的士兵就是乌合之众,看来对他们还是要从最基本的队列先训练起。况且这古时作战,严整的队列和严格的纪律向来非常重要,能保持严整战阵的就是虎狼,没有队列,就是乌合之众。
无论古今中外,练兵首先得从队形着手。
戚继光也曾说过:“开大阵,对大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万军之中只如一人,如此可天下无敌。”就是强调队列与纪律的重要
当下,周世龙边让这两百九十号人分队三队站好。他并没有重新分队,就按之前的人数,张天bō领一百人,**领八十五人,赵阳领九十五人。
而等各人分队站好,赵阳三人也是左右站在周世龙的身前。
周世龙大声道:“今日把你们招来,就是训练你们战阵技艺,眼下兵荒马天下并不太平,我们前几天才刚从鞑子的包围圈里逃出来,你们也是知道的,我们现在虽然来到了宁远这个大城,但也一样要cào持技艺,因为鞑子兵就在我们的背后,这里是经常会被鞑子兵攻打的。”
周世龙神情严肃,下面各人都是下意识地站得直些。赵阳几人也是同样严肃。
训完话后,周世龙先让他们学习站队列队,左转右转,齐步行进跑步等。
众人先是新奇,后来便是luàn成一团。
这批人有的是蓟州城内的守兵chōu调而来,有的是原来的关宁铁骑的逃兵,不说素质参差不起,就是相互之间的熟识也是没有的。那队列可说是惨不忍睹,队伍歪歪扭扭不说,各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楚,。
这情况不说下面的那些士兵,就连两个新晋的百总官赵阳和**同样如此,毕竟他们前些时候还是个只会打猎的猎户。
一天下来,各人比打了一场战还累。只有张天bō这个百总官游刃有余,完全不当回事的样子,还一直呼喝自己队中的士兵站直站好,这让周世龙心下对张天bō有了些满意。
接连几天,各人还是左右不分,连周世龙大声喝叱也没用。他有些苦恼,这个时代的人没那么差劲吧,一个左右就要把握给难倒了?
最后还是张天bō想了个办法,让每个士兵的右手臂上都绑根绳子,标明左右,这样情况才慢慢好转。
周世龙也看出张天bō的练兵能力,暗叹果然不会是袁崇焕麾下什长官,还是有些头脑的。因此从这天起,周世龙就吩咐张天bō和自己一起参与训练列队,张天bō有些诚惶诚恐,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只心中暗暗感jī。
周世龙他是个软在蓟州时军棍噼里啪啦打个不停,那是非常时期,但现在环境相对宽松,因此看到士兵动作错了,虽然会大声呵斥,但终究没有用皮鞭用军棍打,而是耐心的矫正,一一给他们说明白。倒是张天bō,完全的这个时候的练兵方法,动作错了那就是直接用军棍打,手上的那根短棍在士兵训练的时候可都是一直拿在了手上。
不过说也奇怪,张天bō的这法子还更好用,被打过的人下次站队更稳。对自己被打,那些士兵似乎都是见怪不怪,都是习以为常,连旁边看热闹的那些士兵都是哈哈大笑,被打的则是不好意思地mōmō自己的头。
周世龙暗叹:“果然是最适应的才是最好的。”
这样在一个礼拜之后,每个人站队终于有了些样子,在张天bō敲起步鼓让他们xiǎo跑时,各人也都有些整齐的模样。
训练的间隙,周世龙有时也会让张天bō独自训练,他自己则不时去孙元化家坐坐,熟络一下感情,另外也让孙元化替他帮忙在朝廷上上书表态,把他这一司人马全全归入孙元化他的麾下。
不说有袁崇焕的信件,就说他们是不说两家话的一家人,孙元化最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
。。
第九十一章 练兵(下)
明朝的火器虽然种类繁多,威力不弱,但是,并没有完全取代冷兵器。事实上,火器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大炮上。普通的火铳什么的,严格考究起来,还不如冷兵器来的实用。哪怕是威力极强的三眼铳,在放过三枪以后,也是拿来当狼牙bāng使用的。
即便是吹嘘得上天的弗朗机大炮和青铜大炮,这两种也是实看不实用,另外huā费也贵。
孙元化是个铸炮专家,除了当官之外,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铸炮局了。练兵期间,周世龙除了和他熟络这份便宜侄伯关系之外,也到过铸炮局。
火器,毕竟才是未来战争的主流!
不过再看过之后,周世龙当即就认同了先前的思虑,火器暂时不用考虑。因为huā费实在是太贵了,简直就是在烧钱。而且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另外一个就是制作周期很长。
就说一根看起来最简单,听起来也最简单的火器:鸟铳吧。
它的打制工艺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很复杂。首先是铳管,要将制作铳管的熟铁烧红后,敲击在一根钢芯上,然后卷成铁管,再在冷却后裹上数层,敲击细密,直到达到一定的厚度,这才可以chōu出钢芯,算作是完成了一段铳管。
一根鸟铳是由一段段的铳管组合起来的,在将这些铳管一节节的焊合的时候,会有一个难题,一不xiǎo心就是炸膛报废的结局。而等铳管做好后,还要用刚锥钻出铳镗,挫出准心,这里的时间有时甚至要一个月。
再之后,则是用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以及各样的装配工艺。
一根鸟铳都复杂如此,更何况大炮了!
到此,周世龙也死心了,大规模使用火器的这个问题,还是等以后再考虑吧。
三队士兵在列队训练十五天后,周世龙便让他们上午接着训练列队,下午则开始补充一些东西。
一些东西,还是要及早训练的。譬如让众人列队长袍,以个人一口气跑一里路不气喘,队列不严重分散为合格。
之后,周世龙又安排了个人负重跑,团体负重列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