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取出一封信,高高举过头顶,“太后说。她要说的话都在信中,请相国三思。”

    大明宫紫辰阁,一场必系到大唐前途命运的朝会在崔小芙地召集下紧急召开了,裴俊、崔寓、李勉、韦谔。以及新任兵部侍郎元载、门下侍郎张破天、吏部侍郎裴佑、户部侍郎卢杞等六部侍郎以及太府、少府、军器、太常、太仆、大理等数十名卿监首脑会聚一堂。

    在此之前,四个在京的内阁大臣已经就局势会商多次,却一直在崔庆功问题上达成不了一致。

    “诸位爱卿,哀家以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今天惨痛的局面,也是和这些年朝局地混乱和不正常运作有极大的关系。哀家的看法是攘外必先安内。须先整顿朝纲,恢复我大唐应有的秩序。使权力得到制衡,这样,所有的诏令才能畅通下行,也才能为平息这次内乱外患创造条件,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大殿里一片寂静,只有崔小芙清朗的声音在回荡,原本是为解决乱局的临时朝会却变成了崔小芙宣示权力的机会,着实令很多人都始料不及。

    “太后,微臣以为朝廷大臣此时都众志成城,都为平息内乱和防御外患而殚精竭虑,没有人会在此时还想到自己利益,这一点请太后放心!”

    站出来说话的并不是崔小芙所影射的裴俊,而是刚刚上任为门下侍郎地张破天,他在朝中资格极老,他的话激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显然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共鸣,连崔小芙的铁杆支持者李勉也微污须,表示赞同。

    崔小芙见众人并不支持自己攘外必先安内地观点,她心中对张破天一阵恼恨,脸上却笑呵呵道:“哀家也是希望能彻底解决我大唐军阀割据的根源,既然张爱卿主张先治标再治本,那也可以,请问张爱卿可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张破天笑了笑道:“此事裴相和几位内阁大臣已会商多次,想必已有定论,太后为何不问相国?”

    崔小芙碰了个软钉子,她回头又向裴俊看去。

    裴俊见崔小芙目光复杂,他知道自己今天若拿不出方案,崔小芙必然会大做,逼他做出最大的让步,而且许多大臣或许也会趁机表达他们地不满。

    “太后,各位大臣,乱局虽然来势汹汹,但也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关键是张侍郎所言,大家要众志成城、为国分忧,莫要为一己之私而生出更多不测。”

    说到这里,裴俊微微瞥了崔小芙一眼,见她眼中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不由暗暗冷笑一声,继续道:“我和几位内阁大臣商议,基本上找出了一个有行的办法,首先,对付回纥南压,我们一方面可派使者去面见他们可汗,责问他为何背信弃义,我已命御史中丞张延赏为使者北上翰耳朵八里,同时,我会集中二十万大军主动北上,将回纥人防御于阴山之外,这是其一;其二朔方李正己可让陇右节度使张焕出兵平息其叛乱,我已令张焕做好出兵准备,只等太后正式下旨;其三,崔庆功进攻襄阳一事,我也已派人去调节崔、王两家的矛盾,另外,一旦回纥危机解决,我会马上命河东军南下,阻止崔庆功的胆大妄为。”

    从裴俊的策略来看,解决回纥和李正己都是可行之举,但崔庆功的方案却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调解矛盾,他们之间地矛盾怎么可能调解?再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崔庆功为子复仇不过是个借口,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至于等解决完回纥再对付崔庆功。更是无稽之谈,恐怕那时生米早已做成了熟饭,众大臣都在猜想裴俊地心思。或许是因为回纥和李正己一个涉及到他裴俊的切身利益,一个涉及到他裴俊地责任,他当然要全力以赴解决,至于崔庆功,那是崔家内乱造成,和他裴俊必系不大,在熊掌和鱼不可得兼地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解决崔王两家的争端了。

    “裴相国的方案我并不赞成。”

    一直低调处事地韦谔忽然站了起来,和其他人视角不同,他隐隐猜到了裴俊真正的企图是想牺牲襄阳。引发朱与崔庆功争夺山南的恶斗,致使二人两败俱伤,另一方面也保住了富庶地江淮,等崔、朱二人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他裴俊已解决了回纥,大军再掉头南下,一举吃掉两个军阀,至于王家也就成了裴俊借崔庆功之手剿灭的七大世家中的第四个。也可以说这是裴俊二桃杀三士之计,但此时韦谔的嫡女已经嫁给王家,他不希望王家成为裴俊解决崔庆功和朱的牺牲品,也正因为如此,在前两天内阁紧急会议上,他就一直强烈反对裴俊的方案。

    韦谔见所有人都向他看来,他站到大殿正中。向崔小芙行了一礼。昂声道:“我以为裴相国调兵北上实属不智,不仅是纵容崔庆功、李希烈之流蹂躏山南。而且助长了军阀割据地方的气焰,裴相口口声声说为防御回纥,可据我所知,北方那支军队打着的却是北党项人的旗号,这自然是挂羊头卖狗肉之举,但也由此看出回纥毗伽可汗并不是真心与大唐交恶,只想趁大唐内乱之际捞一点好处,如此,我们只须加强三个受降城的防御便可,而且朔方李正己,裴相国也说交给张焕去处理,既然最棘手、最火烧眉毛之事裴相都能撒手不管,那么,裴相国还有什么必要集结二十万大军对付回纥意图不明地进攻,却放弃了对崔庆功的控制,这是否有一点主次不分之嫌?”

    “臣也赞成韦仆射之言!”左相崔寓也站了起来,他向崔小芙行一礼道:“朝廷对地方军阀的控制本来就过于羸弱,若让崔庆功占据荆襄,那时他粮草充足、兵源丰富,岂能不大举扩兵,而且长江以南百年未经兵灾,几乎毫无防御,臣就担心那时的崔庆功就真地失控了,此事万万不可大意,请太后三思!”

    此刻大殿里一片窃窃之声,韦谔与崔寓两个重臣的反对给裴俊的解决方案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下面关键是崔小芙了,她地态度将直接影响李勉,若李勉也反对的话,那等于就是内阁否决了裴俊的方案,裴俊也沉默了,不露声色地等着崔小芙的表态。

    就在众人将目光一起转向太后崔小芙,等待她对裴俊方案的最后否定,但奇怪的是崔小芙似乎也不是很在意崔庆功出兵襄阳,只见她微微点头道:“哀家认为崔庆功与回纥及李正己之事不可相提并论,它毕竟是崔、王两家人的内部争端,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从长计议,相信崔庆功也会以大局为重,不会做出什么出格地事情,反倒是回纥与李正己不可掉以轻心,就算回纥不是真心攻唐,那也须防止河东空虚被李正己所趁,所以,哀家同意裴相国地方案,也相信裴相国一定会妥善解决崔庆功之事,相国,你说哀家可能信任于你?”

    崔小芙偏袒崔庆功之心,裴俊心知肚明,他上前长施一礼,“臣决不负太后的期望,请太后下旨,催促陇右节度使张焕出兵。”

    崔小芙点了点头,毅然下令道:“传哀家旨意,命征西大元帅、陇右节度使张焕立即出兵灵武郡,平息朔方李正己之乱!”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三线作战

    崔小芙的懿旨下发的当晚,张焕便知道了朝会的详细内容,和韦谔一样,他也从自己的视角看待这次朝会的最后决定,朝会众多高官不过是陪衬,是崔小芙绑架而来实现自己权力**的证人,真正的舞者还是那个几个人。

    败明显,最后的决议是崔小芙对裴俊的让步,也就是说裴俊与崔小芙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

    为扭转不利局面,他们二人达成什么协议也无可非议,关键是裴俊对襄阳的绥靖态度着实令人失望,他不相信裴俊真的对崔庆功无能为力,他只须将自己的军队进驻襄阳,哪怕只进驻一万军队,崔庆功就得三思而后行。

    可他最后却将原本驻扎在南阳郡的军队撤回了河东,仅仅在临汝一带布置了三万军队,这显然是他对崔庆功放了水,难道他是想将崔、朱二人在远离长安的地方一网打尽吗?

    可是又怎么解释崔小芙对崔庆功的暧昧态度呢?

    张焕又联想到裴俊与崔小芙在朝堂上的默契,他忽然意识到,事情恐怕不是他想得那样简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裴俊真正想对付的,难道还是自己吗?

    这时,帐外由远而近传来了脚步声,在帐前又停下,只听亲兵在外面禀报,“都督,胡长史来了。”

    张焕精神一振,来得很及时啊!

    他笑呵呵迎了出去,帐外星光满天,胡镛正负手站在夜色中,仰望着天空一条银河横过头顶,见张焕出来,他拱手施礼道:“公务繁忙,不能及时赶来,请都督见谅!”

    “不妨,先生来得正是时候。”

    张焕上前挽住他的胳膊笑道:“来!请进帐细谈。”

    二人走进帐坐下。亲兵给他们上了茶,胡镛便笑问道:“听说都督要同时对李正己和朱下手,为何至今引而不发。莫非也是和上次一样,只做个姿态?”

    张焕没有回答,他沉吟片刻。忽然答非所问道:“蜀中的授田征兵进展如何了?”

    苞镛笑容渐渐消失,他从怀中取出一本折子,递给张焕道:“说起来还多亏朱帮忙,这几年蜀中的大户几乎被他掠夺殆尽,大量无主之田都被收归官府所有,我们在蜀中实行了军户田亩制,以一兵十亩、三年免税的条件征兵,结果报名踊跃,现蜀中已有新兵近十五万,不过大多都是民团。半兵半农,如果都督急用,加上原来的老军,可立即调用八万人。其余在一个月内皆可完成集结。”

    “八万。”张焕的食指轻轻叩着桌面,沉思了一下,进攻汉中至少须十万军队,自己已在开阳郡集结了八万大军。加上后援,应该是足够了。

    至于李正己那边,他这几天从河西、河湟调来七万人,加上金城郡原有的六万军,十三万大军,再加上长沙蔺九寒,三线作战。自己已经是倾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