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去并州,我要跟着大救星学习,长大了打土豪!”小孩子们稚嫩却是坚定道。
“从军!”将粮食交给婆娘的男人热血沸腾道。这一次,女人们没有阻止男人。
高远攻下了第一座炮楼要塞,但是他不能停留,这一夜他都要不断行军,去依次夺取其他炮楼要塞。随着大部队的到来,司马懿、徐庶等人全来了。
高远立刻下达了命令,留下三千人,由李典带领,就以这第一个炮楼为据点,纵向深入,步步为营,依次攻克冀州内的炮楼,并以炮楼为据点,控制整个冀州。
他的计划,简单点说,就是快速拔除通往邺城沿线的炮楼要塞,留下兵马,由大将带领,纵深步步为营,夺取各地郡县。由于袁军重兵进驻沿线的炮楼,因此后方的炮楼却是容易攻打。只不过极其消耗时间,因此需要分兵去夺。
他已经有了预案,李典在西,徐晃在中,乐进在东,三线同时推进。
“报……。”这时,一骑斥候疾驰而来,下马拜道:“主公,消息传来,幽州袁熙率领四万幽州军,就在魏郡边境驻扎,来日就会入境。”
高远闻言眉头一皱,司马懿提出了担忧,道:“恐怕如此一来,徐晃三位将军的兵力会显得单薄。”
这的确是个问题,然而若是分兵太多,高远攻打邺城就成了难题了。预计邺城内会有两三万兵马,怎么着高远也要留六万兵力。
就在困难的时候,陈少云来了,还带着五百壮士,来到马前,就跪了,实心实意的跪拜,道:“大将军,您才是真心解救百姓的人。别怪俺说话不好听,那袁绍有几十万大军,俺们也知道大将军兵少。俺们愿意加入大将军的军队,为大将军出力!”
“俺们都愿意为大将军出力!”
司马懿等人一听,唏嘘不已。他对徐庶道:“义勇军,这才是真正的义勇军,多少年了,天下再没有出现过义勇军。”
“民心可用!”高远心里高兴,急忙下马搀扶起陈少云,又示意其他人起身,道:“好,很好。”然而他又说道:“并不只是在军队中才能够出力,你们可以先成立民兵队,暂且随军出征。来日战事结束,就回乡保卫地方安全,农闲的时候,就训练。正规招兵的时候,你们再去报名,如何?”
徐庶闻言不住点头,对司马懿道:“主公所言甚是,似陈少云这些人,都是当地的劳动力,全部抽调走了,地就荒芜了。招兵,还是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不能以牺牲地方为代价,那样做,得不偿失。”
司马懿叹道:“主公提出的这个民兵概念,正好弥补兵力不足,又能够种地。其实,这比屯田守备兵的制度强。”他说到这里,打了个你懂得眼色。
徐庶一笑,暗道:是呀,守备兵是要给俸禄的,民兵不需要,这就节省了大笔开支。叹道:“主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每一个政策都值得我们深思呀。”
就此,高远就获得了额外的兵源,他吩咐徐晃、李典、乐进三人,以徐晃为主将,沿途吸收民兵,攻城拔炮楼,北上消灭袁熙的幽州军。
随后,高远率领大军连夜急行军,因为有徐晃、于禁和一些将官先一步混入了炮楼要塞之中,因此高远的骑兵,快速推进,天明的时候,就拔除了大部队进兵路线上的所有炮楼,兵锋直指邺城。
话说第二天早晨,邺城,州牧府。
袁尚抱着一碗肉粥,身后两个美婢扇着扇子。他呼噜呼噜喝着的时候,外面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嗓子,“大事不好了,高孟严马上就打到邺城了!”
“打到邺城了?打……打?”袁尚正说要喝最后一口,碗抬起来的时候,这鼻子都进了碗里了。停下来一会后,终于想清楚是什么情况了。吓的手一抖,最后的热粥全呼脸上了,噼里啪啦滑落的时候,烫的直咧嘴。
美婢大惊失色,急忙拿出香帕去为袁尚擦脸,芳心暗道:“看吧三公子吓的,打不过您就快点跑吧,正好大将军来了我们服侍。听说大将军十分……猛~。”
袁尚不知自己的美婢已经开始想外人了,看清楚是马延后,急道:“怎么个意思,昨天才刚刚入境?今天就到城下,城塞都是木头杆子吗?高孟严视如不见!”
马延拜道:“全……全打下来了!”
“什么!一夜之间全打下来了!这么猛!”袁尚肝胆俱裂,心说我岂不是要死在这里了,邺城要是丢了,我爹也扛不住。他这才知道重要性,起身叫道:“快,快叫逢纪,审配,牵招都来见我!”
美婢不免想到,大将军晚上果然很猛。(未完待续。。)
ps: 感谢:liu639452019, 投出月票。
感谢:氵回嗳 ,喜安蓓,陳舞,落叶解语者打赏。
第一百五十九章 袁老爹的计划
高远即将兵临邺城下。
消息传出,邺城为之震动,百姓纷纷奔走相告,难掩喜色。而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士族,这个时候却是窝在了家中,瑟瑟发抖。
州牧府中,袁尚要找的人,陆续惊慌而来,审配和逢纪便知道,他们为袁尚设计的,运用城塞之利,单独抵抗高远,获得老爹欢心的计划泡了汤。看来高孟严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这事情还需袁公亲自出手。
审配和逢纪商量了一番,前者道:“少主无需惊慌,可坚守邺城,再招呼二公子在外呼应。我邺城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雄城,兵精粮足,各类物资充沛,坚守十年也不成问题,岂是小小高孟严能够打下来的。”
逢纪随后道:“将这个消息,一定要八百里加急报知袁公,自有袁公出手决断。我主雄兵几十万,高远根本成不了气候。”
袁尚一想也对,心说我爹有三四十万大军,这还是没有发力,若是发力,百万大军也能够调集出来。他便镇静了下来,听从审配和逢纪的建议,只是坚守邺城,一切行动,待等老爹指挥。
一日后,中原汝南郡城外,二十里,袁军大营。袁绍二十万大军云集在这里,那军营大的铺天盖地,比汝南郡城都占地面积都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二十里外,残破不堪,不断冒青烟的汝南城。
中军大帐外,陡然响起了鼓声隆隆,能传出去十几里,不多一会,三军重要文武,就云集在了中军大帐内。
袁绍聚众议事。就在三日前,他得到儿子袁尚传来的消息。消息大致是这么说得:老爹,高孟严出兵壶关了,儿子准备迎敌,一定旗开得胜,送上捷报。
袁绍接到这份战报的时候。焦虑之余,十分欣慰老三的勇敢。但是,作为老爹和掌权者,他必须要亲自制定一个计划,应对高远的入侵。
就当袁绍那一天聚众议事的时候,袁尚的第二份战报来了。消息大致是这么说得:老爹!儿子我赢了,高孟严被我打跑了。
这么大的事情,袁绍知道儿子一定不会骗自己,得到消息的他。爹颜大悦,就当着所有文武,大加赞扬袁尚的有勇有谋,这可把袁谭气坏了。
大帐之中,似田丰、沮授,颜良、文丑站班,不知袁绍为何突然擂鼓聚将。
田丰十分关心袁绍的军事,说道:“主公。莫不是有新的军情?”
袁绍拿出了袁尚第三份战报,战报上大致是这样说得:老爹。高孟严又回来了,不过不要紧,儿子一定能够打败他,老爹就等着捷报吧。
袁绍虽然欣慰,但十分不安道:“高孟严回军了,再一次入侵冀州。”
众人闻言大呀。心说高孟严这是吃错药了,“三天两头”回军,他到是打不打冀州?
袁绍放下战报,皱眉道:“高孟严欺我大军在外,十万大军入侵我冀州。冀州守军恐难以彻底抵挡。你们有何退敌之计?”
虽然这第三份战报上,袁尚蓬蓬的拍胸脯保证,但袁绍屡次输给高远,不认为儿子能够大获全胜。若是稍微有个闪失,大本营丢了,可就大事不妙了。
袁谭冷哼一声,就要出班,好好说说自己这个三弟,三天三封信,战争有这么玩的?谁知袖口一紧,回头看去,就见陈登不断摇头。袁谭对这位新收的幕僚十分信任,也就暂时停止了行动。
田丰、沮授本以为高远已经退兵了,没想到又来了。这般三天两次出兵壶关,高孟严这是要干啥呐?田丰和沮授对视一眼,一时间不得要领。
就此,大帐暂时沉寂了下来。
然而……。
“报……!”一名小校跑了进来,噗通跪地,双手呈上竹简,叫道:“启禀主公,三公子八百里加急!”
又一封!
众人心里一惊,四天四封战报!
这八百里加急就快多了,因此第三封到了没一会,第四封也跟着到了。
袁谭面露嘲笑,一闪即逝。
就算是袁绍,也不耐烦起来,不免埋怨道:“袁尚这兔崽子,搞什么鬼把戏,又来一封!”
说归说,他拿过来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失声道:“哎呦不得了,高孟严兵临邺城下了!”
帐中之人闻言,一起心惊。
田丰急忙道:“主公,冀州西侧,箭塔、岗楼、城塞林立,高孟严怎么可能如此快速的推进?他的后勤怎么供给,不怕咱们断了他的粮道?”
袁绍失色后,就十分恼怒了,起身就扔了竹简,叫道:“狗屁要塞,高孟严只是发动了百姓,就从内部攻破了。你们想的这是什么狗屁堵塞壶关的计划,狗屎都不如!”
田丰脸色大变,心说百姓帮助高孟严,那是主公政策出现了问题,不是城塞的事情。他就说辩解的时候,却是被沮授一把拉住了。
经历一番牢狱后,田丰刚强的脾气也收敛了许多。肚子一鼓一鼓的,不出声了。
这城塞里面住着老百姓,是为了控制老百姓,以免逃跑到并州。没想到,竟然成为了高远顺利攻破的契机。众人纷纷咂舌,不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